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6:35:30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屬於發動機連杆毛坯的鍛造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粉鍛連杆是將常規粉末冶金工藝與機械精鍛相結合,既具有粉末冶金的特性,又具有機械精鍛的優點,其基本工藝流程如下:混粉→壓製成預製坯→燒結成鍛坯→快速送至預熱鍛模→緻密化閉模鍛造成形。採用粉鍛工藝製造的連杆,具有密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力學性能好、鍛件精度高、加工餘量少、質量偏差很小,粉鍛連杆的質量偏差只有0.5%,可以不必進行重量分組,給生產管理帶來極大便利。連杆裂解的關鍵工序是加工裂解槽,加工裂解槽的方法有切削加工,線切割加工,以及雷射加工。另外,加載速度對裂解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連杆粉鍛的鍛壓設備通常在500噸~1000噸之間,根據強度不同,選用的鍛壓噸位有所不同。粉末冶金連杆材料通過提高粉坯的密度和添加合金元素,可達到鋼質零件同等的力學性能,並且適合脹斷工藝,質量偏差很小。
粉末燒結鍛造連杆的特點是:
1、粉末冶金連杆材料利用率很高,沒有傳統鍛造不可避免的鍛造飛邊,據統計,傳統的鍛造工藝材料利用率在70%左右,而粉末冶金在83%以上。
2、連杆模具壽命很高,其使用周期很長,無需頻繁更換模具,而傳統鍛造連杆模具需定期修整和更換。
3、連杆加工餘量非常小,甚至螺栓的安裝座面都無需加工。
4、加工性能好,刀具壽命長。
5、形狀精度高,連杆無需質量分組,大大簡化了生產管理。
6、與非調質鋼一樣,適合脹斷工藝,簡化加工工藝,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裂解後大頭孔變形更小。
脹斷連杆工藝對材料的要求是,在滿足強韌等綜合性能的前提下,限制韌性指標,使裂解後連杆斷面呈現脆斷特性,連杆大頭端脹裂時吸收能量少,變形量小(裂解前後直徑平均變化量<0.05mm)。目前可用於裂解工藝的材料有高碳鋼、微合金鋼、可鍛鑄鐵、球墨鑄鐵、粉末冶金等。脹斷連杆基本工藝過程為:粗加工大、小頭端孔→鑽螺栓孔→大頭端孔加工應力裂解槽→楔鐵向下推動脹套對連杆產生壓力→連杆大頭端從裂解槽裂開→利用斷裂嚙合面裝配→精加工大、小頭端孔,其加工工序減少到只有11道。脹斷連杆利用斷裂粗糙面進行定位,復位精度高,承載能力強,無需加工體、蓋結合面及定位銷孔,降低了螺栓聯接孔的精度要求,減少了零件數量、減少了加工工序,也減輕了連杆重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然而,對於脹斷工藝中普遍採用的大頭端應力槽,通常需要採用傳統設備加工出該應力槽,比如切槽、雷射刻痕等工藝,增加了工藝流程的複雜性,提升了製造成本,且在裂解槽的一致性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增加了脹斷工藝參數設定的不確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它解決了當前粉鍛發動機連杆的脹斷工藝流程比較多,且漲斷力參數設定不確定性的問題。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由上鍛模、中鍛模基座和下鍛模組成,數個上鍛模緊固在上鍛模基座上,上鍛模之間設有上鍛模導向套;中鍛模基座上設有數個與上鍛模相對應的中鍛模連杆成型槽,中鍛模基座上還設有數個和上鍛模導向套相對應的中鍛模導向孔,同時在中鍛模基座兩端設有大頭端粉體進口和小頭端粉體進口;下鍛模底座上設有數個與上鍛模相對應的下鍛模和下鍛模導向軸,所述的上鍛模由上鍛模連杆大頭孔芯軸、上鍛模連杆大頭端、上鍛模連杆中段、上鍛模連杆小頭端和上鍛模連杆小頭端芯軸組成,所述上鍛模連杆大頭孔芯軸上設有上鍛模漲斷應力端,下鍛模由下鍛模連杆大頭端、下鍛模連杆中段和下鍛模連杆小頭端組成,所述下鍛模連杆大頭端孔內設有下鍛模連杆大頭端應力槽。
進一步,所述上鍛模漲斷應力端具有凸出部,該凸出部為v形或u形或圓弧形。
進一步,所述上鍛模漲斷應力端的凸出部為v形時,其長度為0.4~0.7mm,銳角夾角45~70°。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由上鍛模、中鍛模基座和下鍛模組成,每個部分可以根據更換周期進行分段更換,避免了模具的整體更換,節約了模具製造成本;通過本發明上相應的上鍛模漲斷應力端,在發動機連杆毛坯上預設了應力裂解槽,從而簡化了後續脹斷工藝流程,節約了製造成本;同時成型的應力槽的一致性好,易於確定脹斷設備的漲斷力參數,簡化了生產過程中的工藝管理。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上鍛模的俯視圖;
圖3:本發明的上鍛模的左視圖;
圖4:本發明的中鍛模基座的俯視圖;
圖5:本發明的中鍛模基座的剖視圖;
圖6:本發明的下鍛模的俯視圖;
圖7:本發明的下鍛模的左視圖;
圖8:本發明的上鍛模導向套和下鍛模導向軸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9:本發明的發動機連杆毛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9所示,一種發動機連杆毛坯鍛造模具,由上鍛模i、中鍛模基座ii和下鍛模iii組成,數個上鍛模i緊固在上鍛模基座上,上鍛模i之間設有上鍛模導向套5;中鍛模基座ii上設有數個與上鍛模i相對應的中鍛模連杆成型槽8,中鍛模基座ii上還設有數個和上鍛模導向套5相對應的中鍛模導向孔9,同時在中鍛模基座ii兩端設有大頭端粉體進口10和小頭端粉體進口11;下鍛模底座上設有數個與上鍛模i相對應的下鍛模iii和下鍛模導向軸15,所述的上鍛模i由上鍛模連杆大頭孔芯軸1、上鍛模連杆大頭端2、上鍛模連杆中段3、上鍛模連杆小頭端4和上鍛模連杆小頭端芯軸6組成,所述上鍛模連杆大頭孔芯軸上設有上鍛模漲斷應力端7,下鍛模iii由下鍛模連杆大頭端12、下鍛模連杆中段13和下鍛模連杆小頭端14組成,所述下鍛模連杆大頭端孔內設有下鍛模連杆大頭端應力槽121。
如圖1、2所示,所述上鍛模漲斷應力端7具有凸出部,該凸出部為v形或u形或圓弧形。
如圖1、2所示,所述上鍛模漲斷應力端7的凸出部為v形時,其長度為0.4~0.7mm,銳角夾角45~70°。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發明工作時,下鍛模iii靜止不動,上鍛模i和中鍛模基座ii在設備帶動下分別向下鍛模底座運動。當上鍛模i和中鍛模基座ii分別運動到下鍛模底座上時,金屬粉末在壓力下分別從大頭端粉體進口10和小頭端粉體進口11進入上鍛模i,上鍛模連杆大頭孔芯軸1,上鍛模連杆小頭端芯6,中鍛模連杆成型槽8和下鍛模iii行程的模腔內,與此同時,上鍛模導向套5進入到中鍛模導向孔9內,實現了上鍛模i運動的導向定位。如圖7所示,中鍛模基座ii運動到下鍛模iii位置後,上鍛模i整體繼續向下運動,直至將金屬粉末鍛壓成型,此時下鍛模導向軸9進入到上鍛模導向套5內,完成了粉末鍛造的導向定位。
鍛造成型完成後,上鍛模i和中鍛模基座ii復位,得到成型的發動機連杆毛坯16,如圖9所示,發動機連杆毛坯16上帶有預設的應力裂解槽17,在後端機加工時可以直接採用脹斷設備加工,無需拉刀加工應力裂解槽或者雷射刻印,減少了機加工工序,節約了成本,適合於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