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著色劑生產用的攪拌釜的製作方法
2023-09-16 23:30:10 4

本發明屬於化工設備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著色劑生產用的攪拌釜。
背景技術:
攪拌釜在化工企業中用來攪拌混合物料,其中機械攪拌釜仍然是化工廠應用最普遍和方便的混合設備。機械攪拌釜通常採用內置攪拌器,該攪拌器通常包括攪拌軸和攪拌槳,目前使用的機械攪拌釜雖然具有多層攪拌葉,但相鄰攪拌槳葉的安裝傾斜方向一致,導致這類反應釜的攪拌破碎能力不強。為解決這一問題,由專利ZL 201220565885.6公開了一種著色劑生產用的攪拌釜,包括釜體,在釜體外設有一變頻電機,一攪拌軸由變頻電機驅動,且所述攪拌軸伸入塔體內,所述攪拌軸上設有多層槳葉,槳葉根部與攪拌軸連接,所述多層槳葉在攪拌軸上呈等間距分布;槳葉自根部向端部傾斜一定角度,所述同一層的攪拌槳葉傾斜角度和方向一致;所述相鄰兩層攪拌槳葉的傾斜角度大小相等,傾斜方向相反。雖然以上的技術方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上的技術問題,但是很明顯地是,設置多層的槳葉對於攪拌釜的內部空間的要求又會增大,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增大清洗攪拌釜內部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於清洗,易於推廣的攪拌釜。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著色劑生產用的攪拌釜,包括:驅動裝置和攪拌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連接在所述驅動電機下端的減速機,和用於支撐所述驅動電機和所述減速機的軸承支座;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釜體,位於所述釜體內部正中心處的攪拌軸,和固定在所述釜體內部底端的軸承底座,所述攪拌軸通過軸承套與所述減速機相連,所述釜體的上端還設有一個進料口,在所述釜體的下端還設有一個出料口;在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攪拌槳,即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沿著所述攪拌軸的軸向排列,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均為分散盤結構,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上還設有分散的槳葉,所述槳葉分別沿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的圓周環形排布,所述槳葉分為上槳葉和下槳葉,所述上槳葉和下槳葉的形 狀均為橫放的「L」型,且所述上槳葉的末端朝上彎曲,所述下槳葉的末端朝下彎曲;在所述釜體內的還設有與所述釜體上端固定連接的軸承上支座,所述軸承上支座通過位於其正中心處的軸承套與所述的攪拌軸聯接,所述軸承上支座包括軸承支架,所述軸承支架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在所述軸承支架上還設有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內管道相聯通的噴淋嘴,在所述軸承支架的最外端還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為圓柱形中空結構且其伸出所述的釜體,其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內管道相聯通,且所述的連接凸起還設有外螺紋。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之一,發明人設計有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沿著所述攪拌軸的軸向排列,這樣的雙層設計來保證兩個攪拌槳可以在所述攪拌軸的軸向對於所需要攪拌的物料,從而使得物料的攪拌更為均勻。
此外,發明人進一步地將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均為分散盤結構,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上還設有分散的槳葉,所述槳葉分別沿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槳的圓周環形排布,所述槳葉分為上槳葉和下槳葉,所述上槳葉和下槳葉的形狀均為橫放的「L」型,且所述上槳葉的末端朝上彎曲,所述下槳葉的末端朝下彎曲;這樣的話,所述上槳葉和下槳葉就可以利用其末端對需要攪拌的物料充分的粉碎,增強攪拌的效果。優選地,所述上槳葉和下槳葉交錯分布。而且,優選地,所述上槳葉的末端和所述下槳葉的末端均向遠離攪拌軸的方向傾斜,這樣便於利用上下槳葉將其破碎,減少攪拌的難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發明人還設計有在所述釜體內的還設有與所述釜體上端固定連接的軸承上支座,所述軸承上支座通過位於其正中心處的軸承套與所述的攪拌軸聯接,所述軸承上支座包括軸承支架,這樣的設計,可以利用所述的軸承上支座來保證所述攪拌軸的承載能力,減少其在實際的攪拌過程中折斷的機率。
所述軸承支架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在所述軸承支架上還設有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內管道相聯通的噴淋嘴,在所述軸承支架的最外端還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為圓柱形中空結構且其伸出所述的釜體,其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內管道相聯通,且所述的連接凸起還設有外螺紋,這樣的設計,便於在所述的軸承支架上連接外界的管路,便於對釜體內部進行清洗。
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的改進,發明人還設計有擋板。優選地,所述擋板呈陣列狀排布,且所述擋板為軸向曲面型,在所述擋板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通孔。這樣的設計, 便於增大攪拌過程中物料與釜體的實際接觸面積,增強攪拌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軸承上支座的側刨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攪拌槳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驅動電機;2、減速機;3、軸承支座;4、釜體;5、攪拌軸;6、軸承底座;7、進料口;8、出料口;9、第一攪拌槳;10、第二攪拌槳;11、槳葉;11-1、上槳葉;11-2、下槳葉;12、軸承上支座;13、軸承支架;13-1、噴淋嘴;13-2、連接凸起;14、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一種著色劑生產用的攪拌釜,包括:驅動裝置和攪拌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連接在所述驅動電機1下端的減速機2,和用於支撐所述驅動電機1和所述減速機2的軸承支座3;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釜體4,位於所述釜體4內部正中心處的攪拌軸5,和固定在所述釜體4內部底端的軸承底座6,所述攪拌軸5通過軸承套與所述減速機2相連,所述釜體4的上端還設有一個進料口7,在所述釜體4的下端還設有一個出料口8;在所述的攪拌軸5上設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攪拌槳,即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所述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沿著所述攪拌軸5的軸向排列,所述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均為分散盤結構,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上還設有分散的槳葉11,所述槳葉11分別沿所述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的圓周環形排布,所述槳葉11分為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所述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的形狀均為橫放的「L」型,且所述上槳葉11-1的末端朝上彎曲,所述下槳葉11-2的末端朝下彎曲;在所述釜體4內的還設有與所述釜體4上端固定連接的軸承上支座12,所述軸承上支座12通過位於其正中心處的軸承套與所述的攪拌軸5聯接,所述軸承上支座12包括軸承支架13,所述軸承支架13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在所述軸承支架13上還設有與所述軸承支架13的內管道相聯通的噴淋嘴13-1,在所述軸承支架13的最外端還設有連接凸起13-2,所述連接凸起13-2為圓柱形中空結構且其伸出所述的釜體4,其與所述軸承支架13的內管道相聯通,且所述的連接凸起13-2還設有外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為:
在操作者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啟動驅動電機後,所述的攪拌軸5會帶動所述的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旋轉運動,鑑於所述的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的結構為分散盤結構,在所述的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上還設有分散的槳葉11,所述槳葉11分別沿所述第一攪拌槳9和第二攪拌槳10的圓周環形排布,所述槳葉11分為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所述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的形狀均為橫放的「L」型,且所述上槳葉11-1的末端朝上彎曲,所述下槳葉11-2的末端朝下彎曲;那此時,所述的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會接觸到需要攪拌的物料,對物料進行粉碎。作為優選,所述上槳葉11-1和下槳葉11-2交錯分布。為看而進一步保證攪拌的效果,作為優選,所述上槳葉11-1的末端和所述下槳葉12-2的末端均向遠離攪拌軸5的方向傾斜。
此外,當操作者需要對釜體4內部進行清洗時,操作者可以利用所述的連接凸起13-2與外界的管路連接,鑑於所述的連接凸起13-2與所述軸承支架13的內管道相聯通,且所述的噴淋嘴13-1與所述軸承支架13的內管道相聯通,那此時,自所述的噴淋嘴13-1內即可向釜體內噴淋出相應的清洗液體,對所述的釜體4進行清洗。簡單方便,易於推廣。
作為優選,還包括擋板14。
作為優選,所述擋板14呈陣列狀排布,且所述擋板14為軸向曲面型,在所述擋板14的側壁上設有若干個通孔。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