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8:18:00 7
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屬於耳機領域。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包括耳機殼體,所述的耳機殼體包括第一出音道和位於第一出音道後方且相連通的容置空間,所述的容置空間內設置有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內設置有正對上述第一出音道的動圈單元和位於動圈單元後方的動鐵單元。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組裝方便,能夠充分發揮動圈的優良低音性能和動鐵的優良高音性能,避免因動鐵單元設置在動圈單元的前方而造成動圈單元的聲音受阻的問題,確保音質效果好。
【專利說明】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入耳式耳塞,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正不斷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此外,這些科技產品正逐漸地影響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其中,耳塞作為一種音頻輸出裝置而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的生活中,對於各種音頻播放設備來說,耳塞已經成為一種必要裝置。
[0003]隨著人們對耳塞質量要求的不斷地提高,基本的音頻輸出功能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人們的要求,耳塞的音質效果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耳塞的音質效果已經成為評價耳塞質量的一個重要參照。然而,現有技術中的耳塞一般僅在殼體內安裝一個喇叭,其僅能發出單一頻率的聲音,完全不能實現高、低音頻互補,聲音的立體感效果較差;針對於此,現在市面上出現有雙喇叭甚至是多喇叭的耳塞,如中國專利申請號ZL201410151138.1,申請公告日為2014年8月6日,發明創造名稱為:雙喇叭耳機,該申請案涉及一種雙喇叭耳機,包括有殼體、固定件、高音喇叭以及低音喇叭,該殼體內具有一第一出音通道和一容置空間,所述固定件安裝於該容置空間內,該固定件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容置腔以及第二容置腔,所述高音喇叭安裝在該第一容置腔內,所述低音喇叭安裝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內,該高音喇叭的出音側面正對連通前述第一出音通道,該高音喇叭的外壁面與第一容置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第二出音通道,該第二出音通道連通第一出音通道,該低音喇叭的出音側面正對連通該第二出音通道。該申請案中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均設置在固定件內,且高音喇叭設置在低音喇叭的前方,高音喇叭的聲音能夠直接通過第一出音通道向外傳播,而低音喇叭發出的聲音必須經第二出音通道後從第一出音通道向外傳出,又因為低音喇叭是為發散型發聲的,因此將高音喇叭設置在低音喇叭的前方使得低音喇叭發出的聲音部分會被高音喇叭阻擋,進而造成聲音耗損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構簡單,組裝方便,能夠充分發揮動圈的優良低音性能和動鐵的優良高音性能,避免因動鐵單元設置在動圈單元的前方而造成動圈單元的聲音受阻的問題,確保首質效果好。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包括耳機殼體,所述的耳機殼體包括第一出音道和位於第一出音道後方且相連通的容置空間,所述的容置空間內設置有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內設置有正對上述第一出音道的動圈單元和位於動圈單元後方的動鐵單元。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件包括由固定件的前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的動圈單元設置於第一容置腔內,且該動圈單元的出音側面正對第一出音道;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的底板背面設有對立設置的兩塊卡合板,上述的兩塊卡合板組成第二容置腔,上述的動鐵單元設置於第二容置腔內;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的側壁上開設有用於動鐵單元出音的導音槽。
[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導音槽設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外輪廓壁上。
[0011]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導音槽設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外輪廓壁與第一容置腔的內輪廓壁之間。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的底板上開設有孔和正對上述限位板的第一槽口,該第一槽口的一端與孔相交,該第一槽口的另一端與開設在第一容置腔內側壁上的第二槽口相交。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的耳機殼體包括前殼和後殼,該前殼和後殼彼此對插連接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間,所述的第一出音道設置於前殼內。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後殼上的側壁上設有正對上述第二容置腔的出線孔和正對上述第二槽口的出氣孔。
[0015]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容置腔的底板背面設置有與上述動鐵單元的出音側面相接觸的限位板,該限位板上開設有正對動鐵單元出音孔且與第一出音道相連通的導音孔;所述的導音孔與上述的導音槽連通。
[0016]3.有益效果
[0017]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有的公知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固定件內設置有正對上述第一出音道的動圈單元和位於動圈單元後方的動鐵單元,充分發揮動圈的優良低音性能和動鐵的優良高音性能,避免因動鐵單元設置在動圈單元的前方而造成動圈單元的聲音受阻的問題,音質效果好;
[0019](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固定件包括由固定件的前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容置腔,動圈單元設置於第一容置腔內;第一容置腔的底板背面設有對立設置的兩塊卡合板,上述的兩塊卡合板組成第二容置腔,上述的動鐵單元設置於第二容置腔內,固定件的結構設計巧妙,極大地簡化了組裝過程,使得組裝方便且有效降低了模具的開發成本和開模難度;
[0020](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動圈單元的出音側面正對第一出音道,動圈單元的聲音可直接從第一出音道向外傳遞,不存在聲音損耗的問題,音質效果好;
[0021](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第一容置腔的底板背面設置有與上述動鐵單元的出音側面相接觸的限位板,使得動鐵單元的設置更為穩妥;
[0022](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限位板上開設有正對動鐵單元出音孔的導音孔,導音孔與上述的導音槽連通,導音槽設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外輪廓壁上,該導音槽為開放式,動鐵單元的聲音從導音孔經導音槽再從第一出音道向外傳遞,音質效果好;
[0023](6)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導音槽設置在第一容置腔的外輪廓壁與第一容置腔的內輪廓壁之間,該導音槽為封閉式,動鐵單元的聲音從導音孔經導音槽再從第一出音道向外傳遞這個過程為封閉式,聲音的傳遞過程中不存在損耗的問題,音質效果更好;
[0024](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第一容置腔的底板上開設有孔和第一槽口,該第一槽口的一端與孔相交,且該第一槽口與上述的卡合板相互垂直放置,該第一槽口的另一端與開設在第一容置腔內側壁上的第二槽口相交,孔、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構成了動圈單元的出線和出氣孔;
[0025](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的拆分示意圖;
[002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固定件、動鐵單兀和動圈單兀之間的連接關係圖;
[0028]圖3為本實施例2中固定件的立體圖;
[0029]圖4為本實施例2中固定件的剖視圖。
[0030]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1、前殼;111、第一出音道;12、後殼;121、出線孔;122、出氣孔;2、固定件;21、第一容置腔;211、孔;212、第一槽口 ;213、第二槽口 ;22、卡合板;23、限位板;231、導音孔;232、導音槽;3、動鐵單元;31、出音孔;4、動圈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0032]實施例1
[0033]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一種雙喇機式入耳式耳塞,包括耳機殼體,耳機殼體包括第一出音道111和位於第一出音道111後方且相連通的容置空間,耳機殼體包括前殼11、後殼12和第一出音道111,該前殼11和後殼12彼此對插連接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間,第一出音道111設置於前殼11內;容置空間內設置有固定件2;固定件2內設置有正對上述第一出音道111的動圈單元4和位於動圈單元4後方的動鐵單元3,能夠充分發揮動圈單元4的優良低音性能和動鐵單元3的優良高音性能,避免因動鐵單元3設置在動圈單元4的前方而造成動圈單元4的聲音受阻的問題,確保音質效果好;固定件2的具體描述為:固定件2包括由固定件2的前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容置腔21 ;動圈單元4設置於第一容置腔21內,且該動圈單元4的出音側面正對第一出音道111,動圈單元4的聲音可直接從第一出音道111向外傳遞,不存在聲音損耗的問題,音質效果好;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背面設有對立設置的兩塊卡合板22,上述的兩塊卡合板22組成第二容置腔,上述的動鐵單元3設置於第二容置腔內,第一容置腔21的側壁上開設有用於動鐵單元3出音且與第一出音道111相連通的導音槽232,本實施例中導音槽232設置在第一容置腔21的外輪廓壁上,該導音槽232為開放式,動鐵單元3的聲音從導音孔231經導音槽232再從第一出音道111向外傳遞,音質效果好;固定件2的結構設計巧妙,極大地簡化了組裝過程,使得組裝方便且有效降低了模具的開發成本和開模難度;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上開設有孔211和第一槽口212,該第一槽口 212的一端與孔211相交,且該第一槽口 212與上述的卡合板22相互垂直放置;該第一槽口 212的另一端與開設在第一容置腔21內側壁上的第二槽口 213相交;後殼12上的側壁上設有正對上述第二容置腔的出線孔121和正對上述第二槽口 213的出氣孔122,動圈單元4的線和氣通過孔211、第一槽口 212和第二槽口 213分別從後殼12上的出線孔121和出氣孔122伸出和排出;本實施例為了使得動鐵單元3安裝更為穩妥,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背面設置有與上述動鐵單元3的出音側面相接觸的限位板23,該限位板23上開設有正對動鐵單元3出音孔31的導音孔231,該導音孔231與上述的導音槽232連通。
[0034]實施例2
[0035]本實施例的一種雙喇機式入耳式耳塞的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於:導音槽232設置在第一容置腔21的外輪廓壁與第一容置腔21的內輪廓壁之間(參見圖3和圖4所示),該導音槽232為封閉式,動鐵單元3的聲音從導音孔231經導音槽232再從第一出音道111向外傳遞這個過程為封閉式,聲音的傳遞過程中不存在損耗的問題,音質效果更好。
[0036]安裝時將動圈單元4和動鐵單元3分別安裝上固定件2的第一容置腔21和第二容置腔後設有由前殼11和後殼12彼此對插連接形成的容置空間內;動圈單元4的聲音從設置於前殼11內的第一出音道111內向外傳遞;動鐵單元3的聲音從設置在與動鐵單元3的出音側面相接觸的限位板23的導音孔231傳出,經與導音孔231連通的導音槽232後從第一出音道111向外傳遞,動圈單元4與動鐵單元3的聲音均從第一出音道111向外傳遞,能夠同時傳遞高音與低音,且動圈單元4與動鐵單元3的聲音相互之間不幹擾,確保了音質效果。
[003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結構簡單,組裝方便,能夠充分發揮動圈的優良低音性能和動鐵的優良高音性能,避免因動鐵單元3設置在動圈單元4的前方而造成動圈單元4的聲音受阻的問題,確保音質效果好。
[0038]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包括耳機殼體,所述的耳機殼體包括第一出音道(111)和位於第一出音道(111)後方且相連通的容置空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容置空間內設置有固定件(2);所述的固定件(2)內設置有正對上述第一出音道(111)的動圈單元(4)和位於動圈單元(4)後方的動鐵單元(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件(2)包括由固定件(2)的前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的第一容置腔(21);所述的動圈單元(4)設置於第一容置腔(21)內,且該動圈單元(4)的出音側面正對第一出音道(111);所述的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背面設有對立設置的兩塊卡合板(22),上述的兩塊卡合板(22)組成第二容置腔,上述的動鐵單元(3)設置於第二容置腔內;所述的第一容置腔(21)的側壁上開設有用於動鐵單元(3)出音且與第一出音道(111)相連通的的導音槽(23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音槽(232)設置在第一容置腔(21)的外輪廓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音槽(232)設置在第一容置腔(21)的外輪廓壁與第一容置腔(21)的內輪廓壁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上開設有孔(211)和第一槽口(212);所述的第一槽口(212)的一端與孔(211)相交,且該第一槽口(212)與上述的卡合板(22)相互垂直放置;所述的第一槽口(212)的另一端與開設在第一容置腔(21)內側壁上的第二槽口(213)相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耳機殼體包括前殼(11)和後殼(12),該前殼(11)和後殼(12)彼此對插連接形成上述的容置空間,所述的第一出音道(111)設置於前殼(11)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殼(12)上的側壁上設有正對上述第二容置腔的出線孔(121)和正對上述第二槽口(213)的出氣孔(12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雙喇叭式入耳式耳塞,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容置腔(21)的底板背面設置有與上述動鐵單元(3)的出音側面相接觸的限位板(23),該限位板(23)上開設有正對動鐵單元(3)出音孔(31)的導音孔(231);所述的導音孔(231)與上述的導音槽(232)連通。
【文檔編號】H04R1/10GK204069266SQ201420501009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陳晨, 何新陽 申請人:常州阿木奇聲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