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13:53:15 1
專利名稱: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螺杆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單吸雙螺杆泵。
背景技術:
目前,單吸雙螺杆泵的結構是一對螺杆安裝在泵體1的內襯套2的孔中,見圖2。 主動螺杆3為雙頭凸螺旋,從動螺杆4為三頭凹螺旋。主、從動螺杆上的有一對相互嚙合的斜齒輪,從動螺杆的軸向位置由裝配在兩根螺杆末端的一對可拆卸的斜齒輪15固定,因此作用在兩根螺杆上的總軸向力都由主動螺杆承受。螺杆軸向力平衡是通過泵體內部通道將排除腔A的高壓介質引入螺杆後部空間B中,通過前平衡活塞和後平衡活塞兩端的壓力差來平衡軸向力。前、後平衡活塞處有滑動軸承11和13起著節流介質從高壓腔流入低壓腔的作用,徑向球軸承9承受剩餘軸向力和起固定主杆軸向位置的作用,由於加工和裝配精度的原因前後滑動軸承11和13也是泵內洩之處,造成泵流量不足,影響容積效率。單吸雙螺杆泵結構存在的問題是1.目前市場上的單吸兩螺杆泵的零部件較多,結構複雜,由於零部件的生產和裝配精度問題容易產生噪音,流量不足,容積效率低;2.襯套2、主動螺杆3、從動螺杆4、前滑動軸承11、後滑動軸承13、一對斜齒輪15這6個零件之間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由於加工和裝配的誤差造成「抱軸」;3.螺杆付受到的軸向力通過止推凸緣作用在主動螺杆的徑向球軸承9上,造成軸承的損壞,使得螺杆付向後竄動把後端蓋14磨通。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的單吸雙螺杆泵存在的噪音大、流量不足、容積效率低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杆和從動螺杆,主動螺杆和從動螺杆配合位於泵體內,所述泵體的一端設有前端蓋,另一端設有後端蓋;與前端蓋相鄰的泵體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後端蓋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後端蓋的內腔為吸入腔;所述主動螺杆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杆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 平衡凸環外側的主動螺杆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軸承座連接著前端蓋;主動螺杆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杆上設有止推凸環,止推凸環與止推凹環對應配合,且位於後端蓋內;止推凸環外側的從動螺杆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後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杆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於泵體的出口處下方。所述平衡凸環的直徑為主動螺杆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杆直徑的0. 6 倍。所述從動螺杆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所述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所述軸套的外端面為正方形。[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1.泵整體結構簡化(原結構零部件多達15個,新結構只有8個)。泵採用泵體、 襯套一體化設計,在滿足了螺杆泵的運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改變傳統的螺杆支撐方式,取消四個軸套雙支承(直接由殼體的「①,,字孔支撐),減少了洩漏點,從動螺杆上的凸形止推凸緣採用熱套工藝,從而簡化了結構、加工簡單,裝拆方便,實現了泵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新結構泵頭的重量僅為現有結構的1/5 ;2.本實用新型泵體材料採用鋁合金,提高耐磨性和抗咬合性,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並擴大了產品的使用範圍;3.本實用新型主動螺杆採用低壓自平衡,從動螺杆採用高壓自平衡,大大降低主動螺杆受到的軸向力,提高產品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圖。圖2為現有單吸雙螺杆泵結構剖面圖。圖3為軸套結構示意圖。圖1中序號後端蓋1、主動螺杆2、從動螺杆3、泵體4、前端蓋5、軸承6、機械密封圈7、軸承座8、平衡凸環9、止推凸環10、軸套11、止推凹環12。圖2中序號泵體1、襯套2、主動螺杆3、從動螺杆4、前端蓋5、軸承座6、密封壓蓋7、機械密封8、徑向球軸承9、前平衡活塞10、前滑動軸承11、後平衡活塞12、後滑動軸套 13、後端蓋14、一對斜齒輪15。圖2中A為排除腔(高壓腔),B為螺杆後部空間(高壓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參見圖1,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包括泵體4、主動螺杆2和從動螺杆3,主動螺杆2和從動螺杆3配合位於泵體內,從動螺杆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泵體4的一端設有前端蓋5,另一端設有後端蓋1 ;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與前端蓋5相鄰的泵體4 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B;後端蓋1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後端蓋1 的內腔為吸入腔A ;主動螺杆2的一端伸至前端蓋5外,主動螺杆2與前端蓋5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9,平衡凸環的直徑為主動螺杆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杆直徑的0. 6 倍;平衡凸環9外側的主動螺杆2上通過軸承座8設有軸承6和機械密封圈7,軸承座8連接著前端蓋5。主動螺杆2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12 ;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杆3上設有止推凸環10,止推凸環10與止推凹環12對應配合,且位於後端蓋1內。止推凸環10外側的從動螺杆3端部套設有軸套11,見圖3,軸套11的外端面為正方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11的半球狀凸點與後端蓋1的內端面接觸;當泵運轉時通過與後蓋在空間上的幹涉防止軸套11的自旋轉。從動螺杆3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於泵體4的出口處下方。主動螺杆2的軸向位置是由軸承6來確定,主動螺杆2是通過平衡凸環9兩端的壓力差達到自平衡。從動螺杆3的軸向位置由止推凸環10固定,從動螺杆3的軸向力的平衡是將排出腔的高壓介質通過從動螺杆3中心的孔引入到螺杆尾部,通過節流介質從排出腔流入吸入腔的軸套11來達到軸向力自平衡,軸套11把力作用在後端蓋1上。 和從動螺杆3上相互嚙合的螺旋型面和泵體4間形成一個容積恆定的密閉腔室, 此時被輸送液體進入泵吸入腔後沿著螺杆軸向均勻連續地進入密封腔內,平衡無攪動地從泵吸入腔到達排出腔,從而達到輸送液體介質的功能。
權利要求1.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杆和從動螺杆,主動螺杆和從動螺杆配合位於泵體內,所述泵體的一端設有前端蓋,另一端設有後端蓋;其特徵在於與前端蓋相鄰的泵體徑向一側設有出口,與出口對應的泵體為排出腔;後端蓋的徑向一側設有進口,後端蓋的內腔為吸入腔;所述主動螺杆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杆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平衡凸環外側的主動螺杆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軸承座連接著前端蓋;主動螺杆的另一端連接著圓柱狀的止推凸塊,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杆上設有止推凸環,止推凸環與止推凹環對應配合,且位於後端蓋內;止推凸環外側的從動螺杆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中部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後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杆的另一端為懸臂狀,且對應位於泵體的出口處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衡凸環的直徑為主動螺杆直徑的1. 5倍,軸向寬度為主動螺杆直徑的0. 6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其特徵在於所述從動螺杆的軸向中部設有中心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泵體的外表面均布設有散熱凸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其特徵在於所述軸套的外端面為正方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複合平衡型單吸雙螺杆泵。包括泵體、主動螺杆、從動螺杆、前端蓋和後端蓋;主動螺杆的一端伸至前端蓋外,主動螺杆與前端蓋的配合處設有平衡凸環,平衡凸環外側的主動螺杆上通過軸承座設有軸承;主動螺杆的另一端的止推凸塊的徑向上設有止推凹環;與止推凸塊對應的從動螺杆上設有止推凸環,止推凸環與止推凹環對應配合,且位於後端蓋內;止推凸環外側的從動螺杆端部套設有軸套,軸套的外端面設有半球狀凸點,軸套的半球狀凸點與後端蓋的內端面接觸;從動螺杆的另一端為懸臂狀。本實用新型的止推凸環與止推凹環採用熱套工藝對應配合,實現了主動螺杆的低壓自平衡,從動螺杆的高壓自平衡,簡化了結構;降低了主動螺杆受到的軸向力,延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C2/16GK202266415SQ20112035630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明者倪坤, 程飛, 胡奕 申請人:黃山工業泵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