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拍攝的抗日電影(才發現張藝謀把14年抗戰的)
2023-09-11 05:37:59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
我輩只能奮不顧身
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
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
——顧曉夢·遺言
上世紀三十年代,偽滿洲國時期,大雪紛飛的一天。
雪原深處,從天空上突然掉下四人,狼狽地被砸到深過小腿的積雪裡。
好不容易爬起來的一對戀人小蘭(劉存浩飾演)、楚良(朱亞文飾演)和一對夫妻張憲臣(張譯飾演)、王鬱(秦海璐飾演),就因隊長張憲臣的一句話,分成了兩組,分開執行一則代號「烏特拉」的秘密任務。
時間緊迫之下,夫妻倆只留下一句:「活著的,去找孩子。」
男人只愣愣地對女孩說了一句「對不起,我沒想到會分開。」就各自分道揚鑣,趕往這茫茫雪原的另一頭。
幾百公裡外,一片鵝毛大雪也蓋不住血色的空地上。
幾個不成人形的人被綁著,瑟瑟發抖地跪在雪地。
屋子裡出來幾個身披大氅的男人,一手拿著扁壺,一手隨著不疾不徐邁出的步子,有規律地敲打著硬邦邦的槍套。
噗——
砰——
又一次,噗——噗——砰——
伴隨著陣陣笑聲,一朵朵血花盛開在雪地上,沒多久就被飛絮掩蓋了。
最後一個,開了口。
被立刻帶進暖烘烘的屋子,顫抖著說出了他知道的所有,終被允許站在微茫特務科老大的身邊。
於是,一組兩人就遇到了前來接應他們的「死亡使者」。
即使閱歷最老辣的張憲臣一個照面,一個問題就識破了,卻仍舊敵不過臨死反撲的一刀。
二組兩人卻因對方派出早已得到叛徒密語的間諜們,而陷入恍然不知的全方位「包圍」中,一路試探著,裹挾著坐上了開往哈爾濱的火車。
火車上,兩組四人相看,只匆匆一眼就默默無言。
雖一路「意外」連連,但終究都踏上了此行的目的地,接下來就是靜待時機。
到此時,我方特工兩組,一組被特務科混入其中嚴密監視,限制行動,一組被早已叛變的我方高級特工出賣,身處被守株待兔的危險境地。
慶幸,我方特工也有高級間諜早已秘密潛伏在對方特務科,正在暗中隱秘幫助四人執行計劃。
兩組人員,無聲交鋒;
兩方勢力,相互潛伏。
他們四人能否逃離特務科布下的天羅地網?
這項牽涉到無數人生死真相的特殊任務能否順利完成?
虛實交織,真假難辨。
雪與血的無情,智與勇的較量。
暗號、行動、底牌、迷局、險棋、生死、前行。
身處《懸崖之上》,唯有對信仰毫不動搖的堅信,才能讓他們誓死執行任務,即使這個代價是血與唯一的命......
這是71歲的「國師」張藝謀,首次嘗試的諜戰題材片,亦是他人生中執導的第24部新電影。
藍本採用的是編劇全勇先,當年親身在哈爾濱實地走訪三個月後,才精心創作的劇本《懸崖》,前作電視劇《懸崖》不用多說,基本算是諜戰題材裡的「天花板」之作。
由此可見,導演張藝謀的「野心」絕不小。
那麼,難道他想拍部可以「封王」的諜戰片?
這個同樣用秘密潛伏在特務科的我方特工周乙(于和偉飾演)的全新故事。
在沉澱多年的導演張藝謀,特意小心克制的「視聽盛宴」鏡頭下,以「冰山」之勢,把一段早應該被正名的無名英雄和與之相輔相成的歷史,以留白的宏大方式,「藏」在冰下。
就像初次觀影時,被那隻寥寥幾筆就帶過的任務詳情和過程,及其背後被幾句話就鏗鏘交代,卻沒有深究的日軍滔天惡行,而感到有點遺憾。
即使有這行特意打出來,有致敬意味的「無聲吶喊」,也始終感覺整個故事所呈現的內在精神,被其中斷裂、平行割裂處理的劇情而弱化太多。
而採用全「戲骨」化,加「襯託」點綴地推進故事情節,看著各位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地神仙打架,是很爽。
但細究起來,卻總感覺大家始終有種,不管不顧一頓以自己的方式猛烈輸出,卻少了一份為了整體效果更和諧地相互成就的「示弱」。
即使張譯受電刑、秦海璐無聲哭泣、于和偉兩問「還有嗎?」,這三場可堪稱「神演技」的名場面也是如此。
單看的確值得大誇特誇,但放到整部影片的故事線裡,那種太突出的的感覺,就像在觀影時,被刺激著植入了一個個「錨點」,隨著情節深入心神起伏之餘,總會不時地被期間略微平淡的情節推薦帶走,陷入交疊的「閃回」走神當中。
當然,這也正好側面說明,張藝謀拍出的《懸崖之上》同樣秉持著他一貫的理念(風格偏好):
「電影一定要好看。」
但,就因為這次為了更好地服務人物角色,而使得他把擅長的「視覺效果」儘量克制,導致他太過於把很多想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對曾經歷史的拳拳之愛,隱藏地太深。
就像此前一直讓我意難平,匆匆交代,沒有深入點題的,那段應該是全片最讓人有共情的「背蔭河」歷史背景一樣。
這次補了影片歷史,二刷再看時,才發覺此前的會錯意和謬誤。
就像影片最後,那句初看只感動,而二刷卻心痛的話一樣。
之所以字幕強調致敬「隱蔽戰線」,那是因為多年來,人們對抗戰時期的固有印象,一般為8年抗戰,但實際上,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人民來說,這個數字是14年!
而隱蔽戰線所涵蓋的內裡「真相」,正是他們為了改變固有的中國八年抗戰印象,而對實際上應該被「看到」的,這些無名英雄們對中國是經歷了十四年抗戰才取得勝利,這一歷史史實的「正名」。
犧牲的絕不止血與生命,還有那不得不背負的,被汙名化貪生怕死的,為新中國的勝利點燃嫋嫋薪火的忍辱偷生......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預謀已久的計劃,炸毀了日本在東北建設的南滿鐵路,用嫁禍中國,「請來」皇帝溥儀當「首相」的方式,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
不久,除關東州(今旅順和大連)以外的東三省全境,以及蒙東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的中國領土徹底淪陷。
日本人在這片土地上,毫無人性地不遺餘力,用無數強制服徭役,結局必然是累死、炸死、餓死的「萬人坑」累累罪行,去大興發動侵略戰爭所需的軍事(後勤)重工業。
那個在《懸崖之上》張譯問,于和偉答,而引出的背蔭河,就是當年慘絕人寰的731部隊的第一個據點,而越獄逃出來的王子陽,那個被影片特意「隱身」的任務目標,也是曾經真實存在的,他不僅在國際上勇敢揭露了日本的滔天罪行,還在後來參加了東北抗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
對,就是這段,被長久誤解至深,直到近些年才出現在義務教育歷史書上,讓中國抗戰「多」了六年,成十四年抗戰歷史史實的,為曾經因沒有全面抗戰,只「零星」染血在那片土地上的無名英雄們正名的東北抗聯。
說實話,如果不是看了《懸崖之上》仍舊意難平,真的不會去查這段,在曾經讀書時「沒有學過」的歷史史實,也不會知道這段應該被中國人記得的,最先點燃新中國薪火的無畏精神(歷史)。
在影片裡,「烏特拉」在俄語裡的意思是黎明,而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被奴役到看不到未來希望在哪兒的人民來說,對那為了「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而把自己生命拋諸腦後的無名英雄抗聯戰士們來說,它的意義是:
「天亮了,就好了。」
即使,他們根本不知道,在未來哪天,天才會亮。
在沒有開啟上帝視角的曾經,他們不會知道這份沒有支援,只能自己搖擺於懸崖邊緣,如履薄冰、咬牙堅持的抗戰,要持續十四年之久!
就像在影片中,四人降落的第一刻就被特務科包圍了,而曾經的東北地區也一樣,他們在淪陷的第一天,就實實在在置身於敵人與內部叛徒(王明的左傾煽動)的全方位包圍當中。
這個對他們來說,因為上層指揮混亂,普遍沒有支援、缺乏物資,被日本用邪惡的立法政策製造的至暗「種族隔離」,到要麼服徭役被累死,要麼被隨意安插罪名(看不順眼)打死,要麼被短缺的食物餓死,要麼被投入各種「活體實驗」等,看不到天亮了的差點絕望的十四年。
我們現在能想像的,無論多血腥、悲哀的慘況,對曾經的他們來說,或許都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影片說,中國近代史上有2000多萬烈士為國捐軀,卻只有196萬人留下了性命。
而張藝謀拍《懸崖之上》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致敬這些,尤其是身處隱蔽戰線衛國犧牲的無名英雄們。
而當他把影片的地點放在東北,把時間點放在30年代,把背景設計成營救王子陽時,或許希望的是,大家能因為那些在影片裡,被藏起來的東西,而勾起主動探尋那段曾經的歷史吧。
最後,真心希望大家,可以試著了解一下這段應該被更多人銘記的歷史。
1931.9.18-—1945.9.2,14年抗戰。
我以我血存軒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