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票房收入的稅(深挖電影票房分成和演員稅率)
2023-09-10 21:14:28
電影的票房收入的稅?2023年春節檔,我國電影票房終於迎來大爆發隨著《滿江紅》《流浪地球2》等眾多影片的上映,觀影人次成功破億,電影票房也達到67.58億元,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總票房第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電影的票房收入的稅?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電影的票房收入的稅
2023年春節檔,我國電影票房終於迎來大爆發!隨著《滿江紅》《流浪地球2》等眾多影片的上映,觀影人次成功破億,電影票房也達到67.58億元,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總票房第二。
那麼,這個龐大的67.58億元票房,應該怎麼分配?製片方、電影院、發行方、演員背後的稅收又該如何繳納?
整體來看,我國票房有著一套成熟的分帳體系——先從總票房中扣除電影發展專項基金、營業稅,餘下部分由製片方和電影院按照約四比六的比例分成,待製片方拿到錢後,再拿出一定比例支付給發行方和演員片酬,由此,整個電影票房分配鏈條得以形成。
具體來看,電影發展專項基金、營業稅等對應著不同的稅率。以春節檔為例,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對應著5%的稅率,因此,如果總票房為67.58億元,那麼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一項則要扣除67.58×5%=3.38億元的稅費。營業稅方面,這裡的營業稅率一般為3.3%,仍按照總票房為67.58億元計算,那麼營業稅總額將達到67.58×3.3%=2.23億元。
扣除上述兩項稅費後,剩餘票房就屬於製片方和電影院。
上面已經提到,製片方和電影院會按照四六的比例來分成,具體來看,製片方為43%,電影院為57%。據此計算,總票房為67.58億元,那麼製片方將獲得67.58×91.7%(100%-上述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43%=26.65億元的收入。這一收入約佔到總票房的30%,所以,業界通常會用影片製作成本的3倍作為影片的盈虧平衡點,比如《滿江紅》的製作成本如果是5億,那麼總票房需要達到15億,製片方才不會虧本。
製片方在獲得收入後,會向發行方支付發行費用。一般而言,發行方會分走製片方收入的5%-15%,假如以10%計算,發行方將最終分得的票房收入=26.65×10%=2.67億元。
電影院方面,會得到剩餘票房的57%。收入總額=67.58×91.7%(100%-上述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57%=35.3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院除了35.32億元的票房分成外,還有其他收入,比如影院影廳服務費收入、擁有自家影城APP購票的電商服務費收入、前臺賣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機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娛樂服務收入等,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的稅率納稅。另外還有零售銷售收入,稅率較高,一般為16%。當然這些不算在票房分帳體系中,只是電影院的額外收入。
說完了製片方和電影院,再來看看演員,那麼,演員又會獲得哪些收入,以及如何納稅?
這裡需要分四種情況來分析。
第一,演員僅僅作為演員參演,不對電影做任何投資。據此,演員會從籤約的演藝公司取得固定工資、分成收入,然後再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繳稅,最高稅率45%。
第二,如果演員臨時為外單位工作取得報酬,不屬於第一種提到的「正式受僱」,那麼演員獲得的片酬、商業廣告收入等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納稅,最高稅率40%。據此,演員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含稅勞務報酬所得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800;含稅勞務報酬所得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含稅勞務報酬所得*(1-20%)。
第三,電影演員即是演員,又是間接投資方,這種情況下如何計算稅費和收入?對此,政策規定,演員同時是演藝公司的股東,其對外投資獲得的分紅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納稅,稅率20%。
以大熱電影《你好李煥英》為例,賈玲持有大碗娛樂65%的股份,同時,大碗娛樂也是電影的出品方,所以賈玲便是間接投資方。以當年《你好李煥英》票房收入50億元計算,出品方在扣除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營業稅後,會獲得16.5億的收入,減去拍攝成本1.5億,出品方淨收入15億。由於大碗娛樂持有12%的權益比例,那麼會得到大概1.8億元的收入,考慮到儒意影業與貓眼娛樂聯合對該片進行了保底發行,大碗娛樂的實際可分配的權益收入估算應該在1.5億左右。由於賈玲個人持有大碗娛樂65%的股份,這部影片應歸屬賈玲的權益收入=1.5億*65%=9750萬,扣除20%的股息紅利所得,賈玲的稅後最終收入應該是7800萬。這一最終數字只佔到最終票房約1.7%的比例,雖然比例不多,但總額也將近1億,賈玲據此獲得了票房和個人收入的雙豐收。
第四,若演員投資成立自己個人獨資性質的工作室,則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納稅,最高稅率35%。
這些年,演員們紛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這是因為,如果按照勞務報酬納稅,根據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規定,當個人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萬元時,稅率是45%,這也就意味著,演員有近一半的收入要進行上繳。
因此,為了節稅,如今演員大部分的片酬都不是經紀公司直接支付,而是經紀公司與演員工作室籤訂協議,經紀公司根據協議把片酬打入演員工作室,最後由演員工作室根據《公司法》等法律規定進行分配,這樣一來會大大減少演員的納稅額。
除了上述提到的製片方、電影院、發行方、演員收入和稅費外,在一部電影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廣告收入和稅費。
電影中經常會植入各大品牌的廣告,據此形成廣告收入,並產生相應的稅費。一般來說,廣告業務會由項目主控公司牽頭髮起,有意向的廣告公司會聯繫主控公司來支付廣告費,主控公司再按照投資比例將廣告費分配給各項目投資方,據此形成了最終的廣告收入。同時,有了廣告收入便需要繳納稅費。一般而言,廣告收入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此外,廣告收入還需要按照收入的3%來繳納文化事業建設稅費。
近兩年,全國多地為了刺激電影市場恢復發展,也出臺了很多免徵或者減半徵收增值稅的相關政策,這對於推動電影市場恢復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具體來看,這些稅收優惠政策包括,一是圍繞「企業所得稅」,多地規定,首先,偏重研發的影視企業可以通過申請成為高技術企業進而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其次,影視企業投入的研發費用也可以享受加計扣除。第三,影視企業通過註冊在特定地可享受區域性的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例如西藏等地區。
另外,「增值稅」方面也有許多優惠政策,比如,按照規定,對滿足特定條件的電影企業取得的銷售電影拷貝收入、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收入以及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可免徵增值稅。同時,一般納稅人提供的城市電影放映收入,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按照簡易計稅辦法辦理和繳納增值稅。上述圍繞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減免政策,有助於極大地刺激電影市場復甦和恢復發展,繁榮文化經濟,對推動我國整體經濟高質量增長將起到重要刺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