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4:42:35 1
專利名稱: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立管與前叉豎杆間連接部固定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拆卸固定立
管與前叉豎杆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自行車上前叉豎杆與立管之間通過束管連接固定,具體是將束管一端收容前叉豎 杆,並將前叉豎杆中部設有的吊緊螺杆伸入於該束管後旋固螺母,實現前叉豎杆與束管連 接固定,該束管另一端收容立管後通過螺栓和螺母,或者快拆組將束管夾緊固定該立管。目 前立管上的車把手與自行車坐墊之間間距根據男士或女士來設計的,從而以男款或女款自 行車來體現,然而人的臂長差異性決定了同一款自行車,不能適應所有的男士或女士。
發明內容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在連接 固定立管和前叉豎杆基礎上,又能調整立管相對前叉豎杆擺動方向,從而調整立管上的車 把手與坐墊之間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由立管、 前叉豎杆和連接座組成,該連接座向下一體形成能套於該前叉豎杆的下套管而向上一體形 成能伸入該立管內的定位柱,該定位柱之中心軸線與該下套管之中心軸線之間呈一偏角, 該下套管管口設有下開口槽,該下開口槽間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前叉豎杆的下夾緊機構, 該立管管口設有上開口槽,該上開口槽間也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該定位柱的上夾緊機構, 該下套管與該前叉豎杆之間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相對該前叉豎杆轉動的下定位機構,該定 位柱與立管之間也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相對該立管轉動的上定位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下夾緊機構由並排設於該下開口槽兩側的一組下 凸耳、活動穿過該組下凸耳的下調節螺釘以及旋固於該下調節螺釘的下調節螺母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上夾緊機構由設於該上開口槽兩側的一組上凸 耳、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的上調節螺栓、固定於該上調節螺栓端部的橫軸以及端部轉動固 定於該橫軸的扳手組成,該扳手的端部外緣呈偏心凸輪狀,該上調節螺栓另一端旋固上調 節螺母。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扳手的端部形成並排兩支撐腳,該兩支撐腳分別
穿套並轉動固定於該橫軸兩端部,並且該兩支撐腳外緣分別形呈偏心凸輪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上夾緊機構由並排設於該上開口槽兩側的一組上
凸耳、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的上調節螺釘以及旋固於該上調節螺釘的上調節螺母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下定位機構為設於該下套管的下定位凸部,該下
定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前叉豎杆上對應的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上定位機構為設於該立管的上定位凸部,該上定 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定位柱上對應的凹槽。[0011]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該立管與該連接座的接合部位具有平滑外表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所述連接座的定位柱插入該立管內並通過上夾緊 機構和上定位機構實現該連接座與該立管間的夾緊固定,而所述連接座套於該前叉豎杆並 通過下夾緊機構和下定位機構實現該連接座與前叉豎杆間夾緊固定,同時該定位柱之中心 軸線與該下套管之中心軸線之間有一偏角,當該立管旋轉180度後套於該連接座之定位柱 後,該立管將原位置擺動了一定角度,從而實現調節立管上的車手把與坐墊之間的間距,因 此不僅將立管與前叉豎杆夾緊固定,又能調節立管擺動方向,從而可以根據男士或女士騎 車特點調整立管上車把手與坐墊間的距離,實現了人性化設計。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結構示意圖(所述立管轉動180後套在該連接座上的定位柱);圖3為所述連接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所述連接座另-一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一的結構示意圖(隱藏前叉豎杆);[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二中所述立管結合示意圖。[0019]以下對照附圖作說明1——_立管2——-前叉豎杆ll-—上開口槽3——-連接座lZ——上凸耳31——一下套管14——上調節螺栓311——下開口槽15—一上調節螺母312———下凸耳16——橫軸313——下調節螺釘17——扳手32——一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之一 結合圖1、圖2、圖3、圖4和圖5,以下作進一步描述 —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由立管1、前叉豎杆2和連接座3組成,該連接座 3向下一體形成能套於該前叉豎杆2的下套管31而向上一體形成能伸入該立管1內的定位 柱32,該定位柱32之中心軸線與該下套管31之中心軸線之間呈一偏角,該下套管31管口 設有下開口槽311,該下開口槽間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前叉豎杆2的下夾緊機構,該立管1 管口設有上開口槽ll,該上開口槽間也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該定位柱32的上夾緊機構,該 下套管31與該前叉豎杆2之間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3相對該前叉豎杆2轉動的下定位機 構,該定位柱32與立管1之間也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3相對該立管1轉動的上定位機構, 其中 1)該下夾緊機構由並排設於該下開口槽311兩側的一組下凸耳312、活動穿過該 組下凸耳的下調節螺釘313以及旋固於該下調節螺釘的下調節螺母組成。[0031] 2)該上夾緊機構由設於該上開口槽11兩側的一組上凸耳12、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12的上調節螺栓14、固定於該上調節螺栓14端部的橫軸16以及端部轉動固定於該橫軸16的扳手17組成,該扳手的端部外緣呈偏心凸輪狀,該上調節螺栓14另一端旋固上調節螺母15,該扳手的端部形成並排兩支撐腳,該兩支撐腳分別穿套並轉動固定於該橫軸兩端部,並且該兩支撐腳外緣分別形呈偏心凸輪狀。 該下定位機構為設於該下套管31的下定位凸部,該下定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前叉豎杆2上對應的凹槽。該上定位機構為設於該立管1的上定位凸部,該上定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定位柱1上對應的凹槽。該立管與該連接座的接合部位具有平滑外表面。[0033] 實施例之一,結合圖6,該上夾緊機構由並排設於該上開口槽11兩側的一組上凸耳12、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的上調節螺釘14以及旋固於該上調節螺釘的上調節螺母組成。[0034] 為了能夠調節手臂與車把手間距離,適合不同的人士騎車,可以調整立管1套在該連接座3之定位柱32的方向(只要立管旋轉180度後再套在該定位柱32),由此實現調整立管擺動方向,從而可以根據男士或女士騎車特點調整立管上車把手與坐墊間的距離,實現了人性化設計,而且裝卸比較方便。
權利要求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由立管(1)、前叉豎杆(2)和連接座(3)組成,其特徵在於,該連接座(3)向下一體形成能套於該前叉豎杆(2)的下套管(31)而向上一體形成能伸入該立管(1)內的定位柱(32),該定位柱(32)之中心軸線與該下套管(31)之中心軸線之間呈一偏角,該下套管(31)管口設有下開口槽(311),該下開口槽間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前叉豎杆(2)的下夾緊機構,該立管(1)管口設有上開口槽(11),該上開口槽間也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該定位柱(32)的上夾緊機構,該下套管(31)與該前叉豎杆(2)之間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3)相對該前叉豎杆(2)轉動的下定位機構,該定位柱(32)與立管(1)之間也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3)相對該立管(1)轉動的上定位機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下夾緊機構 由並排設於該下開口槽(311)兩側的一組下凸耳(312)、活動穿過該組下凸耳的下調節螺 釘(313)以及旋固於該下調節螺釘的下調節螺母組成。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上夾緊機 構由設於該上開口槽(11)兩側的一組上凸耳(12)、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12)的上調節螺 栓(14)、固定於該上調節螺栓(14)端部的橫軸(16)以及端部轉動固定於該橫軸(16)的扳 手(17)組成,該扳手的端部外緣呈偏心凸輪狀,該上調節螺栓(14)另一端旋固上調節螺母 (15)。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扳手的端部 形成並排兩支撐腳,該兩支撐腳分別穿套並轉動固定於該橫軸兩端部,並且該兩支撐腳外 緣分別形呈偏心凸輪狀。
5.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上夾緊機 構由並排設於該上開口槽(11)兩側的一組上凸耳(12)、活動穿過該組上凸耳的上調節螺 釘(14)以及旋固於該上調節螺釘的上調節螺母組成。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下定位機構 為設於該下套管(31)的下定位凸部,該下定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前叉豎杆(2)上對應的凹 槽。
7.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其特徵在於,該上定位機構 為設於該立管(1)的上定位凸部,該上定位凸部可伸入於該定位柱(1)上對應的凹槽。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該立管與該連接座的接合部 位具有平滑外表面。
專利摘要一種立管和前叉豎杆的固定機構,由立管、前叉豎杆和連接座組成,該連接座向下一體形成能套於該前叉豎杆的下套管而向上一體形成能伸入該立管內的定位柱,該定位柱與該下套管的兩中心軸線之間呈一偏角,該下套管管口設有下開口槽,該下開口槽間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前叉豎杆的下夾緊機構,該立管管口設有上開口槽,該上開口槽間也設有一個可夾緊固定該定位柱的上夾緊機構,該下套管與該前叉豎杆之間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相對該前叉豎杆轉動的下定位機構,該定位柱與立管之間也設有能防止該連接座相對該立管轉動的上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在連接固定立管和前叉豎杆基礎上,又能調整立管相對前叉豎杆擺動方向,從而調整立管上的車把手與坐墊之間間距。
文檔編號B62K21/22GK201447031SQ20092004642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9日
發明者張瀚, 陳坤燦 申請人:捷安特(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