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3:11:25 1

本發明屬於醫療器具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於外科領域負壓醫用海綿引流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常與皮膚牽張閉合器配合使用。
背景技術:
在外科領域中常常涉及到醫用海綿負壓引流技術的應用,因醫用海綿泡沫顆粒的間隙較小,很難從創面中吸引出分子量較大的體液細胞團及雜質,在負壓的作用下,容易使醫用海綿微管道堵塞,引發創面藏汙納垢而發生感染,特別是在臀部患有壓瘡的病人,即使在局部使用了皮膚牽張閉合器,外加普通型醫用負壓海綿填塞,也會因滲出物過多而引流失效。壓瘡的創面寬大需要多次更換牽引器及醫用海綿是極常用的治療手段,但反覆的操作給病人帶來了額外的痛苦,器械的消耗也增加了其經濟負擔,另外,在治療及護理上也給醫護人員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它能刮除附著於海綿表面的汙物並吸出、避免醫用海綿微管道的堵塞,減少了創面炎症反應,同時刺激創面肉芽的生長,特別是在壓瘡的創面中,在不更換皮膚牽張閉合器及海綿的情況下,可以做到衝洗並清除汙物,同時在皮膚牽張的作用下拮抗海綿的張力逐漸收攏創面兩側的皮膚。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包括攪刮組合器、空心醫用海綿棒及寬邊吸盤,其特徵在於攪刮組合器設置在空心醫用海綿棒內,寬邊吸盤配合設置在空心醫用海綿棒上方,寬邊吸盤上設有醫用海綿衝洗口和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所述攪刮組合器包括套筒機構及設置在套筒機構內的刮刀機構,所述刮刀機構包括軸杆,軸杆兩端設有螺旋槳,軸杆中部設有毛刷,所述套筒機構包括套筒,套筒兩端內壁設有安裝軸杆的軸轂,套筒上間隔設有一組排汙口,套筒兩端端頭螺紋連接抽氣管連接件和送氣管連接件,送氣管連接件上設有送氣口和送氣管螺紋接口,送氣口上連接送氣軟管,送氣軟管末端配合設有埠密封件,抽氣管連接件上設有抽氣口和抽氣管螺紋接口,抽氣口連接第二負壓軟管,抽氣管連接件通過第二負壓軟管連接負壓源。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連接第一負壓軟管一端,抽氣管連接件連接第二負壓軟管一端,第一負壓軟管另一端與第二負壓軟管另一端通過三通管連接後形成單管接負壓源。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負壓軟管及第二負壓軟管上分別設置卡閥。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寬邊吸盤包括圓弧形的吸盤本體及設置在吸盤本體四側的連接薄膜,連接薄膜背面設有膠布帶,吸盤本體內表面設有一組隔離柱,吸盤本體的寬度大於空心醫用海綿棒直徑。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薄膜寬度為1.5-3cm。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柱長度為1-2mm,防止負壓吸氣時吸盤本體壓縮海綿而使吸氣失效。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攪刮組合器設置在偏心的空心醫用海綿棒上,在空心醫用海綿棒上,接觸創面基底的海綿設置一組排汙孔。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送氣軟管與第二負壓軟管配合工作,使用時,先關閉第一負壓軟管上的卡閥,打開送氣軟管的埠密封件,空氣從送氣軟管進入套筒內,從抽氣管連接件的抽氣口出氣,氣體流動使螺旋槳轉動,帶動軸杆和毛刷轉動,對汙物進行攪刮,使汙物從海綿上脫落。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攪刮組合器為一體化成型裝置。
所述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送氣軟管上的埠密封件為橡膠堵頭或調節式開關,調節式開關能控制進氣量,從而控制螺旋槳的轉速。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採用在套筒兩端設置抽氣管連接件和送氣管連接件,在負壓的作用下,通過抽氣管連接件和送氣管連接件對該攪亂器進行抽氣、送氣,帶動螺旋槳轉動,完成對海綿上附著的汙物的攪刮,再通過該抽氣管連接件和負壓管接口,將汙物排出,其裝置簡單,使用方便,連接管及卡閥少,降低了製造難度,而且整個治療過程無須更換,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減少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2)本發明將攪刮組合器設置在偏心的空心醫用海綿棒中,工作時,使攪刮組合器離創面基底更接近,且空心醫用海綿棒在接觸創面基底的位置設置有排汙孔,有助於提高攪刮工作效率,提高創面的治療效果;
3)本發明由於工作時整體攪刮器內是負壓環境,通過在寬邊吸盤背面設置隔離柱,能有效防止吸盤本體壓縮,附著於空心醫用海綿棒表面上而無法進行排汙工作;
4)本發明在寬邊吸盤上設置帶有橡膠堵頭的醫用海綿衝洗口,在排汙結束後,能通過醫用海綿衝洗口輸入生理鹽水等,對傷口創面、套筒及空心醫用海綿棒進行清洗,在負壓的作用下清洗液從抽氣連接件出口排出形成對流式衝洗,提高其實效性及便利性;
5)本發明通過採用限定的攪刮器,螺旋槳在送氣-抽氣作用下能旋轉,帶動毛刷一起轉動,對附著於海綿表面的汙物刮除並吸出、避免醫用海綿微管道的堵塞,減少了創面炎症反應,特別是在壓瘡的創面中,在不更換皮膚牽張閉合器及海綿的情況下,可以做到衝洗並清除汙物,同時當抽離套筒後有了多餘的空間,在皮膚牽張的作用下,可以適度地拮抗海綿的張力逐漸收攏創面兩側的皮膚。它與皮膚牽張閉合器共同作用,用於治療軟組織缺損,取得了明顯的有益效果,深受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喜愛,適於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攪刮組合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刮刀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寬邊吸盤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寬邊吸盤另一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空心醫用海綿棒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送氣管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抽氣管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空心醫用海綿棒,101-排汙孔,2-寬邊吸盤,201-醫用海綿衝洗口,202-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203-吸盤本體,204-連接薄膜,205-隔離柱, 3-第二負壓軟管,4-三通管,5-第一負壓軟管,6-卡閥,7-送氣軟管,8-螺旋槳,9-毛刷,10-軸杆,11-套筒,1101-排汙口,12-送氣管連接件,1201-送氣口螺紋接口,13-抽氣管連接件,1301-抽氣管螺紋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此:
如圖1-9所示,本發明的抽離式負壓醫用海綿攪刮器,包括攪刮組合器、空心醫用海綿棒1及寬邊吸盤2,攪刮組合器設置在空心醫用海綿棒1內,寬邊吸盤2配合設置在空心醫用海綿棒1上方,寬邊吸盤2上設有醫用海綿衝洗口201和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202,本發明的攪刮組合器可以為一體化成型裝置,所述攪刮組合器包括套筒機構及設置在套筒機構內的刮刀機構,所述刮刀機構包括軸杆 10,軸杆10兩端設有螺旋槳8,軸杆10中部設有毛刷9,所述套筒機構包括套筒11,套筒11兩端內壁設有安裝軸杆10的軸轂,套筒11上間隔設有一組排汙口1101,套筒11兩端端頭螺紋連接抽氣管連接件13和送氣管連接件12,如圖8所示,送氣管連接件12上設有送氣口和送氣管螺紋接口1201,送氣管連接件12通過送氣管螺紋接口1201連接套筒11一端,送氣口上連接送氣軟管7,送氣軟管7末端配合設有埠密封件,該埠密封件可以為橡膠堵頭,也可以為調節式開關,調節式開關能控制進氣量,從而控制螺旋槳8的轉速;抽氣管連接件13上設有抽氣口和抽氣管螺紋接口1301,抽氣口連接第二負壓軟管3,如圖9所示,抽氣管連接件13通過第二負壓軟管3連接負壓源,抽氣管連接件13通過抽氣管螺紋接口1301連接套筒11另一端。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202連接第一負壓軟管5一端,抽氣管連接件13連接第二負壓軟管3一端,第一負壓軟管5另一端與第二負壓軟管3另一端通過三通管4連接形成單管後接負壓源,為了工作方便,本發明在第一負壓軟管5及第二負壓軟管3上分別設置卡閥6,如果不需要工作時,直接關閉對應的卡閥6即可;所述送氣軟管7與抽氣管連接件13上連接的第二負壓軟管3配合工作,使用時,先關閉第一負壓軟管5上的卡閥6,打開送氣軟管7的橡膠堵頭或調節式開關,空氣從送氣軟管7進入套筒11內,從抽氣管連接件13的抽氣口出氣,氣體流動使螺旋槳8轉動,帶動軸杆10和毛刷9轉動,對汙物進行攪刮。
如圖5和圖6所示,本發明的寬邊吸盤2包括圓弧形的吸盤本體203及設置在吸盤本體203四側的連接薄膜204,連接薄膜204背面設有膠布帶,吸盤本體203內表面設有一組隔離柱205,吸盤本體203的寬度略大於空心醫用海綿棒1直徑(兩者配合緊密即可),連接薄膜204寬度為1.5-3cm,隔離柱205長度為1-2cm,隔離柱205用於防止負壓吸氣時吸盤本體203變形。
如圖7所示,所述攪刮組合器設置在偏心的空心醫用海綿棒1上,在空心醫用海綿棒1上,接觸創面基底的海綿設置一組排汙孔101。
為了提高攪刮的實效,本發明將攪刮組合器設置在偏心的空心醫用海綿棒1中,使用時,攪刮組合器-空心醫用海綿棒裝置放入創面,並分別在創面的頭、尾端打通皮下隧道,由送氣軟管7及第二負壓軟管3分別連接送氣口及抽氣口。
如圖所示,本發明的使用過程如下:
1)創麵塑型:在創面的兩側健康皮膚上安裝皮膚牽張閉合器,適當收緊皮膚牽張閉合器,使創面縮小,將圓形或不規則的創面變成狹窄的長方形創口;
2)在創口頭、尾兩端分別做一個皮膚小切口,然後沿小切口分別向創面打開寬度約為2cm的皮下隧道,直達創口的頭、尾端,將攪刮組合器塞入空心醫用海綿棒,形成攪刮組合器-空心醫用海綿棒裝置後放置於創面上,並分別在創面的頭、尾端皮膚小切口引入送氣軟管7和第二負壓軟管3,連接在送氣管連接件12和抽氣管連接件13;
3)把寬邊吸盤2覆蓋在攪刮組合器-空心醫用海綿棒裝置上方,將醫用海綿衝洗口201、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202穿出吸盤表面,撕開寬邊吸盤2的連接薄膜204上的膠布帶,貼在創口周邊皮膚上,使創口形成密閉的空間;
4)先將醫用海綿衝洗口201的堵頭塞住,用第一負壓軟管5連接醫用海綿負壓管接口202,第二負壓軟管3 與第一負壓軟管5安裝卡閥6,送氣管連接件12的送氣口上的送氣軟管7一端塞上埠密封件,第一負壓軟管5另一端與第二負壓軟管3另一端通過三通管4連接形成單管後接負壓源;
5)先關閉第一負壓管5上的卡閥6,打開送氣管連接件12的送氣軟管7上的橡膠堵或調節式開關,對設備進行送氣,同時從第二負壓軟管3進行抽氣,利用螺旋槳8和毛刷9將創面上的分泌物等滲透到海綿內進行刮除,還可以經醫用海綿衝洗口201輸入生理鹽水進行衝洗,以免汙物凝集,並有效促進汙物排出,創面在負壓衝洗處置的3-5天,就進入治療的第二階段,關閉送氣軟管7上的橡膠堵頭,拆除創面尾端切口縫線, 從空心醫用海綿棒1中將套筒-攪刮組合器抽出,再打開第一負壓管5上的卡閥6,將汙物經第一負壓管5吸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皮膚過牽張閉合器對創面進一步收攏,重複操作,直至創面癒合形成封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