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工位隔離開關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20:25:45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工位隔開開關結構,具體涉及一種中壓領域的三工位隔離開關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隔離開關作為中壓電力系統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中的核心元器件之一,一是起到承載電流的作用,二是提供明顯檢修斷口的作用,以下簡稱斷口。隔離開關分按功能分為兩工位隔離開關與三工位隔離開關即可同時提供隔離斷口及接地斷口兩種功能,三工位隔離開關之間的隔離斷口為非接觸結構,即隔離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3個觸頭之間兩兩均為非接觸,在任意相鄰的兩者之間為斷開的斷口,由於3個觸頭之間為非接觸式連接,在裝配時很難保證接地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隔離靜觸頭三者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溫控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隔離開關裝配時3個靜觸頭間中心線不能共線的問題。
為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發明採用所提出的三工位隔離開關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三工位隔離開關,包括動觸頭、操作機構和從上到下依次傾斜設置的隔離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所述操作機構與一絕緣主軸傳動連接,用於驅動所述絕緣主軸轉動;所述絕緣主軸與動觸頭間設置有傳動組件,用於將絕緣主軸的轉動轉化為動觸頭的直線運動,所述動觸頭設置在所述中間靜觸頭內可在所述絕緣主軸帶動下在所述中間靜觸頭內上下移動,用於和隔離靜觸頭或所述接地靜觸頭接通,在所述隔離靜觸頭和中間靜觸頭間連接有第一絕緣筒,使隔離靜觸頭與中間靜觸頭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在所述中間靜觸頭與所述接地靜觸頭間連接有第二絕緣筒,使所述中間靜觸頭與接地靜觸頭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
本發明還存在以下附加技術特徵:
進一步的,所述中間靜觸頭的兩端設置有沿所述中間靜觸頭周向設置的法蘭端面,所述隔離靜觸頭端部設置有沿其周向設置的隔離法蘭面,所述接地靜觸頭端部設置有沿其周向設置的接地法蘭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絕緣筒抵靠在所述中間靜觸頭和隔離靜觸頭之間且通過緊固件分別與所述中間靜觸頭和隔離靜觸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絕緣筒的一端的端面與所述中間靜觸頭的法蘭端面貼合對齊,另一端的端面與所述隔離靜觸頭的隔離法蘭面貼合對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絕緣筒抵靠在所述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之間且通過緊固件分別與所述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絕緣筒的一端的端面與所述中間靜觸頭的法蘭端面貼合對齊,另一端的端面與所述接地靜觸頭的接地法蘭面貼合對齊。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絕緣筒與所述第二絕緣筒為圓形筒,所述第一絕緣筒與所述第二絕緣筒半徑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絕緣筒與所述第二絕緣筒的外周環繞設置有多個溝槽,所述溝槽沿所述第一絕緣筒和第二絕緣筒的軸線方向開設。
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機構包括輸出軸,所述輸出軸位於所述絕緣主軸下方,在所述輸出軸與所述絕緣主軸間設置有過渡齒輪組,所述過渡齒輪組包括主動齒輪、齒輪軸和從動齒輪,所述齒輪軸垂直設置在所述輸出軸和絕緣主軸之間,在所述齒輪軸的兩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配合的嚙合齒輪。
進一步的,所述接地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隔離靜觸頭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且與地面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角度為30-60度。
進一步的,還包括有與所述中間靜觸頭連接的支撐絕緣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絕緣筒和第二絕緣筒材質為環氧樹脂、smc或dmc。
本發明存在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種三工位隔離開關,包括有動觸頭、操作機構和從上到下依次傾斜設置的隔離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所述操作機構與一絕緣主軸傳動連接,用於驅動所述絕緣主軸轉動;在絕緣主軸與動觸頭間設置有傳動組件,可將絕緣主軸的轉動轉化為動觸頭的直線運動,通過動觸頭在中間靜觸頭內上下移動,用於實現和隔離靜觸頭或所述接地靜觸頭接通,實現隔離、分閘和合閘,本發明為保證三工位隔離開關在裝配時隔離靜觸頭、中間靜觸頭和接地靜觸頭3者之間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在所述隔離靜觸頭和中間靜觸頭間連接有第一絕緣筒,使隔離靜觸頭與中間靜觸頭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在所述中間靜觸頭與所述隔離靜觸頭間連接有第二絕緣筒,使所述中間靜觸頭與隔離靜觸頭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在保證絕緣和隔離斷口的前提下確保了3個靜觸頭裝配好之後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三工位隔離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2的b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發明提出一種三工位隔離開關的實施例,參照圖1-圖3所示,包括動觸頭1、操作機構2和從上到下依次傾斜設置的隔離靜觸頭3、中間靜觸頭4和接地靜觸頭5,採用傾斜設置的方式可減少佔用空間,縮小三工位隔離開關的體積,所述操作機構2與一絕緣主軸6傳動連接,用於驅動所述絕緣主軸6轉動,通過操作機構2來帶動絕緣主軸6轉動;所述絕緣主軸6與動觸頭1間設置有傳動組件,用於將絕緣主軸6的轉動轉化為動觸頭1的直線運動,本實施例中的傳動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絕緣主軸6端面上的傳動齒輪和與動觸頭1固定連接的傳動齒條,通過傳動齒輪轉動帶動傳動齒條和動觸頭1做直線運動。
絕緣主軸6轉動可帶動動觸頭1做上下直線移動,由於本實施例的所述動觸頭1設置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內,則其可在所述絕緣主軸6帶動下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內上下移動,用於和隔離靜觸頭3或所述接地靜觸頭5接通,本實施例中採用的直線位移式結構實現隔離開關的分合閘動作,可減少隔離開關的體積,當動觸頭1完全位於中間靜觸頭4內時,整個三工位隔離開關處於隔離位置,當其向上移動,一部分移動到隔離靜觸頭2內,實現和隔離靜觸頭2接通時處於合閘位置,當其向下移動一部分移動到接地靜觸頭5內和接地靜觸頭5接通時,處於接地位置。本實施例中為保證隔離靜觸頭3、中間靜觸頭4和接地靜觸頭5裝配時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在所述隔離靜觸頭3和中間靜觸頭4間連接有第一絕緣筒8,使隔離靜觸頭3與中間靜觸頭4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與所述接地靜觸頭5間連接有第二絕緣筒9,使所述中間靜觸頭4與接地靜觸頭5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這樣則保證了中間靜觸頭4和隔離靜觸頭3、接地靜觸頭5三者的中心線位於一條直線上,同時由於本實施例中的第一絕緣筒8和第二絕緣筒9為絕緣結構,可以實現絕緣作用,同時還可以為3個靜觸頭之間提供隔離斷口。且第一絕緣筒8和第二絕緣筒9為筒狀結構,中間為中空,可滿足動觸頭1從中間靜觸頭4向隔離靜觸頭3或接地靜觸頭5側移動的需求,不會對動觸頭1的直線運動產生幹涉影響。
本實施例中的三工位隔離開關設置有3相,3相中每相的隔離靜觸頭3、中間靜觸頭4和接地靜觸頭5均通過第一絕緣筒8和第二絕緣筒9連接,且內部的動觸頭1對應和絕緣主軸6通過傳動組件傳動連接。
具體設置連接時,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的兩端設置有沿所述中間靜觸頭4周向設置的法蘭端面41,所述隔離靜觸頭3端部設置有沿其周向設置的隔離法蘭面31,所述接地靜觸頭5端部設置有沿其周向設置的接地法蘭面51。第一絕緣筒8抵靠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和隔離靜觸頭3之間且通過緊固件分別與所述中間靜觸頭4和隔離靜觸頭3固定連接,第一絕緣筒8的一端的端面與所述中間靜觸頭4的法蘭端面41完全貼合對齊,即第一絕緣筒8的端面和中間靜觸頭4的法蘭端面41橫截面積、形狀完全相同,在配合時兩者完全對齊貼合,另一端的端面與所述隔離靜觸頭3的隔離法蘭面31貼合對齊。即隔離法蘭面31與第一絕緣筒8的另一端面截面形狀和面積完全相同,在配合時完全貼合對齊。第一絕緣筒8的形狀不限制,其優選的為圓形筒,當然也可以為錐形筒或其它結構的筒狀件,只要其兩端的端面在配合時可對應和中間靜觸頭4的法蘭端面41和隔離靜觸頭3的隔離法蘭面31完全對齊貼合即可保證中間靜觸頭和隔離靜觸頭中心共線,在此不做贅述。第二絕緣筒9抵靠在所述中間靜觸頭4和接地靜觸頭3之間且通過緊固件分別與所述中間靜觸頭4和接地靜觸頭5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絕緣筒9的一端的端面與所述中間靜觸頭4的法蘭端面41貼合對齊,另一端的端面與所述接地靜觸頭5的接地法蘭面51貼合對齊。第二絕緣筒9和中間靜觸頭4、接地靜觸頭5的配合與第一絕緣筒8相同,在此不做一一贅述。
優選的,本實施例的第一絕緣筒8與所述第二絕緣筒9為圓形筒,所述第一絕緣筒8與所述第二絕緣筒9半徑相同且與中間靜觸頭4的法蘭端面41半徑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絕緣筒8與所述第二絕緣筒9的外周面上環繞設置有多個溝槽10,所述溝槽10沿所述第一絕緣筒8和第二絕緣筒9的軸線方向開設。設置的溝槽10可用於在三工位隔離開關分閘時起到分割燃弧的作用,實現快速滅弧的功能。
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所述操作機構2包括輸出軸21,所述輸出軸21位於所述絕緣主軸6下方,在所述輸出軸21與所述絕緣主軸6間設置有過渡齒輪組22,通過過渡齒輪組22實現操作機構2的輸出軸和絕緣主軸6之間的傳動連接,所述過渡齒輪組22包括主動齒輪221、齒輪軸222和從動齒輪223,所述齒輪軸222垂直設置在所述輸出軸21和絕緣主軸6之間,在所述齒輪軸222的兩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主動齒輪221和從動齒輪223配合的嚙合齒輪224。將操作機構2的輸出軸21與絕緣主軸6不裝配在一條直線上,由於在操作機構2的上方設有二次室,用於防止操作機構2與二次室在進行操作時產生幹涉影響。
進一步的,所述接地靜觸頭5、中間靜觸頭4和隔離靜觸頭3從上到下傾斜設置且三者的中心線位於同一直線上且與地面間具有夾角,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三工位隔離開關體積大的問題,優選的,所述夾角角度為30-60度。
進一步的,還包括有與所述中間靜觸頭4連接的支撐絕緣子42。
優選的,所述第一絕緣筒8和第二絕緣筒9材質為環氧樹脂、smc或dmc。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