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0:21:05 1
專利名稱: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機的刀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雙刀具 的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加工煞車碟片的方式是以雙刀的構造進行,在立式的加工機 安裝雙刀座之後,以並列的雙刀具對旋轉的碟片進行周圍表面的加工。
前述現有的雙刀座雖可以達到加工碟片表面的功效,然而由於刀 具之間缺乏變動移開的設計,因此在退刀時無法即時增大刀具之間的 間隙,因此造成退刀不容易進行的缺點,有待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
由於現有加工機械的雙刀座裝置缺乏有效的退刀構造,因此造成 退刀不易的情形。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機械的雙刀座裝置, 其以油壓驅動前車刀迴轉離開加工處,由此手段進行退刀並達到容易 移出工件的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機械的雙刀座裝置, 包括
一結合底座,在前面的中間凹入形成一凹槽,對應該凹槽的左側, 又在前面朝後貫穿一刀軸孔,在該結合底座內橫向穿設一驅動杆孔, 該驅動杆孔的左端與該刀軸孔相通,並且在右側形成一直徑較大的活
塞部,在該活塞部的左端與該結合底座的表面之間穿設一注油孔;
一迴轉車刀構造,其是在該刀軸孔的前端以及後端分別嵌設一前 軸承以及一後軸承,在前軸承與後軸承之間以可旋轉形態穿置一刀軸, 在該刀軸朝左凸伸形成一凸輪塊,對應該驅動杆 卩的左端,在該刀軸 的周面形成一轉動齒輪,在該刀軸的前端結合一刀柄,該刀柄為盤形, 並且在右側朝前凸伸形成一刀座,在該刀座結合一前車刀,前車刀的一驅動構造,設有一驅動杆,該驅動杆穿插於該驅動杆孔內,在 該驅動杆左端的底部形成一驅動齒條,以該驅動齒條嚙合於該轉動齒 輪,對應該活塞部在該驅動杆形成一活塞,在該活塞部的右端螺鎖結
合一底蓋,在該底蓋與該活塞的右端之間抵靠設有一彈簧;以及
一進退車刀構造,在該結合底座前面的右側結合一車刀座,又在 該車刀座嵌設結合一側車刀,該側車刀的左端伸入該凹槽。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結合底座右半部的後側形成一嵌口, 所述驅動杆孔穿設於所述刀軸孔後半部與該嵌口之間;在所述刀軸朝 左凸伸形成一凸輪塊,對應該凸輪塊的下方在該刀軸孔的底側設有一 定位座,該定位座以頂端頂靠於該凸輪塊的底面;所述驅動齒條嚙合 於所述轉動齒輪的頂側。
更進一步,本實用新型對應所述凸輪塊的下方,在所述結合底座 的底面朝上穿設一定位孔,該定位孔的頂端與該刀軸孔相通,所述定 位座設有一定位杆,其垂直設置的直杆並且穿置於該定位孔,該定位 杆以頂端頂靠於該凸輪塊的底面,在該定位杆底端結合一底盤,以該 底盤螺鎖結合於該結合底座的底面固定。
較佳的,在所述活塞部的左端形成一肩部,該肩部為圓環形的表 面,所述注油孔是由所述結合底座的頂面朝下穿設,該注油孔的底端 並由該肩部穿抵於該活塞部。
較佳的,對應所述活塞部右端的周圍,在所述結合底座面對所述 嵌口的表面凹入形成一沉頭部,所述底蓋嵌設並螺鎖結合於該沉頭部。
當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是以結合底座螺鎖結合於車床的刀盤周圍, 用於加工碟片時,是將前車刀與側車刀移入旋轉碟片的兩側,以前車 刀與側車刀一同對碟片的表面進行切削加工,過程中並以凹槽提供旋
轉中的碟片移入的空間。
當前述使用前車刀與側車刀切削碟片加工完畢之後,是由注油孔 朝活塞內注入油液,以油壓的方式將活塞朝右推動,令驅動杆以驅動 齒條轉動嚙合的轉動齒輪,使刀座以及結合於偏心位置的前車刀轉動, 令前車刀由加工碟片的位置轉開。當本實用新型退刀完成後,由注油 孔抽離活塞部內的油液則可以彈簧的推力將驅動杆推回,以此將刀座
5以及結合的前車刀旋轉回復原來的位置,即可再度進行下一次的進刀 加工。
由於本實用新型可通過油壓的方式旋轉前車刀,令前車刀與側車 刀之間能產生較大的空隙,提供較大的空間而使刀具能以較容易的方 式移出碟片,由此達到快速且容易退刀的功效。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5、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退刀的實施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CA)刀盤
(IO)結合底座
(12)凹槽
(14)刀軸孔
(16)驅動杆孔
(162)沉頭部
(164)注油孔
(21)前軸承
(23)車刀柄
(232)凸輪塊
(234)刀柄
(236)前車刀
(241)定位杆
(30)驅動構造
(311)驅動齒條
(32)底蓋
(40)進退車刀構造 (42)側車刀
(B)碟片
(ii)嵌n
(13)車刀座結合部
(15)定位孔
(161)活塞部
G63)肩部
(20)迴轉車刀構造
(22)後軸承
(231)刀軸
(233)轉動齒輪
(235)刀座
(24)定位座
(242)底盤
(31)驅動杆
(312)活塞
(33)彈簧
(41)車刀座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請參看圖1至圖4
的較佳實施例,包括
一結合底座10,其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塊體,並在右半部 的後側形成一嵌口 11,嵌口 11為方形的空間,通過嵌口 11的設置可 提供結合底座IO嵌套並螺鎖結合於工具機的刀盤A周圍;
在結合底座10前面的中間朝後凹入形成一凹槽12,對應凹槽12 的右側,在結合底座10的前面形成一車刀座結合部13,對應凹槽12 的左側,在結合底座10的前面朝後貫穿形成一刀軸孔14,對應刀軸孔 14中間的左側,在結合底座IO底面朝上穿設一定位孔15,定位孔15 的頂端與刀軸孔14中間的左側相通;
對應刀軸孔14後半部的中間與嵌口 ll之間,在結合底座10橫向 貫穿一驅動杆孔16,驅動杆孔16為圓形的直孔,其左端與刀軸孔14 的上半部相通,並且在中間以右的部位形成一直徑較大的活塞部161, 對應活塞部161右端的周圍,在結合底座10面對嵌口 11的表面凹入 形成一沉頭部162,在活塞部161的左端形成一肩部163,肩部163為 圓環形的表面,並且與驅動杆孔16的周面成垂直的形態,對應活塞部 161的左端,在結合底座10頂面朝下穿設一注油孔164,注油孔164 的底端是由肩部163穿抵於活塞部161,由此與活塞部161相通。
一迴轉車刀構造20,其是在刀軸孔14的前端以及後端分別嵌設定 位一前軸承21以及一後軸承22,又在前軸承21與後軸承22之間穿設 結合一車刀柄23,車刀柄23設有一刀軸231,刀軸231為沿前、後方 向延伸的直杆體,並且以可旋轉形態穿置結合於前軸承21與後軸承22 之間,對應定位孔15的位置,在刀軸231朝左凸伸形成一凸輪塊232, 對應驅動杆孔16的左端,在刀軸231的周面形成一轉動齒輪233;
刀軸231的前端朝前凸出刀軸孔14,並在該端結合一刀柄234, 刀柄234為盤形,並且在右側朝前凸伸形成一刀座235,在刀座(235) 結合一前車刀236,前車刀236的右端伸入凹槽12的左側,設有一定 位座24,定位座24設有一定位杆241,其垂直設置的直杆並且穿置於 定位孔15,定位杆241以頂端頂靠於凸輪塊232的底面,避免前車刀
7236切削加工受力時產生偏轉的狀況,在定位杆241底端結合一底盤 242,以底盤242螺鎖結合於結合底座10的底面固定。
一驅動構造30,設有一驅動杆31,驅動杆31以可左、右移動的 形態穿插於驅動杆孔16內,對應車刀柄23的轉動齒輪233,在驅動杆 31左端的底部形成一驅動齒條311,以驅動齒條311嚙合於轉動齒輪 233的頂側,對應活塞部161的大小在驅動杆31形成一活塞312,以 活塞312設置於活塞部161的左側,在沉頭部162嵌設並螺鎖結合一 底蓋32,對應底蓋32與活塞312的右端之間,在活塞部161內設有一 彈簧33,彈簧33以兩端分別抵靠於活塞312與底蓋32。
一進退車刀構造40,在結合底座10的車刀座結合部13結合一車 刀座41,又在車刀座41的前面嵌設結合一側車刀42,側車刀42為沿 左、右方向延伸的刀具,並且左端伸入凹槽12的右側。
當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請參看圖1以及圖3、圖4的較佳實施例, 以結合底座10的嵌口 11嵌合於車床的刀盤A,由此將結合底座10螺 鎖於刀盤A的周圍。當用於加工煞車的碟片B時,將迴轉車刀構造20 的前車刀236以及進退車刀構造40的側車刀42移入碟片B的兩側, 以前車刀236與側車刀42 —同對碟片B的表面進行切削加工,過程中 並以凹槽12提供旋轉中的碟片B移入的空間。
當前述使用前車刀236與側車刀42 —同切削碟片B的加工過程完 畢之後,需要先將前車刀236退開,以使側車刀42能夠一同由碟片B 處移出,此時請參看圖4、圖5,是由注油孔164朝活塞312內注入油 液,以油壓的方式將活塞312朝右推,令驅動杆31右移並以驅動齒條 311朝右轉動嚙合的轉動齒輪233,由此,使車刀柄23朝右轉,使設 置於車刀柄23前端偏心位置的前車刀236能夠朝下轉離加工碟片B的 位置,此時即可將前車刀236以及側車刀42 —同移出碟片B的兩側, 退刀並完成加工的程序。
當本實用新型退刀後,由注油孔164抽離活塞部161內的油液, 此時通過彈簧33的推力將驅動杆31左推,以驅劫齒條311推動轉動 齒輪233,將車刀柄23以及其前端的前車刀236旋轉回復原來的位置, 即可再度進行下一次的進刀加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若在不脫離本 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 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 徵內容,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結合底座,在前面的中間凹入形成一凹槽,對應該凹槽的左側,又在前面朝後貫穿一刀軸孔,在該結合底座內橫向穿設一驅動杆孔,該驅動杆孔的左端與該刀軸孔相通,並且在右側形成一直徑較大的活塞部,在該活塞部的左端與該結合底座的表面之間穿設一注油孔;一迴轉車刀構造,其是在該刀軸孔的前端以及後端分別嵌設一前軸承以及一後軸承,在前軸承與後軸承之間以可旋轉形態穿置一刀軸,在該刀軸朝左凸伸形成一凸輪塊,對應該驅動杆孔的左端,在該刀軸的周面形成一轉動齒輪,在該刀軸的前端結合一刀柄,該刀柄為盤形,並且在右側朝前凸伸形成一刀座,在該刀座結合一前車刀,前車刀的右端伸入該凹槽;一驅動構造,設有一驅動杆,該驅動杆穿插於該驅動杆孔內,在該驅動杆左端的底部形成一驅動齒條,以該驅動齒條嚙合於該轉動齒輪,對應該活塞部在該驅動杆形成一活塞,在該活塞部的右端螺鎖結合一底蓋,在該底蓋與該活塞的右端之間抵靠設有一彈簧;以及一進退車刀構造,在該結合底座前面的右側結合一車刀座,又在該車刀座嵌設結合一側車刀,該側車刀的左端伸入該凹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在 所述結合底座右半部的後側形成一嵌口,所述驅動杆孔穿設於所述刀 軸孔後半部與該嵌口之間;在所述刀軸朝左凸伸形成一凸輪塊,對應 該凸輪塊的下方在該刀軸孔的底側設有一定位座,該定位座以頂端頂 靠於該凸輪塊的底面;所述驅動齒條嚙合於所述轉動齒輪的頂側。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對 應所述凸輪塊的下方,在所述結合底座的底面朝上穿設一定位孔,該 定位孔的頂端與該刀軸孔相通,所述定位座設有一定位杆,其垂直設 置的直杆並且穿置於該定位孔,該定位杆以頂端頂靠於該凸輪塊的底 面,在該定位杆底端結合一底盤,以該底盤螺鎖結合於該結合底座的底面固定。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活塞部的左端形成一肩部,該肩部為圓環形的表面,所述注油 孔是由所述結合底座的頂面朝下穿設,該注油孔的底端並由該肩部穿 抵於該活塞部。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其特徵在於對 應所述活塞部右端的周圍,在所述結合底座面對所述嵌口的表面凹入 形成一沉頭部,所述底蓋嵌設並螺鎖結合於該沉頭部。
專利摘要一種加工機械雙刀座裝置,設有一可裝設於刀盤上的結合底座,在結合底座前面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側車刀以及一前車刀,其中前車刀結合於車刀柄前端的偏心位置,該車刀柄是以可旋轉形態穿置於結合底座內,並且與油壓驅動的驅動杆嚙合,由此,當本實用新型以側車刀以及前車刀對旋轉的碟片加工完畢後,以油壓推動驅動杆並帶動車刀柄旋轉,令前車刀由加工處轉開,使得本實用新型加工完畢之後能夠容易移出碟片的範圍,具有使用上容易快速退刀的功效。
文檔編號B23B21/00GK201419247SQ20092015384
公開日2010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30日
發明者楊德華 申請人:程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