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讀後感
2023-09-21 23:45:30 1
第1篇:讀《威尼斯商人》有感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商人如果想要賺到錢,就必須努力工作,但是在幾百年前的威尼斯,有一位商人叫夏洛克,他不是靠努力工作發財的,而是專門靠放高利貸發財。這個人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這個故事是英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莎士比亞寫的,它的名字叫《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故事的內容講的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向鮑西婭求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藉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後來巴薩尼奧的求婚成功了,安東尼奧因船失事,所以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從身上切下一磅肉。
開庭審判的那一天,鮑蒂霞假扮安東尼的律師,替安東尼辯護。她用聰明的辦法,救了安東尼的性命,也懲罰了夏洛克:法庭判決只許割肉,不準流血,只準割一磅肉,不準多一點也不準少一點,即使是一絲一毫,也要訴訟者抵命。夏洛克驚愕之餘要求撤回原訴,但鮑西婭依據法律,剝奪夏洛克全部財產,將其一半充公,將另一半判歸受害一方,夏洛克徹底敗訴。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最喜歡作者塑造的安東尼奧這個人物,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的代表,作者對他是有所美化的。他珍重友情,為了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借錢並為此死而無怨;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面對死的威脅,他具有古羅馬英雄那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氣概。總之,他身上具有正派,重情,溫文爾雅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為之漚歌的品質。
在我的腦海中想像著安東尼奧的樣子:頭戴一頂別著羽毛的帽子,穿著一套具有威尼斯地方特色的外衣,瀟灑英俊,正直熱情……
這個故事真實地告訴我們:錢財固然重要,一個人可以追求財富,但絕對不能做守財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更珍貴的東西,也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感情和一顆正直仁愛的心靈。
第2篇:《威尼斯商人》讀後感
這個寒假在家裡讀了《威尼斯商人》,讓我感覺到友情的珍貴。主人公安東尼奧和貴族青年巴薩尼奧之間的真摯友誼,面對生死的考驗,他們的友誼更顯得無私。《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亞其他的劇本一樣,表現了呀對生活的熱愛,還有對青春的嚮往。
我覺得這個劇本的情節曲折有趣,洋溢著十分濃厚的喜劇色彩,也體現了莎士比亞本人在生活中開朗樂觀的性格。
劇中有個既可恨,又使人同情的人物,他叫夏洛克,是個猶太人,放高利貸的。他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但是他也是一個受歧視的猶太人。
我比較喜歡那個鮑西亞。他優雅高貴,溫柔多情,有高度的智慧,敢於機智果斷地投身於行動,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婦女不比男子差。
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裡的真實故事,人間的親情和友情比什麼都重要!
第3篇:《威尼斯商人》的讀後感
《威尼斯商人》從表面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不像《哈姆雷特》那麼富有深意,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尾,一部略有諷刺意義的喜劇。但如果仔細挖掘,我們似乎能從這個易懂的劇本裡找到幾條思路。
安東尼奧是一位威尼斯商人,他欠下許多債務的朋友巴薩尼奧由於渴望與鮑西亞結婚,想與他借錢,安東尼奧願助朋友一臂之力,只可惜他投資在海上的錢財仍未收回,他只好與當地的一位吝嗇且對他懷有仇恨的富翁夏洛克籤訂契約,若不能及時還錢,則夏洛克可以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作為補償。巴薩尼奧是一位體面文雅的紳士,他成功地博得了鮑西亞的喜愛,但安東尼奧卻通過消息得知自己的船遭受了襲擊,無法及時還錢,眼看夏洛克的計謀就要成功,鮑西亞便扮成法官,巧妙地利用契約,保住了安東尼奧的性命。在故事的結尾,確切的消息傳來,安東尼奧的船隻成功到港,有情人也終成眷屬,只有貪婪的夏洛克一無所有。
大家一定都會覺得安東尼奧是一個十足的好人。是的,他願意為了自己的朋友,以生命為代價去籤訂契約;而當所有人都認為安東尼奧性命難保之時,他卻對巴薩尼奧沒有一點埋怨。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安東尼奧的為人——一個重義輕財、慷慨無私的人。「不要因為我為了你的緣故遭到這種結局而悲傷,因為命運對我已經特別照顧了:他往往讓一個不幸的人在家產蕩盡以後繼續活下去,用它凹陷的眼睛和滿是皺紋的額角去接受貧困的暮年;這一種拖延時日的刑罰,他已經把我豁免了。」若是換成現在,誰會說出這些?
巴薩尼奧和安東尼奧一樣重視其中的友情,他不止一次地去阻止安東尼奧用生命去幫助他,語氣是那麼誠懇。同樣,巴薩尼奧與鮑西亞的愛情也是值得讚許的,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他們無不例外地都只看到了表象,他們只關注人的外貌、錢財,只有巴薩尼奧關注到了一個人真正的內心。金色的匣子裡裝了骷髏,無論人們如何追求金錢,短暫的生命過後,這些全都會變成烏有。銀色的匣子裡裝了傻瓜的畫像,許多人一直在追求高不可及的夢想,尋求簡單的滿足,這樣的人,他們只配擁有這樣的結果。而鉛做的匣子,許多人認為它庸俗、下賤,但注重內涵的人是不會在意這些的,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拋棄虛空的外表,獲得內心的實質。
「一件善事也正像這支蠟燭一樣,在這罪惡的世界上發出廣大的光輝。」,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內心善良的人不一定腰纏萬貫,卻能讓所有人對他發出由衷的敬佩。「善」是這部劇本最大的主題,在這部劇本中,美麗與醜陋,偉大與渺小,高貴與卑賤,都那麼強烈的展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