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眼看一團火(觀察一把火一套拳)
2023-09-21 07:19:02 1
(一)「又又又又又,又!」
10月26日中午,秋陽和煦靜灑,津城層林盡染。
天津東麗區馬三立老人園裡,護理部主任張曉靜提醒一身基礎病的82歲老人孫燕敏,說天氣預報馬上要降溫。「不怕,馬上咱就供暖了。小孫你信不信?今年還是11月1日,沒幾天了。」
2小時後,她們的手機裡都蹦出了那條溫暖的信息:「11月1日零時起正式供熱,達標運行。」
「又又又又又,又!」朋友圈裡, 大家計算著幸福來敲門的時間。
一條溫暖的推送,一片真情的迴響。僅僅是一個小時之後,津雲微信的後臺就有了上千條留言,90%以上都是真情回饋。「感謝黨!這麼關心老百姓的生活,萬分感謝!」「謝謝天津市領導!為咱老百姓辦實事!」「謝謝天津,第一年來天津被暖到了(比心)」……
「我是個40多年的『老哮喘』了,一到這會兒最容易反覆發病。」家住河東區萬達尚東馨園的趙志剛打電話告訴記者,以前每到11月初,家裡都得開著空調暖風,要不就得插電熱毯,「這幾年咱連續提前供暖,家裡不光電費省下了,我看病吃藥的錢也省下了。這提前點的一把火,對咱老年人就是直抵心窩的暖流啊。」
為什麼是「又又又又又,又」?故事從6年前講起。6年前的2016年11月5日,天津史無前例地提前10天啟動了集中供熱!網上網下,叫好聲一片。2017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捎來大伙兒的心聲:為提前供暖點讚!市委主要領導當即回應:「一項措施讓全體市民受惠滿意,就是好事!好事就要堅持。」
此後的2017是「又」,2018是「又又」……連續六年,津城悠長的暖冬「加量不加價」——供暖時間從規定的120天延長到了151天,不增加群眾採暖費,過去6年財政累計投入彈性供熱補貼資金達70餘億元。2022,是第7年!
「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來天津一直著力於此、篤行不怠!這種保障和改善,是千萬人規模級別的共享,比如提前供暖是數十億的投入,凸顯中國式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特徵。
(二)一套組合拳,一本良心帳
初冬的一把提前點燃的火,背後是一套複雜的「組合拳」。
全市14座熱電廠,401座燃氣鍋爐房,1座燃煤鍋爐房,140座地熱及其他供熱站,從供熱準備階段的打壓調試,到供熱初期的平衡調節和應急處理……要「摸排」,保障燃料儲備充足;要「聯動」,根據氣溫調整運行,保證達標穩定;要「冬病夏治」,連續7年改造老舊設施管網近1500公裡;要「煤改燃」,要溫度更要藍天;要「督查」,根據市民投訴情況,加大檢查頻率,爭取做到件件有回音……
「民生工作面廣量大,要有堅持不懈的韌勁,一件接著一件辦,不要貪多嚼不爛,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我們要一諾千金,說到就要做到。務求紮實,開空頭支票不行。」
做好「顯功」,也做好「潛功」。城市發展的「大夢想」,如供熱管道一般,後面牽著的都是每個市民的「小日子」……
前文提及的趙志剛大爺,在電話裡和記者一筆一筆地算著「經濟帳」,電錢、空調折舊的錢、省下的藥錢,忘不了囑咐一句:「最關鍵的是,花了錢還縮縮飢飢的,不像集中供暖這般熨帖。」
「供熱管家」陳師傅在午飯後和記者拉家常:「以供熱規模500萬平方米、為3萬餘熱用戶提供供熱服務的燃氣鍋爐供熱站為例,提前供熱每天大約需要增加投入50萬元;延後停熱每天大約需要增加投入44.5萬元。但是領導跟我們說,帳不能這麼算。」
能源集團津安熱電公司南開供熱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範彥釗說:「國有企業得有社會責任感,今年聽在見面會上說『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我更感覺到我們的工作無上光榮!」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的「大理念」,陳師傅、趙大爺這樣的普通百姓,是通過生活裡的一件件事得到的深切體會。如果非要算帳,這可能是最好的會計也不能完全算清楚,卻又是耄耋老人掰著手指頭也能講明白的——連續多年將75%的財政收入切給民生,即便在近幾年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驟增、政府財政收入減少也絕不含糊、絕不動搖,這是天津堅定不移的執行力,也是天津純粹樸素的溫情!
(三)「不要怕老百姓佔便宜!」
這兩天,到和平區南營門街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老年人逐漸多了起來。這裡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特色「助浴」服務,解決老人冬天「洗澡」的問題。
「冬天在家洗澡地方小,保暖做不好容易感冒。家人幫我洗得累一身汗,又怕我摔著。」南營門街社區居民張淑文患有腦梗後遺症,她告訴記者,街裡助浴中心的服務正好解決了自己冬天洗澡的大問題。
洗澡難,是很多老年人都會遇到的難言之隱。在「和平夜話」實踐活動中了解到老人們的需求後,和平區經過調查研究提出「解題思路」——建立南營門街老年助浴中心,同時舉一反三,將助浴服務納入「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支持範圍,困擾南營門街老年人的「洗澡難」問題得以解決。助浴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還提供接駁服務,設置接駁車和輪椅接送老人……
民有所憂,我有所為。民有所囑,我有所行。
「社區吹哨,我們報到。」一聲哨響,提神醒腦,讓「你我」時刻警醒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不敢忘懷須臾。
「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
在天津,從念好「人民大學」到創建「向群眾匯報」機制,從「和平夜話」到滿城「海河夜話」,從「紮根網格、血脈相融」到「來家坐坐、向您匯報」……
「不要怕老百姓佔便宜!」天津紅橋區郭家菜園窩棚人家搬遷過程中,無一人對安置政策提出異議,無一人上訪,無一戶被強制搬遷,其工作之暖、效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讚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報導,點讚天津解決群眾困難,下大力氣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隨後又刊發評論,認為這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這個「第一」,請堅持到底!
中國式的現代化,不能走西方那種以資本為中心,「富者累巨萬,貧者食糟糠」的兩極分化之路,
全民共享,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其「新」在共享,「難」在全民。據《高質量發展藍皮書(2020)》發布的中國經濟共享發展指數顯示,在全民共享發展方面,天津位居全國各地區第1名,並且在「十三五」期間始終保持在這一位置。
如何看這個第一?該藍皮書的執行主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鄒一南說,近年來天津財政支出75%用於民生領域,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了城市發展紅利。教研部主任韓保江說:「全民共享指標裡,很突出的一點是居民收入的差距和享受醫療、社保、公共服務的差距,這表明天津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卓有成效,在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個目標上成績斐然。」
「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你怎樣天津便怎樣,這樣溫情滿滿的天津,值得你我風雨同舟、不懈奮鬥!(評論員 劍鋒 津雲資料圖片 攝影馬成 吳濤 蒲永河 吳迪 視頻 息明亮)
來源:津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