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加油裝置的進氣輔助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6:47:10 2
專利名稱:車輛加油裝置的進氣輔助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內的附加裝置。
目前,現有的公告號二九一零七九號「省油器元控制構造」專利是在省油器本體設進氣口、出氣口,使空氣經濾清器過濾後內出氣口供出,本體另設有輔助氣孔及壓力孔,輔助氣孔供輔助閥件置入、且有相通調壓孔可供調壓杆置入,由調壓杆可改變閥體開閉量,以及組配在壓力孔的真空壓力表可知通過的壓力,可適量地補入內出氣口供出。
上述專利在使用時,其怠速及中速進氣量系被限定在450~500mm/HG的固定輔助進氣量,當節氣門大開時,進氣支管內的真空壓力大增,固定進氣量層不敷使用,致使真空壓力急增,真空壓力表會超限轉動,易形成損毀事件,且輔助空氣流量無法助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輛加油裝置的進氣輔助結構,既能在車輛怠速、中速時,可形成適量補入額外空氣,又當車輛引擎轉速驟然增加時,可使空氣補入量減少。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車輛加油裝置的進氣輔助結構包括本體、控制座、第一調動鈕及第二調動鈕,本體用螺紋分別連接濾筒和控制座,該濾筒內置入濾清器、導座,第一、第二通道分別連通第一座孔,該第一座孔內設有第一調動鈕;第一、第二座孔與氣道相通,該氣道與第三座孔相通,該第三座孔內設有壓力表,又以其通孔連通控制座;第一調動鈕內設有連通第一通道的進氣孔,第二調動鈕內設有連通第二通道的進氣孔,還設有大小徑差通孔,該通孔內置入閥球及彈性元件、且該通孔與氣道相通,其特徵是控制座上連通一進氣導管,而控制座內置入有氣阻體、彈性元件、導氣環、調動杆,該調動杆用螺紋旋合在控制座一端、且該調動杆端面頂住二彈性元件的同一端,而一彈性元件另一端頂住導氣環,又該導氣環內設有較大內徑通孔和外徑較小氣道,而另一彈性元件另一端頂住氣阻體。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車輛中、低速時省油,引擎轉速需要驟然增加時,可增加引擎的轉矩。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圖2中速運轉狀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典型實施例的圖2高速運轉狀態示意圖。
圖中1本體、11螺紋、12濾筒、121濾清器、122導座、123彈性元件、13第一座孔、14第二座孔、15第一通道、16氣道、17第三憶、171通孔、18壓力表、19第二通道、2控制座、21防漏膠圈、22氣阻體、23彈性元件、24導氣環、241內徑通孔、242較小氣道、25調動杆、26內螺紋、27定位元件、28進氣導管、3第一調動鈕、31氣通孔、4第二調動鈕、41進氣孔、42閥球、43彈性元件、44小徑通孔本實施例是由本體1、控制座2、第一調動鈕3、第二調動鈕4等主要部分所構成,如
圖1、2所示,其中本體1系由二端設有螺紋11,分別供控制座2及濾筒12結合,濾筒12內置入有濾清器121、導座122、且受彈性元件123的頂推,使空氣過濾後被引入,本體1有第一座孔13、第二座孔14,經濾清器121過濾的空氣,由第一通道15進入第一座孔13,第一座孔13被第一調動鈕3結合,供第一調動鈕3的調動,使過濾後的氣體可以進入氣道16,由第三座孔17的壓力表18測知壓力,可進入控制座2;本休1設有第二通道19,過濾的空氣可由第二通道19欲進入第二座孔14,第二座孔14結合有第二調動鈕4,由第二調動鈕4可控制內第二通道19進入的氣體量,經氣道16、壓力表18測知壓力,再由通孔171進入至控制座2。
控制座2系被結合在本體1一端,二者間可設防漏膠圈21,可形成較佳的氣密效果,控制座2內容入有氣阻體22、彈性元件23、導氣環24、調動杆25,該調動杆25以螺紋旋合在控制座2的內螺紋26內,調動杆25旋入後可用螺帽等定位元件27鎖緊固定,用以改變氣阻體22時通孔171、241的氣阻壓力;氣阻體22系可為球體,受彈性元件23的頂推,持有將通孔171閉塞的力,以及由來自進氣導管28的真空吸力,可使氣阻體22離開通孔171,形成通孔171的開啟,可補入空氣、且此時吸氣力較大時,氣阻體22可將導氣不24的較大內徑通孔241封閉,使氣體少量由導氣環24的較小氣道242進入,由進氣導管28補入;進氣導管28系接在控制座2本身,可作空氣引出,且被管銜接至加油裝置的進氣支管(如
圖1所示)。
第一調動鈕3系被旋合在本體1的第一座孔13,可針對車輛為低速或怠速轉動時的空氣補入量調整用,該第一調動鈕3由腰身部設有與內相通的氣道孔31,該氣通孔31可引接第一通道15引入的氣體,使氣體進入氣道16,氣阻體22離開通孔171,使氣體供至控制座2,由該空氣的適量補入,使加油裝置具有省油動作(如
圖1、2所示)。
第二調動鈕4系被旋合在本體1的第二座孔14,系由腰部設有進氣孔41對應在第二通道19,第二調動鈕4內設有與氣道16相通的通孔44,且通孔44有大、小徑差,由大徑孔置入閥球42及彈性元件43,閥體42受彈性元件43的頂推,使小徑通孔44有閉合的力,當加油裝置做稍大油量加油時(即中速轉動時),加油裝置產生中、大吸力,使閥球42離開小徑通孔44(如圖3所示),則空氣可增加補入量進入氣道16,經氣導管28補入至加油裝置的進氣支管。
當加油裝置瞬間驟然大量加油,使引擎快速轉動時,由進氣支管的進氣導管28瞬間可以產生更大吸力,此時,氣阻體22遭到來自引擎的強大吸力,可以促使氣阻體22對導氣環24的較大內徑通孔241封閉,因此,可以補入至加油裝置的進氣支管空氣減少,形成可增加引擎的馬力、且此時的第二調動鈕4亦固壓力較小,使閥球42將小徑通孔44封閉。
本實用新型具有在中、低速時,可形成適量的補入額外空氣,對車輛有省油作用,且當車輛的引擎轉速驟然增加時,可以由氣阻體22的動作,使空氣補入量減少,如此,可增加引擎的轉動力矩,又有壓力表按氣體流量大、小顯示作用,不會有超限轉動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加油裝置的進氣輔助結構,包括本體(1)、控制座(2)、第一調動鈕(3)及第二調動鈕(4),本體(1)用螺紋(11)分別連接濾筒(12)和控制座(2),該濾筒(12)內置入濾清器(121)、導座(122),第一、第二通道(15)、(19)分別連通第一座孔(13),該第一座孔(13)內設有第一調動鈕(4);第一、第二座孔(13)、(14)與氣道(16)相通,該氣道(16)與第三座孔(17)相通,該第三座孔(17)內設有壓力表(18),又以其通孔(171)連通控制座(2);第一調動鈕(3)內設有連通第一通道(15)的進氣孔(31),第二調動鈕(4)內設有連通第二通道(19)的進氣孔(41),還設有大小徑差通孔(44),該通孔(44)內置入閥球(42)及彈性元件(43)、且該通孔(44)與氣道(16)相通,其特徵是控制座(2)上連通一進氣導管(28),而控制座(2)內置入有氣阻體(22)、彈性元件(23)、導氣環(24)、調動杆(25),該調動杆(25)用螺紋(26)旋合在控制座(2)一端、且該調動杆(25)端面頂住二彈性元件(23)的同一端,而一彈性元件(23)另一端頂住導氣環(24),又該導氣環(24)內設有較大內徑通孔(241)和外徑較小氣道(242),而另一彈性元件(23)另一端頂住氣阻體(2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內的附加裝置。它主要是在控制座內置入有氣阻體、彈性元件、導氣環、調動杆,該調動杆用螺紋旋合在控制座一端、且該調動杆端面頂住二彈性元件23的同一端,而一彈性元件的另一端頂住導氣環,又該導氣環內設有較大內徑通孔和外徑較小氣道,而另一彈性元件的另一端頂住氣阻體。從而,車輛中低速省時省油,引擎轉速需突增時,可增加引擎轉矩。
文檔編號F02M23/00GK2328807SQ9720283
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1997年3月31日
發明者侯富醴 申請人:侯富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