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21 16:58:25
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在行車過程中根據可視光源反饋的車身輪距寬度信息,能準確判定前方道路寬度,提示汽車是否可以安全通過的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由電源開關、電源線、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組成。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倒車鏡上,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大燈上,電源開關設在汽車駕駛室內易操作的地方,利用汽車電源通過電源線將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和電源開關連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車安全通行可視器,能夠讓駕駛員準確判斷前方道路是否可以通過,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改善了行車安全的不足之一,該發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性能可靠,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進行廣泛的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視光源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在行車過程中根據可視光源反饋的車身輪距寬度信息,準確判定前方道路寬度,提示汽車是否可以安全通過的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還暫無任何儀器、設備能準確對行駛中汽車的車身寬度,輪距寬度向駕駛員作出提示,並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在行車過程中如果遇到道路障礙、狹窄道路或者與車輛交錯通行時,均採用目測、估計或人員指揮方通行,使駕駛員無法得到準確無誤的安全通行信息,導致交通事故的屢屢發生,造成許多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
【發明內容】
:
[0003]為了使行車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視光源裝置,能有效控制行車安全,減除駕駛員的通行顧慮,避免因通行事故產生的所有經濟、財產損失的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由電源開關、電源線、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組成。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倒車鏡上,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大燈上,電源開關設在汽車駕駛室內易操作的地方,利用汽車電源通過電源線將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和電源開關連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汽車安全通行可視器。當行車中遇到道路障礙、狹窄道路或者與車輛交錯通行時打開電源開關,此時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和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開始工作,發出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照在汽車前方的地面及物體上,駕駛員可以根據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準確判斷前方道路寬度是否可以通過,達到汽車安全通行的目的。
[0005]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能夠讓駕駛員準確判斷前方道路是否可以通過,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改善了行車安全的不足之一,該發明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性能可靠,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可進行廣泛的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圖。
[0009]圖中1.電源開關,2.電源線,3.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4.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5.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6.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具體實施方式】:
[0010]在圖1中,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由電源開關(I)、電源線(2)、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3)、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4)、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5)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
(6)組成。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3)置於汽車的兩個倒車鏡上,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4)置於汽車的兩個大燈上,電源開關(I)設在汽車駕駛室內易操作的地方,利用汽車電源通過電源線(2)將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3)、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4)和電源開關⑴連通。
[0011]在圖2中,當汽車行中無法估計前方道路是否可以通過時,開啟電源開關(I),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3)和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4)開始工作,同時射出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5)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6),斜照在汽車前方適當距離的路面或物體上,準確提示駕駛員前方道路是否可以通過。該實用新型射出的可視光源為斜照式,不對反方向行駛的車輛造成任何光照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由電源開關、電源線、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線和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線組成,其特徵是:車身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倒車鏡上,輪距寬度可視光源發生器置於汽車的兩個大燈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安全通行提示器,其特徵是:在行車過程中根據可視光源照在汽車前方地面或物體上的車身輪距寬度信息,能準確提示駕駛員汽車是否可以安全通過。
【文檔編號】B60Q1/02GK203623500SQ20132086548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楊文剛 申請人:楊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