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兄弟讀後感

2023-09-16 02:38:30 3

篇一:《兄弟》讀後感       張翼鵬  

  看完了餘華的《兄弟》,很多人呢都有這樣一個共鳴,是時代錯了還是我們錯了?這個問題很難說,對與錯在與我們個人怎麼看待,也許帶給我們的並不全是絕望,關鍵是看我們有個什麼樣的心態,用一個什麼觀念去看,李光頭和宋鋼小時候的兄弟之情表現的更為真切和感人。下一部是他們都長大了兩個人相依為命,如果沒有林紅的出現,他們也許會一直好下去。在他們兄弟兩人和林紅之間體現了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他們在最後的結局中至少也是醒悟了,也許最終所要表達的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留給我們讀者的就是無限的思考和感慨,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局。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經歷許多無法選擇的命運,和命運討價還價,不是妥協就是勝利。有時候,作為一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是在愛與恨,笑與淚,欲望與壓抑,掙扎和打擊之間艱難向上,這是我們本質上都無法選擇的,只能默默彼此祝願一路走好!

  
篇二:《兄弟》讀後感

  偶然間讀到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餘華是中國享譽世界的當代作家,作品獲得過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國的文學獎。這《兄弟》確也吸引人,本想著消遣著慢慢看吧,結果看著看著就欲罷不能,五十多萬字,三天看完。之前剛看了好些明清時期的長篇小說,暗自發誓:長篇小說暫休矣,否則,有損健康,一拿起來就放不下,非得一氣呵完,搞得眼也花了,脖也僵了,腰也酸了,長此以往,豈不廢了;沒記性啊,抓起個《兄弟》就將那暗誓拋去了九霄雲外。

  話休饒舌,分享一下這部作品的特色吧:那筆法甚是不同尋常,除了著重描寫暴力、血腥、醜陋這些人類現實的陰暗面,竟然還有骯髒,而且是極度的骯髒,比如:像雪花點密集的蒼蠅,臭氣衝天的大糞坑。

  作者毫不惜筆墨地細緻描寫渲染營造這樣的情景,看得我特麼陣陣作嘔,簡直是挑戰我的心理極限。好在磕磕碰碰地闖關後,感受到的仍是作品的魅力—透過陰暗反襯出陽光的溫暖,透過非常態、非理性反襯出智慧、理性的可貴;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深刻反映著劇烈動蕩時代中人性的美與醜。


篇三:《兄弟》讀後感  

  從我家去輕軌站要經過一條小路,僅夠行人和自行車通過的小路,是俊彥mm家的所在地,也是眾多小商小販兜售地攤貨的場所。

  眾多地攤貨中,唯一能讓我目光做短暫停留的是地攤書籍,地攤書籍是流行書的風向標,雖然不買,但是常常駐足觀望一下。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看到小販們在兜售餘華的《兄弟》,心中暗暗記住了這個名字。可巧今天在圖書館看到有這本書,就借了回來,一天消滅掉。

  「餘華是個鬼才」,以前的一個同事如是說。

  雖然我不認同那個同事的為人,但是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我只看過《活著》,《兄弟》是我看到的餘華的第二部作品,我不得不認可那個同事的判斷,是正確的。

  故事從偷看女人屁股開始,從李光頭這個小流氓,扯出了他的父母,他母親和他繼父之間的情感,他的兄弟,一段文革灰暗的記憶。

  對於偷看屁股的描寫讓我捧腹,對於文革黑色的描寫讓我顫慄,而對於父母親人兄弟之間的情感描寫,則讓我一次次的動容,人性,真情,宿命,歷史的洪流,這裡應有盡有。

  不由得讚嘆,鬼才就是鬼才,偷看個女人屁股也能扯出那麼大一坨來。

  我等不敢偷看女人屁股之流,看來是不會有什麼出息了。

  
篇四:兄弟讀後感

  看了餘華的《兄弟》,看到他們在苦難生活的忍受與掙扎,我屏住呼吸,淚水不住盈滿眼眶……心裡在嘆息,人怎麼會這麼殘忍,仿佛看到兩個小男孩穿著又髒又破的衣服,髒髒的小臉,面對生活,無奈,無助,和兩人之間的深厚情感,相依相靠,覺得這種感情再也不會分開,為相依一生。

  隨著時間的流逝,逝者再也不會相伴,兩人也長大,感情依然深厚,可是在面對自己感情的時候,兩人有了分岐,因為是兄弟,相互並不忌恨,可是,宋鋼因為和林紅走在了一起,就要和那時連吃飯也沒有著落的李光頭一刀兩斷,並說出了很絕情的話,說,他們的父母不同,並且他們都已經死了,他們就不是兄弟了,難道他忘了自己在監死的李蘭面前許下的諾言,只因為愛情的出現?可是為什麼必須失去一樣呢,兩者是不矛盾的啊!

  小說前半部分的人物形象比較豐滿,他可能善於寫那個年代的故事,寫的宋凡平和李蘭身上都有許多傳統的,人性的美德,在面對困難時,堅韌,樂觀,舉手投足,每個微笑,都在塑造人物形象,他們是困境下有著完美體現的人。

  可是宋鋼——宋凡平的兒子,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不應該僅僅是相貌,還應有性格吧,宋鋼雖然善良,可是懦弱,沒有原則。

  他答應李蘭的話,要照顧李光頭一輩子,可是他為了林紅背棄了,林紅是漂亮,可是找妻子的標準不應只是漂亮吧,他喜歡林紅什麼呢,林紅說喜歡他,踏實可靠,值得信任,可是愛他就要接受他,包括他共同患的兄弟,她不明白,宋鋼和李光頭過去的事情對他們意味著什麼,這種感情,太難隔斷了,即使李光頭在追求她的過程給了她傷害,可是他是自己丈夫的兄弟就要換一種態度去對他了。

  在後來的生活中,李光頭髮達了,比較有戲劇性地成功了,和人物性格有關,筆墨不多,只是情節,他成功了,他太忙了忽略了他的兄弟,可是在他心裡,宋鋼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在心裡從沒有背棄他的兄弟。

  小說情節安排了李光頭的發達,宋鋼的潦倒,和李光頭對兄弟情的惦念,李光頭的發達和性格和自己的機遇有關,可是成功也是需要經營的,作者歸許多因素於李光頭適應這個社會,如魚得水,

  我不喜歡的是,宋鋼應該是個儒雅的人,怎麼會為了錢去做那種騙人的不體面的營生,他可以沒有許多錢,平平淡淡,也不至於那麼殘吧。

  作者怎麼安排自己的小說,都有一定的用意,他可能想反映什麼,

  從來悲劇結尾的小說比喜劇小說更多一些,更容易打動人,可是我自己覺得,從苦難中走來的兄弟兩人,他們之間的感情一輩子不會變的。


篇五:《兄弟》讀後感  

  幾乎是剛開始紅的時候就買了餘華的《兄弟》,可是一直沒機會看。趁著暑假,終於從頭到尾看完了《兄弟》上下部。

  我以前很少看小說,更沒有看過餘華的作品,甚至沒有看過張藝謀根據餘華小說拍的同名電影《活著》。只是看過一些報導說,這次《兄弟》跟以往作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然我沒有看過餘華以前的作品,自然感受不到這種變化,所以就談談我讀完《兄弟》之後的一點膚淺感受。

  小說一開始就有點令我反感。小小的李光頭,躲進廁所偷看女人的屁股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他的父親因為偷看女人屁股而掉進廁所淹死更是無稽之談!我甚至有點懷疑這部《兄弟》是如何取得如此高的知名度的。看到後面,李光頭見了什麼都要「愛」上一番更讓我覺得這部小說是不是應該「少兒不宜」。上部感覺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發展的脈絡,下部就有些讓人覺得是天方夜譚。雖然說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但是也不像小說裡那樣無釐頭。李光頭辭去福利廠廠長之後,就想自己去「創業」,然後到處借錢,這裡有兩點非常不合理:首先是李光頭的品牌意識,改革開放初期,舉國上下不是梅花牌就是上海牌,或者是熊貓牌長城牌,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憑李光頭一個小城的福利廠廠長,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品牌意識的;還有就是李光頭的專賣店思路,眾所周知,國內服裝企業大多數走的都是批發市場的道路,只有在近些年,一些實力比較強的才走專賣店遍地開花,改革開放初期的李光頭也是不太可能想得到的。不去說李光頭是如何發跡的,就舉辦處美人大賽這點也非常不妥。雖然說他是一個十足的農民企業家,但也不可能俗到這份上。小說最後也發揮了想像,李光頭帶著兄弟宋鋼的骨灰上了太空。

  這是我讀完《兄弟》之後最初的感受,這小說很粗糙。可是細細品味,還別有一番滋味。上部的文革寫得出神入化,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大白兔奶糖確實是一種十分稀罕的東西。記得小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到奶糖,而且還是假冒的「小白兔」,宋李之間的兄弟情誼也就從這些描寫中變得活靈活現了。下部寫到李光頭的發家史,確實是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的縮影。再細細品味,小說中的那些醜陋的東西,還真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影子。偷看屁股:不是有那麼多人到處偷拍,然後傳到網絡嗎?處美人大賽:超女、好男兒不也這麼俗嗎?要是餘華今年夏天之後才寫下部,肯定會加上「童子男大賽」的。

  細細品味,也就知道這部小說之所以這麼紅的原因了。

  
篇六:兄弟讀後感

  前些時間在同學的推薦下看了餘華的《兄弟》,覺的寫得很好,寫的好的東西,就是那種讓人一口氣想把踏讀完,讀完了,心裡卻好久平靜不下來,我就是這種感覺。

  小說上部描述了在狂熱 浮躁 怨假錯案滿天飛的餓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對患難夫妻不離不棄 榮辱與共相濡與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而二個小主人公之間純樸 執著的兄弟情也讓人動容。正是這些人間的至純真情,吸引著讀者不斷的往下看。

  上部中塑造了一個很完美的人物:宋凡平。送。宋凡平身高一米八五,中學老師。在一次劉鎮最高規格的籃球比賽上,一記驚世駭俗前無古人的扣籃成了當地的英雄,並自然地獲取了李光頭母親李蘭的心。沒多久兩人便成了親。李光頭和年長他一歲的宋鋼成了兄弟。

  文革剛開始,宋凡平還是一個威風八面的旗手,後來被認定為地主後代,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大罪。李蘭去上海醫院看病,尚不知宋凡平已成了階下囚。宋凡平為了實踐去上海接妻的諾言,竟不顧一切地逃跑,後被紅衛兵在車站活活毆打致死。看至此處,真是讓人潸然淚下,讓我們生活在現在幸福生活的人看到了文革的殘酷與無賴,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的混亂與恐慌,為中國的這段歷史感到悲哀,為當時受到不公待遇的人感到不平與憤慨!

  按劉鎮的風俗,女人死了男人後一個月內不能洗髮。李蘭卻整整七年沒有洗過一次頭髮!可沒人知道她對宋凡平的愛比海還要深。李蘭在李光頭十四歲的時候得了尿毒症去世了。臨死前,囑咐宋鋼要好好對待弟弟李光頭。因為她怕從小便是混世魔王的李光頭將來會坐牢。結尾,宋鋼在繼母的墓前,哭道:「媽媽,你放心,只剩下最後一碗飯了,我一定讓給李光頭吃;只剩下最後一件衣服了,我一定讓給李光頭穿。」

  特殊時期的愛情與兄弟情讓人感動

  下部寫得相當現實,甚至有點冷酷。

  從李光頭自私自利,為達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兄弟的感情,到宋鋼與林紅終成眷侶;從李光頭辛苦創業由窮苦不堪到富甲一方,成為劉鎮的GDP,到宋鋼到處流浪兜售各種亂七八糟的藥品,還遭受身體上的折磨,辛辛苦苦賺了三萬快錢想和妻子過好日子,回家卻發現妻子已經跟了自己的兄弟,絕望之下臥軌而死……讓人讀來忽喜忽悲,突然高興至極,突然又抹眼淚,以至在我看這本小說時,我室友都覺得我莫名其妙。

  正如餘華先生自己在後記中寫的,下部寫的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雖然誇張了些,

  但也深刻的反應了現在現實社會的一些醜陋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如何在一片浮躁中把握自己的心靈,從容地走好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才是餘華先生的《兄弟》給廣大活在富與窮之間的人們的啟示。


篇七:《兄弟》讀後感      李厚昭  

  買到《兄弟》一書後,饑渴般一飲而盡後,卻發現是一杯質量不太好的飲料,喝完後嗓子更加乾渴。

  還是先說這本書的亮點吧,與餘華的其他作品一樣,餘華在描寫感受方面的筆力是一流的, 這是餘華的強項,我還不知道當代作家有誰能超過他。「坑裡的土升起來,形成了一個墳墓」;寫李光頭被關起來後,陽光的變化,都非常真切,這樣入骨的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尤其是第17章,宋凡平橫屍街頭,宋剛和李光頭兄弟倆個手牽著手尋找他們的父親。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就如走在我的眼前,他們的無助和惶恐讓我流淚。我想沒有人在讀到這章時心裡依然平靜。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出色的?語言的幽默上也很棒。還有呢?似乎沒有了。

  做為一部長篇小說,餘華將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畫的一塌糊塗。在他的筆下,人物都失去過去和未來,也不存在人際關係網,成了沒有生氣的木偶,根據情節的需要,牽來牽去。宋凡平的挨鬥,沒有一點鋪墊,就寫了。如果說是為了造成突兀的效果,那麼之後總要交代一下來龍去脈吧。宋凡平的那些鄰居,紙捏的人一樣,蒼白無力。還有宋凡平的父親,李光頭和宋剛的爺爺,這麼重要的人物,可以說宋凡平的命運都是由於他造成的,怎麼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餘華對他筆下人物的輕蔑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那三個少年,每次出現總是在練「掃蕩腿」,太假了。宋凡平的樂觀、不屈,也太假了,都什麼年代了,餘華怎麼還在寫這樣高大全的人物。還有宋剛,《兄弟》裡的另一個主角,完全成了李光頭的陪襯,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小說裡的人物刻畫,是這部作品最大敗筆。我不敢相信,這些人物居然出自餘華的筆下。

  《兄弟》另一個讓人失望的地方是時代和環境背景。文中總是出現「我們劉鎮」這樣的字眼,全部情節也是在劉鎮展開。可是劉鎮是什麼樣子的,它相對於李蘭去的上海的地理位置,它的街道環境是怎麼樣?一片模糊。而文革這樣的時代,在餘華的筆下,只是如老年人的記憶般,通過零碎的事物呈現,與白紙上的線條一樣簡單。回想起來,餘華所有作品的環境描寫都有模糊的感覺,只是《兄弟》這篇更明顯了。所以 有理由相信, 這方面是餘華的一個弱項。

  大量排比的運用也損害了作品,我知道餘華的用意是在加強筆力,可問題是 什麼都不能過了。餘華的排比不只限於句子,而是成段成段的,一件事出現了,非要在後面跟一件相似的事,而且用筆均勻,分不出輕重。也許餘華太專注於煽情了。餘華曾說,寫小說越成熟越不需要技巧。可《兄弟》裡技巧的 運用,又是那麼的刻意。讀到後來,我幾乎能猜出餘華要怎麼寫,這很沒勁,這些篇幅我是一掃而過的。

  《兄弟》還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全書二十多篇中,單讀哪篇都很好,絕對是優秀的,個別地方稱的上偉大。可就是連起來看,讓人反感。有點象書中的「大白兔奶糖」,吃第一顆,香甜無比。如果一下把一袋的糖都吃進去,就只有難受。

  總的來說,《兄弟》這部作品比起餘華以前的,比如《活著》,差了很遠。在餘華沉寂十年後,寫出了這樣另人失望的作品,我想只能有兩點解釋:一個是餘華的文筆的確不如 以前,一個是商業化的文壇,讓餘華耐不住寂寞,將尚不成熟還需要修改的作品提前發了出來。我一直喜歡餘華的文字,對於我來說,我更願意相信是後者。

同类文章
校園的變化作文300字

校園的變化作文300字

篇一:校園的變化  「譁啦啦……」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我站在教室門口的走廊上看著操場,在雨水的衝刷下,塑膠跑道顯得更加豔麗了,紅色的塑膠跑道好似鮮花鋪了一地。看著眼前的一幕,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年級入 學時的情景。  在我一年級入學時,操場還是用黃泥巴鋪成的。一旦下起大雨,操場到處都是積水,坑坑窪窪的,
生活中的啟示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啟示作文300字

篇一:生活中的啟示  生活中,啟示無處不在,也許是滿樹的春紅,也許是寂寞的梧桐。生活總是在完美中留下空白,在心靈中留下啟示。  今天下午,我與姑姑到東勝送弟弟去北京參加冬令營。回來的時候,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下面我就跟大家講講吧!  我與姑姑在車上聊天。突然,我們看到了一輛車,後面被撞了凹了進去,我們
生活中的新發現作文300字

生活中的新發現作文300字

篇一:生活中的新發現  「唉!這鳥糞怎麼又來了!」樓下的阿姨無奈地嚷道,我好奇地問:「阿姨,什麼東西啊?鳥糞?」「是呀,這該死的麻雀把我剛剛洗好的被子又當成它們的『馬桶』了!」阿姨氣呼呼地說,「這裡 的鳥怎麼會這麼多啊,前幾年還沒有這麼多呢!」  是啊!我早上起床,總能聽見鳥兒們嘰嘰喳喳的叫聲,這裡
媽媽的嘮叨作文300字

媽媽的嘮叨作文300字

篇一:媽媽的嘮叨  我的媽媽很愛嘮叨,從小到大我都是在媽媽的嘮叨中成長,小的時候總嫌她煩,長大了習慣成自然。現在已經明白了嘮叨就是她的愛。  媽媽總是嘮叨著讓我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要能夠獨立生活。早起後,媽媽叫我疊好自己的被子,整理好自己的枕頭。吃飯前囑咐我去洗手,中午放學回家她叫我幫她幹活。晚上
我的好習慣作文300字

我的好習慣作文300字

篇一:我的好習慣  我想培養的好習慣是每天堅持讀書,於是我便開始培養這個好習慣了。  在培養這個好習慣的過程中,一開始我一直忘記,讀了一會就堅持不了了。後來,快到一個星期的時候,習慣漸漸養成了,也不需要別人提醒了,自己就能想起來了,也能堅持把要讀和要看的書看 完了和讀完了。這個好習慣我已經養成了,它
寒假見聞作文300字

寒假見聞作文300字

篇一:寒假見聞  寒假就要結束了,在這個每個同學都喜歡的假期裡,總會有一些奇怪的、高興地、開心的、  令人忘懷的事情發生。給你們講講我的最開心事。  元宵節的晚上,我和爸媽提著自己做的燈籠去看燃放禮花。走到大街上,呀,人可真多,男女老少都是高高興興的。開心的交談,樂意的等待著禮花的燃放。他們看見我提
丟手絹作文300字

丟手絹作文300字

篇一:丟手絹  有一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在丟手絹。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玩丟手絹,可好玩了。  我約了幾個同學到操場玩丟手絹。大家坐成一圈,我拿著手絹走來走去,趁毛應豪不注意把手絹丟在了他身後。毛應豪好像察覺到了什麼動靜,他猛回頭一看,發現手絹就在他的背後。他愣了 一下,就連忙起身抓我。可是,我在他發愣的
難忘的老師作文300字

難忘的老師作文300字

篇一:難忘的老師  魏老師,你是我校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你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也忘不了你。那是在你帶我們語文課的時候,我們膽子非常小,上課不積極發言,生怕說錯了,每當這個時候你總是 親切又和藹的說:「別害怕,也別緊張,就是回答錯了,我也不會責怪你們,只要敢於回答問題就是好的。」這時你
難忘的經歷作文300字

難忘的經歷作文300字

篇一:難忘的經歷  寒假裡的一天,我回了一次奶奶家。那裡有湛藍的天,綠油油的麥田。最好玩的還是那條長長的小河。  我和堂哥常博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去小河邊玩,到那裡一看,河面結冰了,我們高興壞了,連忙想下去滑冰,我們用腳試了試冰的厚度,可以下去!但是我還不放心,又扔了幾塊磚頭,把磚頭都砸爛了冰 還沒破,
家長會作文300字

家長會作文300字

篇一:家長會  今天,學校要讓全校的學生家長參加家長會。  上一星期是一二年參加家長會,這個星期一上午是五六年級的家長會,今天下午是三四年級的家長會,這讓我怦然心動害怕家長不來,第二節下課家長來了我們班的同學都看見自己的媽媽爸爸的 過去,我的媽媽還沒來我到學校門口看看,沒到,到校園裡看看沒在這讓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