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4:21:20 3
專利名稱: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在後輪的兩側設置有空氣濾清器箱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
背景技術:
歷來,踏板型自動二輪車(以下稱踏板型摩託車),是將具有發動機與後輪的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以可上下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於車體框架。在踏板型摩託車的前後方向上,上述動力單元的前側由發動機所構成,在該發動機的曲軸箱上一體安裝有支撐後輪用傳動箱。上述發動機的前端部可自由搖動地支撐於車體框架,上述傳動箱的後端部通過緩衝部件連接於車體框架。
上述傳動箱在後輪的左側區域前後方向延長而形成,內藏有向後輪傳遞發動機動力的V帶式自動變速機與離心離合器等傳動裝置。
這種動力單元中所設置的吸氣裝置,採用從設置於上述傳動箱上方的空氣濾清器箱,通過曲軸箱上方的汽化器而對發動機的汽缸進行吸氣導通的結構。
上述空氣濾清器箱的內部由空氣濾清器元件分為上流側的氣室與下流側的氣室,上流側氣室上開設有新氣體導入口,下流側氣室通過吸氣管連接有汽化器。
然而,在上述歷來的吸氣裝置中,由於空氣濾清器箱的容量小,所以由發動機的排氣量增大而增大輸出就存在有界限。就是說,這是由於發動機的排氣量增大而要求吸入空氣的量增大時,空氣濾清器箱吸氣的流速加快而使吸氣的阻力過度增大。
這種所不希望的情況雖然可以通過增大空氣濾清器箱的容量而解決,但這樣做,存在有空氣濾清器箱的外形增大,與隨之而來的車體大型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防止車體的不必要的大型化,同時能夠增大發動機的排氣量,容易地增大發動機的輸出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
該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是,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的傳動箱上方的後輪的一側設置第一空氣濾清器箱,並在上述後輪的另一側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這些空氣濾清器箱的氣室相互連通,連接於節流閥。
根據本發明,能夠利用在後輪的一側形成的無用空間而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這樣,就能夠在防止車體大型化的同時,由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增大氣室的容量,由此可提供能夠增大發動機的排氣量,容易地增大發動機的輸出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
在上述發明中,可以在上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中分別設置空氣濾清器元件,由兩空氣濾清器箱中的空氣濾清器元件在上流側的氣室上形成新氣體導入口,同時由空氣濾清器元件在下流側的氣室上連接有位於兩空氣濾清器箱之間、從節流閥延長的吸氣管。
這樣,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具有大體相同的結構,兩空氣濾清器箱流過吸氣時的阻力也大體相等。這樣,由於兩空氣濾清器箱中能夠流過大體均等的吸氣,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空氣濾清器元件,將吸氣的流入路徑分為兩個,所以儘管設置有兩個空氣濾清器元件,但也能夠將吸氣阻力的增大抑制到儘可能的小。
在上述最先的發明中,是在上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中設置空氣濾清器元件,由該第一空氣濾清器箱的空氣濾清器元件在上流側的氣室中形成新氣體導入口,同時由空氣濾清器元件使下流側的氣室連通於第二空氣濾清器箱,該第二空氣濾清器箱內部成封閉空間地形成。
這樣,由第一空氣濾清器箱的空氣濾清器元件使下流側的氣室的容積實際上增大了第二空氣濾清器箱的容積的部分。因此,節流閥的開口度增大時,由於能夠將空氣濾清器箱內的大量空氣無阻力地供給到發動機,所以能夠提高發動機的響應性。
圖1是實施方式1中,裝備了吸氣裝置的踏板型摩託車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的右側面圖。
圖1是實施方式1中,裝備了吸氣裝置的踏板型摩託車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的左側面圖。
圖3是實施方式1中空氣濾清器箱的平面圖。
圖4是實施方式1中第一空氣濾清器箱的平面截面圖。
圖5是實施方式2中第一空氣濾清器箱與第二空氣濾清器箱一體形成的平面截面圖。
圖6是實施方式3中第一空氣濾清器箱連通第二空氣濾清器箱的後端部的平面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加以說明。
(實施方式1)圖1~4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1。
在圖中,符號1表示裝備有吸氣裝置2的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該動力部件1設置有一體組裝的發動機3與後輪4。上述搖擺式動力部件1通過與發動機3的曲軸箱5的上端部的連接用輪轂6連接的環(未圖示)在上下方向自由搖動地支撐在二輪車7的未圖示的車體框架上。還有,下面所述左右,是指向著上述二輪車7的前方的二輪車7的寬度方向而言的。
上述發動機3具有曲軸箱5與從該曲軸箱5向上前方突出的汽缸8,設置有在後輪4的左方區域向前後方向延伸的傳動箱9(參照圖2)。上述後輪4是由上述傳動箱9與從曲軸箱5在後輪4的右方區域向後方延伸的後臂10所支撐。而且,上述傳動箱9的後端部與後臂10的後端部,分別通過緩衝部件11與車體框架相連接。
如圖1及圖2所示,上述汽缸8的軸線向上前方傾斜延伸,該汽缸8的汽缸頭12的上面連接有後面所述的吸氣裝置2,同時在汽缸頭12的下面連接有後述的排氣管13。如圖1所示,該排氣管13通過曲軸箱5的右方區域地從汽缸頭12向後方延長設置,在上述後臂10的右方區域連接於消聲器14。
在圖1中,在發動機3的前方設置有燃料箱15。而且,在該燃料箱15的前方設置有散熱器16。進而,在發動機3的上方設置有收存箱17。收存箱17能夠收存兩個頭盔(未圖示)地形成,上部的出入口可由板所開閉。該收存箱17內兩處頭盔的收存處由符號17a、17b所表示。而且,在圖1及圖2中,上述汽缸8設置有從上述曲軸箱5向上前方突出的汽缸本體18、固定於該汽缸本體18的前端的上述汽缸頭12、以及固定於該汽缸頭12的前端的頭蓋19。
如圖2及圖3所示,上述吸氣裝置2設置有從上述汽缸頭12通過汽缸本體18的上方向後方延長設置的吸氣歧管21、連接於該吸氣歧管21的下流側端部的節流閥22、以及連接於該節流閥22的吸氣入口的空氣濾清器23。在上述吸氣歧管21上,安裝有向發動機3供給燃料的噴油器24。
如圖3所示,上述空氣濾清器23,是由位於後輪4的上部左方的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位於後輪4的上部右方的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以及在使這些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相互連接的同時將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連接於節流閥22的吸氣管27所構成。
上述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從車體的外觀看雖然具有不同的形狀,但上述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是在小型摩託車7的寬度方向上相互對稱而形成。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外觀形狀不同是由於如圖1所示,位於右側的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為了避開消聲器14及後剎車用剎車制動器28等的幹擾而形成得後端的底部較高。
上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與歷來的踏板型摩託車所使用的同樣,設置在上述傳動箱9的上方。如圖2所示,上述空氣濾清器箱25的下端部的兩處由固定用螺栓29固定於傳動箱9,前端部由吸氣管27支撐於節流閥22。
上述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設置於形成在後輪4右方的無用空間。更詳細地講,上述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設置於在上述消聲器14及制動器28的上方、上述收存箱17的下方所形成的無用空間。上述空氣濾清器箱26的下端部的兩處由未圖示的固定用螺栓固定於後臂10,前端部由吸氣管27支撐於節流閥22。
這些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形成大體同一的結構,因此,這裡由圖4僅對位於左側的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進行詳細說明。還有,圖4中,空氣的流動方向如箭頭所示。
如圖4所示,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是由安裝有吸氣管27的下流側箱31;與該下流側箱31協作運動、夾持空氣濾清器元件32的上流側箱33;安裝於該上流側箱33的前側壁34的空氣管35;以及安裝於上述上流側箱33的前端部而覆蓋上述空氣管35的上流側端部的空氣入口用蓋36所構成。
上述下流側箱31形成向外側開放的箱狀,在該下流側箱31的前端部以貫通的狀態安裝有上述吸氣管27。該吸氣管27由橡膠形成,在平面視圖上呈「Y」字型(參照圖3),以在將後輪4從車體安裝拆卸時能夠容易地改變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角度。而且,上述吸氣管27配置於兩個空氣濾清器箱25、26之間,與兩個空氣濾清器箱25、26及節流閥22相連接。在上述下流側箱31的後端部,設置有為了排出進入到箱內的水的排水管37。該排水管37,通常有未圖示的蓋部件所覆蓋,檢修時取下上述蓋部件。
上述空氣濾清器元件32,由夾持於上述下流側箱31與上流側箱33的框架38;與支撐於該框架38的元件本體39所構成。上述框架38遍及下流側箱31的開口部分的整個區域而結合,通過在下流側箱31上安裝上流側箱33而夾持於二者。通過將上述空氣濾清器元件32安裝於下流側箱31,在下流側箱31的內部形成下流側的氣室40。該下流側的氣室40,通過吸氣管27與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的下流側的氣室40及節流閥22的吸氣入口相連通。
上述上流側箱33,形成具有與上述下流側箱31的開口部分(安裝有空氣濾清器元件32的部分)相對的開口的箱狀。上述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夾持於上流側箱33與下流側箱31之間的狀態下,由安裝螺絲41(參照圖2)安裝於上述下流側箱31。
上述上流側箱33,採用在與上述元件本體39相對面的後部形成上流側的氣室42的結構。而且,位於該上流側箱33中比上述元件本體39更前側的部位,如圖3及圖4所示,由空氣濾清器元件32的與框架38相對面的縱板43、從該縱板43的前端及上下方向兩端向外側延伸的前板44、上板45(參照圖3)及下板46(參照圖4)所形成。在上述下板46上形成缺口47。
安裝於上述上流側箱33的上述空氣管35,貫通上述上流側箱33的前側壁34在前後方向延長設置。而且,該空氣管35的下流側端部的開口35a,向著後方逐漸向外側延長傾斜。因此,通過該空氣管35而進入上流側的氣室42的空氣,向前後方向寬的範圍分散。權利要求2記載的發明的新氣導入口,是由該空氣管35所構成。
上述空氣入口用蓋36形成截面為「コ」字型,能夠從側面及上下方向包圍上述上流側箱33的前端部。如圖4所示,上述空氣入口用蓋36,由安裝螺絲48安裝於上述上流側箱33的前端部。而且,如圖4所示,在該空氣入口用蓋36與上流側箱33的上述前板44之間,形成為了將外部氣體導入空氣濾清器23內的間隙D。還有,除了該間隙D之外,外部氣體還從於上述下板46上形成的缺口47導入空氣濾清器23內。通過從這樣相對狹窄的間隙D與缺口47將空氣吸入空氣入口用蓋36內的結構,能夠防止由前輪49(參照圖1)將跳起的泥水及雨水等吸入空氣濾清器23內。
根據具有上述結構踏板二輪車的吸氣裝置2,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1的傳動箱9的上方、後輪4的左方設置有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同時在後輪4的右方設置有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這些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各下流側的氣室40相互連通,與節流閥22相連接。
因此,可以利用在上述後輪4的一側形成的無用空間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這樣,能夠防止車體的大型化,同時能夠由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而增大氣室40的容積,由此,能夠提供增大發動機3的排氣量且容易增大發動機3的輸出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
而且,在上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與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上分別設置有空氣濾清器元件32,由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位於上流側的上流側氣室42上形成新氣體導入口,同時,利用空氣濾清器元件32使從節流閥22延長的吸氣管27連接於位於下流側的下流側氣室40。
因此,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為大體相同的結構,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對於吸氣流動時的阻力也大體相同。這樣,由於雙方的空氣濾清器箱25、26中吸氣流量大體均等,能夠將吸氣流路分散為兩個,分別有效地利用各空氣濾清器元件32,所以儘管設置有兩個空氣濾清器元件32,也能夠將吸氣阻力的增大抑制到儘可能小的程度。
以下的圖5、圖6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3。這些實施方式與上述實施方式1在結構、作用上有很多共同點。因此,對於這些共同點,圖中都賦予同樣的符號,其重複說明予以省略,主要說明其不同點。而且,這些實施形式中的各部分的結構,還可以根據本發明的目的、作用效果而進行各種組合。
(實施方式2)圖5表示實施方式2。
在圖5所示的空氣濾清器51中,位於左側的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下流側箱31的前部從小型摩託車7的寬度方向中心線C向右側延長伸出,在該延長伸出部52的先端部連接有該實施形式的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上述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53中,僅在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內部設置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上述延長伸出部52的前部、且車輛7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安裝有由橡膠管所構成的吸氣管27,通過該吸氣管27與未圖示的節流閥22相連接。還有,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其它部分,採用與圖1~圖4所示的同樣的結構。
上述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左右分割,由左半部55與右半部56所構成。上述左半部55由固定用螺絲54固定於上述延長伸出部52,上述左、右半部55、56相互結合,其內部形成密閉空間。而且,該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比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形狀小、容積小地形成。
(實施方式3)圖6表示實施方式3。
如圖6所示,該實施方式3中空氣濾清器51,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2中大體相同的結構,但上述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的後端部與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相連通。
更具體地講,在圖6所示的空氣濾清器51中,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與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通過連通用管61相連接。該連通用管61向車輛7的寬度方向延伸,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下流側箱31與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的左半部55相連接。
根據圖5、圖6所說明的上述實施方式2、3的空氣濾清器51,由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空氣濾清器元件32使位於下流側的下流側氣室40實質上增大第二空氣濾清器箱53的容積部分。因此,在節流閥22的開口度增大時,空氣濾清器箱25、53內的大量空氣能夠無阻力地供給到發動機3,使發動機3的響應性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1)的傳動箱(9)上方且後輪(4)的一側設置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同時在所述後輪(4)的另一側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這些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氣室(40)相互連通,連接於節流閥(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與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中分別設置空氣濾清器元件(32),由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上流側氣室(42)中形成新氣體導入口,同時由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下流側的氣室(40)上連接有位於兩空氣濾清器箱(25、26)之間、從節流閥(22)延長的吸氣管(2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中設置空氣濾清器元件(32),由該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的空氣濾清器元件(32)在上流側氣室(42)中形成新氣體導入口,同時由空氣濾清器元件(32)使下流側的氣室(40)連接於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該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形成內部封閉空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踏板型自動二輪車的吸氣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單元搖擺式動力部件(1)的傳動箱(9)上方的後輪(4)的一側設置第一空氣濾清器箱(25),同時在所述後輪(4)的另一側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這些空氣濾清器箱(25、26)的氣室(40)相互連通,連接於節流閥(22)。能夠利用在後輪(4)的一側形成的無用空間而設置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6)。這樣,就能夠在防止車體大型化的同時,由第一及第二空氣濾清器箱(25、26)增大氣室(40)的容量,由此能夠增大發動機(3)的排氣量,容易地增大發動機(3)的輸出。
文檔編號F02M35/16GK1692220SQ03810150
公開日2005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17日
發明者杉谷剛, 杉山文康 申請人: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