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1:28:00
專利名稱: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尤指一種通過以設置不同高低介電差值的包覆層,令該等導線間產生高低介電特性的差異,以達到降低高速訊號傳遞時所產生的串擾(Crosstalk)的現象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音訊與視訊的應用領域愈來愈廣、愈來愈進步,而影音光碟、數位數位化多功能光碟、高解析度數位數位電視、影音電話和視訊會議等,都介入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的中,並在新科技潮流的帶領之下,大部分影音視訊系統都採用全數位數位化的方式來處理語音影像的資訊,且隨著不同領域的應用及需求,會有不同的制式規格、標準一再被制訂、修訂與更新,也為了提供更高品質、更優質的影音視訊效果,提供數位數字訊號的傳輸(訊號不經壓縮)速度上必須更為完善、快速;而在目前的數位數字視訊介面標準規格,如 HDMI、DVI與DisplayPort等規格介面,以透過通過此等介面的數位數位化傳送,來強化電子設備所顯示的畫面品質,且該等介面為可電性插接於轉接器、機上盒、DVD播放機、個人電腦、電視遊樂器、綜合擴大機及數位數字音響等設備,具有傳輸速率高、距離遠、品質高,而逐漸受到大眾喜愛,使用的數量也日益増加,在數位數字高速傳輸的影像品質,可以提供有更好的視訊效果。而DisplayPort、DVI與HDMI連接器所使用的纜線,大都為圓型或扁型的纜線結構,且在纜線內部具有多條金屬導線,而在多條金屬導線的外部包覆絕緣層,以隔絕金屬訊號導線間發生短路線現象,另在每一訊號對的外部均會包覆一金屬遮避層,以防止訊號對間的串擾現象,此金屬遮避層雖可降低訊號線對間的串擾現象,但會使得整體纜線結構變硬不方便使用者使用,亦會使得纜線整體重量變重,除此之外;當纜線與連接器端子做組裝時,必須剝除此金屬遮避層,會產生廢料,亦無法搭配刺破型端子,完成與線纜的自動化組裝。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降低高速訊號傳輸時所造成串擾現象(Crosstalk)的傳輸單元結構。為達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所述第一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及至少ー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二導線具有一第二包覆層,該第一、ニ導線系軸向相對應設置,該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六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二包覆層是同時包覆該第一包覆層及該第二、四、六導線。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一接地導線及一第二接地導線及一第三接地導線,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所述第一、ニ導線組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相反該第一導線組的另ー側,一第三包覆層是同時包覆前述第一、ニ包覆層,且該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
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六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二導線組及該第三導線組為單端訊號對,前述第一包覆層是由前述第二包覆層所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一接地導線及一第二接地導線及一第三接地導線,所述第一導線組的第一導線及該第二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及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一、ニ導線組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相反該第一導線組的另ー側,該第一、ニ、三接地導線外部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該第一包覆層的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ニ導線是呈水平並列。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ニ導線是軸向相互交錯結合。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三包覆層。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更具有一第四包覆層,所述第四包覆層為鋁箔,該第四包覆層包覆前述第一、ニ導線組,並包覆於前述第一包覆層外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及至少ー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一、ニ導線是軸向相對應設置;一第二包覆層,是包覆前述第一包覆層及該第二導線。本發明主要通過第一包覆層及第ニ包覆層的具有相對介電差高低的特性,當將具有較高介電係數的第一包覆層包覆於第一導線外部時,令該第一導線產生相對第二導線具有較高的介電係數,即當介電係數較高的第一包覆層的第一導線,其介電係數則會相對較高,同時因高介電係數材料具有較大電場聚集的能力,越容易儲存電場,即可降低高速訊號傳輸時所造成串擾(Crosstalk)的現象。
圖I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圖6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六實施例的剖視圖;圖7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七實施例的剖視圖;圖8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八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九實施例的剖視圖;圖10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十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1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為態樣A電磁測圖示;圖12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為態樣B電磁測圖示;圖13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為態樣C電磁測圖示;圖14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為態樣D電磁測圖示。附圖標記說明1_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11_第一導線組;111-第一導線;1111_第一包覆層;1113_第三包覆層;1114_第四包覆層;112-第二導線;1121_第二包覆層;12_第二導線組;121_第三導線;122_第四導線;13_第三導線組;131_第五導線;132-第六導線;14_第一接地導線;15_第二接地導線;16_第三接地導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是提供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圖示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兀結構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1,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11 ;所述第一導線組11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111及至少ー第二導線112,該第一導線111具有一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二導線112具有一第二包覆層1121,該第一、ニ導線111、112是軸向平行並列相對應設置,該第一包覆層1111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1121。所述第一導線111為ー訊號導線;該第二導線112可為ー訊號導線或一接地導線其中任一。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12及一第三導線組13,該第二導線組12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121及至少ー第四導線122,該第三導線121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四導線122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1121,該第三導線組13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131及至少ー第六導線132,該第五導線131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六導線132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1121,所述第一、ニ、三導線組11、12、13亦可為差動訊號對。本實施例是利用第一包覆層1111與第二包覆層1121間具有高低介電差值,高介電材料聚集電場,訊號對間利用低介電材料減少電場聚集,降低訊號對間串音噪聲的幹擾。
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部分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12及一第三導線組13,該第二導線組12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121及至少ー第四導線122,該第三導線121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三導線組13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131及至少ー第六導線132,該第五導線131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所述第二包覆層1121是同時包覆該第一包覆層1111及該第二、四、六導線112、122、132,所述第一、ニ、三導線組11、12、13亦可為差動訊號對。請參閱圖4,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本實施例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12及一第一接地導線14及一第二接地導線15及一第三接地導線16,該第二導線組12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121及至少ー第四導線122,該第三導線121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四導線122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1121,所述第一、ニ導線組11、12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14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11 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15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11、12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16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12相反該第一導線組11的另ー側,一第三包覆層1113是同時包覆前述第一、ニ包覆層1111、1121及第一、ニ、三接地導線14、15、16,且該第一、ニ包覆層1111、1121介電係數是可相同,並高於該第三包覆層1113。本實施例為有接地線差動訊號傳遞配置的方式,差動訊號對間利用第一包覆層1111與第二包覆層1121及第三包覆層1113間具有高低介電差值,高介電材料聚集電場,訊號對間利用低介電材料減少電場聚集,降低訊號對間串音噪聲的幹擾。請參閱圖5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五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12及一第三導線組13,該第二導線組12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121及至少ー第四導線122,該第三導線121具有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四導線122具有第二包覆層1121,該第三導線組13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131及至少ー第六導線132,該第五導線131具有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六導線132具有第二包覆層1121,所述第一、ニ、三導線組11、12、13為單端訊號對,前述第一、ニ包覆層1111、1112是通過一第三包覆層1113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層1111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1121。本實施例亦可為無接地線差動訊號傳遞配置的方式,差動訊號對間利用第一、ニ、三包覆層1111、1121、1113間具有高低介電差值,高介電材料聚集電場,訊號對間利用低介電材料減少電場聚集,降低訊號對間串音噪聲的幹擾。請參閱圖6,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六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1,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11、一 第二包覆層1121 ;所述第一導線組11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111及至少ー第二導線112,該第一導線111具有一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一、ニ導線111、112是軸向相對應設置;
該第二包覆層1121是包覆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及該第二導線112。請參閱圖7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七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12及一第一接地導線14及一第二接地導線15及一第三接地導線16,所述第一導線組11的第一導線111及該第二導線112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該第二導線組12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121及至少ー第四導線122,該第三導線121及該第四導線122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1111,所述第一、ニ導線組11、12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14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11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15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11、12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16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12相反該第一導線組11的另ー側,該第一、ニ、三接地導線14、15、16外部具有第二包覆層1121,該第一包覆層1111的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1121。 本實施例為有接地線差動訊號傳遞配置的方式,差動訊號對間利用第一包覆層1111與第二包覆層1121間具有高低介電差值,高介電材料聚集電場,訊號對間利用低介電材料減少電場聚集,降低訊號對間串音噪聲的幹擾。請參閱圖8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八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七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惟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七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三包覆層1113包覆於前述第一、ニ包覆層1111、1121外部。本實施例為有接地線差動訊號傳遞配置的方式,差動訊號對間利用第一包覆層1111與第二包覆層1121及第三包覆層1113間具有高低介電差值,高介電材料聚集電場,訊號對間利用低介電材料減少電場聚集,降低訊號對間串音噪聲的幹擾。請參閱圖9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九實施例的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八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八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更具有一第四包覆層1114,該第四包覆層1114包覆前述第一、ニ導線組11、12,並包覆於該第一包覆層1111外部,再與該第二包覆層1121—同由該第三包覆層1113所包覆,所述第四包覆層1114為鋁箔。請參閱圖10為本發明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第十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是與前述第一實施例部分結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但是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I的所述第一、ニ導線111、112是軸向相互交錯結合。針對前述各實施例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通過網絡分析儀(NA)在一定的條件下,量測不同介電係數排列對訊號傳輸的影響。排列組合方式是以第七實施例作為說明,井分別以改變該第一包覆層1111及該第二包覆層1121的高低介電差值,參閱圖11為態樣A電磁測試後實測數據,態樣A是將第一、ニ包覆層1111、1121使用的介電係數皆為3. 8。參閱圖12為態樣B電磁測試後實測數據態樣B是將第一包覆層111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2,第二包覆層112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8。參閱圖13為態樣C電磁測試後實測數據態樣C是將第一包覆層111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8,第二包覆層112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2。
參閱圖14為態樣D電磁測試後實測數據態樣D系將第一包覆層111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2,第二包覆層1121使用的介電係數為3. 2。最後測得
權利要求
1.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包含 一第一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及至少ー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二導線具有一第二包覆層,該第一、ニ導線是軸向相對應設置,該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六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二包覆層是同時包覆該第一包覆層及該第二、四、六導線。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一接地導線及一第二接地導線及一第三接地導線,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所述第一、ニ導線組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相反該第一導線組的另ー側,一第三包覆層是同時包覆前述第一、ニ包覆層,且該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三導線組,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該第三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五導線及至少ー第六導線,該第五、六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二導線組及該第三導線組為單端訊號對,前述第一包覆層是由前述第二包覆層所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二導線組及一第一接地導線及一第二接地導線及一第三接地導線,所述第一導線組的第一導線及該第二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二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三導線及至少ー第四導線,該第三導線及該第四導線具有前述第一包覆層,所述第一、ニ導線組為差動訊號對,該第一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一導線組ー側,該第二接地導線設於該第一、ニ導線組之間,該第三接地導線是設於該第二導線組相反該第一導線組的另ー側,該第一、ニ、三接地導線外部具有前述第二包覆層,該第一包覆層的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ニ導線是呈水平並列。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ニ導線是軸向相互交錯結合。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三包覆層。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具有一第四包覆層,所述第四包覆層為鋁箔,該第四包覆層包覆前述第一、ニ導線組,並包覆於前述第一包覆層外部。
11.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其特徵在於,是包含 一第一導線組,具有至少ー第一導線及至少ー第二導線,該第一導線具有一第一包覆層,該第一、ニ導線是軸向相對應設置; 一第二包覆層,是包覆前述第一包覆層及該第二導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降低串擾訊號的傳輸單元結構,是包含一第一導線組具有至少一第一導線及至少一第二導線,該第一、二導線分別具有一第一包覆層及一第二包覆層,並軸向相對應設置,該第一包覆層介電係數高於該第二包覆層;通過第一包覆層及該第二包覆層,令該等導線間產生高低介電特性的差值,以達到降低高速訊號傳遞時所產生的串擾(Crosstalk)的現象。
文檔編號H01B7/17GK102855974SQ2011101786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
發明者劉大裕, 劉大源, 劉登蘭, 章本華 申請人:高位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