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
2023-09-21 17:58:55
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製備微膠囊A;(b)製備相變微膠囊B;(c)配製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的混合整理液;(d)配製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e)縫合織物;本發明首先利用不同的工藝分別製備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然後單獨去相變微膠囊B合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混合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製成混合整理液。將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與混合整理液分別整理到織物上,改善織物各方面性能實現功能性整理,延長有效使用壽命,更賦予整理後織物既具有儲能調溫的功能,又有改善塗層整理後織物透氣透溼的性能,使得接近人體皮膚的空氣相對溼度降低,穿著乾爽舒適。並將該織物應用到服裝領域。
【專利說明】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材料與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處於熱平衡時,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皮膚溫度為33.4°C,身體任何部位的皮膚溫度與皮膚平均溫度差在1.5-3.(TC,人體感覺不冷不熱,若溫度差超過4.5°C,人體將有冷暖感。人體的正常體內溫度為36.5°C,體內溫度升高或降低1.5°C,都將有損人體健康,所以一個合適的方法來維持長久且舒適的人體微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0003]紡織品和服裝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為人體創建一個具有穩定熱規律的氣候環境,使人體能在外部環境和物理變化更為廣泛的範圍活動。因此,服裝要協助人體在各種環境條件下保持自身的熱平衡和舒適性。而相變材料又稱相變儲能材料或相變蓄熱材料,屬於潛熱儲存的範疇。當相變材料發生固-液、固-固或氣-液等相態轉變時,能夠吸收或放出相變潛熱,滿足人們對能量的供應需求。相變材料直接應用會存在性能不穩定、容易洩漏、相變前後體積膨脹等實際問題。經過技術的改良,現有將相變材料膠囊化技術,就是利用一種性能較為穩定的物質作為殼材,將相變材料包裹其中,形成殼芯結構的膠囊或微膠囊,可以有效地防止相變材料的洩漏,並在相變過程中能夠使溫度保持相對恆定,將其應用到紡織品中,能在人體與服裝間形成一個獨特的微環境,使人體處於一個較為舒適的環境溫度中。
[0004]人體內部會散發熱量,其中由87 %的熱量是通過服裝散發的,包括汗水蒸發。而經過橡膠塗覆織物、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酷等塗層織物,作為服裝面料在不同程度上能抵禦雨水和寒風的侵入,保護肌體,但不能有效地散發人體排出的熱量和水汽,使得接近皮膚的空氣中相對溼度增加,長時間穿著使人感到潮溼、難受,所以選擇與皮膚接觸服裝還要考慮透氣透溼性能。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包括製備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進而獲得不同的整理液,然後將獲得的整理液通過浸軋方法添加到織物上,實現對織物的功能性整理。同時該織物能夠運用到服裝領域,實現持久地維持人體微環境,穿著舒適度高。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整理過程:
[0008](a)製備微膠囊A:
[0009]微膠囊A是一種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壁材,以水為芯材的物質,微膠囊A的製備過程為:首先安裝好電動攪拌裝置,並向電動攪拌裝置的三頸瓶內加入水及乳化劑T-SOjlJ用電動攪拌裝置快速攪拌水及乳化劑T-80形成水相;然後在燒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劑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質量與油相質量的比例為19:100 ;接著將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攪拌的水相中,油相和水相相互混合,將混合後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溫20°C -25°C下分散1min直至製得均勻的懸浮液;其中乳化劑T-80與S-80乳化劑的總質量是水質量的16.8%,乳化劑T-80質量與S-80乳化劑質量的比例為11.5:1 ;接著在快速攪拌的懸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引發劑,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質量是水質量的2倍,引發劑質量佔反應體系質量的0.1%-0.4%;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後,開始乳化反應,首先常溫20°C _25°C下乳化反應15min,控制乳化反應的攪拌速度為1400r/min ;然後升溫至600C,乳化反應過程中逐漸降低攪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反應20h至完全,得到微膠囊A ;
[0010](b)製備相變微膠囊B:
[0011 ] 相變微膠囊B是一種以脲醛樹脂為壁材,石蠟為芯材的物質,相變微膠囊B的製備過程為:
[0012]①製備石蠟乳液:首先混合石蠟與SMA/0P-10複合乳化劑,其中SMA/0P-10複合乳化劑的質量為石蠟質量的9% ;然後加入80ml蒸餾水進行分散,分散後開始乳化,乳化的攪拌速度為8000r/min,乳化時間為20min,最終得到石臘乳化液;
[0013]②製備預聚體:首先混合甲醛與脲素,其中甲醛與脲素的摩爾比為1.8:1 ;然後在混合後的甲醛與脲素中加入去離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中甲醛與脲素的總質量分數為37%,攪拌混合溶液;攪拌混合均勻後,在混合溶液內滴加1-2滴三乙醇胺,調節混合溶液的PH至7.5-8.5 ;待pH值穩定後,將混合溶液置於60°C的恆溫水浴中攪拌60min,攪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最終製得預聚體溶液;
[0014]③聚合反應:首先將石蠟乳化液置於40°C恆溫水浴中攪拌,其中攪拌速度為200r/min ;然後在石臘乳化液中滴加預聚體溶液形成反應液,滴加預聚體溶液時間為28min-32min,再向反應液中滴加冰醋酸至pH為4_5,滴加冰醋酸的時間為30min,滴加冰醋酸完成後反應30min ;反應30min後,在2min內向反應液中滴加Iml的10%的氯化銨溶液,反應120min,反應溫度控制在65°C,最後得到相變微膠囊B乳液,調節相變微膠囊B乳液pH值至7.5-8.5,並將相變微膠囊B乳液製成相變微膠囊B粉末;
[0015](C)配製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的混合整理液:
[0016]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微膠囊粉末,微膠囊粉末包括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的質量比例為1:5 ;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一織物浸入配製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織物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一織物,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第一織物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一織物5min,混合整理液附著於第一織物形成混合整理層;
[0017](d)配製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
[0018]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相變微膠囊B,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二織物浸入配製好的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織物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二織物,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第二織物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二織物5min,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附著於第二織物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層;
[0019](e)縫合織物:
[0020]將第一織物與第二織物相互縫合,並在第一織物與第二織物之間填充填料PP棉。
[0021]優選後,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丁腈的用量為0.3%。
[0022]優選後,製備微膠囊A過程中,乳化反應過程中逐漸降低攪拌速度至500r/min。
[0023]進一步,將附著有微膠囊A的第一織物在130°C下烘焙,引起微膠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水相蒸發,從而使混合整理層產生孔隙。能夠顯著改善塗層織物的透氣透溼性能。
[0024]進一步,相變微膠囊B的芯材是相變材料,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為28.7 V,相變微膠囊B密封包覆相變材料。相變微膠囊B在可逆地吸收或釋放能量時仍能保持固體穩定外態,適合整理紡織品來製備抵抗外環境條件突變的服裝。相變材料具有儲熱調溫的功能,脲醛樹脂壁材可耐210°C的溫度。
[0025]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發明為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包括製備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進而獲得不同的整理液,然後將獲得的整理液通過浸軋方法添加到織物上,實現對織物的功能性整理。同時該織物能夠運用到服裝領域,實現持久地維持人體微環境,穿著舒適度高。
[0027]製備合適的微膠囊A,在高溫下易破裂;以及製備耐高溫的相變微膠囊B。再將微膠囊A和相變微膠囊B按比例混合整理在織物表面,縫合後織物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均附著有整理液,織物內表面的整理液能有效地預防因外環境的摩擦等引起的脫落問題,延長有效使用壽命,更賦予整理後織物既具有儲能調溫的功能,能夠快速適應外環境條件的突變,又有改善塗層整理後織物透氣透溼的性能,使得接近人體皮膚的空氣相對溼度降低,穿著乾爽舒適。中間一層含有靜止空氣層的PP棉填料,從而構架成一個更能維持人體舒適的微環境體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9]圖1為本發明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應用於服裝後的服裝結構示意圖;
[0030]其中:1為第一織物,2為第二織物,3為相變微膠囊B,4為孔隙,5為填料PP棉,6
為混合整理層,7為相變微膠囊B整理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1]本發明為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首先利用不同的工藝分別製備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然後單獨去相變微膠囊B3合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混合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製成混合整理液。將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與混合整理液分別整理到織物上,改善織物各方面性能實現功能性整理,並將該織物應用到服裝領域。
[0032]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整理過程:
[0033](a)製備微膠囊A:
[0034]微膠囊A是一種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壁材,以水為芯材的物質,微膠囊A的製備過程為:首先安裝好電動攪拌裝置,在電攪拌裝置內加入三頸瓶,並向電動攪拌裝置的三頸瓶內加入水及乳化劑T-80,利用電動攪拌裝置快速攪拌水及乳化劑T-80形成水相;然後在燒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劑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質量與油相質量的比例為19:100 ;接著將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攪拌的水相中,油相和水相在攪拌過程中相互混合,將混合後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溫20°C下分散1min直至製得均勻的懸浮液;其中乳化劑T-80與S-80乳化劑的總質量是水質量的16.8%,乳化劑T-80質量與S-80乳化劑質量的比例為11.5:1 ;接著在快速攪拌的懸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引發劑,均是緩緩加入,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質量是水質量的2倍,引發劑質量佔反應體系質量的0.1% -0.4% ;經實驗優選後,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丁腈的用量為0.3%
[0035]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後,開始乳化反應,乳化反應前期為引發,攪拌速度為1400r/min,常溫20°C下攪拌15min ;然後將裝有反應體系的三頸瓶置於60°C的恆溫水浴鍋中,同時逐漸降低攪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經實驗優選後,攪拌速度降至500r/min。反應20h後,進行降溫處理,三頸瓶瓶底出現白色沉澱,導出上次清液用含有吐溫20的乙醇溶液洗滌,重複三次再用清水衝洗,抽濾後自然乾燥,最終得到白色粉末的微膠囊A。
[0036](b)製備相變微膠囊B3:
[0037]相變微膠囊B3是一種以脲醛樹脂為壁材,石蠟為芯材的物質,石蠟是相變材料,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為28.7 V,相變微膠囊B3密封包覆相變材料。相變微膠囊B3在可逆地吸收或釋放能量時仍能保持固體穩定外態,適合整理紡織品來製備抵抗外環境條件突變的服裝。相變材料具有儲熱調溫的功能,而脲醛樹脂壁材可耐210°C的溫度。相變微膠囊B3的製備過程為:
[0038]①製備石蠟乳液:首先取一隻燒杯,在燒杯內混合石蠟與SMA/0P-10複合乳化劑,其中SMA/0P-10複合乳化劑的質量為石蠟質量的9% ;然後加入80ml蒸餾水進行分散,分散後開始乳化,乳化的攪拌速度為8000r/min,乳化時間為20min,最終得到石蠟乳化液;
[0039]②製備預聚體:首先在乾淨的燒杯內混合甲醛與脲素,其中甲醛與脲素的摩爾比為1.8:1 ;然後向該燒杯加入去離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混合溶液中甲醛與脲素的總質量分數為37%。將燒杯內的混合溶液攪拌、溶解、混合均勻後倒入乾淨的三口燒瓶中;在混合溶液內滴加1-2滴三乙醇胺,調節混合溶液的pH至8 ;待pH值穩定後,將混合溶液置於60°C的恆溫水浴中攪拌60min,攪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60min後,將混合溶液從三口燒瓶中倒入乾淨的燒杯;在加入與混合溶液等體積的去離子水,得到預聚體,並將預聚體冷卻至室溫。
[0040]③聚合反應:
[0041]a、酸化階段:將石蠟乳化液加入到乾淨的三口燒瓶中,並將三口燒瓶至於40°C的恆溫水浴鍋中,並攪拌石蠟乳液,攪拌速度為200r/min。然後在30min內緩緩滴加預聚體溶液形成反應液,並在反應液中滴加冰醋酸調節其PH至4.5,滴加冰醋酸的時間為30min,滴加冰醋Ife完成後再反應30min。
[0042]b、固化階段:反應30min後,在2min內向反應液中滴加Iml的10%的氯化銨溶液,反應120min,反應溫度控制在65°C,最後得到相變微膠囊B乳液,並滴加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相變微膠囊B乳液pH值至8。
[0043]④後處理:將製得的相變微膠囊B乳液密封放置冷卻到室溫,使其靜置、沉積、分層,有部分未包覆的石蠟結晶後析出,分離石蠟結晶後抽濾相變微膠囊B乳液一遍,然後用600C乙醇溶液洗滌相變微膠囊B乳液。洗滌後冷卻,冷卻後再次分離重結晶的石蠟,再次抽濾一遍相變微膠囊B乳液,並用60°C的蒸餾水洗滌、冷卻。按同樣的方法重複操作兩次,抽濾後放置在50°C的烘箱中烘乾,並將其放入自封袋中,輕輕捏成粉末得到相變微膠囊B3。
[0044](c)配製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的混合整理液:
[0045]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微膠囊粉末,微膠囊粉末包括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的質量比例為1:5 ;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一織物I浸入配製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織物l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一織物1,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第一織物1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一織物15min,混合整理液附著於第一織物I形成混合整理層6 ;
[0046]將附著有微膠囊A的第一織物I在130°C下烘焙,引起微膠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水相蒸發,從而使混合整理層6產生孔隙4。能夠顯著改善塗層織物的透氣透溼性能。
[0047](d)配製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
[0048]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相變微膠囊B3,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二織物2浸入配製好的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織物21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二織物2,軋餘率100 %,再在60°C下預烘第二織物2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二織物25min,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附著於第二織物2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層7 ;
[0049](e)縫合織物:
[0050]將第一織物I與第二織物2相互縫合,並在第一織物I與第二織物2之間填充填料PP棉5。
[005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52](a)製備微膠囊A:
[0053]20.0ml水中加入0.3ml的乳化劑T_80形成水相,裝入附有電動攪拌裝置的三頸瓶中,並攪拌水相;103.6ml煤油中加入3.1ml的S-80乳化劑形成油相。將油相在快速攪拌條件下加入水相中,室溫分散1min直至製得均勻的懸浮液。再將40.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47ml的偶氮二異丁腈在快速攪拌下緩緩加入三頸瓶,乳化速度為1400r/min,常溫攪拌15min。再將三頸瓶置於60°C恆溫水浴鍋中,降低攪拌速度至500r/min,反應20h,降溫,三頸瓶底有白色沉澱出現,倒出上層清液,用含吐溫20的乙醇溶液洗滌,重複三次再用清水衝洗,抽濾,自然乾燥得白色粉末狀的微膠囊A。
[0054](b)製備相變微膠囊B3
[0055]①製備石蠟乳液:取石蠟10.08g,SMA/0P-10複合乳化劑用量佔石蠟質量分數的9%,加入80ml蒸懼水分散,乳化速度為8000r/min,乳化時間為20min。
[0056]②製備預聚體:取甲醛5.564g、脲素6.182g(甲醛與脲素質量分數為37% ),20ml去離子水,置於燒杯中攪拌、溶解、混合均勻後形成混合溶液,將混合溶液倒入乾淨的三口燒瓶口,滴加1-2滴三乙醇胺調節pH至8 ;維持攪拌速度200r/min,在60°C恆溫水浴中攪拌時間60min。再將混合溶液從三口燒瓶中倒入燒杯,再加入等體積的去離子水,得預聚體,冷卻到室溫。
[0057]③聚合反應:
[0058]a、酸化階段:將石蠟乳化液加入到乾淨的三口燒瓶中,並將三口燒瓶至於40°C的恆溫水浴鍋中,並攪拌石蠟乳液,攪拌速度為200r/min。然後在30min內緩緩滴加預聚體溶液形成反應液,並在反應液中滴加冰醋酸調節其PH至4.5,滴加冰醋酸的時間為30min,滴加冰醋Ife完成後再反應30min。
[0059]b、固化階段:反應30min後,在2min內向反應液中滴加Iml的10%的氯化銨溶液,反應120min,反應溫度控制在65°C,最後得到相變微膠囊B乳液,並滴加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15ml,調節相變微膠囊B乳液pH值至8。
[0060]④後處理:將製得的相變微膠囊B乳液密封放置冷卻到室溫,使其靜置、沉積、分層,有部分未包覆的石蠟結晶後析出,分離石蠟結晶後抽濾相變微膠囊B乳液一遍,然後用600C乙醇溶液洗滌相變微膠囊B乳液。洗滌後冷卻,冷卻後再次分離重結晶的石蠟,再次抽濾一遍相變微膠囊B乳液,並用60°C的蒸餾水洗滌、冷卻。按同樣的方法重複操作兩次,抽濾後放置在50°C的烘箱中烘乾,並將其放入自封袋中,輕輕捏成粉末得到相變微膠囊B3。[0061 ] (c)配製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的混合整理液:
[0062]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微膠囊粉末,微膠囊粉末包括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3,其中微膠囊A的質量3.33g,相變微膠囊B3的質量為16.66g ;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混合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一織物I浸入配製好的混合整理液中,浸泡第一織物l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一織物1,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第一織物1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一織物15min,混合整理液附著於第一織物I形成混合整理層6 ;
[0063](d)配製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
[0064]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相變微膠囊B3,再向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充分攪拌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二織物2浸入配製好的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浸泡第二織物21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第二織物2,軋餘率100 %,再在60°C下預烘第二織物2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第二織物25min,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附著於第二織物2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層7 ;
[0065]4)兩衣片縫合,整理面接觸填充填料PP棉5。
[0066]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地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整理過程: (a)製備微膠囊A: 微膠囊A是一種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為壁材,以水為芯材的物質,微膠囊A的製備過程為:首先安裝好電動攪拌裝置,並向電動攪拌裝置的三頸瓶內加入水及乳化劑T-80,利用電動攪拌裝置快速攪拌水及乳化劑T-80形成水相;然後在燒杯中混合煤油及S-80乳化劑形成油相,其中水相質量與油相質量的比例為19:100 ;接著將所述油相加入正在快速攪拌的所述水相中,油相和水相相互混合,將混合後的油相及水相在室溫20°C -25°C下分散1min直至製得均勻的懸浮液;其中所述乳化劑T-80與所述S-80乳化劑的總質量是所述水質量的16.8%,所述乳化劑T-80質量與所述S-80乳化劑質量的比例為11.5:1 ;接著在快速攪拌的所述懸浮液中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與引發劑,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質量是所述水質量的2倍,所述引發劑質量佔反應體系質量的0.1% -0.4% ;形成完整的反應體系後,開始乳化反應,首先常溫20°C _25°C下乳化反應15min,控制乳化反應的攪拌速度為1400r/min ;然後升溫至60°C,乳化反應過程中逐漸降低攪拌速度至400r/min-500r/min,反應20h至完全,得到微膠囊A ; (b)製備相變微膠囊B: 相變微膠囊B是一種以脲醛樹脂為壁材,石蠟為芯材的物質,相變微膠囊B的製備過程為: ①製備石蠟乳液:首先混合石蠟與SMA/0P-10複合乳化劑,其中SMA/0P-10複合乳化劑的質量為石蠟質量的9% ;然後加入80ml蒸餾水進行分散,分散後開始乳化,乳化的攪拌速度為8000r/min,乳化時間為20min,最終得到所述石臘乳化液; ②製備預聚體:首先混合甲醛與脲素,其中所述甲醛與所述脲素的摩爾比為1.8:1;然後在混合後的所述甲醛與所述脲素中加入去離子水形成混合溶液,其中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甲醛與所述脲素的總質量分數為37%,攪拌所述混合溶液;攪拌混合均勻後,在所述混合溶液內滴加1-2滴三乙醇胺,調節所述混合溶液的PH至7.5-8.5 ;待pH值穩定後,將所述混合溶液置於60°C的恆溫水浴中攪拌60min,攪拌速度控制在200r/min,最終製得所述預聚體溶液; ③聚合反應:首先將所述石蠟乳化液置於40°C恆溫水浴中攪拌,其中攪拌速度為200r/min ;然後在所述石臘乳化液中滴加所述預聚體溶液形成反應液,滴加所述預聚體溶液時間為28min-32min,再向所述反應液中滴加冰醋酸至pH為4_5,滴加所述冰醋酸的時間為30min,滴加所述冰醋酸完成後反應30min ;反應30min後,在2min內向所述反應液中滴加Iml的10%的氯化銨溶液,反應120min,反應溫度控制在65°C,最後得到相變微膠囊B乳液,調節所述相變微膠囊B乳液pH值至7.5-8.5,並將所述相變微膠囊B乳液製成相變微膠囊B粉末; (c)配製微膠囊A與相變微膠囊B的混合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微膠囊粉末,所述微膠囊粉末包括所述微膠囊A與所述相變微膠囊B,所述微膠囊A與所述相變微膠囊B的質量比例為1:5 ;再向所述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混合整理液,充分攪拌所述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所述混合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所述微膠囊A與所述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一織物浸入配製好的所述混合整理液中,浸泡所述第一織物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所述第一織物,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所述第一織物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所述第一織物5min,所述混合整理液附著於所述第一織物形成混合整理層; (d)配製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 首先在20ml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入20g所述相變微膠囊B,再向所述聚丙烯酸酯粘膠劑中加水至60ml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充分攪拌所述混合整理液至均勻穩定,其中所述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含質量分數為30%的相變微膠囊B懸浮液;然後將第二織物浸入配製好的所述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中,浸泡所述第二織物lh,通過二浸二軋處理所述第二織物,軋餘率100%,再在60°C下預烘所述第二織物30min,預烘完成後在130°C焙烘所述第二織物5min,所述相變微膠囊B整理液附著於所述第二織物形成相變微膠囊B整理層; (e)縫合織物: 將所述第一織物與所述第二織物相互縫合,並在所述第一織物與所述第二織物之間填充填料PP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所述偶氮二異丁腈的用量為0.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製備所述微膠囊A過程中,乳化反應過程中逐漸降低攪拌速度至500r/min。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附著有所述微膠囊A的所述第一織物在130°C下烘焙,引起所述微膠囊A的囊壁破裂,致使所述水相蒸發,從而使所述混合整理層產生孔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維持人體微環境的微膠囊整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相變微膠囊B的芯材是相變材料,所述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為28.7 V,所述相變微膠囊B密封包覆所述相變材料。
【文檔編號】C08G12/12GK104250934SQ201410479510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鄒奉元, 彭微微, 徐瑤瑤, 杜磊, 辛意雲, 何莎莎, 張嘉楠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