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除溼的製造方法
2023-09-20 06:33:55
吸附式除溼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附式除溼機,包括:除溼裝置;再生發熱器;解吸熱交換組合;除溼風扇;熱交換回收系統,包括多個空氣通道;循環風扇,驅動循環空氣周而復始的經過前述多個空氣通道、循環通道、再生發熱器和除溼裝置,多個空氣通道至少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相比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1,解吸熱交換組合設置兩個通道,包括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顯著改善熱交換率,提高除溼量;2,在熱交換回收系統中採用兩組四個空氣通道進行熱量回收,在增加除溼量的同時,降低了熱量流失,能耗低。
【專利說明】吸附式除溼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除溼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吸附式除溼機。
【背景技術】
[0002]以往的轉輪吸附式除溼機有些沒有熱交換熱回收系統,加熱後的潮溼空氣直接進 入解吸熱交換組合,其後果就是消耗電力功率高,而除溼量低下,能效比差(如松下機器和 一些國產機);有些雖然有熱交換熱回收系統,但是簡單的只有2個通道,效率雖有提高但是 不是很明顯。此外,在以往的轉輪吸附式除溼機中,解吸熱交換組合一般都是直上直下的一 個單向通道,散熱效果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耗低、除溼散熱效率高的吸 附式除溼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吸附式除溼機,包括:除溼裝置, 包括可逆的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的除溼元件;再生發熱器,加熱流過的氣體;解吸熱交換組 合,包括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所述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 換熱量;除溼風扇,驅動除溼機外的空氣依次經過所述解吸熱交換組合的除溼通道、除溼裝 置後排出吸附式除溼機;解吸熱交換組合,包括多個空氣通道;循環風扇,驅動循環空氣周 而復始的經過前述多個空氣通道、循環通道、再生發熱器和除溼裝置;熱交換熱回收系統的 多個空氣通道至少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 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 過的氣體交換熱量。
[0005]優選的,所述解吸熱交換組合包括連接部和安裝在連接部上的多個散熱件,散熱 件內部中空、通過連接部中的通道彼此相連通,形成前述的循環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 間形成前述的除溼通道。
[0006]優選的,所述循環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 通道之間通過連接部中的通道彼此連通,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流向方向相反。
[0007]優選的,所述熱交換回收系統包括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和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 所述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和所述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各自包括連接部和安裝在連接部上 的多個散熱件,散熱件的內部中空;所述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的散熱件的中空內部形成前 述的第一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間形成前述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的 散熱件的中空內部形成前述的第三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間形成前述的第四通道。
[0008]優選的,所述循環風扇驅動循環空氣依次通過第一通道、再生發熱器、除溼裝置、 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循環通道和第四通道,隨後再進入第一通道並周而復始的循環。
[0009]優選的,所述散熱件為薄片狀物體或薄壁管狀物體。
[0010]優選的,所述除溼元件為除溼轉輪。[0011]優選的,所述除溼風扇和循環風扇由同一個電機驅動。
[0012]相比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1,解吸熱交換組合設置兩個通道,包括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顯著改善熱交換率,提高除溼量;2,通過在熱交換回收系統中採用兩組四個空氣通道進行熱量回收,在增加除溼量的同時,降低了熱量流失,能耗低。本實用新型還通過在解吸熱交換組合中的循環通道中設置流向方向相反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加大了熱量交換距離和散熱面積,從而提高熱交換和除溼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吸附式除溼機的主視圖。
[0014]圖2是沿圖1中A-A方向剖開的吸附式除溼機剖視圖。
[0015]圖3是沿圖1中B-B方向剖開的吸附式除溼機剖視圖。
[0016]圖4是圖1中的吸附式除溼機在第一方向上的分解圖。
[0017]圖5是圖1中的吸附式除溼機在第〒方向上的分解圖。
【權利要求】
1.一種吸附式除溼機,包括: 除溼裝置,包括可逆的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的除溼元件; 再生發熱器,加熱流過的氣體,使除溼元件再生; 解吸熱交換組合,包括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所述除溼通道和循環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 除溼風扇,驅動吸附式除溼機外的要除溼的空氣依次經過所述解吸熱交換組合的除溼通道、除溼裝置後排出吸附式除溼機; 熱交換回收系統,包括多個空氣通道; 循環風扇,驅動循環空氣周而復始的經過所述多個空氣通道、循環通道、再生發熱器和除溼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熱交換熱回收系統的多個空氣通道至少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相互交錯接觸以供流過的氣體交換熱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解吸熱交換組合包括連接部和安裝在連接部上的多個散熱件,散熱件內部中空、通過連接部中的通道彼此相連通,形成所述的循環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間形成所述的除溼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循環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之間通過連接部中的通道彼此連通,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流向方向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熱交換回收系統包括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和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所述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和所述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各自包括連接部和安裝在連接部上的多個散熱件,散熱件的內部中空;所述第一熱交換回收組合的散熱件的中空內部形成前述的第一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間形成前述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熱交換回收組合的散熱件的中空內部形成前述的第三通道、多個散熱件之間的空間形成前述的第四通道。
5.根據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循環風扇驅動循環空氣依次通過第一通道、再生發熱器、除溼裝置、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循環通道和第四通道,隨後再進入第一通道並周而復始的循環。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件為薄片狀物體或薄壁管狀物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除溼元件為除溼轉輪。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除溼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除溼風扇和循環風扇由同一個電機驅動。
【文檔編號】F24F1/02GK203454273SQ201320328943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8日
【發明者】李來賓 申請人:紹興康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