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調高度睡枕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23:48:00 1
專利名稱:自調高度睡枕的製作方法
頸椎牽引治療保健和睡眠兩用枕需要枕面較多地後移來防治頸框病。但這過多後移卻不宜於睡眠。為提供枕面不後移或適度後移的自調高度的保健睡枕,可用本發明的結構和原理的枕頭,只需改進復位導向結構的導向構件就能實現。
這種自調高度保健睡枕是這樣實現的。在同上述的枕面和枕座,其間有復位導向結構和帶自旋結構的支杆的自調高度睡枕中,其特徵是原後移導向杆下端加上前移導向杆、軸與彈簧組成的前移構件,並固定在枕座上,該前移構件使後移導向杆受壓後向前移動,壓力除後能回復原特定的位置和角度。使人臥睡時枕面不後移或適度地後移,據同上結構和原理,這種枕就可以實現更適宜睡眼的自調高度的目的。
自調枕中支杆的自旋軸可以是聯結在框架下,自旋結構使該支杆保持特定角度和活動範圍,並可向頭後側旋褶,當枕面平衡或前傾,必使其相應保持或更變角度,進而支在不同位置以支承或旋褶,而實現高度變換;自旋軸也可以聯枕座上,使支杆立抵近框架前,並只可向頭後側旋褶,同樣可立支平衡下壓的枕面,或可被前傾枕面框架推壓後傾,繼而壓褶,換另一高度支承;自旋軸還可以聯結在固定的支杆上,與其接成一直杆,並只可向頭後側旋褶,據上支或旋的原理同樣也可實現兩種高度變換。
自調枕的彈性迴旋件可以是彈簧或橡筋,當壓力除後,利用它們的彈力,使支杆回復某特定角度;還可以是支杆本身,當支杆懸垂框架下時,隨枕面上升,其自重必使支杆下垂枕座。
自調枕中兩種可換用的枕面高度,可以是兩種不同長度支杆分別支承。有自旋結構的自旋支杆(稱自旋支杆)適於側臥高度,另一普通支杆適於仰臥高度,通過自旋支杆的支承或旋褶來變換兩種枕高;也可以是自旋支杆斜支在不同距離擋位來換用兩種枕面高度,如圖9,自旋結構使自旋支杆3隨枕面平或傾而支在擋位34或35前的區域內,繼而受壓旋褶支在有相應高度的擋位上;還可以是一段普通支杆高度和加上直旋支杆部分後的高度,同理通過自旋支杆部分的褶或否來換兩種枕面高度。
自調枕中支承每種高度的支杆可以是一條,宜支在該臥位重心下;也可以是二條前後支承,可加大支承面,而臥睡較穩定。
自調枕中前後設置的二條自旋支杆,可以用一條聯動杆用聯動軸將它們聯接,使它們同步支承或旋褶。
自調枕的的各種支杆可以是兩邊對稱設置,並分別有調節長短的結構,使枕面得到均衡支承,和根據各自體型而調節長短。
自調高度保健睡枕所加的前移導向杆可以是前傾斜立。通過扭簧和軸及限位部,聯在後移導向杆和枕座之間,保持枕面特定的高度和角度,受壓力後導向杆對褶,控制面後移;前移導向杆還可以是後傾斜立,參看圖7,用軸和彈簧使兩導向杆可伸縮斜移。同樣可以控制枕面後移;如將這套插彈動的兩導向杆垂立,同樣可使枕面受壓後不後移;前移導向杆還可以水平放置。參看圖8,將前移導向杆製成有滑槽,使後移導向杆下端的固定件可在槽內滑移,用彈簧使其回復某位置,當後移導向杆受壓力,下端可向前滑移,以控制枕面後移。
自調高度保健睡枕還可以用塔型彈簧與扭轉彈簧、軸組合控制枕面後移。參看圖10。塔型彈簧固定枕座上,上端繞一個軸環穿軸,未端突出抵及框架限其後傾,用扭轉彈簧、軸及固定件聯在框架下,可使枕面保持特定高度,角度和控制後移範圍;還可以用扭轉彈簧和軸組合控制枕面後移。參看圖11。用扭轉彈簧的扭臂替代前後移兩導向杆。兩端繞環,並突起抵及框架或枕座以限位,與另外的扭簧和軸也可以起控制枕面後移及復位導向作用。
自調枕的整個外部可以罩一個帶進氣伐、出氣孔、橡筋和拉練的封閉外套。外套後側有進氣伐,枕面有出氣孔,橫扎橡筋,後部裝拉練,借枕面上下移動和橡筋彈性,枕套如泵樣使氣流定向從枕面流出,帶走溼和熱,拉練便於外套拆御。
自調枕是通過的自旋結構和復位導向結構來變換高度,利用仰側臥枕面前傾或平衡的不同,實現自動調整仰側臥位的枕高,使睡時有合理的高度。同時在其復位導向結構加上簡單的前移構件,就可兼有防治頸椎病的自調高度睡枕和更適於一般人的保健用自調高度睡枕。自調枕結構簡單,體積小,避免用氣壓裝置或微型氣泵、姿勢信號感應器,控制升降結構等每雜部件,不用在肩背下墊壓力板,為防治頸椎病和一般人提供較合理的睡枕。
圖1是自調高度防治睡眠兩用枕外觀視圖。
圖2是自調高度防治睡眠兩用枕側視圖。
圖3是自調高度保健睡枕外觀視圖。
圖4是自調高度保健睡枕側視圖。
圖5是自調枕自旋結構放大透視圖。
圖6是自調枕斜支式自旋支杆側視圖。
圖7是自調枕後傾式前移構件側示圖。
圖8是自調枕水平式前移構件側示圖。
圖9是自調枕擋位式自旋支杆示圖。
圖10是塔型彈簧、扭轉彈簧和軸組合的復位導向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扭轉彈簧與軸組合的復位導向結構示意圖。
現結合
本發明的實施例。
參看圖1、2、5,一個帶軟墊8和框架7的枕面和枕座1,其間有用定位件14、25聯結由復位導向軸15、14、復位扭轉彈簧13、24和後移導向杆12組成的復位導向結構;框架7下用固定件9、18聯上兩條自旋支杆3、22;及枕座上豎兩條支杆2、23的睡枕。上述枕面7、8和枕座1間的配件均兩邊對稱設置。後移導向杆12兩端有突出的限位部抵及框架7或枕座1,限制枕面7、8和後移導向杆的活動範圍。在復位導向軸15、4和復位扭轉彈簧13、24作用下,使枕面框架7保持高於自旋支杆3、22長度的高度並與枕座1平行。兩自旋支杆3、22分別由內外套插可伸縮,能用螺栓固定長度的兩部分組成,將其調成適合側臥長度,用自旋軸10、17和固定件9、18聯接在框架7下,並附有限位部6、16和自旋扭轉彈簧11、19構成的自旋結構。自旋結構使側臥支杆3、22垂直於枕座1,並只能向頭後側旋褶和回復垂直狀態,兩自旋支杆3、22用聯動軸5、21聯接一條聯動杆20,使其平行於兩自旋軸10、17的連線,則兩自旋支杆3、22必平行同步旋動。兩支杆2、23分別由帶螺紋的筒與螺杆旋套,構成可調長度的杆,將其調適仰臥的長度,垂支枕座1。在這樣的枕面7、8和支杆3、22、2/23的狀態下,人側臥時,頸被肩支高,頭面部直接壓在枕面7、8中部,使其平衡向後下移,垂於其下的自旋支杆3、22垂立支在枕座1,以適合側臥高度供側臥;人若仰臥,頭部抬起,枕面7、8回復原高度,因頸部低,仰睡時枕面7、8前緣必先被壓前傾,限位部6、16使自旋支杆3、22相應後傾,繼後頭壓前傾的枕面7、8中後部,將其如扇褶向枕座1。前自旋支杆3斜抵枕座1,被斜向壓力向頭後側壓褶,聯動杆20使後自旋支杆22平行同步後褶。枕面下降由適合仰臥高度的支杆2、23支承供仰臥。這種自調高度防治睡眠兩用枕就這樣實現自調枕高的目的。
上述是自旋支杆垂立支承的實施例,在此介紹一種斜向支承的實施例。在同上例結構的自調枕中,所不同的是用一根自旋支杆3斜向支承。參看圖6,自旋結構6、10、11使自旋支杆3保持後傾某角度,可向頭後側旋褶,下端有軸33穿過支杆31的槽內,下端後側部有限位部32抵及支杆31的側緣。支杆31下端有軸34用固定件固定在枕座1。限位部32使三個軸10、32、34在一直線上,並能向頭後旋褶,如膝只可伸屈一樣。這樣,枕面7、8中部受壓時二桿3、31直支在軸34上;如枕面7、8前緣受壓時,自旋支杆3的軸33將支杆31推向後旋,繼後頭壓枕面,自旋支杆3的軸22滑至支杆31的槽的另一端支承枕面,如將這兩支承高度製成適合側仰臥的高度,即可實現自調枕高的目的。
最後,參看圖3、4、5介紹自調高度保健睡枕的實施。該枕結構與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實施自調枕高的結構原理相同,故不再討論,而討論使枕面不後移的實施。在例1的自調枕的後移導向杆12與枕座1之間聯接上前移構件-前移導向杆28,前移軸26和前移扭轉彈簧27。前移導向杆28兩端有限位部29與後移導向杆12和枕座1相抵即可對枕面起復位導向作用。如使二導向杆12、28長度相等,中下兩扭轉彈簧力相等,上下復位導向軸15、26的連線垂直於枕座1。這樣枕面7、8平衡受壓時,二導向杆12、28相對平褶,枕面7、8垂直下移,這樣在睡時可以實現自調枕高而枕面不後移的要求。
從上可見,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能實現自調枕高,舒適合理地休息的可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防治頸椎病和臥睡的自調高度防治睡眠兩用枕,包括-帶框架的枕面7、8和枕座1,-其間有導向杆12、彈簧13、24和軸15、4構成的復位導向結構聯接,及支杆3、22、2、23支承,其特徵在於(1)、支杆3、22、2、23,(1.1)、有兩種可換用的枕面高度,(1.2)、有自旋軸10、17限位部6、16和彈性迴旋件11、19構成的自旋結構,(1.2.1)、所說的自旋結構使支杆3、22支承枕面7、8或在某範圍內旋褶,(1.2.2)、所說的自旋結構使支杆3、22的支承或旋褶與枕面7、8的平衡或前傾變化相應,(2)、復位導向結構12、13、27、15、26的上復位導向彈簧13比下復位導向彈簧27的力小。
2.一種用於頸椎保健和臥睡的自調高度保健睡枕,包括-帶框架的枕面7、8和枕座1,-其間有導向杆12、28彈簧13、24、27和軸15、4、26構成的復位導向結構聯接,及支杆3、22、2、23支承,其特徵在於(1)、支杆3、22、2、23,(1.1)、有兩種可換用的枕面高度,(1.2)、有自旋軸10、17限位部6、16和彈性迴旋件11、19構成的自旋結構,(1.2.1)、所說的自旋結構使支杆3、22支承枕面7、8或在某範圍內旋褶,(1.2.2)、所說的自旋結構使支杆3、22的支承或旋褶與枕面7、8的平衡或前傾變化相應,(2)、復位導向結構12、28、13、24、27、15、4、26,(2.1)、有前移導向杆28、彈簧27和軸26組成的前移構件,(2.1.1)、所述的前移構件使後移導向杆12保持在特定的位置的角度,(2.1.2)、所述的前移構件使後移導向杆12受壓時向前移動,(2.2)、其中,上復位導向彈簧13比其下的復位導向彈簧24、27的力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自調枕,其特徵是自旋軸10、17聯接在框架7、枕座1或支杆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自調枕,其特徵是兩種可換用的枕面7、8高度是支杆3、22支在兩種擋位的高度;或兩種長度的支杆3、22、2、23分別支承;或一段普通支杆長度和加上一段自旋支杆的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4的自調枕,其特徵是每種支杆3、22、2、23用1條或2條前後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的自調枕,其特徵是前後設置的兩條有自旋結構的支杆3、22用聯動軸5、21聯接一條聯動杆20。
7.根據權利要求2的自調枕,其特徵是前移導向杆28是前傾、後傾、水平或垂立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2的自調枕,其特徵是復位導向結構是用扭臂彈簧36、13、27與軸15、26組成或塔型彈簧37扭轉彈簧13和軸15組成。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項的自調枕,其特徵是外部罩有帶進氣伐、出氣孔、橡筋和拉練的封閉外套。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調整高度的睡枕,供保健臥睡或防治頸椎病。人仰與側臥的枕高不同,且總經常要變換,這種適應臥姿變換而自調高度的睡枕,由枕面與枕座及復位導向結構和帶自旋結構的支杆組成。支杆有兩高度與兩臥姿相應,並與枕面平加傾相關,借人側仰臥時枕面平或傾,使支杆高度相應變化。使臥睡時更方便合理地休息。還可據導向杆結構不同分別兼有偏於牽引防治頸椎病或頸椎保健功用的兩種自調高度睡枕。
文檔編號A61F5/01GK1079636SQ9211301
公開日1993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199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11月8日
發明者彭培基 申請人:彭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