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3:32:40 1

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屬於可摺疊代步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出行所用代步車花樣越來越多,滑板車、電動車等等,有些滑板車、小型電動車還可以摺疊,使得攜帶、存放更加方便。但現有的一些摺疊方式,摺疊後結構還是不夠緊密,佔用空間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摺疊簡單,摺疊後結構緊密、佔用空間小,方便攜帶的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包括把手、前叉、前輪、腳踏架、後輪和第一摺疊機構,所述前叉將把手及前輪連接在一起,腳踏架的前端通過第一摺疊機構連接在前叉上,腳踏架的後端與後輪連接;
所述第一摺疊機構的結構為:套筒套裝在前叉的下部,所述套筒底部設置有內凸臺,第一彈簧位於套筒內並套裝在前叉外,第一彈簧的底部支撐在套筒底部的內凸臺上,第一彈簧的頂部頂在固定於前叉上的環形壓板上;套筒的外壁兩側分別固定有一個第一鉸接軸,腳踏架的前端伸出兩根連接杆來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鉸接軸上;所述前叉上還設置有兩個第一支撐軸,所述兩個第一支撐軸位於套筒下方,所述兩根連接杆上均開有開口向下的第一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卡在相應的第一支撐軸上;
所述套筒底部固定有卡片,所述卡片位於前叉的後方,卡片的底部中間設置有倒V形凹槽,卡片的兩側為斜面,撥軸固定在前叉的前面,撥軸隨前叉旋轉180度後可卡在卡片底部的倒V形凹槽中,所述倒V形凹槽在豎直方向上低於撥軸。
還包括支撐架和車座,所述支撐架包括外套杆和內套杆,內套杆的下部套裝在外套杆內,內套杆的頂部與車座鉸接,外套杆的底部通過第二摺疊機構連接在腳踏架上,所述內套杆的底部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另一端固定有一個第二支撐軸;
所述腳踏架中間具有能夠容納支撐架的空隙;
所述第二摺疊機構的結構為:兩個支撐片分別固定在所述腳踏架中間空隙的兩側,外套杆底部的兩側通過兩個第二鉸接軸分別鉸接在兩個支撐片上,所述兩個支撐片的頂部均開有一個開口向上的第二U形槽,外套杆的下部兩側還分別開有一個長形孔,所述第二支撐軸的兩端穿過外套杆上的長形孔後搭接在兩個支撐片上的第二U形槽內。
所述撥軸前端的上方或前方設置有可減小阻力的滾軸。
所述前叉前設置有行李架;所述行李架包括四根杆,所述四根杆組成一個四邊形框架,所述四邊形框架的四個角均為鉸接,其中兩根相對的杆的中部均鉸接在前叉上。
所述前叉上活動連接有單根背帶或兩根背帶。
所述車座的橫截面為弧形薄片。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摺疊機構就設置在前叉上,而不是在前叉和腳踏架中間另外設置的,所以摺疊後,前叉和腳踏架之間可以做到基本無縫隙,結構做到非常緊湊的地步。
2、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摺疊機構結構也很巧妙,配合腳踏架中間留的空隙,以及車座與支撐架內套杆之間的鉸接關係,使得支撐架摺疊後沒於腳踏架中間甚至於下方,車座搭接在腳踏架上,完全不影響前叉的摺疊,摺疊完成後,結構也非常緊湊。
3、本實用新型不包括支撐架和車座時,為滑板車,前叉摺疊後,結構緊湊,攜帶方便;本實用新型安裝上支撐架和車座後,為小型電動車,可以坐著騎行,僅摺疊支撐架和車座後,又可以作為滑板車站著滑行,前叉也摺疊後,結構緊湊,攜帶方便。
4、本實用新型前叉上可以安裝行李架,摺疊後可以放置行李,一物多用。
5、由於本實用新型摺疊後結構緊湊,安裝上單根或雙根背帶後,可以背到肩上,方便攜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本實用新型摺疊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本實用新型摺疊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A-A剖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摺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卡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摺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摺疊並打開行李架的俯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車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把手,2為前叉,3為前輪,4為腳踏架,5為後輪,6為套筒,7為第一彈簧,8為環形壓板,9為第一鉸接軸,10為第一支撐軸,11為第一U形槽,12為卡片,13為倒V形凹槽,14為撥軸,15為支撐架,16為車座,17為外套杆,18為內套杆,19為第二彈簧,20為第二支撐軸,21為空隙,22為支撐片,23為第二鉸接軸,24為第二U形槽,25為滾軸,26為行李架。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圖6、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包括把手1、前叉2、前輪3、腳踏架4、後輪5和第一摺疊機構,所述前叉2將把手1及前輪3連接在一起,腳踏架4的前端通過第一摺疊機構連接在前叉2上,腳踏架4的後端與後輪5連接;
所述第一摺疊機構的結構為:套筒6套裝在前叉2的下部,所述套筒6底部設置有內凸臺,第一彈簧7位於套筒6內並套裝在前叉2外,第一彈簧7的底部支撐在套筒6底部的內凸臺上,第一彈簧7的頂部頂在固定於前叉2上的環形壓板8上;套筒6的外壁兩側分別固定有一個第一鉸接軸9,腳踏架4的前端伸出兩根連接杆來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鉸接軸9上;所述前叉2上還設置有兩個第一支撐軸10,所述兩個第一支撐軸10位於套筒6下方,所述兩根連接杆上均開有開口向下的第一U形槽11,所述第一U形槽11卡在相應的第一支撐軸10上;
所述套筒6底部固定有卡片12,所述卡片12位於前叉2的後方,卡片12的底部中間設置有倒V形凹槽13,卡片12的兩側為斜面,撥軸14固定在前叉2的前面,撥軸14隨前叉2旋轉180度後可卡在卡片12底部的倒V形凹槽13中,所述倒V形凹槽13在豎直方向上低於撥軸14。
所述撥軸14前端的上方或前方設置有可減小阻力的滾軸25。
所述前叉2前設置有行李架26;所述行李架26包括四根杆,所述四根杆組成一個四邊形框架,所述四邊形框架的四個角均為鉸接,其中兩根相對的杆的中部均鉸接在前叉2上。
所述前叉2上活動連接有單根背帶或兩根背帶。
本實用新型為人力滑板車或電動滑板車。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正常騎行時,腳踏架4前端兩根連接杆上的第一U形槽11卡在第一支撐軸10上,在第一支撐軸10的作用下,前叉2處於豎直位置,可站在腳踏架4上滑行;當要摺疊攜帶或存放時,抓住把手1旋轉180度,撥軸14也隨著旋轉,並沿著卡片12兩側的斜面滑入卡片12底部的倒V形凹槽13中,由於倒V形凹槽13的豎直位置低於撥軸14的豎直位置,使得腳踏架4前端上抬,由於腳踏架4前端與套筒6鉸接在一起,套筒6也壓縮其內部的第一彈簧7而上抬,這樣,腳踏架4前端的連接杆上抬了,但固定在前叉2上的第一支撐軸10不動,第一支撐軸10就從第一U形槽11中脫出,此時,前叉2和腳踏架4之間就是由第一鉸接軸9鉸接,抓住把手1旋轉下壓,即可將前叉2摺疊到如圖2所示的水平位置。
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在前叉2上安裝一個行李架26,不用時,將行李架26旋轉成一直線狀態附著於前叉2上,本實用新型摺疊後,可打開行李架26,即將行李架26旋轉成四邊形框架形式,這樣,在行李架26上就可以捆綁放置東西,然後進行拖行,實現一物多用。
實施例二
如圖3-圖8、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可攜式摺疊代步車前叉及腳踏架部分同實施例一,此外還包括支撐架15和車座16,所述支撐架15包括外套杆17和內套杆18,內套杆18的下部套裝在外套杆17內,內套杆18的頂部與車座16鉸接,外套杆17的底部通過第二摺疊機構連接在腳踏架4上,所述內套杆18的底部連接有第二彈簧19,第二彈簧19的另一端固定有一個第二支撐軸20;
所述腳踏架4中間具有能夠容納支撐架15的空隙21;
所述第二摺疊機構的結構為:兩個支撐片22分別固定在所述腳踏架4中間空隙21的兩側,外套杆17底部的兩側通過兩個第二鉸接軸23分別鉸接在兩個支撐片22上,所述兩個支撐片22的頂部均開有一個開口向上的第二U形槽24,外套杆17的下部兩側還分別開有一個長形孔,所述第二支撐軸20的兩端穿過外套杆17上的長形孔後搭接在兩個支撐片22上的第二U形槽24內。
所述撥軸14前端的上方或前方設置有可減小阻力的滾軸25。
所述前叉2前設置有行李架26;所述行李架26包括四根杆,所述四根杆組成一個四邊形框架,所述四邊形框架的四個角均為鉸接,其中兩根相對的杆的中部均鉸接在前叉2上。
所述前叉2上活動連接有單根背帶或兩根背帶。
所述車座16的橫截面為弧形薄片。
本實用新型為小型電動車。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正常騎行時,前叉2的狀態同實施例一,支撐架15處於豎直位置,第二支撐軸20的兩端搭接在兩個支撐片22上的第二U形槽24內,在第二彈簧19的壓迫作用下,第二支撐軸20的兩端保持位於兩個第二U形槽24內,且在第二支撐軸20的作用下使支撐架15處於豎直位置,可坐在車座16上進行騎行,第二彈簧19在騎行中還可起到緩衝的作用。當要摺疊攜帶或存放時,先摺疊支撐架15和車座16:抓住支撐架15中的內套杆18向上提起,固定在內套杆18底部的第二彈簧19也隨之上提,當第二彈簧19下端固定的第二支撐軸20脫出兩個支撐片22上的第二U形槽24時,支撐架15就可以繞第二鉸接軸23旋轉了,支撐架15旋轉到水平時,正好容納到腳踏架4中間留的空隙21內,由於車座16與內套杆18為鉸接,所以車座16向上旋轉,搭接在腳踏架4上,到此即完成支撐架15的摺疊,此時,本實用新型由電動車變為了滑板車,可以站在腳踏架4上滑行;如果想方便攜帶,再進行前叉2的摺疊,前叉2的摺疊同實施例一,摺疊後,即如圖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