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
2023-09-20 07:54:15
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生地40-50份,元參30-50份,麥冬30-50份,麻黃8-15份,桂枝10-15份,太子參50-70份,黃芪20-40份,山藥20-40份,魚腥草20-40份,薏仁20-40份,七葉蓮10-20份,側柏葉20-40份,首烏15-30份,蘇葉10-20份,麥飯石10-25份。具有療效顯著,治癒率高,復發率低,且避免了使用傳統的外用擦洗劑所造成的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就是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
[0002]【背景技術】: 脫髮或稱禿髮,是一種常見的毛髮疾病。它的種類較多,如先天性禿髮、後天性禿髮、疤痕性禿髮、斑禿及脂溢性脫髮等。其中最常見的為脂隘性脫髮,其次是斑禿。它們多見於青壯年,由於影響美容,往往給病人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
[0003]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因此當人們的肝血不足,腎氣虛,頭髮變為蒼白,易於脫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上的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造成了人們的生活規律也時常紊亂。這都嚴重的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當人體自身機能失調時,頭髮的生長條件遭到了破壞,脫髮也就常常發生。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脫髮病的發病率高達20-24%,也就是說有數億人被脫髮所困擾著,而我國的脫髮病發病人群在逐年增加的同時,發病人群也呈現年輕化。
[0004]目前,西藥對於脫髮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而使用現有的中藥成方治療脫髮常常出現療效不佳,療程長等問題。
[0005]
【發明內容】
:
本發明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對脫髮治療的不足,提供一種對於脫髮治療具有療效快、療程短、治癒後復發率低,且無毒副作用的中藥製劑。
[0006]本發明需要解決的另一問題就是所述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
[0007]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生地40-50份,元參30-50份,麥冬30-50份,麻黃8_15份,桂枝10-15份,太子參50-70份,黃芪20-40份,山藥20-40份,魚腥草20-40份,薏仁20-40份,七葉蓮10-20份,側柏葉20-40份,首烏15-30份,蘇葉10-20份,麥飯石10-25份。
[0008]優選為:
生地50份,元參40份,麥冬40份,麻黃12份,桂枝12份,太子參60份,黃芪30份,山藥30份,魚腥草30份,薏仁30份,七葉蓮15份,側柏葉30份,首烏20份,蘇葉15份,麥飯石20份。
[0009]本發明的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用5%的鹽水清洗數次,而後在用清水衝洗數次,最後放入乾燥箱內晾乾;2、將晾乾的中藥原料混合,粉碎至100至200目的粗粉;3、將所述粗粉用65%的乙醇浸泡72小時後,通過進行3次的真空回流,萃取,將所得液體過濾後靜置48小時,過濾去渣加入蒸餾水稀釋乙醇濃度至7%-5%滅菌後,無菌條件下150ml裝瓶。
[0010]本發明所使用的中藥原料經發明人多年研究以及中醫辨證中對於脫髮原理的闡述:「脫髮屬肝血不足、腎精虛衰、肝鬱則血虛、血虛則發不榮。」本發明根據中醫理論以及中藥藥性,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滋陰養血為基礎,通過調節血氣運行,刺激毛囊再生,從而達到治療脫髮的目的。本發明所使用的各中藥原料的功效以及藥理作用如下:生地: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實驗表明:地黃煎劑灌胃對大白鼠甲醛性關節炎和蛋清性關節炎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並能抑制松節油皮下注射引起的肉芽腫和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地黃水提取液對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蛋清所致急性炎症也有抗炎作用。蟾蜍後腿灌流地黃浸膏時,中等濃度使血管收縮,高濃度則使血管擴張。
[0011]元參:味甘、苦、鹹,性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解毒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等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或煎劑具有降壓的功效;醇浸膏水溶液能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
[0012]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本品煎劑能提高實驗動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脈流量,對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並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縮力等作用。
[0013]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本品揮髮油具有發汗、解熱作用。麻黃鹼和偽麻黃鹼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麻黃鹼有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興奮中樞的作用。本品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0014]桂枝:其性味辛、甘,入肝、腎、脾,是主治裡寒常用的溫裡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裡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痺腰痛,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0015]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的功效。本品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適用於脾肺虧虛、氣陰不足、氣津不足諸症;對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0016]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瘡生肌的功效。本品的煎劑具有增強免疫力,保肝、改善腎功能、利尿、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造血功能、抗衰老、抗應激、解毒、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所含黃芪皂苷具有擴張血管、降壓、強心、提高心肌耐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炎等作用。
`[0017]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本草正》記載: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第其氣輕性緩,非堪專任,故補脾肺必主參、術,補腎水必君茱、地,澀帶濁須破故同研,固遺洩仗菟絲相濟。諸丸固本丸藥,亦宜搗末為糊。總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0018]魚腥草:性微寒,味苦。歸肺經、膀胱、大腸經。《日華子本草》中對本品的記載:「淡竹筒內煨,敷惡瘡白禿」。
[0019]薏仁:味甘,性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清熱排除,除痺等功效。《本草綱目》中對於本品的記載:「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溼,故洩瀉水腫用之」。本品的醇提物有抗癌、抗菌的作用。
[0020]七葉蓮:味苦,性溫。入肺、腎、肝、脾四經。具有舒筋活絡,行氣祛溼,散寒祛風,祛溼止瀉等功效。
[0021]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經。具《醫林纂要》中對本品的記載:「洩肺逆,瀉心火,平肝熱,清血分之熱」。側柏葉煎劑能明顯縮短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其止血有效成分為槲皮素和鞣質。此外,尚有鎮咳、祛痰、平喘、鎮靜等作用。體外實驗表明,該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0022]首烏:味苦、甘、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養血滋陰,烏鬚髮,壯筋骨,固精氣的功效。本品富含卵磷脂,有促進血細胞新生和發育,增加肝糖元的作用。還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增加冠脈流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0023]蘇葉:味辛,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等功效。本品的水煎劑以及醇浸液均有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分泌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等作用。
[0024]麥飯石:對鎘、汞、砷、鉛等對人體有害的幾種元素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實驗結果表明,麥飯石對小鼠有抗疲勞、抗缺氧作用。
[0025]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採用純天然中藥製成,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滋陰養血為基礎,通過調節血氣運行,刺激毛囊再生,從而達到治療脫髮的目的,具有療效顯著,治癒率高,復發率低,且避免了使用傳統的外用擦洗劑所造成的副作用。
[0026]【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發明的優選配方:生地50份,兀參40份,麥冬40份,麻黃12份,桂枝12份,太子參60份,黃芪30份,山藥30份,魚腥草30份,薏仁30份,七葉蓮15份,側柏葉30份,首烏20份,蘇葉15份,麥飯石20份。
[0027]製備方法:
本發明的中藥製劑製備的具體步驟如下:1、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用5%的鹽水清洗數次,而後在用清水衝洗數次,最後放入乾燥箱內晾乾;2、將晾乾的中藥原料混合,粉碎至100至200目的粗粉;3、將所述粗粉用65%的乙醇浸泡72小時後,通過進行3次的真空回流,萃取,將所得液體過濾後靜置48小時,過濾去渣加入蒸餾水稀釋乙醇濃度至7%-5%滅菌後,無菌150ml裝瓶。
[0028]實施例2: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每日早中晚飯後,服用50ml,一周為一個療程。
[0029]發明人多年來使用本發明的中藥製劑對103名患者進行了治療,其中男性64例,女性39例,患者平均年齡36歲,斑禿、普禿、全禿佔43例,脂溢性脫髮佔60例。使用本發明治療4個療程後,痊癒43例,佔總人數的41.74%,好轉53例,佔總人數的51.45%,無效7例佔總人數的6.54%。
[0030]療效標準如下:
痊癒:毛髮停止脫落,新發再生率達75%以上,頭部皮脂分泌顯著減少。
[0031]好轉:毛髮脫落情況有明好轉,新發再生率達15%以上。
[0032]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區別。 [0033]典型病例:
1、張某,女,45歲,04年起不明原因開始脫髮,經多方治療沒有任何起色,09年開始服用本發明的中藥製劑,治療2個療程後脫髮現象停止,且頭頂處有細微絨毛長出,有繼續服藥治療I個月後頭髮與常人無異,至今沒有復發。
[0034]2、李某,男,38歲患有斑禿多年,經多方治療沒有任何起色,10年開始服用本發明的中藥製劑治療4個療程後效果顯著,又繼續服藥治療一個半月後痊癒,停藥2年來沒有頭髮再次脫落的 現象發生。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生地40-50份,元參30-50份,麥冬30-50份,麻黃8_15份,桂枝10-15份,太子參50-70份,黃芪20-40份,山藥20-40份,魚腥草20-40份,薏仁20-40份,七葉蓮10-20份,側柏葉20-40份,首烏15-30份,蘇葉10-20份,麥飯石10-2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生地50份,元參40份,麥冬40份,麻黃12份,桂枝12份,太子參60份,黃芪30份,山藥30份,魚腥草30份,薏仁30份,七葉蓮15份,側柏葉30份,首烏20份,蘇葉15份,麥飯石2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所述的一種治療脫髮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用5%的鹽水清洗數次,而後在用清水衝洗數次,最後放入乾燥箱內晾乾;2、將晾乾的中藥原料混合,粉碎至100至200目的粗粉;3、將所述粗粉用65%的乙醇浸泡72小時後,通過進行3次的真空回流,萃取,將所得液體過濾後靜置48小時,過濾去渣加入蒸餾水稀釋乙醇濃度至7%-5%滅菌後,無菌條 件下150ml裝瓶。
【文檔編號】A61P17/14GK103623289SQ201310673748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王純治 申請人:王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