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5:03:00 7
專利名稱: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聲裝置,尤其是一種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
二背景技術:
現有的發電機組消聲器雖然有一定的消聲效果,但由於只是採用了抗性消聲結構,且消聲頻率與機組未加消聲器時的噪聲峰值頻率匹配較差,對人耳較為敏感的高頻聲的降噪量不夠大,加之消聲器容量不夠,導致消聲量有限,無法滿足低噪音發電機組對消聲器的要求。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消聲量較大,在整個頻譜範圍內都有較好的消聲效果,尤其對中高頻消聲效果較好,能滿足低噪音發電機組對消聲器的要求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
本實用新型採用這樣的技術方案一種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設有上、下排列的兩節消聲單元,兩節消聲單元內各設有多個封閉的腔室,採用阻性和抗性複合消聲結構,兩節消聲單元間有間隙並設有連接彎管,連接彎管的進氣端穿過上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前端腔室側壁固置於該腔室內,連接彎管的出氣端穿過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前端面固設於前端腔室內,經連接彎管兩節消聲單元徑向串聯連接,連接彎管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且其端頭被封堵,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後端還設有共振消聲單元,共振消聲單元的出口置於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後端外。
本實用新型綜合採用阻性、抗性、共振消聲技術,使消聲器在整個頻譜範圍內都有較好的消聲效果,尤其是人耳較敏感的中高頻消聲效果最為明顯,消聲量較大,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5KW汽油發電機組上,在機組滿負載情況下,距離消聲器出口1米處測量其噪聲,其聲壓值LPA≤75dB,比原消聲器降低17dB以上,達到了低噪音發電機組對消聲器的要求,且上下兩節徑向串聯的結構大大加強了消聲器的散熱能力。
四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中A-上面一節消聲單元B-下面一節消聲單元1-廢氣進氣管2-內插管3、6、9-多孔吸聲材料5-連接彎管7-穿孔壁板8-內插管10-內插彎管11-內插管12-共振消聲單元五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如圖1、圖2所示,一種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設有上、下排列的兩節消聲單元A、B,兩節消聲單元A、B內各設有多個封閉的腔室,採用阻性和抗性複合消聲結構,兩節消聲單元A、B間有間隙並設有連接彎管5,連接彎管5的進氣端穿過上面一節消聲單元A的前端腔室側壁固置於該腔室內,連接彎管5的出氣端穿過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前端面固設於前端腔室內,經連接彎管5兩節消聲單元A、B徑向串聯連接,連接彎管5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且其端頭被封堵,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還設有共振消聲單元12,共振消聲單元12的出口置於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外。
如附圖所示的實施方案中,上面一節消聲單元A由三個封閉的腔室I、II、III、廢氣進氣管1、內插管2構成,在第二腔室II內充填有多孔吸聲材料3,廢氣進氣管1和內插管2穿過三個腔室I、II、III,廢氣進氣管1在第二二腔室II和第三腔室III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並且在第三腔室III內的管端頭被封堵,內插管2在第二腔室II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連接彎管5穿過第一腔室I的側壁固設於第一腔室I內。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內設有四個封閉的腔室IV、V、VI、VII,在第四腔室IV內的四周固設有穿孔壁板7,穿孔壁板7與第四腔室內壁之間以及第五腔室V內均充填有多孔吸聲材料6、9,在第五、第六腔室V、VI內沿軸向平行設有兩根內插管8,出氣端置於第六腔室內,其在第五腔室V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在第五腔室V內還垂向設有一內插彎管10,內插彎管10的進氣端穿過第六腔室,進氣口置於第七腔室VII內,出氣端與置於第六、第七腔室內且出口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外的共振消聲單元12的進氣端連接,在第六、第七腔室內還設有內插管11,連接彎管5穿過第四腔室前端面固設於第四腔室內。共振消聲單元12內部有穿孔管,外部有大管,以及在大管和穿孔管之間形成的空間構成的共振腔。除連接彎管5的出氣管和內插管11的進氣管外,各腔室內進氣插入管在腔室內部分的長度為該腔室長度的二分之一,出氣插入管在腔室內部分的長度為該腔室長度的四分之一。前述各腔室內所有插入管開有擴散小孔的部分及第四腔室IV的穿孔壁板7的開孔率均≥20%。所述的共振消聲單元12內的穿孔管開孔率為1.5%。
從發電機組排出的廢氣首先進入廢氣管,然後經廢氣進氣管1在第三腔室部分的擴散小孔進入第三個腔室III,由於截面突變,從而起到擴張式消聲的作用(抗性消聲);在這過程中一部分聲能被第二腔室II中的多孔吸聲材料3所吸收阻性消聲,從而達到吸聲降噪的目的;第三腔室III中的廢氣通過內插管2進入第一腔室I,同樣在這過程中一部分聲能又被第二腔室II中的多孔吸聲材料3吸收,第一腔室I中的廢氣經過連接彎管5,從其在第四腔室IV部分的擴散小孔進入第四腔室IV,該腔室除了具有擴張消聲的作用外,同時通過第四腔室四周的穿孔壁板7及其後面的多孔吸聲材料6,大大加強了對聲能的吸收進行阻性消聲;第四腔室內的廢氣經過第五腔室V內沿軸向平行的兩根內插管8進入第六腔室VI,同樣在這過程中一部分聲能被第五腔室V中的多孔吸聲材料9所吸收,第六腔室VI中的廢氣經內插管11進入第七腔室VII,其中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均為擴張式消聲腔,第七腔室中的廢氣經內插彎管10進入共振消聲單元12,廢氣最後通過共振消聲單元排出消聲器。在廢氣流經本實用新型的整個過程中,經過阻性、抗性、共振消聲單元共同作用,將大部分聲能消耗掉,使消聲器在整個頻段內都有較好的消聲效果,尤其是人耳較為敏感的中高頻消聲效果更為突出。
權利要求1.一種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設有上、下排列的兩節消聲單元(A、B),兩節消聲單元(A、B)內各設有多個封閉的腔室,採用阻性和抗性複合消聲結構,兩節消聲單元(A、B)間有間隙並設有連接彎管(5),連接彎管(5)的進氣端穿過上面一節消聲單元(A)的前端腔室側壁固置於該腔室內,連接彎管(5)的出氣端穿過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前端面固設於前端腔室內,經連接彎管(5)兩節消聲單元(A、B)徑向串聯連接,連接彎管(5)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且其端頭被封堵,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還設有共振消聲單元(12),共振消聲單元(12)的出口置於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外。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所述的上面一節消聲單元(A)由三個封閉的腔室(I、II、III)、廢氣進氣管(1)、內插管(2)構成,在第二腔室(II)內充填有多孔吸聲材料(3),廢氣進氣管(1)和內插管(2)穿過三個腔室(I、II、III),廢氣進氣管(1)在第二腔室(II)和第三腔室(III)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並且在第三腔室(III)內的管端頭被封堵,內插管(2)在第二腔室(II)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連接彎管(5)穿過第一腔室(I)的側壁固設於第一腔室(I)內。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所述的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內設有四個封閉的腔室(IV、V、VI、VII),在第四腔室(IV)內的四周固設有穿孔壁板(7),穿孔壁板(7)與第四腔室內壁之間以及第五腔室(V)內均充填有多孔吸聲材料(6、9),在第五、第六腔室(V、VI)內沿軸向平行設有兩根內插管(8),出氣端置於第六腔室內,其在第五腔室(V)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在第五腔室(V)內還垂向設有一內插彎管(10),內插彎管(10)的進氣端穿過第六腔室,進氣口置於第七腔室(VII)內,出氣端與置於第六、第七腔室內且出口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B)的後端外的共振消聲單元(12)的進氣端連接,在第六、第七腔室內還設有內插管(11),連接彎管(5)穿過第四腔室前端面固設於第四腔室內。
4.按權利按1或3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共振消聲單元(12)內部有穿孔管,外部有大管,以及在大管和穿孔管之間形成的空間構成的共振腔。
5.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除連接彎管(5)的出氣管和內插管(11)的進氣管外,各腔室內進氣插入管在腔室內部分的長度為該腔室長度的二分之一,出氣插入管在腔室內部分的長度為該腔室長度的四分之一。
6.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前述各腔室內所有插入管開有擴散小孔的部分及第四腔室(IV)的穿孔壁板(7)的開孔率均≥20%。
7.按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共振消聲單元(12)內的穿孔管開孔率為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噪音發電機組的消聲器,其特徵是設有上、下排列的兩節消聲單元,兩節消聲單元內各設有多個封閉的腔室,採用阻性和抗性複合消聲結構,兩節消聲單元間有間隙並設有連接彎管,連接彎管的進氣端穿過上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前端腔室側壁固置於該腔室內,連接彎管的出氣端穿過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前端面固設於前端腔室內,經連接彎管兩節消聲單元徑向串聯連接,連接彎管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內的管體上設有擴散小孔,且其端頭被封堵,在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後端還設有共振消聲單元,共振消聲單元的出口置於下面一節消聲單元的後端外。
文檔編號H02K5/24GK2798401SQ200520009438
公開日2006年7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8日
發明者王盛春, 王建立, 宋思洪, 徐嘉鋒, 王培文 申請人:沈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