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00字(精編)
2023-09-21 14:40:40 1
【篇一】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一如從前般,還是歷經了數月終於看完了這本在案頭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禮》,說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為過。
掩卷,久久沉思,雖然穆斯林文化是我從未涉足過的陌生領域,可文中那些人物的形象卻那般豐滿的躍立心中,那個將玉視為一生的執著的梁亦清,是不是也是穆斯林文化中的一份象徵?
師傅梁亦清在畢生鍾愛的事業裡倒下了,那麼韓子奇呢?他只能忍辱負重的去挑起那一切,還有師母,還有師妹梁君壁和梁冰玉等著他去保護。特定的條件下韓子奇與君壁相濡以沫一起挑起了梁家」玉「的事業。而至最後繁衍出來的糾糾葛葛卻又不知在穆斯林的文化中代表著什麼?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韓子奇因為戰亂而帶著他視若生命的那些」玉「逃到英國,和冰玉似是有意又似是無意的結合在了一起,而又因為終是思鄉心切,在動蕩平息過後而帶著兩歲的女兒新月回到北京的老宅「博雅居」的時候的那些情景。
韓子奇向妻子坦白著他和冰玉的一切,坦白在英國的戰亂中以為再見不到親人下的那種相惜,坦白著他和冰玉間產生的愛情,而這個普通的穆斯林女人向所有脆弱的女性一樣,當她十年間堅守著自己的情感和領域,守著家等著一個人的歸來時,看到的卻是如此沉重的打擊,而這傷害卻是她在這世上最愛的兩個人,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妹妹,她的心痛可想而知。較之於君壁,梁冰玉卻是一個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一直追尋著自己個性的愛情,她敢於掙脫親情與世俗的牽絆,愛著自己想愛的人,可為她為之付出一切的男人呢?在現實與道德的擠壓下,韓子奇無所抉擇,而恰恰冰玉卻怎麼也忍受不了這帶著瑕疵的愛情,她選擇了毅然的離去,過著對愛情與故土的熾熱而歸,她以為可以和韓子奇一起到老,卻終是邁不過梁君壁的坎,而又裹著一身的寒冷而去。我倒是佩服梁冰玉的這份絕決,正如那句「不能完美一生,何不壯烈來去」,也佩服她的純粹。
終究,韓子奇的一生在缺憾與愧疚和無盡的思念裡穿梭著,終究,他用悲劇的方式將自己與冰玉的女兒送進了穆斯林的葬禮中。所謂的母親,其實是她的大姨的梁君壁的刻薄,冷漠無情讓美麗純潔的新月總是在籠罩在陰鬱與害怕之中。她常常看著兩歲前的那張照片一個人發呆,彷徨,為什麼相片中的母親與生活裡的母親判若兩人?一個慈祥,一個冷峻,然而她哪裡知道那本是兩個同時深深愛著她父親的親生姐妹?
儘管韓子奇愛女如命,可月兒心中對母親的那份陌生與敬畏總是想著她能早日長出堅實的翅膀,早早飛出那個外合內亂的家中,她很順利的考進了理想的北大英語系,她想著從此以後就可以自由翱翔在廣闊的藍天下了,那是多麼幸福的事兒啊!帶著哥哥和同學的羨慕還有父親的殷殷期盼,帶著母親梁君壁的極不情願,她還是踏上了光彩奪目的人生列車。
夢,在飛,心中有萬千的憧憬在湧動,一切才剛剛開始,可是風溼性心臟病,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像一支無情的大手般生生扼住房了她的喉嚨,任她哭喊任她撕扯,終於,這美麗的生命沒有完成她夢想的學業,也沒有走上她理想的事業,她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永遠的沉睡了。
我感嘆著她的悲苦,才十八歲的生命,花一樣的年齡,然而當腦中出現了那個較之於她大了六七歲的男人的時候,那個給了她短暫生命至極美麗的男人,又感覺她這一生也算值了,真的值了,雖然她沒有得到的太多太多,可是她卻擁有了最世間最永恆的愛情。
楚雁潮是她的老師,更是一個痴愛她的男人,要不是因為她的生命垂危,要不是因為她的頹廢,他怎麼捨得過早的去表白?他是希望她順利完成她的學業,希望她走上她輝煌的事業的,在他的眼裡她是那麼的優秀,他相信著她的人生一定會繁花錦簇。然而一切來得太太突然,他有什麼理由去顧忌那些道德與世俗,他心中唯一想著的便是挽救她,不惜一切代價。「我扶著你,背著你,拖著你也要朝前走,走出「阿拉斯加」,我們有會有美好的明天「,是他燃起了新月生命的火苗,她勇敢的與她一起與病魔抗爭著,因為他,她對未來依然充滿了憧憬。
要不是因為梁君壁用穆斯林的教條去打擊她,告訴她回回不能與身為外族「卡斐爾」的夢雁潮結合,她也許不會那麼快倒下,她那比玻璃還脆弱的心怎麼經得起那般的打擊?楚雁潮是她活在這個世界的生命之源,有時愛情就是奇蹟。
她倒下了,他瘋狂了,看著死去的新月,「他不可遏制地撲上去,吻著她的臉,她的眼睛,她的嘴唇,這和著淚水的吻,是他們的第一次吻,也是最後一次,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以至所有在場的人也會在這震憾人心的痛苦中僵死。
新月死去了,所有的穆斯林都來參加她的葬禮,她頭朝正北,臉朝著西方,那是世代穆斯林崇奉的地方阿拉伯的的聖地麥加,朝著有穆罕默德的方向,願死去的靈魂再沒了苦難。
而最為揪心的最數楚雁潮親手安放新月遺體的時候,穆斯林有親人為死者試墓的規矩,那時,楚雁潮跳下了墓穴,「淚水灑在黃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來躺在新月將長眠的地方,沒有力氣再起來了,不願意再離開這裡了」,「楚雁潮僵立墓穴當中,默默地痴痴的臉上毫無表情,仿佛他的生命已經結束,他的靈魂和肉體都留在新月身邊了,人們中,把黃土傾瀉下來吧,把我們一起掩埋吧!」那一刻,我想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想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想到了鐵達尼號,那時,我疼了,哭了,心被揪扯得支離破碎。
一個穆斯林家族,隨著新月的死亡也幾近衰敗,曾經紅極北京一時的「玉王」,已沒了當年在玉器行的叱吒風雲,而今不過是一個垂垂暮年的老人,幾十年從繁華到落敗,幾十年,幾代人的愛恨情愁,滿紙的滄桑滿紙的沉思,那字那句無一不透徹著靈魂的撞擊。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何止是一個年輕的生命?殞落的又何止是一個韓新月?
依然,在沉思,那些鮮活的人物,靈魂……。。。
【篇二】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對於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我也記不清翻閱多少遍了,每次都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它以其獨特的情節和行文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關於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本書場面十分宏大,頭緒那樣紛繁,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驚嘆。
我想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淚。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如此動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梁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雲得意,勾心鬥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遊刃有餘,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讚嘆。圍繞著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梁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而輕盈而出這就是新月,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梁啟璧之拒絕楚雁潮波瀾乍起,掀起可怕的命運的巨變......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的。
我的室友說這本小說的結局太悲慘了,但是在尾聲部分,梁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色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著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梁冰玉抱著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個新的新月,是一個關於未來的夢,一個希望。
梁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