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2023-09-16 05:15:40 4
篇一:《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會玩的孩子更聰明。這其實真正道出出了教育的真諦。想玩、愛玩、會玩,在傳統中國人的眼睛裡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人們給他最典型的解釋就是玩物喪志。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孩子想玩是理所當然,愛玩是天經地義。孩子從玩耍中學習是一種自發的學習、自發的探索,能夠接受更多的環境刺激,有助於促進腦的發育,啟迪智慧,使大腦技能得到充分發展,因而也就更聰明。
可是在真正的又有幾位家長能真正讓孩子去玩呢?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於是孩子們的問題在一天天增多。厭學問題、品德問題、責任心問題等,都擺在我們面前。面臨新課改的形勢,面對越看越個性化的孩子,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時期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了。《會玩,才有翅膀》正是對素質教育方式的最新探索,創新的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新思維:用活潑的遊戲啟發學生,在「玩」中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篇二:《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會玩,才有翅膀》的作者是我們身邊所熟悉的人。讀著這樣一本書,我感覺比那些名家的要親切多了。讀著這本書,那調皮可愛的孩子們幾乎拔光了一隻白雞的雞毛,開學走紅毯的學生們,瘋瘋癲癲的小燕子,剛參加工作具有滿腔熱情的小蚊子老師,這一幕幕場景在我眼前出現,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會玩,才有翅膀》作者寫的是我們身邊的發生的事情,農村小學孩子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小蚊子老師滿腔的教育熱情,不一樣的教育智慧。教育應該尊重孩子的童真,調皮是孩子們這個階段的特點,我們不能抹殺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壓制孩子的童真。孩子們可以調皮,但要有智慧的調皮,孩子們在玩中成長,在玩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作為老師不希望教育抹殺孩子的天性,但太調皮出點事情就不太好辦。今天班裡有兩位男生課間追逐打鬧,一男生摔倒在地,如果出現問題,那就是老師的責任。上周兩個班的學生打籃球,最後一男生骨折,不管什麼原因,總歸是家長、學生、老師不素氣。現在的大環境……
篇三: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讀了《會玩,才有翅膀。》感想頗多,作者把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調皮作為整本書的主題,體現了他 對教育、對兒童乃至對人性的時刻理解和把握。於是,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了很多淘氣的孩子。他們或拔雞毛、或戲弄校長、或打架逃學。
讀這本書使我想起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瑞士一位著名的名表匠因為犯罪被捕入獄,在監獄服刑期間,他被強制生產製作手錶,他雖然為了減刑而 努力工作,精心操作。但是,他發現再怎麼細心,監獄中生產的手錶準確率也達不到服刑以前的標準。他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高壓、嚴管、焦慮、不安、憤怒是產生不了和諧,造就不出天才,創造不出奇蹟的。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具有能動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高壓嚴管、循規蹈矩的教育那是在出產品,作者沒有迴避現實,孩子的老師從開始時鼓勵孩子調皮搗蛋搞惡作劇,到後來的手忙腳亂,都再現了教育的現實。
想想自己的課堂,有時候真的要反省一下,不是老師沒有好好地教,也不是學生不想學。是教師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學生的尊重,對人性的思考,是師生之間的和諧與理解,是對師生共度人生滄桑的磨練與體驗。
願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願小蚊子老師的學生個個成才。
篇四:《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快樂、有趣、向上」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時代——題記
我們學校在讀完《床邊小豆豆》後,接著又拜讀了邊局長書寫的《會玩才有翅膀》。應該說這是一個中國式的教育樂土,她展示了我們教育在新時代的變化,在《會玩才有翅膀》一書裡,學生可以直呼其外號的「小蚊子」老師,這個「小蚊子」老師居然要求孩子上學後要繼續調皮,這裡的新生入學要走紅地毯,這裡有古怪的「假睡教學法」,這裡有專門用來偵查校長的「消息樹」,這裡有愛哭鼻子、喜歡說「必須的,必須的」的校長,這裡當然還有張翼和張朋這樣給大公雞拔掉半身雞毛的淘氣包、調皮鬼…
我自己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得像書中所描述的一樣把快樂和時間放給孩子們,注重能力培養。我認為應從以下做起:
一、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二、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展;
三、注重學生的成長規律,讓學生的成長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
四、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大膽猜想,敢於質疑;
五、正確引導孩子們的頑皮,讓他們「有智慧」
總之,讀了這一本書讓我真正明白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處理學生們之間的關係,如何讓師生關係融洽和諧。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玩好、學好、成長好!
篇五: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清明節三天假,按理說應該是放鬆的,現在我給大家匯報一下我的日程。
會玩,那是不分階層,不分男女,更不分年齡的。但現在時間有了,是不是該帶孩子玩一玩,欣賞一下這清明時節的花開,享受一下這美妙的陽光。但周五放學後先是領回家兩個班160多份數學試卷,怕被老公看到很不爽,偷偷的放到書桌底下,再次下周二開學就要講公開課,還要準備課件和學案,對了,我的博客還需要更新,每周我都要頭疼的事情,(因為我沒文採,寫不出內容,從小就恐懼寫作文),插播一句,黨員還另有學習筆記3000字要交……但無論怎樣孩子是無辜的,我也要忙裡偷閒,帶閨女出去玩玩,這是當媽媽對閨女的補償。說句實在的,我這個當媽媽的太不合格了,一周五天,只有周一和周三的下午我去幼兒園接孩子,閨女回家後的質疑就是「天天不去接我,你忙什麼啊?」
通過讀《會玩才有翅膀》,我突然覺得,自己心態老了,沒了童心,沒了陽光,沒了和孩子逗樂的時間了。我缺乏書中小蚊子老師那種大度,那種寬容,生活沒了創意,天天就是7:00到學校,忙備課,忙上課,天天強調紀律,事事規範行為,上課培養習慣,不能遲到,不能早退,不能亂丟垃圾,上課認真聽課,書寫要認真,上課別走神……等等的這些,但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上課還是沒精打採的,毫無學習的動力,我想這種原動力是來自內心的,或許來自家庭的,但我們總是強迫他們好好學習,到頭來老師上的課聲嘶力竭的對於他卻成了催眠曲,人在這裡,心不在這裡,學習毫無鬥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自己,在教學,或者更多是激起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興趣,為了自己的前途去打拼才是硬道理。
是不是我們的學習或者工作或者生活,也應該充斥著樂趣,充滿著會玩,充滿內心的陽光與童趣,但短短的課堂,瑣碎的內容,深奧的道理,平淡而又簡單的三尺講臺,三點一線的生活,不容許我們馬虎。
篇六: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商譯
讀完了《會玩,才有翅膀》這本書,腦海裡總是閃現出張翼、大頭、張朋、小燕子、小土豆、小蚊子老師、桃園爺爺的形象,還有清澈逶迤的沂河,掛滿金黃色蝴蝶的大銀杏樹,……一切都好像呼之欲出,一切都好像曾經相識。
這本書描寫了一群天真活潑的農村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鼓勵學生「有智慧地調皮」的班主任小蚊子孔老師、嚴肅中不失活潑的王校長、善講童話的有些神秘的邊老師、慈祥開明的王桃園爺爺的影響下,將調皮進行到底而快樂成長的故事。說實話,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剛開始讀起來一切充滿了陌生感,沒有引人入勝的感覺。但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走紅地毯,拔大白公雞的毛,製作消息樹,看繪圖童話,講故事,救助受傷大雁、請鋼琴老師,學街舞,自創樂隊……潛伏許久的玩心被激發了出來,一切變得熟悉起來,也產生了陣陣共鳴。「我調皮,我智慧,我快樂」,就像一縷陽光點亮了小諸葛班同學生活的美,也照進了我渴望快樂學習的心靈。
書裡面泥土的氣息,樸實的情節,單純的情感,就像爸爸故事裡的味道,溢出來一層層的漣漪,滋潤天性的美好和純真。作者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沒有杜撰離奇的情節,更沒有沿用老套的說教,似不經意地娓娓道來卻觸動了我的心。
在小諸葛們的天地裡,一切都充滿了快樂的元素:銀杏葉是閃耀著夢想顏色的金色蝴蝶,桃園是陶冶調皮情操和友誼的五彩樂園,校園是訓練和實踐智慧的快樂夢工廠。在這裡,吸一口空氣,都是那麼的清新,調皮和智慧就會在白沙灘的上空飛揚;攥一把陽光,都是那麼的明媚,快樂和夢想就會長出大雁的翅膀。調皮孵化出智慧,智慧哺育出翅膀,一切的一切,如此令人神往。
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沒有小諸葛們生活的廣闊自然天地,但孩子們愛玩的這份天性又有什麼不同呢?有智慧的調皮,多麼暖心和有誘惑力啊!我放下作業,望著窗外高架上湧動不息的車河,借用文章的扉頁「樹也有翅膀,葉子,是它飄飛的羽毛」,我想說我也有翅膀,這窗外閃爍蜿蜒的車流就是我的羽毛,它將載著我快樂遠行,去見識高山,去體驗森林,去感知大海,或許還去徜徉沂河邊,去歷練玩的智慧,去滋養夢想的翅膀!
篇七:《會玩才有翅膀》讀後感
也許是語文老師的習慣,拿到書就先看簡介,看完內容提要,自己想:小蚊子老師真不可思議。孩子拔了白公雞的毛,老師還讓孩子繼續調皮。看完書,我知道,我誤會了邊老師的思想。以前總是覺得他鼓勵諸葛班的孩子調皮,是有點折騰。今天才知道,那是怎樣的調皮,智慧的調皮,創造地調皮,富有善意和靈動的調皮。那不是玩,那不是學,那是一種生活,真實的,貼近人性的生活。他教導你順勢而生,迎著光,點滴舒展。
列文虎克用鏡片造成了放大鏡,用放大鏡造成了顯微鏡,他用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後來,許多人都很欣賞他的發明。
列文虎克的愛好是玩鏡片。就是因為他的一個小小愛好而創造了一個能看到「小人國」的顯微鏡。為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列文虎克一樣因為自己的愛好創造出奇蹟,那麼你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不能死學,要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玩」不等於在浪費時間。你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的發現都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我們要學習列文虎克,學會他在學習中的輕鬆學習,玩耍中的快樂玩耍。玩耍中一樣可以思考哦!
玩耍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其實許多偉大的發明就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就像荷蘭的列文虎,他在看大門的時候經常玩鏡片。他把厚厚的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了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讀字小的書籍。
後來列文虎經過仔細琢磨,終於有了一個偉大的發明——顯微鏡。顯微鏡可以觀察我們平時看不見的世界,那是「小人國」那裡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多得多。
因此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認真地去探索去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玩也是一樣,只要你認真去探索去發現,你會知道它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快樂,也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
在成年人討厭的目光和訓斥裡,本屬於孩子天性的調皮搗蛋在進入學校這個規範體系後就被一點點消融、化解,最後,我們每個孩子都被打磨成了一個模樣,千人一面,萬眾一聲。殊不知,被成年人所討厭的調皮搗蛋,本質上總與這樣一些關鍵詞相連:活潑、敏銳、機靈、創意、激情、活力、別出心裁……這些關鍵詞,恰恰是科學發明、文學創造、藝術表演等最需要的品格和素養!這或許才是中國沒有人能夠獲得科學諾貝爾 獎的根本原因——莫言能獲文學獎,也是因為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沒有被系統的教育把他內心世界的調皮打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