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13:49:25
專利名稱: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氣水分離裝置,尤其是適用於高含水且氣液比較大的分離環境。
背景技術:
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是從油水分離池逐漸改進而來,它是利用油、氣、水不同的物理性質,使其在分離器中沉降達到三相分離的目的。近些年來,我國在三相分離器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分離器種類、型號不斷增多,分離效率也在不斷改善。然而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一些新的問題逐漸引起重視,主要有以下兩點(1)分離效率低。隨著油田的不斷開採,多數油田的含水率大幅上升,特別是油頁巖原位開採的採出液含水率高且氣液比大,致使原有油氣水三相分離器的分離效率低;(2)設備體積大,成本高,操作複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操作簡單、 成本低且分離效率較高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是由殼體1內左端上部裝有入口分流器3,殼體1內底面裝有整流板4、聚結板5和堰板12,整流板4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5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15-30mm,內右端上部裝有捕霧器7,捕霧器7和出氣口 6,內右端底面設有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內分別裝有防渦器10,堰板12設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之間構成。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1外的上部設有進口接管2,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1內的上部設有放氣孔14,中部裝有與入口分流器3側壁呈45°角的擋板15,擋板15為凸形板,擋板15底邊延伸至入口分流器3的油水界面以下。入口分流器3與進口接管2軸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進口接管2距入口分流器3軸線向裝有擋板15的一側偏5-10mm。堰板12和聚結板5的高度為分離器直徑的1/2,整流板4比聚結板5高30-50mm。整流板4設有平行孔,孔徑為80-100mm,孔間距為120_150mm。有益效果在入口分流器中採出液撞擊凸形擋板後,改善了氣液分離效果,增強了水珠聚沉。氣液預分離達到90%以上,預分離效果顯著,油水預分離也得到強化。液體處於半滿狀態,氣液界面最大處,更適合於高氣液比的採出液分離。聚結板不僅促進了小液滴聚結,還與整流板一起穩定了分離液,使油水檢測界面穩定。整流板和聚結板體積小,減小了設備體積,降低了成本。
圖1是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結構圖;圖2是圖1中入口分流器3結構圖;[0010]圖3是垂直分離器軸線方向的整流板剖視圖;圖4是垂直分離器軸線方向的聚結板剖視圖。1殼體,2進口接管,3入口分流器,4整流板,5聚結板,6氣出口,7捕霧器,8沉降室,9水出口,10防渦器,11油出口,12堰板,13油室,14、放氣孔,15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採用臥式殼體結構,在殼體內依次裝有入口分流裝置、整流板、聚結板、捕霧器、堰板、防渦器,並在殼體上設有進口接管、油出口接管、水出口接管和氣出口接管。所述入口分流裝置固接於殼體內壁,位於進口接管之下,其頂部開有一圈放氣孔,並內置擋板,底部延伸至分離器油水界面以下;整流板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與水平方向傾斜放置;除霧器位於殼體內,氣出口下方;堰板與分離器軸線垂直放置,並與殼體內壁固接,分隔沉降室與油室;所述防渦器位於殼體內,分別與油出口接管和水出口接管相連。入口分流器放氣孔沿圓周放置,據頂部距離120-150mm,各孔直徑均為60_80mm, 各孔間距為100-120mm。入口分流器內置擋板為凸形板,沿與水平方向45°放置。入口分流器底部圓管出口與分離器底部距離為150-180mm。為使進入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混合液能夠完全撞擊入口分離器擋板15,入口分流器與進口接管軸線不對齊,入口分流器沿分離器軸線方向向設有擋板一側偏移5-10mm。整流板平行開孔,各孔直徑均為80_100mm,相鄰孔間距120-150mm。聚結板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 15-30mm。為使氣液界面面積最大,堰板高度為分離器的半徑長度。實施例1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是由殼體1內左端上部裝有入口分流器3,入口分流器3 在殼體1外的上部設有進口接管2,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1內的上部設有放氣孔14,中部裝有與入口分流器3側壁呈45°角的擋板15,擋板15為凸形板,擋板15底邊延伸至入口分流器3的油水界面以下。入口分流器3與進口接管2軸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進口接管2 距入口分流器3軸線向裝有擋板15的一側偏5mm。殼體1內底面裝有整流板4、聚結板5和堰板12,堰板12和聚結板5的高度為分離器直徑的1/2,整流板4比聚結板5高30mm。整流板4設有平行孔,孔徑為80mm,孔間距為120-150mm。整流板4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5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15mm,內右端上部裝有捕霧器7,捕霧器7和出氣口 6,內右端底面設有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內分別裝有防渦器10,堰板12設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之間構成。工作過程是採出液經進口接管2進入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在入口分流器中撞擊擋板15後完成氣液預分離,氣體經放氣孔14溢出入口分流器,液體則沿入口分流器管路送入分離器底部水層中,經「水洗」促進分離液中水珠聚沉;油水混合液經過整流板4後進入沉降室;在沉降室,上層氣體攜帶的微小液滴被動沉降到氣液表面,未能沉降的小液滴隨氣體上行通過捕霧器時碰撞聚結,沿器壁流下,氣體則經氣出口接管流出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液體經過沉降室中的聚結板5時,水中油滴及油中水滴分別聚結,基本達到油水分離,流出聚結板後在沉降室經過進一步沉降後,上層的油液高過堰板進入油室,分離完成的水與油液經水出口與油出口流出設備。實施例2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是由殼體1內左端上部裝有入口分流器3,入口分流器3 在殼體1外的上部設有進口接管2,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1內的上部設有放氣孔14,中部裝有與入口分流器3側壁呈45°角的擋板15,擋板15為凸形板,擋板15底邊延伸至入口分流器3的油水界面以下。入口分流器3與進口接管2軸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進口接管2 距入口分流器3軸線向裝有擋板15的一側偏8mm。殼體1內底面裝有整流板4、聚結板5和堰板12,堰板12和聚結板5的高度為分離器直徑的1/2,整流板4比聚結板5高40mm。整流板4設有平行孔,孔徑為90mm,孔間距為120-150mm。整流板4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5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20mm,內右端上部裝有捕霧器7,捕霧器7和出氣口 6,內右端底面設有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內分別裝有防渦器10,堰板12設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之間構成。工作過程是採出液經進口接管2進入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在入口分流器中撞擊擋板15後完成氣液預分離,氣體經放氣孔14溢出入口分流器,液體則沿入口分流器管路送入分離器底部水層中,經「水洗」促進分離液中水珠聚沉;油水混合液經過整流板4後進入沉降室;在沉降室,上層氣體攜帶的微小液滴被動沉降到氣液表面,未能沉降的小液滴隨氣體上行通過捕霧器時碰撞聚結,沿器壁流下,氣體則經氣出口接管流出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液體經過沉降室中的聚結板5時,水中油滴及油中水滴分別聚結,基本達到油水分離,流出聚結板後在沉降室經過進一步沉降後,上層的油液高過堰板進入油室,分離完成的水與油液經水出口與油出口流出設備。實施例3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是由殼體1內左端上部裝有入口分流器3,入口分流器3 在殼體1外的上部設有進口接管2,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1內的上部設有放氣孔14,中部裝有與入口分流器3側壁呈45°角的擋板15,擋板15為凸形板,擋板15底邊延伸至入口分流器3的油水界面以下。入口分流器3與進口接管2軸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進口接管2 距入口分流器3軸線向裝有擋板15的一側偏10mm。殼體1內底面裝有整流板4、聚結板5和堰板12,堰板12和聚結板5的高度為分離器直徑的1/2,整流板4比聚結板5高50mm。整流板4設有平行孔,孔徑為100mm,孔間距為120-150mm。整流板4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5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30mm,內右端上部裝有捕霧器7,捕霧器7和出氣口 6,內右端底面設有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內分別裝有防渦器10,堰板12設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之間構成。工作過程是採出液經進口接管2進入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在入口分流器中撞擊擋板15後完成氣液預分離,氣體經放氣孔14溢出入口分流器,液體則沿入口分流器管路送入分離器底部水層中,經「水洗」促進分離液中水珠聚沉;油水混合液經過整流板4後進入沉降室;在沉降室,上層氣體攜帶的微小液滴被動沉降到氣液表面,未能沉降的小液滴隨氣體上行通過捕霧器時碰撞聚結,沿器壁流下,氣體則經氣出口接管流出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液體經過沉降室中的聚結板5時,水中油滴及油中水滴分別聚結,基本達到油水分離,流出聚結板後在沉降室經過進一步沉降後,上層的油液高過堰板進入油室,分離完成的水與油液經水出口與油出口流出設備。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其特徵在於,是由殼體(1)內左端上部裝有入口分流器(3),殼體⑴內底面裝有整流板G)、聚結板(5)和堰板(12),整流板(4)上設有規則排列的圓孔,聚結板(5)呈「V」字形放置,板與水平方向傾斜角度為45°,各板間距為 15-30mm,內右端上部裝有捕霧器(7),捕霧器(7)和出氣口(6),內右端底面設有出水口(9) 和出油口(11),在出水口(9)和出油口(11)內分別裝有防渦器(10),堰板(12)設在出水口 (9)和出油口 (11)之間構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其特徵在於,入口分流器(3)在殼體 (1)外的上部設有進口接管O),入口分流器C3)在殼體(1)內的上部設有放氣孔(14),中部裝有與入口分流器C3)側壁呈45°角的擋板(15),擋板(1 為凸形板,擋板(1 底邊延伸至入口分流器(3)的油水界面以下。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其特徵在於,入口分流器(3)與進口接管( 軸線不在同一豎直面上,進口接管( 距入口分流器C3)軸線向裝有擋板(15) 的一側偏5-10mm。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其特徵在於,堰板(12)和聚結板 (5)的高度為分離器直徑的1/2,整流板比聚結板(5)高30-50mm。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其特徵在於,整流板(4)設有平行孔,孔徑為80-100mm,孔間距為120_15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臥式油氣水三相分離器。在殼體內內壁固裝有入口分流裝置、整流板、聚結板、捕霧器、堰板、防渦器,並在殼體上設有進口接管、油出口接管、水出口接管和氣出口接管。除霧器位於殼體內,氣出口下方;堰板與分離器軸線垂直放置,防渦器位於殼體內,分別與油出口和水出口相連。在入口分流器中採出液撞擊凸形擋板後,改善了氣液分離效果,增強了水珠聚沉。氣液預分離達到90%以上,預分離效果顯著,油水預分離也得到強化。液體處於半滿狀態,氣液界面最大處,更適合於高氣液比的採出液分離。聚結板不僅促進了小液滴聚結,還與整流板一起穩定了分離液,使油水檢測界面穩定。整流板和聚結板體積小,減小了設備體積,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B01D17/025GK202289572SQ2011204341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6日
發明者於萍, 劉士雷, 孫友宏, 張春鵬, 張銀鴿, 焦賓, 郭威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