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機下帶輪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8:09:35 1
專利名稱:提升機下帶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提升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提升機下帶輪。
背景技術:
鬥式提升機是很常見的提升輸送設備,在工業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目前在提升輸送過程中,總有或多或少的物料產生回流,而在一些行業中,不允許回流的物料壓碎、壓傷。譬如種子加工行業,對物料的破損率是有要求的,不能超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鬥式提升機提升輸送中有效防止回流的物料在下帶輪和提升帶之間壓碎、壓傷的提升機下帶輪。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提升機下帶輪,其特徵在於它由下帶輪本體及設在所述下帶輪本體兩側的導料體組成;所述下帶輪本體由輪轂及置於所述輪轂上的輻板和24個帶錐度的筋組成;所述24個帶錐度的筋均布於所述輻板的兩側,且呈對稱布置; 所述導料體由底板和置於所述底板上的筋板和錐板組成;所述筋板均勻分布在所述錐板上。所述導料體用螺釘緊固在所述下帶輪本體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由於本實用新型中的下帶輪本體由輪轂及置於輪轂上的輻板和24個帶錐度的筋組成,該24個帶錐度的筋均布於輻板的兩側,且呈對稱布置,因此,回流的物料直接落在本實用新型上,由筋間空隙漏入導料體,經導料體的錐板面上滑落到下帶輪本體的長度方向之外,進而落入提升機機座底部,從而有效防止回流的物料在下帶輪和提升帶之間壓碎、 壓傷。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I的A-A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升機下帶輪本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3的B-B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導料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圖5的C-C剖視圖。圖中1-下帶輪本體2-導料體3-底板4-筋板5-錐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I 圖6所示,提升機下帶輪,它由下帶輪本體I及設在下帶輪本體I兩側的導料體2組成,導料體2用螺釘緊固在下帶輪本體I上。其中下帶輪本體I由輪轂及置於所述輪轂上的輻板和24個帶錐度的筋組成。24 個帶錐度的筋均布於所述輻板的兩側,且呈對稱布置。導料體2由底板3和置於底板3上的筋板4和錐板5組成;筋板4均勻分布在錐板5上。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中導料體2上的筋板4與下帶輪本體I上的帶錐度的筋對正,下帶輪本體I上帶錐度的筋之間的空隙隨之就與導料體2上筋板4之間的空檔對正。當提升機在使用中由於種種原因產生的回流物料落入本實用新型時,由下帶輪本體I筋之間空隙漏入導料體2,由導料體2的錐板5面上滑落到下帶輪本體I的長度方向之外,進而落入提升機機座底部。
權利要求1.提升機下帶輪,其特徵在於它由下帶輪本體(I)及設在所述下帶輪本體(I)兩側的導料體(2)組成;所述下帶輪本體(I)由輪轂及置於所述輪轂上的輻板和24個帶錐度的筋組成;所述24個帶錐度的筋均布於所述輻板的兩側,且呈對稱布置;所述導料體(2)由底板(3)和置於所述底板(3)上的筋板(4)和錐板(5)組成;所述筋板(4)均勻分布在所述錐板(5)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提升機下帶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料體(2)用螺釘緊固在所述下帶輪本體(I)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升機下帶輪,它由下帶輪本體及設在所述下帶輪本體兩側的導料體組成。所述下帶輪本體由輪轂及置於所述輪轂上的輻板和24個帶錐度的筋組成;所述24個帶錐度的筋均布於所述輻板的兩側,且呈對稱布置;所述導料體由底板和置於所述底板上的筋板和錐板組成;所述筋板均勻分布在所述錐板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有效防止回流的物料在下帶輪和提升帶之間壓碎、壓傷。
文檔編號B65G23/04GK202346321SQ20112041533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任方, 李中華, 賈峻 申請人: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