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4:38:30 1
專利名稱: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格構吊杆式起重機。
背景技術:
在履帶起重機的上部旋轉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各種機器之類,由於其佔用寬度確定,所以能夠確保起重機架配置用的空間(寬度)為其餘下的部分。起重機架中心(A)基於機器之類的佔用寬度(右側的佔用寬度稱作e1、左側的佔用寬度稱作e2)和剩餘部分的1/2寬度(d),定位為距離旋轉體右端e1+d的位置。
在此,由於做成使吊杆中心(B)與起重機架中心(A)一致的布置,所以如果決定了駕駛艙4的寬度(g),則吊杆足間隔(f1)就唯一地決定為f1=(e1+d-g)×2。
因此,吊杆足間隔(f1)限制得較窄,不能謀求吊杆的負荷支承能力的提高和輕量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擴大吊杆足間隔而提高吊杆的負荷支承能力、能夠使吊杆輕量化的起重機。
有關本發明的起重機具有以下的基本構成。
即、有關本發明的起重機備有下部行走體和旋轉自如地裝載在下部行走體上的上部旋轉體,該上部旋轉體具有旋轉框架。還備有設在旋轉框架的左右一側的駕駛艙,可升降地支承在該旋轉框架的前部的吊杆,設在該吊杆的後方的起重機架,和配置在該起重機架和吊杆之間的橫撐(多個)。各橫撐具有滑輪,設有驅動繞掛在滑輪之間的升降繩的升降用卷揚機。並且,吊杆以設於其基端部的左右兩側的吊杆足(多個)為中心可升降地構成。在該構成中,吊杆足中的、配置上述駕駛艙一側的駕駛艙側吊杆足根據起重機的機體寬度和駕駛艙寬度設定在規定位置,並且與駕駛艙側吊杆足相反側的吊杆足使吊杆的中心(寬度方向中心)相對於起重機架中心向駕駛艙的相反側偏置,以使該吊杆足與起重機架的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比駕駛艙側吊杆足與起重機架的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大。
根據本發明,因為使吊杆的中心相對於起重機架的中心向與駕駛艙相反側偏置的配置而構成,所以能夠擴大兩吊杆足的間隔。因此,能夠提高吊杆的負荷支承能力,能夠相應地實現吊杆的輕量化或使其變長。
圖1是有關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履帶起重機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履帶起重機的局部示意俯視圖。
圖3是有關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履帶起重機的相當於圖2的圖。
圖4是作為應用本發明的一例的履帶起重機的整體概況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圖1~圖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首先,還一邊參照圖4一邊說明應用了本發明的格構吊杆式起重機的代表例的履帶起重機的整體構成。
在圖4中,1是履帶式的下部行走體1,上部旋轉體2繞縱軸旋轉自如地裝載在該下部行走體1上。
上部旋轉體2備有作為基礎部件的旋轉框架3。在該旋轉框架3的前部左右單側(通常為右側。以下用該例說明)設有作為操作室的駕駛艙4。
此外,旋轉框架3在左右兩側具有向前後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縱板即主框架3a、3b。通過吊杆足銷6、6將格構式吊杆5的兩側的吊杆足5a、5b安裝在主框架3a、3b的前端部(主框架的前部的基端部)上。
由此,吊杆5以吊杆足5a、5b,詳細地講是以吊杆足銷6、6為中心被升降自如地支承,該吊杆5通過從升降用卷揚機7拉出的吊杆升降繩8(僅在圖4中示出)而進行升降。
作為輔助該吊杆5的升降作用的機構而在旋轉框架後部向上突出地設有起重機架9。在該起重機架9與吊杆5之間配置有橫撐(スプレツダ)12、13。橫撐12、13分別稱為下部橫撐、上部橫撐。
即、起重機架9備有前、後兩組件10、11,在其頂部設有下部橫撐12。在該下部橫撐12和上部橫撐13的滑輪12a......、13a......之間繞掛有上升降繩8。
14是橫架在上部橫撐13與吊杆頂端部之間的吊杆引導線,15是配置在旋轉框架後端的平衡重,O是上部旋轉體2的旋轉中心。
另外,起重機架9在輸送時如圖4中所示被向後摺疊。圖1表示將起重機架9摺疊的狀態。
在圖1、圖2中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在圖3中表示第2實施方式。
在兩實施方式中,輸送寬度(機體寬度)h為輸送時的起重機的車寬度限制值。如果基於ISO決定駕駛艙4的寬度(駕駛艙寬度)g,則自動地決定了儘量接近該駕駛艙4而配置的右側吊杆足5b的位置。
因而,吊杆5的兩側吊杆足5a、5b中的接近駕駛艙4的右側的吊杆足5b設定在由輸送寬度h和駕駛艙寬度g決定的最大限度右側的位置。
另一方面,對於左側的吊杆足5a,在其左側沒有駕駛艙4那樣的障礙物。因此著眼於在該位置的設定上具有自由度,設定為使與起重機架中心A的距離j(參照圖2)比右側吊杆足5b的該距離k大的位置。
由此,與吊杆中心B和起重機架中心A一致的背景技術不同,使吊杆中心B相對於起重機架中心A僅向左側偏置左側吊杆足5a向左側的偏移量的一半的尺寸c。
根據該配置構成,起重機架中心A位於距離上部旋轉體2的右端(e1+d)的距離,而吊杆足間隔f2用下式(1)表示。
f2=(e1+d+c-g)×2......(1)因而,相對於背景技術的吊杆足寬度f1(=(e1+d-g)×2),能夠使吊杆足寬度f2擴大起重機架、吊杆兩中心A、B的偏移量c的2倍(2c)。
由此,能夠提高吊杆5的負荷支承能力,並相應地使吊杆5輕量化、或者使其更長。
此外,在第1實施方式中,配合使吊杆中心B比背景技術向左側偏移,將起重機架9的下部及上部兩橫撐12、13的中心相對於起重機架中心A向左側偏置,以使其與吊杆中心B一致。
這樣,兩橫撐12、13的滑輪12a......、13a......相對於吊杆中心B左右相等地分配。因此,在繞掛在該兩橫撐12、13的滑輪之間的吊杆升降繩8(圖4所示)的作用下,使作用在吊杆5上的負荷相對於吊杆中心B左右相等。
即、作為基本構成,能夠避免由使吊杆中心B相對於起重機架中心A偏置而導致的吊杆升降力作為偏負荷作用在吊杆5上的情況。因此,能夠有效地提高由基本構成(吊杆足間隔f2的擴大)而獲得的吊杆的負荷支承能力。
與此相對,在圖3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中,使兩橫撐12、13的中心與起重機架中心A一致。另外,第2實施方式的基本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根據該配置,雖然通過吊杆升降繩8使作用在吊杆5上的負荷相對於吊杆5左右不相等,但有能夠直接使用現有機器的兩橫撐12、13的配置(不需要改造起重機架裝置)的優點。
此外,對於偏負荷作用在吊杆5上的問題,能夠以設置使兩橫撐12、13所產生的吊杆升降力相對於吊杆中心B左右相等地作用的均衡器等的手段來處理。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將駕駛艙4配置在上部旋轉體2的右側的情況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對於將駕駛艙4配置在左側的情況,只要在上述說明文字中將左右反向地替代閱讀就可以。
以上通過附圖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了本發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權利要求所述的發明範圍內可實施等效措施或進行替代。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包括下部行走體;旋轉自如地裝載在上述下部行走體上的上部旋轉體,該上部旋轉體具有旋轉框架;設在上述旋轉框架的左右一側的駕駛艙;可升降地支承在上述旋轉框架的前部的吊杆,該吊杆以設於其基端部的左右兩側的吊杆足(多個)為中心進行升降;設在上述吊杆的後方的起重機架;配置在上述起重機架和上述吊杆之間的橫撐(多個),各橫撐具有滑輪;和驅動繞掛在上述滑輪之間的升降繩的升降用卷揚機;其中,上述吊杆足中的、配置上述駕駛艙一側的駕駛艙側吊杆足根據起重機的機體寬度和駕駛艙寬度設定在規定位置,並且與上述駕駛艙側吊杆足相反側的吊杆足將上述吊杆的寬度方向中心相對於上述起重機架中心向上述駕駛艙的相反側偏置,以使該吊杆足與上述起重機架的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比駕駛艙側吊杆足與上述起重機架的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上述橫撐為下部及上部橫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機,上述下部及上部兩橫撐的中心相對於上述起重機架的中心向上述駕駛艙的相反側偏置,以與上述吊杆的中心一致。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起重機,其特徵在於,通過將吊杆的兩側吊杆足中的接近駕駛艙一側的一個吊杆足設定在由輸送寬度和駕駛艙寬度決定的最大限度右側的位置,並且將另一個吊杆足設定在與駕駛艙中心的距離比一個吊杆足大的位置,從而使吊杆中心相對於起重機架中心向一側偏置。由此,能夠提供將吊杆足間隔擴大而提高吊杆的負荷支承能力、可實現吊杆的輕量化的起重機。
文檔編號B66C23/62GK1608968SQ20041008570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17日
發明者水田時彥, 藤堂治 申請人:神鋼起重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