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落採礦法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0:54:35 4
專利名稱:崩落採礦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採礦領域的各種有用礦物的地下開採方法。
SU 752005中公開了一種「礦塊底柱的採準方法」,它設有專門的通風道,整個採場結構巷道均只具有單一功能,不能綜合利用,故採場結構複雜,採準切割量大,採礦成本高。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即提供一種採場結構簡單,各巷道利用率高,採場成本低的開採方法。
本發明目的達到的措施是沿礦體的邊界掘進環形運輸巷道;平行環形運輸巷道開切割巷道;垂直礦體等距,交錯布置運輸巷道和塹溝巷道;此兩巷道連通環形運輸巷道和裝礦巷道,在礦體的分段上下對應使用,應本發明實施的不同步驟的需要可作運輸、鑿巖、爆破、人行、通風五種巷道使用;在塹溝巷道中向上鑿鑽扇形炮孔,以切割槽為自由面進行爆破;以12米長度為一個回採單元,後退進行回採;首層的回採,崩落的礦石部分留下形成緩衝層。
本發明的實施步驟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採場結構主視圖;
圖2採場結構的綜合平面圖。
圖1和圖2描述了本發明的採場結構形式。首先沿礦體的邊界掘進環形運輸巷道1,繼而在礦體的上盤或下盤,距環形運輸巷道1的6米處,且平行環形運輸巷道1,開挖一條切割巷道2,採用工序簡單的無切井拉槽法,開切割空間。再從礦體的一端起,垂直礦體等距,交錯布置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並通過切割巷道2與環形運輸巷道1相通。然後,從運輸巷道3以24米的間距掘進錯位布置的裝礦巷道5。
上述採場結構中的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隨著本發明實施進程的需要可作運輸鑿巖爆破、人行、通風五種巷道使用,實現了一巷道多種用途。此外這兩種巷道的使用在礦體分段上下作用不同,即在上分段上作運輸巷道3使用,在下分段上作塹溝巷道4使用;在上分段上作塹溝巷道4的巷道,在下分段上作運輸巷道3。這樣使礦體兩個分段上的切割、回採實現了在一個分段上完成。從而減少了一個分段的採掘工程量。
回採回採之前在塹溝巷道4中向上鑿鑽扇形炮孔,以切割槽2為自由面進行爆破;以12米長度為一個回採單元,後退進行回採;首層的回採,留下崩落的礦石60-70%,作緩衝層6。以解除頂板突然崩落所產生的衝擊地壓的危害,以保證能順利進行回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垂直礦體交錯布置的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通過切割巷道2連通環形運輸巷道1和裝礦巷5簡化了採場結構,實現了一巷道多種用途;從分段上來看,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是交錯使用,同時在不同時期又作運輸、塹溝和鑿巖巷道之用,這就提高了分段高度,減少了採掘工作量,降低了採礦成本,萬噸採掘比為29米,和科學管理地壓的新方法,刷新了通常的採礦方法難以達到的指標。
權利要求
1.一種採場結構簡單的崩落採礦法,包括下述步驟1).沿礦體邊界掘進環形運輸巷道1;2).在礦體的上盤或下盤,平行環形運輸巷道1,並距其6米開挖切割巷道2,形成切割空間;3).在塹溝巷道4和運輸巷道3中,向上鑿鑽扇形炮孔,以切割槽2為自由面進行爆破;4).首層回採,留下部分礦石形成緩衝層。其特徵在於5).垂直礦體、等距、交錯布置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6).從運輸巷道4以24米間距,掘進裝礦巷道5;7).一個回採單元的長度為12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崩落採礦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通過切割槽2連通環形運輸巷道1和裝礦巷道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崩落採礦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在分段上交錯使用,不同時期不同用途。
全文摘要
一種採場結構簡單的崩落採礦法,沿礦體邊界挖有環形運輸巷道1;在礦體的上盤或下盤開挖切割巷道2形成切割空間,在塹溝中向上鑿鑽扇形炮孔進行爆破,後退回採,其特徵在於運輸巷道3和塹溝巷道4,通過切割槽2連通環形運輸巷道1和裝礦巷道5,簡化了採場結構,實現了一巷道多種用途,減少了採掘工作量,降低了採礦成本,和科學管理地壓的一種新方法。
文檔編號E21C41/18GK1048739SQ90105539
公開日1991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30日
發明者周驥, 龍利中, 吳愛祥 申請人:中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