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治療盤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20:06:10 3
一種醫用治療盤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治療盤,它包括下盤體、若干第一標識條和上盤體。下盤體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一容置槽,相鄰二第一容置槽之間形成第一平面部,下盤體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標識條包括第一本體和分別固接第一本體之二側的二第一滑塊,第一本體之寬度與第一平面部之寬度相同,二第一滑塊分別與下盤體之前後二側的第一滑槽相滑動配合。上盤體通過支撐柱與下盤體連接,它位於下盤體之上且與下盤體部分重疊,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二容置槽,相鄰二第二容置槽之間形成第二平面部。該治療盤具有雙層結構,放置容量大;同時,可靈活調整各患者的藥劑或藥品放置的位置且井然有序,不會混淆。
【專利說明】一種醫用治療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治療盤。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醫院中,無論在門診、住院部還是在化驗室、注射室,醫務人員在為患者治療疾病時,經常要使用治療盤盛裝醫療器械、藥品等物品,當醫務人員為患者打針時,為區分用於不同患者的不同針藥,往往要在每個注射器、藥品旁放一個區分患者的標識牌,但由於標識牌、注射器及其藥品等物品是單擺浮擱,所以容易出現錯位,一旦發生錯位,使標識牌、注射器或者藥品等任一物品產生位置調換,輕者發生對患者疾病的錯治、誤診,重者還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釀成嚴重的醫療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醫用治療盤,其克服了【背景技術】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它包括:
[0004]下盤體(10 ),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一容置槽(11 ),相鄰二第一容置槽(11)之間形成第一平面部(12),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滑槽(13);
[0005]若干第一標識條(20),第一標識條(20)包括第一本體(21)和分別固接第一本體
(21)之二側的二第一滑塊(22),第一本體(21)之寬度與第一平面部(12)之寬度相同,二第一滑塊(22)分別與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的第一滑槽(13)相滑動配合;
[0006]上盤體(30),它通過支撐柱(40)與下盤體(10)連接,它位於下盤體(10)之上且與下盤體(10)部分重疊,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二容置槽(31),相鄰二第二容置槽(31)之間形成第二平面部(32)。
[0007]—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一標識條
(20)從下盤體(10)脫出的二第一限位面(14),每二第一限位面(14)分別位於第一滑槽
(13)之二端部。
[0008]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滑槽(33),另設有若干第二標識條(50),第二標識條(50)包括第二本體(51)和和分別固接第二本體(51)之二側的二第二滑塊(52),第二本體(51)之寬度與第二平面部(32)之寬度相同,二第二滑塊(52)分別與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的第二滑槽(33)相滑動配合。
[0009]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二標識條(50)從上盤體(30)脫出的二第二限位面(34),每二第二限位面(34)分別位於第二滑槽
(33)之二端部。
[0010]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11)沿下盤體(1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一滑槽(13)沿下盤體(10)之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槽(31)沿上盤體(3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33)沿上盤體(30)之長度方向延伸。
[001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下盤體(10)還設有放置部(15),該放置部(15)開設有用於存放第一標籤條(20)或第二標籤條(50)的放置槽(16)。
[0012]一較佳實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11)或第二容置槽(31)之截面為圓弧形;或者,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31)之截面為圓弧形。
[0013]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0014]1.該治療盤具有雙層結構,且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可放置藥品、針劑等物品,放置容量大;同時,標識條上刻有床號或者粘貼有患者姓名,可在位於起始位置的第一平面部放置第一位患者的第一標識條,該患者的針劑或者藥品則放置於該第一平面部之後方的第一容置槽內,若該患者所需的藥品較多,可放置於多個第一容置槽內;第二位患者的第一標識條則滑動置於上一位患者的藥劑或藥品之後方的第一平面部處,該位患者的藥劑或藥品繼續放置該第一標識條之後方的第一容置槽內,以此類推,可靈活調整各患者的藥劑或藥品放置的位置且井然有序,不會混淆。且,當第一標識條滑動至第一容置槽處時,該第一標識條還可用於對藥劑或藥品進行遮蓋,特別是需要放置較久的藥劑或藥品,可防塵、防汙染。
[0015]2.每二第一限位面分別位於第一滑槽之二端部,放置第一標識條在滑動過程中從第一滑槽處脫離下盤體。
[0016]3.還設置有第二標識條,其使用步驟與第一標識條相同,也可靈活調整患者的藥劑或藥品放置位置而不混淆。
[0017]4.第二限位面用於放置第二標識條在滑動過程中從第二滑槽處脫離上盤體。
[0018]5.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截面為圓弧形,與針筒形狀相似,能限制針筒在容置槽中晃動。
[0019]6.放置部開設有放置槽,用於存放標識條,存放及使用均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圖1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醫用治療盤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繪示了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醫用治療盤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請查閱圖1,一種醫用治療盤的一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它包括下盤體10、若干第一標識條20、上盤體30和若干第二標識條50。
[0024]所述下盤體10,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一容置槽11,相鄰二第一容置槽11之間形成第一平面部12,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滑槽13。
[0025]本實施例中,所述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一標識條20從下盤體10脫出的二第一限位面14,每二第一限位面14分別位於第一滑槽13之二端部。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11沿下盤體1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一滑槽13沿下盤體10之長度方向延伸。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11之截面為圓弧形。
[0027]所述第一標識條20包括第一本體21和分別固接第一本體21之二側的二第一滑塊22,第一本體21之寬度與第一平面部12之寬度相同,二第一滑塊22分別與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的第一滑槽13相滑動配合。[0028]所述上盤體30,它通過支撐柱40與下盤體10連接,它位於下盤體10之上且與下盤體10部分重疊,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二容置槽31,相鄰二第二容置槽31之間形成第二平面部32。本實施例中,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滑槽33。
[0029]本實施例中,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二標識條50從上盤體30脫出的二第二限位面34,每二第二限位面34分別位於第二滑槽33之二端部。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槽31沿上盤體3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33沿上盤體30之長度方向延伸。本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31之截面為圓弧形。
[0031]所述第二標識條50包括第二本體51和和分別固接第二本體51之二側的二第二滑塊52,第二本體51之寬度與第二平面部32之寬度相同,二第二滑塊52分別與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的第二滑槽33相滑動配合。
[0032]該治療盤具有雙層結構,且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31均可放置藥品、針劑等物品,放置容量大;同時,標識條上刻有床號或者粘貼有患者姓名,可在位於起始位置的第一平面部12放置第一位患者的第一標識條20,該患者的針劑或者藥品則放置於該第一平面部12之後方的第一容置槽11內,若該患者所需的藥品較多,可放置於多個第一容置槽11內;第二位患者的第一標識條12則滑動置於上一位患者的藥劑或藥品之後方的第一平面部12處,該位患者的藥劑或藥品繼續放置該第一標識條20之後方的第一容置槽11內,以此類推,可靈活調整各患者的藥劑或藥品放置的位置且井然有序,不會混淆。且,當第一標識條滑動至第一容置槽處時,該第一標識條還可用於對藥劑或藥品進行遮蓋,特別是需要放置較久的藥劑或藥品,可防塵、防汙染。
[0033]如圖2所示,為一種醫用治療盤的另一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所述下盤體10還設有放置部15,該放置部15開設有用於存放第一標籤條20或第二標籤條50的放置槽16。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它包括: 下盤體(10),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一容置槽(11),相鄰二第一容置槽(11)之間形成第一平面部(12),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滑槽(13); 若干第一標識條(20 ),第一標識條(20 )包括第一本體(21)和分別固接第一本體(21)之二側的二第一滑塊(22),第一本體(21)之寬度與第一平面部(12)之寬度相同,二第一滑塊(22)分別與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的第一滑槽(13)相滑動配合; 上盤體(30),它通過支撐柱(40)與下盤體(10)連接,它位於下盤體(10)之上且與下盤體(10)部分重疊,它設有若干間隔布置的第二容置槽(31),相鄰二第二容置槽(31)之間形成第二平面部(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下盤體(1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一標識條(20)從下盤體(10)脫出的二第一限位面(14),每二第一限位面(14)分別位於第一滑槽(13)之二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滑槽(33),另設有若干第二標識條(50),第二標識條(50)包括第二本體(51)和和分別固接第二本體(51)之二側的二第二滑塊(52),第二本體(51)之寬度與第二平面部(32 )之寬度相同,二第二滑塊(52 )分別與上盤體(30 )之前後二側的第二滑槽(33 )相滑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上盤體(30)之前後二側分別設有用於防止第二標識條(50)從上盤體(30)脫出的二第二限位面(34),每二第二限位面(34)分別位於第二滑槽(33)之二端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容置槽(11)沿下盤體(1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一滑槽(13)沿下盤體(10)之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槽(31)沿上盤體(30)之寬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槽(33)沿上盤體(30)之長度方向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下盤體(10)還設有放置部(15),該放置部(15)開設有用於存放第一標籤條(20)或第二標籤條(50)的放置槽(1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治療盤,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容置槽(11)或第二容置槽(31)之截面為圓弧形;或者,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31)之截面為圓弧形。
【文檔編號】A61G12/00GK203677447SQ20142005858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7日
【發明者】丁玉蘭 申請人:丁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