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的室外單元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3:42:05 1
專利名稱:空調器的室外單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具體涉及大型上吹空調器的室外單元。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其內部主要存在兩種氣流流向,外部空氣通過熱交換器進入室外機內部的熱交換器側,一部分沿著熱交換器側的氣流I向上流動並由風扇排出,另一部分沿著氣流II從熱交換器側進入壓縮機側,對壓縮機側進行散熱通風。
圖1和圖2分別是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外觀示意圖和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室外機的外殼1內部配置有壓縮機(圖中未示出)、熱交換器3、風扇4、隔離熱交換器側和壓縮機側的隔板5、以及在壓縮機側空間的隔板5上安裝的電裝部件(以下也稱為「P板」)6等。熱交換器3在外殼1的側面內部設置。隔板5設置在熱交換器3和壓縮機(圖中未示出)的中間,且其上部和下部分別與外殼的頂板11和底板12相接,將室外機內空間分隔為2個部分,即壓縮機側空間21和熱交換器側空間31。在P板6的上方或旁邊的隔板5上設置有一個可遮蔽的空氣出口A,用於壓縮機側部件(如壓縮機、P板6等)的散熱降溫。隔板5的下方還設置有供配管通過的配管通過口C,空氣也可以通過這裡流通(以下稱為「空氣流通口」)。此外,在壓縮機側空間的側板13上有孔D1和D2,分別是用於取出電線的孔和用於取出配管的孔,一般情況下,孔D1、D2被封閉(例如,可以用膠帶或密封用粘土等堵塞),只在需要取出電線或配管時打開,因此通常情況下不能流通空氣。
圖3是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側視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風扇4向上排風時,外部空氣通過熱交換器3進入熱交換器側空間31,一部分空氣由於風扇4處的低氣壓,以及由於隔板5的阻擋作用而向上流動,形成氣流I;同時,另一部分空氣由於空氣出口A處與空氣流通口C處的氣壓差,以及氣流I流向的共同作用,通過空氣出口A流入壓縮機側空間21,又從壓縮機側空間通過空氣流通口C流入熱交換器側空間31,形成氣流II。
當空調器室內側在制暖(室外側製冷)時,空氣經過室外機的熱交換器3並被降溫成冷空氣,部分該冷空氣沿著氣流II進入壓縮機側21;而壓縮機側21的空氣溫度由於壓縮機等產生的熱量而相對升高。此時,來自熱交換器側31的冷空氣與壓縮機側21的熱空氣在空氣出口A處交匯,可能在此發生結露。由於P板6的位置也在空氣出口A附近(或者在其下方),而且在壓縮機側空間21的下方還有很多導線、接頭或者電氣元件,因此如果冷凝水下流,容易導致這些部件的短路等安全性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者們認為,要解決上述安全性等問題,需要改變從熱交換器側到壓縮機側的氣流方向;而要改變從熱交換器側到壓縮機側的氣流方向,必須改變空氣出口A與空氣流通口C處的氣壓差,並且避免氣流I對氣流II的不利影響。同時,也要保證熱交換的效率沒有明顯下降。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者們考慮到,風扇向外排風時,如果使空氣出口A、空氣流通口C兩處中僅有空氣出口A處氣壓降低,而空氣流通口C處的氣流直接從熱交換器流入,那麼就可以達到預想的效果。為此,可以改造隔板的結構,如將空氣流通口C處的隔板形式改進為直接封住部分熱交換器,當風扇排風使空氣出口A處氣壓降低時,只能通過熱交換器從空氣吸入口B進風,從空氣出口A處出風,使氣流II改變流向,從而達到解決上述問題的目的。或者,也可以不在隔板5的下方設置空氣流通口C,而在壓縮機側空間的側板上設置空氣吸入口B,通過該空氣吸入口B直接從外部吸入空氣,使氣流II改變流向,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調器的室外單元,根據其改進的內部結構,改變從熱交換器側到壓縮機側的氣流流向,避免冷熱空氣在壓縮機側結露,從而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電氣元件等的短路,提高空調器室外單元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包括壓縮機、熱交換器、上吹型風扇、隔開熱交換器側空間和壓縮機側空間的隔板、以及在由所述隔板隔開的壓縮機側空間安裝的電裝部件(以下也稱為「P板」),其特徵在於,在壓縮機側空間的下方還設置有吸入空氣到壓縮機側的空氣吸入口,且所述電裝部件安裝在所述空氣吸入口的上方側,同時在所述電裝部件上方的所述隔板上還設置有連通熱交換器側空間的空氣出口。
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空氣吸入口是由所述隔板的底端與所述熱交換器相接觸而隔開的所述熱交換器的一部分。
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空氣吸入口是所述熱交換器的下端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隔板包括垂直於室外機底板的部分和向所述熱交換器側彎折的底端彎折部分,該底端彎折部分的端邊與所述熱交換器緊密接觸而構成所述空氣吸入口。
根據這樣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當室內製暖時,氣流II的流向改變為將通過熱交換器後的冷風通過空氣吸入口B帶入壓縮機側,再把壓縮機側的暖風通過空氣出口A帶入熱交換器側,然後通過風扇排出。這樣既可以使P板得到通風散熱,又使可能產生的結露發生在熱交換器側,使壓縮機側的P板及重要電氣元件等不會發生短路等問題。同時由於此時空氣出口A處的風向為從壓縮機側流向熱交換器側,不用擔心可能通過風扇進入熱交換器側的雨水被氣流吹入壓縮機側空間,所以空氣出口A處的隔板形式,也可以相應地簡化。
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包括兩個以上的所述熱交換器,且所述隔板的所述底端彎折部分的個數與所述熱交換器的個數相對應,且其端邊分別與所述兩個以上的熱交換器相接觸。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所述空氣吸入口設置於所述壓縮機側空間下方的空調室外單元的側板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在所述隔板的熱交換器側空間一面的所述空氣出口(A)的下方側還設置有擋板。由於設置了該擋板,可以進一步防止在熱交換器側的自下方沿隔板上升的氣流直接從熱交換器側通過空氣出口A流向壓縮機側,從而可以防止冷熱空氣在壓縮機側交匯而冷凝。
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解決了壓縮機側散熱通風與安全性相牴觸的問題,加強了P板等壓縮機側元件的散熱效果,同時也解決了在壓縮機側產生冷凝水等的安全性等的問題。
圖1是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外部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立體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側視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側視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前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側視示意圖。如圖4所示,室外機包括壓縮機(圖中未示出)、熱交換器3、風扇4、隔開熱交換器側空間31與壓縮機側空間21的隔板5、以及在由隔板5隔開的壓縮機側空間21內的隔板5上安裝的P板6。在P板6上方的隔板5上還設置有連通壓縮機側空間21與熱交換器側空間31的可遮蔽的空氣出口A,用於壓縮機側部件(如壓縮機、P板6等)的散熱降溫。在壓縮機側空間21下方的熱交換器的下端部為空氣吸入口B。隔板5包括垂直於室外機底板12的部分和向熱交換器3側彎折的部分,隔板5的底端部分51除兩側的支架外,其餘部分向熱交換器3側彎折,並且其端邊與熱交換器3緊密接觸,使隔板5遮蔽住熱交換器側空間31且構成空氣吸入口B。在隔板5的熱交換器側空間31一面的空氣出口A的下方側還設置有擋板7。此外,從生產的容易性和降低成本考慮,作為該擋板7也可以是與隔板5一體地製作的(例如,以隔板5的翻邊的形式存在)。
如圖4所示,當風扇4向上排風時,一部分外部空氣通過熱交換器3進入熱交換器側空間31,並由於風扇4處的低氣壓,以及由於隔板5的阻擋作用而向上流動,然後通過風扇4向上排出,形成氣流I;同時,由於風扇4排風使空氣出口A處氣壓降低,另一部分空氣通過空氣吸入口B直接進入壓縮機側空間21,並在壓縮機側空間21中上升,通過空氣出口A進入熱交換器側空間31,然後通過風扇4向上排出,形成氣流II。
這樣,當空調器室內側制暖時(此時室外側製冷),經熱交換器熱交換後得到的冷空氣通過空氣吸入口B直接進入壓縮機側空間21,並在壓縮機側空間21內向上流通,可以使壓縮機和P板6等元件得到通風散熱,又使可能產生的結露發生在熱交換器側31,避免了使壓縮機側21的P板6及其它電氣元件等發生短路等的安全性問題。同時由於此時空氣出口A處的風向為從壓縮機側21至熱交換器側31,不用擔心可能通過風扇4進入熱交換器側31的雨水被氣流吹入壓縮機側21,所以空氣出口A處的隔板形式,也可以相應地簡化。由於還設置了擋板7,可以進一步防止在熱交換器側31的自下方沿隔板5上升的氣流直接從熱交換器側31通過空氣出口A流入壓縮機側21,進而可以進一步防止冷熱空氣在壓縮機側21交匯而冷凝。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如圖5所示,該室外機為一塊熱交換器式的大型上吹室外機。隔板5有三部分向熱交換器側彎折,其中隔板5的底端部分51除兩側的支架外,其餘部分向熱交換器側彎折,並且底端彎折部分51的端邊與熱交換器3緊密接觸,使隔板5遮蔽住熱交換器側空間31。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俯視示意圖。如圖6所示,該室外機為兩塊熱交換器並排式的大型上吹室外機。隔板5有三部分向熱交換器側彎折,其中隔板5的底端部分51被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向左右兩塊熱交換器3側彎折,並且底端彎折部分51的端邊分別與左右兩塊熱交換器3緊密接觸,使隔板5遮蔽住熱交換器側空間31。
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中的隔板5的設置方式並不限於前述實施例中的方式,也不一定要有彎折部分51,只要設置成能夠分隔熱交換器側31和壓縮機側21且其底端與熱交換器3相接觸而隔開熱交換器3以形成空氣吸入口B即可,例如隔板5也可以傾斜於底板12設置(如圖7所示)。
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大型空調器上吹室外機的內部結構前視示意圖。如圖4所示,室外機包括壓縮機2、熱交換器(圖中未示出)、風扇4、隔開熱交換器側空間與壓縮機側空間的隔板5、以及在由隔板5隔開的壓縮機側空間內的隔板5上安裝的P板6。在P板6上方的隔板5上還設置有連通壓縮機側空間與熱交換器側空間的可遮蔽的空氣出口A,用於壓縮機側部件(如壓縮機2、P板6等)的散熱降溫。隔板5的下端沒有開口。在壓縮機側空間下方的空調室外單元的側板13上設置有空氣吸入口B,外部空氣可以通過空氣吸入口B直接進入壓縮機側空間,並在壓縮機側空間中上升,通過開口部A進入熱交換器側空間,然後通過風扇4向上排出,形成氣流II。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的空氣吸入口B,由於為了從外部吸入空氣而設置,與現有技術的側板13上的電線取出孔D1和配管取出孔D2(參見圖1、圖2)不同。由此,可以加強壓縮機側元件的散熱效果,避免出現在壓縮機側產生冷凝水等安全性等的問題。
以上雖然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應能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對本發明進行變化或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包括壓縮機、至少一個熱交換器、上吹型風扇、隔開熱交換器側空間與壓縮機側空間的隔板、以及在所述壓縮機側空間中安裝的電裝部件,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壓縮機側空間的下方還設置有吸入空氣到壓縮機側的空氣吸入口,且所述電裝部件安裝在所述空氣吸入口的上方側,同時在所述電裝部件上方的所述隔板上還設置有連通熱交換器側空間的空氣出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吸入口是由所述隔板的底端與所述熱交換器相接觸而被隔開的所述熱交換器的一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吸入口是所述熱交換器的下端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隔板至少包括垂直於室外機底板的部分和向所述熱交換器側彎折的底端彎折部分,該底端彎折部分的端邊與所述熱交換器緊密接觸而構成所述空氣吸入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包括兩個以上的所述熱交換器,且所述隔板的所述底端彎折部分的個數與所述熱交換器的個數相對應,且其端邊分別與所述兩個以上的熱交換器相接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空氣吸入口設置於所述壓縮機側空間下方的空調室外單元的側板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隔板的熱交換器側空間一面的所述空氣出口的下方側還設置有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器的室外單元,其包括壓縮機、至少一個熱交換器、上吹型風扇、隔開熱交換器側空間與壓縮機側空間的隔板、以及在由所述隔板隔開的壓縮機側空間安裝的電裝部件,其特徵在於,在壓縮機側空間的下方還設置有吸入空氣到壓縮機側的空氣吸入口,且所述電裝部件安裝在所述空氣吸入口的上方側,同時在所述電裝部件上方的所述隔板上還設置有連通熱交換器側空間的空氣出口。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的室外單元,解決了壓縮機側散熱通風與安全性相牴觸的問題,加強了壓縮機側元件的散熱效果,避免了出現在壓縮機側產生冷凝水等安全性等的問題。
文檔編號F24F1/00GK2883996SQ20062000102
公開日2007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6日
發明者王磊, 宋滔滔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