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裡刁難朋友(動畫電影莫把大朋友)
2023-09-11 04:02:17 1
動畫片裡刁難朋友?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大,國產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為16.85億元,僅佔4.4%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電影市場,動畫電影票房可以佔電影總票房的15%~20%,可見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可挖掘的空間巨大,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動畫片裡刁難朋友?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動畫片裡刁難朋友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大,國產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為16.85億元,僅佔4.4%。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些發展比較成熟的電影市場,動畫電影票房可以佔電影總票房的15%~20%,可見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可挖掘的空間巨大。
低幼化不等於低智商
「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創作偏向低幼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舉個例子,2019年已上映的十餘部國產動畫電影中,僅有《白蛇:緣起》《昨日青空》兩部成人動畫,其他作品幾乎均以兒童為目標觀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剛開門見山。他分析道,這和兒童獨特的觀影習慣有關。孩子選電影,往往是哪個熟悉看哪個。所以,近年來票房表現良好的動畫電影大多脫胎於播出數年、形成一定品牌效應和觀眾基礎的低幼電視動畫。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熊出沒》系列、《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系列等,都是電視動畫片火了之後創作電影,從而獲得電視動畫小粉絲的追捧。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則認為,國產動畫電影低幼化現象與觀眾對動畫電影的認識存在誤區不無關係。「部分成人觀眾對『動畫』的認知還停留在『小孩看的』的層面,進電影院消費時往往不會將動畫電影列入自己的選擇範圍。這種觀念大大增加了『白手起家』、缺乏IP基礎的原創作品尤其是成人動畫電影打開市場空間的難度,也推動著國產動畫電影朝IP化、低齡化、同質化的方向越走越遠。」
「片方為了降低市場風險,在生產動畫電影時偏向於兒童群體、IP開發,以形成玩具、遊戲、樂園等多業態反哺電影創作的模式,本無可厚非。但有些作品看上去很熱鬧,充斥著玩鬧、惡搞、驚叫、碰跳,實際上內涵過於淺白,故事缺乏深度,讓小觀眾傻樂之餘留不下多少有益思考。」寧波大學副教授張斌寧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下低幼動畫電影創作的根本問題。
應兼顧陪同兒童的成人的觀影感受
「一些動畫電影在創作上直接把家長拒之門外,這也是其面臨市場困境的一個原因。」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朱星辰分析指出,從傳播特徵來看,孩子必須由大人陪同到電影院看動畫電影。而現代社會繁忙,親子陪伴的時間本就有限,再加上影院觀影的便捷度無法同智能電視、移動端等媒介相比,導致大人和孩子的影院觀影時間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小手」拉著「大手」進影院,如果只有「小手」開心,而「大手」勉為其難,甚至將這一兩個小時的觀影時間視為煎熬,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部分動畫IP在電影市場的不同走向或可印證這一觀點。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例,該系列電影創作一直沿用電視動畫故事低幼、形式單一的套路,過度開發之下很快遭遇了票房「天花板」。自2012年寒假上映的第四部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以約1.68億元票房創造該IP的最高市場紀錄之後,這個系列動畫電影的票房開始逐年下降。而《熊出沒》系列大電影,前三部主打低齡化市場,票房進步空間較小,第三部作品票房收入不進反退。而從第四部《熊出沒·奇幻空間》開始,到第五部《熊出沒·變形計》和第六部《熊出沒·原始時代》向「合家歡」類型轉變。創作者在講述孩子愛看的童真故事基礎上,儘量將敘事做得更巧妙,結構做得更完整,視效做得更精美,內涵做得更有深度,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突破增長。
幼兒視角加成人元素就是合家歡嗎
今年年初,低幼電視動畫IP「小豬佩奇」的大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推出了真人先導片《啥是佩奇》。該短片詼諧幽默接地氣,在社交網絡上引起轟動,也激發了成人觀眾的觀影熱情。然而,當大人帶著孩子興致勃勃地走進電影院,發現影片本身與先導片並無關聯,而且電影內容也是換湯不換藥,除了增加真人表演串場之外,與電視動畫沒有太大區別,令人大失所望。「成人觀眾不是那麼容易取悅的。想做到老少鹹宜,走合家歡路線,不能借營銷、包裝等外在花樣,還得在作品本身的藝術質量上下功夫。」孫佳山說。
投資2億元的《媽媽咪鴨》票房3723萬元,投資1.3億元的《小門神》票房7867萬元,同樣投資1.3億元的《魔比斯環3D》票房僅為92萬元……這些高投資動畫電影之所以遭遇市場滑鐵盧,有特效、檔期、製作等諸多因素。但共同之處就在於創作者對「合家歡」的理解存在誤區,他們將幼兒視角和成人元素機械地疊加在一起,結果既丟了兒童觀眾,也未吸引成年人。比如《小門神》非讓神仙體驗社會生活,感受當代職場的煩惱;《媽媽咪鴨》則加入了成人笑話和恐怖畫面。「總結這些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我們發現,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也就是用簡單情節吸引孩子,用深刻內涵打動成人,才能找到兒童與成人觀影需求的平衡點。」中國傳媒大學教師、編劇武瑤說。
分眾化趨勢下,「成人向」作品崛起
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創作出現了一種新趨勢——「成人向」作品崛起,這在市場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如孫佳山所說,目前中國電影銀幕總數突破6萬塊,穩居世界第一,為電影分眾化放映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而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人們的觀影需求逐漸呈現出分眾化、多樣化的態勢,促使電影創作向多樣化的方向探索。「受這一潮流影響,部分動畫電影創作者從低幼化的窄巷中走了出來,開始投身全年齡段乃至專門針對成人群體的創作之中。」張斌寧則從釐清概念入手,論證了這一觀點:「動畫是一種表現形式,因其超越了每秒24幀的運動速率、摒棄了真人表演而在電影家族中獨樹一幟。它或許形式有些『低幼』,但它和真人電影一樣,可以承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題。」
張斌寧接著說,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00後」與「90後」成為影院觀眾的主力。作為「網生代」,他們涉獵廣泛,對動畫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不僅熟諳各種動畫形式風格,還在長期觀賞過程中培養了豐富的審美經驗,形成了敏銳的鑑別能力。「《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十萬個冷笑話》等片取得市場佳績,便是他們觀影需求集中爆發的體現。這證明了內涵深刻的內容、情感複雜的角色之於動畫作品的重要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了以成年人為目標觀眾的動畫電影的市場潛力。」孫佳山補充道,隨著動畫電影創作理念的成熟與市場機制的完善,「成人向」將成為中國動畫電影開闢廣闊發展空間的重要路徑。不過,無論是低幼化、合家歡還是「成人向」,創作者都應堅守故事紮實、製作優良這一創作準繩。唯有如此,國產動畫電影才能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李蕾 本報通訊員 馬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