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砂水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23:30:5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砂水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汙水在遷移、流動和匯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混入泥砂,汙水中的砂如果不預先沉降分離去除,則會影響後續處理設備的運行。最主要的是磨損機泵、堵塞管網,幹擾甚至破壞生化處理工藝過程。
沉砂池主要用於去除汙水中粒徑大於0.2mm,密度大於2.65t/m3的砂粒,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離為基礎,使得比重大的無機顆粒下沉,而有機懸浮顆粒能夠隨水流帶走。沉砂池是採用物理法將砂粒從汙水中分離出來的一個預處理單元,主要應用類型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豎流沉砂池、鍾式沉砂池等。
其中,平流沉砂池構造簡單,除砂效果好,除砂設備國產化率高,但砂中夾有有機物,為沉砂的後續處理增加了難度。曝氣沉砂池有佔地小,能耗低,土建費用低的優點,具有良好的抗衝擊能力,適用於水量變化較大的場合,但曝氣裝置運行費用較高。豎流沉砂池由於除砂效果差,運行管理不便,因而在國內外城市汙水廠極少採用。鍾式沉砂池佔地面積小,沉砂效果受水量變化影響很小,砂水分離效果好,分離出的砂子含水率低率,有機物含量少,便於運輸,但是在實際的鐘式沉砂池工程應用中,如果格柵運行不正常,由汙水處理廠的進水總管帶來的一些懸浮物和漂浮物可以直接進入沉砂池,從而可能導致攪拌槳的損壞,尤其是能造成排砂設備及管路的堵塞,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砂水分離裝置,從汙水中將砂粒分離,對汙水進行預處理,以便汙水進行後續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砂水分離裝置,該裝置包括分離盤、排水口、凹槽、分離池、排砂口、排泥池、排泥口、進料管,分離池中設置可旋轉的分離盤、凹槽和排泥池,分離盤設置於凹槽的上方,凹槽的一側設置排水口,排水口伸至分離池之外;排泥池位於凹槽的下方,排泥池的底部設置排泥口,排泥口伸至分離池之外;分離池的頂部設置進料管,進料管的出口與分離盤上表面相對應,分離池的底部設置排砂口。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分離盤包括中心軸、分離盤邊緣、懸浮物分離口、進水區,中心軸的外側盤面設置懸浮物分離口,懸浮物分離口的外側盤面為進水區,進水區的外側盤面為分離盤邊緣。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分離盤邊緣凸起,懸浮物分離口外側盤面與進水區之間設置盤面凸起。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進料管的出口與進水區的盤面相對應。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分離盤的中心軸通過轉動軸與電機連接。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分離池為筒形部分和漏鬥形部分上下組合的一體結構。
所述的砂水分離裝置,排泥池為筒形部分和漏鬥形部分上下組合的一體結構,排泥池的筒形部分內徑大於凹槽的外徑。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採用砂水分離裝置進行砂水分離,分離盤產生的離心力直接作用於要處理的汙水,不需攪動整個水體即可完成沉砂過程,降低了沉砂所需的能耗,提高了效率。
2、本實用新型在分離盤中間設置懸浮物分離口,能夠及時將輕質懸浮物去除,減少了懸浮物的聚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砂水分離裝置的工作原理圖。
圖2為分離盤的俯視圖。
圖中零部件序號說明:1電機;2轉動軸;3分離盤;4排水口;5凹槽;6分離池;7排砂口;8排泥口;9排泥池;10水;11進料管;31中心軸;32分離盤邊緣;33懸浮物分離口;34進水區;35盤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本實用新型砂水分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汙水通過格柵去除水中的大塊物質;
2、利用砂水分離裝置進行處理。調節分離盤轉速在10-3000轉/分,分離盤上產生離心力,汙水通過進料管落分離盤上,通過分離盤將砂水和懸浮物進行初步分離;砂、水從分離盤外緣落入下面的分離池中,懸浮物和水落入下面的凹槽中,並從排水口排出。
3、在分離池中砂水進一步分離。砂、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以0.1-10m/s的速度進入分離池的水中,砂的密度較大,汙水的密度較小,砂和水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分離,最終砂落到分離池邊緣,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來,從排砂口排出,沉降的汙泥從排泥口排出。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砂水分離裝置,主要包括:電機1、轉動軸2、分離盤3、排水口4、凹槽5、分離池6、排砂口7、排泥口8、排泥池9、水10、進料管11等主要部分,具體結構如下:
分離池6中設置分離盤3、凹槽5和排泥池9,分離盤3設置於凹槽5的上方,分離盤3通過轉動軸2與電機1連接,凹槽5的一側底部設置排水口4,排水口4伸至分離池6之外。分離池6為筒形部分和漏鬥形部分上下組合的一體結構,分離池6的頂部設置進料管11,進料管11的出口與分離盤3上表面相對應,分離池6的底部設置排砂口7。排泥池9設置於分離池內,位於凹槽5的下方,排泥池9為筒形部分和漏鬥形部分上下組合的一體結構,排泥池9的筒形部分內徑大於凹槽5的外徑,排泥池9的底部設置排泥口8,排泥口8伸至分離池6之外。
分離盤3包括中心軸31、分離盤邊緣32、懸浮物分離口33、進水區34,中心軸31的外側盤面設置懸浮物分離口33,懸浮物分離口33的外側盤面為進水區34,進水區34的外側盤面為分離盤邊緣32,進料管11的出口與進水區34的盤面相對應,分離盤3的中心軸31通過轉動軸2與電機1連接。分離盤邊緣32凸起,懸浮物分離口33外側盤面與進水區34之間設置盤面凸起35。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1-圖2所示,電機1帶動分離盤3轉動,由進料管11進入的汙水排放到分離盤3上,分離盤3的下面設置凹槽5,使分離盤3不與下面的水接觸,將水10與分離盤3隔離,減少分離盤3的轉動阻力。另一方面分離池6中的水10可以從凹槽5溢出,分離盤3中間的出水和懸浮物也從凹槽5溢出,凹槽5外部設置排水口4進行排水。在分離盤3轉動下,由於砂子比重大,受離心力較大,水所受離心力較小,因此砂和汙水可以進行初步分離,砂子從分離盤邊緣以一定速度被甩出,落入分離池6的水10中繼續運動,由於受到水的阻力使砂和其上的汙泥進一步分離,砂沿分離池6內的外周沉降下來,落入排砂口7排出,汙泥在沉降過程中落入到排泥池9中,並從排泥口8處排出,水10從凹槽5處溢流到排水口4排出。分離盤3中部設懸浮物分離口33,水和懸浮物從懸浮物分離口33排出,落入到下面的凹槽5中,從而實現砂水的分離。
實施例:
將汙水通過格柵去除水中的大塊物質,然後利用砂水分離裝置進行處理。如圖1-圖2所示,啟動電機1,電機1帶動分離盤3轉動。進料口11中汙水排放到分離盤3上,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水中的砂及部分水沿分離盤3邊緣被甩出,進入到分離池6中,在分離池6中繼續運動直到分離池6內的池壁,並沿池壁沉降下來,水進入分離池6後從凹槽5處溢出到排水口4。在分離過程中,汙泥落入到排泥池9中並從排泥口8排出。分離盤3中的水及懸浮物進入分離盤3中部的懸浮物分離口33,落入到下面的凹槽5中,隨水排出。
實施例結果表明,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進行處理時需要設置沉砂池進行砂水分離,沉砂池在汙水處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單元。本實用新型針對砂和水的特性設計了砂水分離裝置,由電機、分離盤、分離池、凹槽等部分組成,採用分離盤進行砂水分離,旋轉的分離盤產生離心力,直接作用於要處理的汙水,不需攪動整個水體,降低了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