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傳動鏈輪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4:43:50 1
專利名稱:自行車的傳動鏈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傳動機構,具體說有關自行車的傳動鏈輪。
如圖8和9所示,一般越野自行車傳動鏈輪3多半是裝置在後輪40輪轂41的一側,並藉助傳動鏈條20與組裝有踏板50的驅動鏈輪51相連接。當使用者向前踩踏踏板50時,位於踏板50側的驅動鏈輪51使帶動傳動鏈條20,使位於後輪40的傳動鏈輪3同時作旋轉並帶動後輪40轉動前進,而傳動鏈輪3包括有一與後輪40的輪轂41固接的內輪30及套設於內輪30外的環形套輪31。內輪30的外圍壁面上設有兩個以上的棘爪300,而環形套輪31的內圍壁面上形成有棘齒310,環型套輪31外圍壁面上形成有鏈齒311,前述的傳動鏈條20便是組裝於環形套輪31外圍壁面的鏈齒311上。當使用者向前壓踩踏板50時,傳動鏈條20便會帶動環形套輪31向圖9中所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這時環形套輪31內圍壁面的棘齒310便會撥動內輪30外圍的棘爪300,以使內輪30旋轉並帶動後輪40的輪轂41旋轉。
當使用者不踩踏踏板50向前時,傳動鏈輪3的環形套輪31固定不動,而內輪30仍然會隨著後輪40輪轂41旋轉,使得棘爪300會在棘齒310間移動而產生異音。另外,當使用者再度踩踏踏板50向前時,棘齒310間的間距θ會成為空轉的間隙,使傳動效果無法瞬間達成雖然內輪30的外圍設有至少兩個以上的棘爪300,但受力時多為單爪受力的狀態,亦即棘齒310在環形套輪31受傳動鏈條20傳動的同時,棘齒310會將瞬間的衝擊力施於一棘爪300的上,而在受力情形較大時,該處的棘爪300很有可能發生斷裂。
另外,由於該種自行車經常使用於各項競賽表演,且為配合各種特技模擬路況時,倘若灰塵、泥沙等異物跑進鏈輪內部的傳動機構,便會造成內部生鏽、卡死的情形發生,並會造成騎乘者對安全的顧慮,因而有待改善。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傳動鏈輪,這種自行車傳動鏈輪可實現當環形套輪受到鏈條傳動向前旋轉時,可驅使內輪朝與環形套輪同向同步旋轉,而當環形套輪不受鏈條傳動向前旋轉或受傳動鏈條傳動向後旋轉時,可使內輪與環形套輪脫離同步旋轉的關係;並可防止塵埃泥沙進入滾軸間以妨礙傳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傳動鏈輪,它包括一內輪,該內輪與自行車的後輪輪轂相接;一環形套輪,該環形套輪套設於前述內輪外圍;一傳動鏈條,該傳動鏈條套設於環形套輪外圍的鏈齒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輪一側徑向上向外延伸出有具防塵外蓋緣的防塵外蓋,另一側上形成有螺紋,且該側螺設有一具有防塵內蓋緣的防塵內蓋;所述環形套輪的兩側緣位於內輪的防塵內、外蓋間,環形套輪外圍壁面上向外延伸有數個鏈齒,於環形套輪內圍壁面形成有數個容置凹槽,各容置凹槽為一具傾斜角度結構;還包括一滾軸固定環套,該滾軸固定環套相對於容置凹槽的位置形成有置放槽,置放槽的一側形成有彈片;數個滾軸,該滾軸置放於前述滾軸固定環套的置放槽中,且滾軸直徑大於環形套輪容置凹槽至內輪壁面最小距離、小於環形套輪容置凹槽至內輪壁面最大距離;數個支撐及定位用滾珠,設置於內輪防塵外蓋與所蓋覆環形套輪一側及防塵內蓋與所蓋覆環形套輪另一側間。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環形套輪不旋轉而內輪旋轉時,不會有異音產生,且不會如現有結構那樣會發生棘爪300斷裂的情況;另外由於設有防塵內蓋與防塵外蓋,泥沙塵埃不會不慎進入傳動鏈輪中,因此可確保傳動機構的使用壽命,且傳動時,不會有傳動間隙θ產生,可達到瞬間傳動的效果。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點和優點,下面將參照附圖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行車傳動鏈輪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環形套輪受傳動鏈條帶動並傳動內輪旋轉的動作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傳動鏈條不動而內輪隨後車輪轉動,並帶動滾軸朝容置凹槽與內輪間距較大的方向移動的動作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5是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圖8是現有結構的自行車傳動機構使用狀態示意圖;圖9是已有結構的自行車傳動鏈輪的正視圖。
現請參看
圖1和2,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傳動鏈輪1包括有一與自行車後輪輪轂相連接的內輪10,內輪10外圍套設有環形套輪12,環形套輪12內圍壁面上形成有容置凹槽121,各容置凹槽121具有一傾斜角度的結構,於各容置凹槽121中置放有直徑大於容置凹槽121至內輪10壁面最小距離、小於容置凹槽121至內輪10壁面最大距離的滾軸11,該環形套輪12外圍壁面上向外延伸有數個鏈齒120,於鏈齒120的位置套設有傳動鏈條20。
另外,為使滾軸11可以更方便地設置於容置凹槽121中,可先將滾軸11設置於一滾軸固定環套110中,再將其置放於內輪10外圍與環形套輪12間的間隔中,並使滾軸11位於相對容置凹槽121之位置上。該滾軸固定環套110為一環形體,於其上形成有數個供滾軸11置放的置放槽111,置放槽111的一側形成有避免滾軸11卡死不動的彈片112。滾軸11可置放於置放槽111後,再將具有滾軸11的滾軸固定環套110以各滾軸11相對於各容置凹槽121的方式,放置於內輪10與環形套輪12的間。
現請參看圖2,如圖所示,環形套輪12受到傳動鏈條20傳動向前旋轉時,滾軸11會朝容置凹槽121與內輪10外圍壁面間距較小的方向移動,以使滾軸11卡掣於容置凹槽121與內輪10外壁面間,並迫使內輪10朝與環形套輪12同向同步旋轉。
現請參看圖3,如圖所示,當環形套輪12不受傳動鏈條20傳動向前旋轉或受傳動鏈條20傳動向後旋轉時,滾軸11會朝容置凹槽121與內輪10間距較大的方向移動,以使滾軸11脫離卡掣於容置凹槽121與內輪10外壁面間,並使內輪10與環形套輪12脫離同步旋轉的關係。
現請參看
圖1、4和5,如圖所示,內輪10的一側徑向上,向外延伸出有具防塵外蓋緣的防塵外蓋100,該防塵外蓋100可蓋覆至環形套輪12一側側緣,且防塵外蓋100與所覆蓋環形套輪12一側間設有數個定位及支撐用的滾珠13,而內輪10的另一側上形成有螺紋101,且該側也螺設有一具有具防塵內蓋緣的防塵內蓋14,該防塵內蓋14可蓋覆至環形套輪12另側側緣,且防塵內蓋14與所覆蓋環形套輪12一側間亦設有數個定位及支撐用的滾珠15。藉由防塵內、外蓋緣可防止塵埃泥沙進入滾軸11間以妨礙傳動。
現請參看圖6和7,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塵內蓋14及防塵外蓋100的外緣可延伸出有環肋140102,以將環形套輪12兩側緣完全套封於防塵內蓋14及防塵外蓋100的間。
再請參看圖5和7,如圖所示,在防塵內、外蓋14、100與環型套輪12間可設置有油槽113於環型套輪12或防塵內、外蓋14、100上,並在油槽113中注油,以提供更理想的防塵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傳動鏈輪,它包括一內輪,該內輪與自行車的後輪輪轂相接;一環形套輪,該環形套輪套設於前述內輪外圍;一傳動鏈條,該傳動鏈條套設於環形套輪外圍的鏈齒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輪一側徑向上向外延伸出有具防塵外蓋緣的防塵外蓋,另一側上形成有螺紋,且該側螺設有一具有防塵內蓋緣的防塵內蓋;所述環形套輪的兩側緣位於內輪的防塵內、外蓋間,環形套輪外圍壁面上向外延伸有數個鏈齒,於環形套輪內圍壁面形成有數個容置凹槽,各容置凹槽為一具傾斜角度結構;還包括一滾軸固定環套,該滾軸固定環套相對於容置凹槽的位置形成有置放槽,置放槽的一側形成有彈片;數個滾軸,該滾軸置放於前述滾軸固定環套的置放槽中,且滾軸直徑大於環形套輪容置凹槽至內輪壁面最小距離、小於環形套輪容置凹槽至內輪壁面最大距離;數個支撐及定位用滾珠,設置於內輪防塵外蓋與所蓋覆環形套輪一側及防塵內蓋與所蓋覆環形套輪另一側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傳動鏈輪,其特徵在於,所述防塵內蓋及防塵外蓋外緣延伸出有環肋。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傳動鏈輪,其結構是與輪轂相連接的內輪外套設有環形套輪,環形套輪內圍壁面上形成有具有傾斜角度結構的容置凹槽,於容置凹槽中置放有直徑大於容置凹槽至內輪外圍壁面最小距離而小於容置凹槽至內輪壁面最大距離的滾軸,從而可實現環形套輪受到鏈條傳動向前旋轉時,可使內輪朝與環形套輪同向同步旋轉,而當環形套輪不被傳動或被傳動向後旋轉時,可使得內輪與環形套輪脫離同步旋轉的關係。
文檔編號F16D41/28GK2454265SQ00255099
公開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6日
發明者徐義雄 申請人:日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