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16:18:00
專利名稱: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治療儀器,尤其涉及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深靜脈血栓形成,簡稱DVT,是臥床、腹部、骨科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是患肢高度腫脹、疼痛以及相應的全身症狀。臨床數據表明DVT發生率為30%-60%,DVT繼發肺栓塞發病率為I. 5%-3%,是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和腦卒中最常見的心
血管病之一。除上述之外,妊娠水腫也給諸多孕婦帶來不便,不及時治療會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妊娠風險;乳腺手術後上肢淋巴水腫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婦產科盆腔手術易並發下肢靜脈 血栓,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可導致患者部分或完全功能喪失而致殘,嚴重時可能並發肺栓塞,危及生命。針對上述等症狀,臨床多採用熱敷及人工搓壓按摩,尚無很好的治療儀器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能夠對患者進行良好地治療。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包括控制單元、第一氣泵、第一壓力袋,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一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一內管管路,所述第一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第一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外管管路,第一外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壓力袋。所述的第一內管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還包括有第二氣泵、第二壓力袋,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二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二內管管路,所述第二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氣路開閉裝置,第二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外管管路,第二外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壓力袋。所述的第二內管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按鍵模塊,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顯示模塊。所述的第一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第一外管管路為八路,八路外管管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電磁閥,八個電磁閥分別設置在第一外管的八路管路上,八個電磁閥的控制信號端均與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的第二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第二外管管路為八路,八路外管管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第二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電磁閥,八個電磁閥分別設置在八路的第二外管管路上,電磁閥的控制信號端與控制單元的電磁閥信號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主要是通過控制單元控制氣泵對壓力袋內的氣囊進行充氣及放氣,通過周期性加壓、減壓的機械外力作用,能夠實現對上、下肢體的按壓,使因淋巴系統破壞而導致淤積在肢體的淋巴液回流,有效地促進肢端靜脈回流,從而有效地提高患者肢體體液速度,減少血流瘀滯,促進深靜脈排空及重新充盈,刺激纖溶酶原的產生及纖溶活性,提高患者纖溶能力,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靜脈曲張。此系統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傷的治療方法,操作簡便,使用安全,無副作用,而且可反覆隨時使用,非常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包括控制單元與上肢壓力產、生單元和下肢壓力產生單元,上肢壓力產生單元包括第一氣泵(靜音氣泵)、第一壓力袋,其中第一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一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一內管管路,所述第一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氣路開閉裝置,其中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高速電磁洩放氣閥,八個高速電磁洩放氣閥的控制信號端均與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外管管路,第一外管管路為八路軟排管,八路軟排管採用醫用矽膠為原料,排管分割為8路氣腔,每路氣腔,一端與第一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此八個氣囊用於為患者上肢進行治療。所述的第一內管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控制單元包括中央處理單元、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處理電路、壓力泵的驅動電路、電磁閥的驅動電路,各個電路均為成熟的現有電路。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按鍵模塊(PVC輕觸面板),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顯示模塊(液晶顯示屏)。下肢壓力產生單元包括第二氣泵(靜音氣泵)、第二壓力袋,其中第二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二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二內管管路,所述第二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氣路開閉裝置,其中第二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高速電磁洩放氣閥,八個高速電磁洩放氣閥的控制信號端均與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外管管路,第二外管管路為八路軟排管,八路軟排管採用醫用矽膠為原料,排管分割為8路氣腔,每路氣腔,一端與第二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此八個氣囊用於為患者下肢進行治療;所述的第二內管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如圖I所示,以上肢壓力產生單元為例進行說明第一氣泵提供對上肢按壓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壓力和流量的氣體,第一氣泵輸出的氣體通過第一內管管路和相應高速電磁洩放氣閥輸送至第一外管管路,第一外觀管路輸出給第一氣袋內相應的氣囊;高速電磁洩放氣閥負責關斷和導通來自第一氣泵的氣流。中央處理單元接收按鍵模塊的指令(控制指令包括壓力袋的設定壓力值,壓力袋設定的按壓模式,壓力袋設定的按壓時間),根據指令控制相應的高速電磁洩放氣閥打開或關閉以及第一氣泵的啟動或停止,並控制顯示模塊進行當前運行狀態顯示,顯示模塊顯示當前運行信息,主要有壓力袋的設定壓力值與當前實際值、壓力袋設定的按壓模式、壓力袋設定的按壓時間與剩餘工作時間。同時,中央處理單元接收來自第一壓力傳感器檢測第一內管管路中的氣體壓力值(第一壓力傳感器測量的是第一內管管路中的壓力,即是第一壓力袋的壓力),判定目前第一壓力袋中壓力大小,當第 一壓力袋中壓力達到設定值時,停止充氣。當理療時間結束,系統停止工作。下肢壓力產生單元的工作原理同上所述。
權利要求1.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控制單元、第一氣泵、第一壓力袋,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一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一內管管路,所述第一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第一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外管管路,第一外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壓力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內管管路上還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第二氣泵、第二壓力袋,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二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二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二內管管路,所述第二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氣路開閉裝置,第二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外管管路,第二外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二壓力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內管管路上 還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單元的輸入信號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按鍵模塊,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有顯示模塊。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第一外管管路為八路,八路外管管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電磁閥,八個電磁閥分別設置在第一外管的八路管路上,八個電磁閥的控制信號端均與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壓力袋為八個氣囊,所述的第二外管管路為八路,八路外管管路的輸出端分別與八個氣囊連接;第二氣路開閉裝置為八個電磁閥,八個電磁閥分別設置在八路的第二外管管路上,電磁閥的控制信號端與控制單元的電磁閥信號輸出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氣壓力波治療系統,包括控制單元、第一氣泵、第一壓力袋,所述的控制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第一氣泵的信號控制端,第一氣泵的出氣口連接第一內管管路,所述第一內管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氣路開閉裝置,第一內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外管管路,第一外管管路的輸出端連接第一壓力袋。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通過控制單元控制氣泵對壓力袋內的氣囊進行充氣及放氣,通過周期性對加壓、減壓的機械外力作用,能夠實現同時對上、下肢體的按壓,能夠起到一定療效。
文檔編號A61H23/04GK202459231SQ20122007529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日
發明者牛留栓 申請人:鄭州優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