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樹脂生產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17:41:00
本實用新型涉及運動地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樹脂生產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運動場地的地板通常需要地板具有好的彈性-有一定緩衝性能,防止運動時關節受傷;需要地板具有好的持久性,使用壽命要長,表面要耐磨;好的剛性,地板彈性不能過度高,地板整體仍需要較好的剛性,能支撐整個地面,不會發生太大的形變以符合各種運動場地的需求;環保性,近年來毒塑膠跑道的報導也層出不窮,故所使用的材料安全環保也是必要條件之一。
而現有技術中,運動塑膠地板的材質通常是有各種原料混合後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的樹脂,而樹脂生產過程各種原料性能各異,並且常常需要快速變溫處理以得到合適反應條件製備出滿足要求的樹脂材料,上一個步驟需要在兩三百度溫度下進行保溫反應,但下一個步驟則需要降至室溫進行反應。而傳統產業化的反應釜對反應體系降溫通常是利用換熱器來實現,這樣一是換熱時間長耗能高,二是冷卻速度太慢,這也導致了許多實驗室可以製備性能良好的樹脂,但在中試和產業化調試中製備的產品不能滿足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降溫速度快的樹脂生產冷卻系統。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樹脂生產冷卻系統包括反應罐和冷卻系統,所述反應罐為夾套式反應罐;所述冷卻系統包括共用換熱管,所述共用換熱管設置於反應罐的換熱夾層中;所述冷卻系統還包括熱油儲罐、冷油儲罐、熱水儲罐和冷水儲罐;所述冷油儲罐與共用換熱管底部的第一端通過進油管連通,所述熱油儲罐與共用換熱管頂部的第二端通過出油管連通;所述冷水儲罐與所述換熱管的第一端通過進水管連通,所述熱水儲罐與所述共用換熱管的第二端通過出水管連通;所述出油管連接真空泵的進氣口;所述進油管、出油管、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設置有球閥。
在前面需要高溫保溫反應時,換熱管中是熱油,熱油經公共換熱管與反應罐換熱後通過出油管進入熱油儲罐中,當需要急速降溫時,將閥門打開,熱油通過重力作用返回冷油儲罐中,但此時換熱管中還有殘留的熱油,通過打開真空泵,利用減壓蒸發將管路中的油蒸發回收,此時再關閉進油管和出油管上的閥門,打開進水管和出水管上的閥門,使得冷水進入公共換熱管中與反應罐進行換熱冷卻。
進一步的,上述樹脂生產冷卻系統中所述進油管上低於換熱管的第一端高度的位置與冷油儲罐間並聯進油支管,所述進油支管上設置進氣口和球閥。因為油溫較高,管道和閥門易於損壞,設置進油支管為了便於檢修,此外在真空泵開啟時,在進油支管上設置的進氣口讓空氣流入能夠將公共換熱管中的殘油吸得更乾淨,在抽真空時,外界的冷空氣同時進入公共換熱管中與反應罐進行換熱降溫。
進一步的,上述樹脂生產冷卻系統中所述出油管上高於換熱管的第二端高度的位置與換熱管的第二端間並聯出油支管,所述真空泵與出油管連接點位於出油支管上;所述出油支管上設置有球閥。這是為了在熱油保溫加熱時能夠產生迴路,利於加熱時的調節。
進一步的,上述樹脂生產冷卻系統中所述真空泵與出油管之間設置有油回收罐,所述真空泵進氣口與油回收罐頂部連接,所述出油管與油回收罐下部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樹脂生產冷卻系統,通過合理的結構設置,能夠快速將熱油加熱保溫狀態切換到冷水降溫,並且兩套換熱系統共用一套換熱管道,通過減壓蒸發的原理能夠將熱油去除乾淨,不影響水循環系統。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並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樹脂生產冷卻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說明,本申請使用的技術術語或者科學術語應當為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的通常意義。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下」、「頂」、「底」、「高」、「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申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管路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根據圖1所提供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如下:
樹脂生產冷卻系統包括反應罐1和冷卻系統,所述反應罐1為夾套式反應罐1;所述冷卻系統包括共用換熱管2,所述共用換熱管2設置於反應罐1的換熱夾層中;所述冷卻系統還包括熱油儲罐16、冷油儲罐11、熱水儲罐24和冷水儲罐21;所述冷油儲罐11與共用換熱管2底部的第一端通過進油管12連通,所述熱油儲罐16與共用換熱管2頂部的第二端通過出油管15連通;所述冷水儲罐21與所述換熱管的第一端通過進水管22連通,所述熱水儲罐24與所述共用換熱管2的第二端通過出水管23連通;所述出油管15連接真空泵3的進氣口;所述進油管12、出油管15、進水管22和出水管23上均設置有球閥。
反應體系需要高溫保溫反應時,公共換熱管中是高溫油介質,熱油經公共換熱管與反應罐1換熱後通過出油管15進入熱油儲罐16中,當需要急速降溫時,將閥門打開,熱油通過重力作用返回冷油儲罐11中,但此時換熱管中還有殘留的熱油,通過打開真空泵3,利用減壓蒸發將管路中的油蒸發回收,此時再關閉進油管12和出油管15上的閥門,打開進水管22和出水管23上的閥門,使得冷水進入公共換熱管中與反應罐1進行換熱冷卻。
進油管12上低於換熱管的第一端高度的位置與冷油儲罐11間並聯進油支管13,所述進油支管13上設置有球閥;出油管15上高於換熱管的第二端高度的位置與換熱管的第二端間並聯出油支管14,所述真空泵3與出油管15連接點位於出油支管14上;所述出油支管14上設置有球閥。真空泵3與出油管15之間設置有油回收罐,所述真空泵3進氣口與油回收罐頂部連接,所述出油管15與油回收罐下部連接。
上述公共換熱管可以是盤管、並非如圖中所示的直管,為便於理解,將其鹼化成直管顯示於圖1中。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