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及汙水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9 07:38:45
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及汙水處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以及設有該厭氧池的汙水處理裝置。厭氧池中設網狀脫氧框,並將預脫硝池、厭氧池和缺氧池設計成筒狀。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厭氧池內設置網狀脫氧框,可使流入厭氧池的液體均經過網狀脫氧框進行脫氧處理,從而保障厭氧池內的厭氧環境,使厭氧池內的厭氧微生物更好的發揮作用。增設預脫硝池可強化脫氮除磷的效果,從而提高汙水處理效果。預脫硝池、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分區方式可減少水流死角,提高水紊亂程度,從而使泥水混合更充分,提高汙染物的去除效率。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厭氧池的脫氧結構設計及筒狀池體的分區方式,可使汙水處理裝置在較小的體積下保持較好的汙水處理效果。
【專利說明】—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及汙水處理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及汙水
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環境汙染所帶來的危害日益顯現,「十二五」以來國家對環境汙染的治理高度重視,特別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廣泛關注。在水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的新形勢下,加強農村汙水治理,對於解決我國目前所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嚴重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農村地區產生的生活和生產汙水具有分散、管網不易收集、水量不穩定等特點,因而不適合採用傳統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目前市場上也推出了一些針對汙水分散、管網不易收集、水量不穩定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但是,現有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的厭氧池中的液體通常存在溶氧過高的問題,從而使厭氧池中的厭氧微生物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設備內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等的分區方式使各池體內水流死角多,水紊亂程度小,泥水混合不充分,使得汙染物的去除效率低;此外,現有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由於其體積有限,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等的容積較小,汙水在各環節中進行處理的時間較短,因而處理效果較差,從而導致現有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普遍存在出水氮、磷不達標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 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降低液體中含氧量的厭氧池,以及設有該厭氧池且可對汙水進行充分處理的一體化汙水處理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包括用於儲蓄汙水的厭氧池池體,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上端設有厭氧池溢流口,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下端設有厭氧池進水口,所述厭氧池池體內且於厭氧池進水口的上方設有一與厭氧池池體橫截面配合的網狀脫氧框。
[0005]進一步說,所述厭氧池池體的內壁上設有掛槽,所述網狀脫氧框上設有與掛槽配合的掛耳。
[0006]進一步說,所述網狀脫氧框的頂部設有鉤環。
[0007]進一步說,所述網狀脫氧框外還設有一網套。
[0008]一種設有以上所述厭氧池的汙水處理裝置,包括外殼,以及設於外殼內並依次連通的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澱池,所述厭氧池包括厭氧池池體,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上端設有厭氧池溢流口,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下端設有厭氧池進水口,所述厭氧池池體內且於厭氧池進水口的上方設有一與厭氧池池體的橫截面配合的網狀脫氧框。
[0009]進一步說,所述調節池與厭氧池之間還設有預脫硝池。
[0010]進一步說,所述預脫硝池、厭氧池和缺氧池的池體由底板及分別與底板固定連接的第一筒狀隔塊、第二筒狀隔塊和第三筒狀隔塊構成。[0011]進一步說,所述好氧池位於缺氧池的外周。
[0012]進一步說,所述第一筒狀隔塊和第三筒狀隔塊的下端分別設有厭氧池進水口和缺氧池導通口,所述第二筒狀隔塊和好氧池外壁分別設有厭氧池溢流口和好氧池溢流口。
[0013]進一步說,所述沉澱池的上端設有一清水溢流口,沉澱池的下端設有一排淤泥口。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厭氧池內設置網狀脫氧框,可使流入厭氧池的液體均經過網狀脫氧框進行脫氧處理,從而保障厭氧池內的厭氧環境,使厭氧池內的厭氧微生物更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厭氧處理效果。增設預脫硝池可強化脫氮除磷的效果,從而提高汙水處理效果。此外,在汙水處理裝置中將預脫硝池設成筒狀,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依次圍繞在其外周,可減少水流死角,提高水紊亂程度,從而使泥水混合更充分,提高汙染物的去除效率。在第一筒狀隔塊和第三筒狀隔塊的下端分別設有厭氧池進水口和缺氧池導通口,在第二筒狀隔塊和好氧池外壁分別設有厭氧池溢流口和好氧池溢流口,可使汙水在池中的停留時間更長,有利於汙水的處理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厭氧池的脫氧結構設計及筒狀池體的分區方式,可使汙水處理裝置在較小的體積下保持較好的汙水處理效果,出水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 - 2002) 一級A標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厭氧池的俯視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厭氧池的A-A剖視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的厭氧池拆除網狀脫氧框後的A-A剖視示意圖;
[0018]圖4為預脫硝池、厭氧池、缺氧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汙水處理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0020]圖6為圖5的汙水處理裝置的B-B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更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介紹和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參照圖1-3,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3,包括第一筒狀隔塊42、第二筒狀隔塊32、底板、網狀脫氧框33、網套和蓋體。第一筒狀隔塊42和第二筒狀隔塊32分別與底板固定連接形成一橫截面呈環形的容置空間,從而構成厭氧池池體,用於儲蓄液體。在第一筒狀隔塊42的下端設有一厭氧池進水口 41,在第二筒狀隔塊32的上端設有一厭氧池溢流口 31。此外,在第二筒狀隔塊32的下端並沿第二筒狀隔塊32的內壁設有一圈掛槽34,該掛槽34位於厭氧池進水口 41的上方。如圖1所示,網狀脫氧框33的橫截面亦呈環狀,其大小與厭氧池池體的尺寸配合,且其高度為厭氧池池體高度的5%。沿網狀脫氧框33的外周設有一圈與掛槽34配合的掛耳331,網狀脫氧框33通過掛耳331卡扣在掛槽34中從而固定於厭氧池池體內。在網狀脫氧框33的頂部還對稱設有一對鉤環35,以便於通過鐵鉤等放取裝置將網狀脫氧框33安放於厭氧池池體中或從厭氧池池體中取出。此外,在網狀脫氧框33外還套設有一網套,可定期更換或清洗網套從而保障網狀脫氧框33保持暢通不堵塞。在厭氧池池體的頂部開口處還設有一蓋體,厭氧池池體蓋上蓋體後,可減少空氣中的氧溶解於液體中,更好的保持厭氧池池體內的厭氧環境。
[0024]在網狀脫氧框33內填放固體脫氧劑,如海綿鐵等,液體從厭氧池進水口 41進入厭氧池池體後會先流經網狀脫氧框33,液體中溶解的氧與脫氧劑發生化學反應或被脫氧劑吸附,從而保障厭氧池內的厭氧環境,使厭氧微生物可更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厭氧處理效果。
[0025]實施例2
[0026]參照圖1-6,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包括外殼、調節池10、預脫硝池
4、厭氧池3、缺氧池2、好氧池1、沉澱池5、淤泥池6和清水池7,以及設備控制間8。調節池
10、預脫硝池4、厭氧池3、缺氧池2、好氧池1、沉澱池5設於外殼內並依次連通。淤泥池6和清水池7亦設於外殼內,並且分別與沉澱池5連通。
[0027]調節池10上設有一出水口和一進水口,並在進水口處設進水口閥門,進水口通過管道與外部汙水源連通。汙水經過常規的初步處理,如經過格柵將固體廢棄物隔除後,通過進水口流入調節池10中。汙水在調節池10進行處理後經出水口和管道流入預脫硝池4中。
[0028]預脫硝池4、厭氧池3和缺氧池2的池體由底板及與底板密封連接的第一筒狀隔塊42、第二筒狀隔塊32和第三筒狀隔塊22構成,並且在第一筒狀隔塊42、第二筒狀隔塊32和第三筒狀隔塊22的上邊沿分別設有一加強圈。第一筒狀隔塊42與底板圍成的容置空間為預脫硝池4的池體,呈桶形;第一筒狀隔塊42與第二筒狀隔塊32及底板圍成的容置空間為厭氧池3的池體,第二筒狀隔塊32與第三筒狀隔塊22及底板圍成的容置空間為為缺氧池2的池體。並且,在第一筒狀隔塊42的下端設有一厭氧池進水口 41,經預脫硝池4處理的液體可通過厭氧池進水口 41進入厭氧池3。第二筒狀隔塊32的上端設有厭氧池溢流口 31,經厭氧池3處理的液體可通過厭氧池溢流口 31進入缺氧池2中。第三筒狀隔塊22的下端設有缺氧池導通口 21,經缺氧池2處理的液體可通過缺氧池導通口 21進入好氧池I中。在預脫硝池4、厭氧池3和缺氧池2的底部均設有一排空閥92、93、94,用於排放池體內的液體以便於清潔和維護。此外,還設有一用於封蓋預脫硝池4、厭氧池3、缺氧池2的蓋體。蓋上蓋體後,可更好的控制池體內液體的含氧量。
[0029]其中,厭氧池3的結構如上實施例1所述。在第二筒狀隔塊32的下端並沿第二筒狀隔塊32的內壁設置一圈掛槽34,該掛槽34位於厭氧池進水口 41的上方。網狀脫氧框33的橫截面亦呈環狀,其大小與厭氧池池體的尺寸配合,且其高度為厭氧池池體高度的5%。沿網狀脫氧框33的外周設有一圈與掛槽34配合的掛耳331,網狀脫氧框33通過掛耳331卡扣在掛槽34中而固定於厭氧池池體內。在網狀脫氧框33的頂部還對稱設有一對鉤環35,以便於通過鐵鉤等放取裝置將網狀脫氧框安放於厭氧池池體中或從厭氧池池體內取出。此夕卜,在網狀脫氧框33外還套設有一網套,可定期更換或清洗網套從而保障網狀脫氧框33保持暢通不堵塞。在網狀脫氧框33內填放固體脫氧劑,如海綿鐵等,液體從厭氧池進水口 41進入厭氧池池體後會先流經網狀脫氧框33,液體中溶解的氧與脫氧劑發生化學反應或被脫氧劑吸附,從而保障厭氧池內的厭氧環境,使厭氧微生物可更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厭氧處理效果。
[0030]好氧池I設於缺氧池2的外周,好氧池I的外壁14上端設有一好氧池溢流口 13,經好氧池I處理的液體可通過好氧池溢流口 13進入沉澱池5中。在好氧池的底部設有一排空閥91,用於排空好氧池I內的液體,以便於清洗和維護。在好氧池I內設有曝氣裝置11,用於為池內液體供氧,形成好氧環境。所述的曝氣裝置11與設於設備控制間8的風機81連接,通過風機81將空氣送入曝氣裝置中。
[0031 ] 沉澱池5的外壁上端設有一沉澱池溢流口,沉澱池5通過沉澱池溢流口與清水池7連通,沉澱池5中的上層清液可通過沉澱池溢流口進入清水池7中。沉澱池5外壁的下端設有一淤泥排放口,沉澱池5通過淤泥排放口與淤泥池6連通,沉澱池5中的淤泥可通過淤泥排放口移至淤泥池6中。沉澱池的底部設有沉定池排空閥95,用於排空沉澱池5內的液體。
[0032]此外,在調節池10、預脫硝池4、厭氧池3、缺氧池2、好氧池I和沉澱池5中均設有一水位計,各水位計分別與設於設備控制間8的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根據水位計反饋的信號控制調節池10的進水口閥門的開閉。
[0033]在其它實施方案中,汙水處理裝置還包括一立體生態床,立體生態床與清水池7連接,清水池?為立體生態床中的植物供水,從而使清水池7中的水可通過植物的根系再次淨化,進一步提高汙水處理效果。
[0034]以上所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便於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僅限於此,任何依本實用新型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造,均受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包括用於儲蓄汙水的厭氧池池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上端設有厭氧池溢流口,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下端設有厭氧池進水口,所述厭氧池池體內且於厭氧池進水口的上方設有一與厭氧池池體的橫截面配合的網狀脫氧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厭氧池池體的內壁上設有掛槽,所述網狀脫氧框上設有與掛槽配合的掛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其特徵在於:所述網狀脫氧框的頂部設有鉤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用於汙水處理的厭氧池,其特徵在於:所述網狀脫氧框外還設有一網套。
5.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所述厭氧池的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外殼,以及設於外殼內並依次連通的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澱池,所述厭氧池包括厭氧池池體,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上端設有厭氧池溢流口,所述厭氧池池體的下端設有厭氧池進水口,所述厭氧池池體內且於厭氧池進水口的上方設有一與厭氧池池體的橫截面配合的網狀脫氧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池與厭氧池之間還設有預脫硝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預脫硝池、厭氧池和缺氧池的池體由底板及分別與底板固定連接的第一筒狀隔塊、第二筒狀隔塊和第三筒狀隔塊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好氧池位於缺氧池的外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筒狀隔塊和第三筒狀隔塊的下端分別設有厭氧池進水口和缺氧池導通口,所述第二筒狀隔塊和好氧池外壁分別設有厭氧池溢流口和好氧池溢流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汙水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沉澱池的上端設有一清水溢流口,沉澱池的下端設有一排淤泥口。
【文檔編號】C02F9/14GK203820538SQ20142016435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4日
【發明者】裴廷權, 李文生, 周洪昌, 周崗泉, 黃金秀 申請人:深圳合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