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
2023-09-17 07:16:55 1
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建築領域,公開了一種以增設地漏及女兒牆排氣孔來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然後根據屋面圖紙確定出屋面分格縫位置;其次澆築屋面混凝土時,在結構找坡最低點及排水裝置下方設置地漏;再次,澆築女兒牆及屋面混凝土基礎時,在與分隔縫相交處設置排氣管;最後,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本發明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節省了屋面找坡的材料,使滲漏的水匯聚在最低點,確保高處結構板不存水,不滲漏;在結構找坡最低點以及虹吸雨水鬥旁增設地漏,排走了由高處匯聚到低點的水;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使積聚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與氣能夠順利到達地漏和排氣管,有效的減少了屋面滲漏。
【專利說明】—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適用於各種屋面工程。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築施工過程總,由於屋面工序複雜,細部節點複雜,尤其大面積屋面施工,難以保證施工時防水層無滲漏點。且經過一定時間,防水層由於老化等破壞,也會形成滲漏點。由防水層滲漏的水將長期留存於混凝土屋面板上,終會混凝土縫隙滲漏。因此有必要減少屋面施工易漏水環節,排走留存在屋面板上的水。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原屋面施工過程時易造成滲漏環節多,防水層滲漏後留存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無法排走的問題,提供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即將屋面板擱置在頂部傾斜的梁上或牆上形成屋面排水坡度,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排水裝置下方設置地漏2,排走由高處匯聚到低點的水,兼有排氣功能,並與室內管道形成排水系統;所述結構找坡最低點I與建築最低點5相距300-500mm ;
步驟2:根據屋面圖紙確定出屋面分格縫5位置,所述屋面分隔縫5間距3-6m,後續施工時需要按屋面分格縫5與女兒牆及設備基礎相交位置設置排氣管6,取消屋面板上的排氣管,減少複雜節點滲漏隱患;
步驟3:進行屋面板混凝土的澆築;
步驟4:澆築女兒牆及屋面設備基礎混凝土時,在女兒牆與設備基礎內與屋面分格縫5相交處設置50mm-80mm排氣管6 ;
步驟5: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使積聚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與氣能夠順利到達地漏2和排氣管6。
[0005]其中,所述排水裝置為虹吸雨水鬥3。
[0006]其中,所述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每個虹吸雨水鬥3旁至少設置I個地漏2。
[0007]其中,所述結構找坡最低點I與建築最低點5相距300_500mm。
[0008]其中,所述排氣管6的直徑為50mm-80mm。
[0009]其中,所述屋面分隔縫5的縱向間隔為3-6m。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節省了屋面找坡的材料,使滲漏的水匯聚在最低點,確保高處結構板不存水,不滲漏;在結構找坡最低點、虹吸雨水鬥旁增設地漏,排走了由高處匯聚到低點的水;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使積聚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與氣能夠順利到達地漏和排氣管,有效的減少了屋面滲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屋面結構找坡最低點增設地漏節點圖。
[0012]圖2為本發明屋面分隔縫與排氣管的位置示意圖。
[0013]附圖標識:1_結構找坡最低點,2-地漏,3-虹吸雨水鬥,4-保溫沙漿,5-建築最低點,6-屋面分隔縫,7-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15]參照圖1-2,本發明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即將屋面板擱置在頂部傾斜的梁上或牆上形成屋面排水坡度,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排水裝置下方設置地漏2,排走由高處匯聚到低點的水,兼有排氣功能,並與室內管道形成排水系統;所述結構找坡最低點I與建築最低點5相距300_500mm,。
[0016]步驟2:根據屋面圖紙確定出屋面分格縫5位置,所述屋面分隔縫5間距3_6m,後續施工時需要按屋面分格縫5與女兒牆及設備基礎相交位置設置排氣管6,取消屋面板上的排氣管,減少複雜節點滲漏隱患。
[0017]步驟3:進行屋面板混凝土的澆築。
[0018]步驟4:澆築女兒牆及屋面設備基礎混凝土時,在女兒牆與設備基礎內與屋面分格縫5相交處設置50mm-80mm排氣管6,用來減少屋面上排氣孔的設置數量,因為排氣孔處防水節點複雜,容易成為滲漏點。
[0019]步驟5:為使積聚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與氣能夠順利到達地漏2和排氣管6,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
[0020]所述排水裝置為虹吸雨水鬥3。
[0021]所述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每個虹吸雨水鬥3旁至少設置I個地漏2。
[0022]所述結構找坡最低點I與建築最低點5相距300_500mm。
[0023]所述排氣管6的直徑為50mm-80mm。
[0024]所述屋面分隔縫5的縱向間隔為3-6m。
[0025]本發明節省了屋面找坡層的材料,減輕了屋面板的荷載,更重要的在於能夠有效的減少屋面滲漏。
[0026]以上內容是結合優選技術方案對本發明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發明的具體實施僅限於這些說明。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簡單的推演及替換,都應當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屋面改為結構找坡,即將屋面板擱置在頂部傾斜的梁上或牆上形成屋面排水坡度,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排水裝置下方設置地漏(2),排走由高處匯聚到低點的水,並與室內管道形成排水系統; 步驟2:根據屋面圖紙確定出屋面分格縫(6)位置; 步驟3:進行屋面板混凝土的澆築; 步驟4:澆築女兒牆及屋面設備基礎混凝土時,在女兒牆與設備基礎相交的屋面分格縫處(6)設置排氣管(7); 步驟5:在屋面找平層下設置排水排氣板,使積聚在屋面混凝土板上的水與氣通過排水排氣板分別到達地漏(2)和排氣管(J)。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裝置為虹吸雨水鬥(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在結構找坡最低點(I)以及每個虹吸雨水鬥(3)旁至少設置I個地漏(2)。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結構找坡最低點(I)與建築最低點(5)相距300-5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管(6)的直徑為 50mm-8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減少屋面滲漏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屋面分隔縫的縱向間隔為3-6m。
【文檔編號】E04D13/17GK104164936SQ201410284508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甄少博, 王超, 潘翔, 段中偉, 趙傳瑩 申請人:中建八局大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