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之戰勝之道(孫子兵法戰爭觀)
2023-09-15 21:11:43
這是史說星語的第303篇原創文章
話說,春秋時期孫武所著《孫子兵法》,是總結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軍事著作,前兩篇筆者分析了其中兩種戰爭觀,其一為重戰而不窮兵黷武,慎戰而不偃兵忘戰;其二為不戰而屈人之兵,不付代價取天下。今天筆者再來跟你聊聊第三條: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速戰速決、因糧於敵。
《孫子兵法》是大國爭霸的戰爭理論,因而在戰略上主張進攻。它的進攻戰思想,有三個特點:
一是速戰速決。它在管仲軍事經濟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戰爭對經濟的依賴關係,認為「十萬之師」遠徵他國要「日費千金」,以當時的生產水平和經濟能力而言,任何國家也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損耗。
因而提出「兵貴勝,不貴久」的原則,說「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敝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這就是說,軍隊遠徵在外,如曠日持久,不僅消耗國力,影響生產,而且有為人所乘、陷於兩面作戰的危險,所以必須速戰速決。
二是因糧於敵。軍隊作戰離不開糧食。「帶甲十萬」遠徵他國,如依靠國內「千裡饋糧」,則「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將增加國家的經濟負擔,加重人民的徭役之苦。它認為如在敵國就地搶糧,則可以大大減輕本國的負擔。所以主張「掠鄉分眾」,說「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三是深入突襲。春秋的戰爭,大多一戰決定勝敗。而且當時各國,雖在邊境要地修城建塞駐軍屯守,但為數甚少,且有點無線,戒備不嚴。為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孫子兵法》強調深入敵國腹地要點的遠程奔襲戰法,反對在敵國邊境地區滯留。
甚至對敵邊境要塞,也主張「無攻」,要求一旦進入敵境,就要像「脫兔」一樣地迅速機動到敵國的腹心「重地」,使「敵不及拒」。「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遠程突襲,可以達到「併力一向,千裡殺將」的一戰而勝的目的。
當然,《孫子兵法》中戰爭觀並不僅僅這三條,還有其謀略致勝的思想,以及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這便是筆者接下來要與你聊的話題!
你如何看待孫子兵法
評論區交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