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風扇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17:49:15 3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扇領域,具體是一種電風扇。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風扇,主體結構爆炸圖如圖1所示,該電風扇包括機頭組件:罩蓋1、風葉旋鈕2、異步電機3、罩殼4、電機引線5、電機支架6、支架套7、過線圈8、同步電機9、電容10、曲柄11、連杆12、調節盒13和機身組件14組成。
電機引線5穿過電機支架6軸孔金屬件,當開啟搖頭時,同步電機9轉動通過曲柄11帶動連杆12。連杆12的另一端與支架套7連接,由於支架套7與調節盒13固定連接,支架套7與電機支架6活動連接,作用於支架套7上的力反推電機支架6實現主電機左右搖頭;當電機左右搖頭時,電機引線5在電機支架6軸孔中上下反覆運動同時伴有左右旋轉運動;由於電機支架6為金屬材料,電機引線5與電機支架6的軸孔上下反覆運動及左右旋轉運動時,相互之間不斷摩擦,長期運行後,電機引線5由於磨損導致磨破線,存在漏電、短路等質量、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風扇,已到達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風扇,包括同步電機與電機支架,電風扇還包括護線圈,護線圈設置於同步電機與電機支架之間,電機支架上設置有穿線孔,護線圈上設置有與穿線孔配合的護線孔,電機引線穿設在護線孔中。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具有第一支撐平面,護線圈的下表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稜,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稜之間形成第一卡接定位槽,電機支架的第一支撐平面與第一卡接定位槽卡接定位。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上設置有支撐斜面,護線圈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定位斜塊,定位斜塊與支撐斜面定位配合。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上表面設置有弧形凸稜,護線孔位於弧形凸稜的外突側,在裝配狀態時,弧形凸稜與同步電機的底部配合抵接。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上表面還設置有支撐凸稜,支撐凸稜與弧形凸稜間隔設置,並且支撐凸稜與弧形凸稜分別位於護線孔的兩側,支撐凸稜與弧形凸稜之間形成用於容納電機引線的過線槽。
進一步地,支撐凸稜的頂端與護線圈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a,弧形凸稜的頂端與護線圈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b,其中,a>b。
進一步地,電機支架具有第二支撐平面,支撐凸稜的側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稜,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稜之間形成第二卡接定位槽,電機支架的第二支撐平面與第二卡接定位槽卡接定位。
進一步地,護線圈的材質硬度小於電機引線的材質硬度。
進一步地,護線圈採用矽膠或者橡膠製成。
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設置護線圈,並使電機引線穿設在該護線圈的護線孔中,可有效規避電機引線與電機支架穿線孔因摩擦造成電機引線磨損的問題,提高電機引線的使用壽命,達到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電風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電風扇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風扇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與電機支架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電機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電風扇實施例中護線圈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罩蓋;2、風葉旋鈕;3、異步電機;4、罩殼;5、電機引線;6、電機支架;61、第一支撐平面;62、支撐斜面;63、第二支撐平面;64、穿線孔;7、支架套;8、過線圈;9、同步電機;10、電容;11、曲柄;12、連杆;13、調節盒;14、機身組件;15、護線圈;151、護線孔;152、第一卡接凸稜;153、第一卡接定位槽;154、定位斜塊;155、弧形凸稜;156、支撐凸稜;157、過線槽;158、第二卡接凸稜;159、第二卡接定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如圖2至圖9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風扇,包括罩蓋1、風葉旋鈕2、異步電機3、罩殼4、電機引線5、電機支架6、支架套7、過線圈8、同步電機9、電容10、曲柄11、連杆12、調節盒13和機身組件14組成。電風扇還包括護線圈15,護線圈15設置於同步電機9與電機支架6之間,電機支架6上設置有穿線孔64,護線圈15上設置有與穿線孔64配合的護線孔151,電機引線5穿設在護線孔151中。
設置護線圈15,並使電機引線5穿設在該護線圈15的護線孔151中,可有效規避電機引線5與電機支架6(金屬件)穿線孔64因摩擦造成電機引線5磨損的問題,提高電機引線5的使用壽命,達到降低電風扇運行安全隱患的目的。
需要說的是,上述護線孔151完全覆蓋穿線孔64,以有效規避電機引線5與穿線孔64周邊銳角或毛刺摩擦。
如圖5和圖6所示,電機支架6具有第一支撐平面61,護線圈15的下表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稜152,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稜152之間形成第一卡接定位槽153,電機支架6的第一支撐平面61與第一卡接定位槽153卡接定位,以達到便於裝配的目的。
優選地,上述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卡接凸稜152之間的距離與第一支撐平面61的長度相同,以達到護線圈15與第一支撐平面61卡接配合後不會發生位置移動,保證安裝穩定性與位置精度。
進一步第,如圖5、圖6和圖9所示,電機支架6上設置有支撐斜面62,護線圈15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定位斜塊154,定位斜塊154與支撐斜面62定位配合。該定位斜塊154設置有傾斜配合面,該傾斜配合面能夠與支撐斜面抵接配合,用於增加護線圈15的安裝穩定性,同時,該定位斜塊154能夠增加護線圈15的支撐面積,增強護線圈15對於同步電機9的支撐作用
如圖6和圖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護線圈15的上表面設置有弧形凸稜155,護線孔151位於弧形凸稜155的外突側,在裝配狀態時,弧形凸稜155與同步電機9的底部配合抵接。如圖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弧形凸稜155的外突側為圖7中弧形凸稜155的上側,即弧形凸稜155的外側。設置弧形凸稜155,該弧形凸稜155能夠與同步電機9的底部貼合,對同步電機9起到支撐作用,同時,由於該護線圈15的材質較軟,還能夠對同步電機9起到減震的作用。
如圖7所示,護線圈15的上表面還設置有支撐凸稜156,支撐凸稜156與弧形凸稜155間隔設置,並且支撐凸稜156與弧形凸稜155分別位於護線孔151的兩側,支撐凸稜156與弧形凸稜155之間形成用於容納電機引線5的過線槽157。
優選地,支撐凸稜156的頂端與護線圈15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a,弧形凸稜155的頂端與護線圈15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為b,其中,a>b。
將支撐凸稜156的高度設置成比弧形凸稜155的高度高,目的是為了使電機引線5與上方的同步電機9完全分離,從而使電機引線5不會與同步電機9發生摩擦。
如圖5和圖7所示,電機支架6具有第二支撐平面63,支撐凸稜156的側面設置有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稜158,兩條間隔設置的第二卡接凸稜158之間形成第二卡接定位槽159,電機支架6的第二支撐平面63與第二卡接定位槽159卡接定位。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卡接定位槽153沿水平方向設置,第二卡接定位槽159沿豎直方向設置,目的是對護線圈15進行定位固定,保證護線圈15的安裝穩定性以及位置精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護線圈15採用矽膠或者橡膠材料製成,該材質硬度小於電機引線5的材質(PVC材質)硬度,在電機引線5與護線圈15發生摩擦時,護線圈15被磨損,從而保證了電機引線5的使用壽命。
當然,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