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9-10 03:28:55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劑技術領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種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腦血管病又稱腦血管意外,腦中風或腦卒中,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以動脈疾病為主,多見於中老年人。高血壓、血液粘稠、吸菸、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等原因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據腦中風疾病的發病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其中佔95%以上的腦中風患者都會出現腦中風後遺症。臨床上有缺血性和出血性腦中風之分。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血栓、腦栓塞等的症狀常見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或者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外眼肌麻痺、眼球震顫、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眩暈等。肢體無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語言障礙,說話不利索;記憶力下降;看物體突然不清楚;眼球轉動不靈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調,站立不穩 』意識障礙;頭痛或者噁心嘔吐;頭暈、耳鳴。中國傳統醫學概念中的腦中風,相當於西醫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中醫學認為,腦中風是由於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淤,導致腦脈痺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撲、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清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症。病理特點主要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上盛下虛,上擾於腦。其中,本虛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必要條件;痰瘀是心腦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標誌;痺阻是心腦血管疾病發展的必然結果。發作急性期當以祛邪為主,常用平肝熄風、清熱化痰、化痰通腑、活血通絡、醒腦開竅之法。閉證治以祛邪開竅醒神,脫證治以扶正固脫、救陰回陽。恢復期及後遺症期,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陰熄風、益氣活血等法。中醫血根據該 證的病因病症特性,通常細分為風痰淤血、痺阻脈絡,肝陽暴亢,風火上擾,氣虛血瘀,痰熱內閉清竅,痰溼蒙塞心神等型,進行辨證治療。對於風痰瘀血,痺阻脈絡型腦中風症,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澀,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滑等症,多採用活血化瘀、搜風通絡、解痙止痛之法。西藥治療特點是對症治療,治標不治本,容易復發,長時間服用有耐藥性,副作用大。採用中藥治療,效果持久、不易復發;有治療、調理、養護的多重作用;起效雖慢但副作用小,可長期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中成藥,該藥組方簡明合理,具有活血化瘀、搜風通絡、解痙止痛之功效。對風痰淤血、痺阻脈絡型缺血性腦中風、腦血栓及腦梗塞療效確切,標本兼治。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中成藥物製備方法。
本發明創造為實現發明目的之一,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製成:丹參5.4-6.6、赤芍 5.4-6.6、川芎 5.4-6.6、紅花 5.4-6.6、秦艽 5.4-6.6、黃芪
7.2-8.8、桂枝 4.2-5.4、葛根 5.4-6.6、黨參 5.4-6.6、香附 3.0-4.2、延胡索 3.0-4.2、烏藥
4.2-5.4、川牛膝5.4-6.6、蜈蚣0.6-1.0、土鱉蟲 3.2-4.8、蟬蛻 3.2-4.8、地龍5.4-6.6、杜仲
5.4-6.6、全蟲 0.3-0.5、伸筋草 5.4-6.6。進一步,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優選為:丹參5.6-6.4、赤芍 5.6-6.4、川芎 5.6-6.4、紅花 5.6-6.4、秦艽 5.6-6.4、黃芪
7.6-8.4、桂枝 4.4-5.2、葛根 5.6-6.4、黨參 5.6-6.4、香附 3.2-4.0、延胡索 3.2-4.0、烏藥
4.4-5.2、川牛膝5.6-6.4、蜈蚣0.7-0.9、土鱉蟲 3.6-4.4、蟬蛻 3.6-4.4、地龍5.6-6.4、杜仲
5.6-6.4、全蟲 0.4、伸筋草 5.6-6.4。更進一步,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進一步優選為:丹參5.8-6.2、赤芍 5.8-6.2、川芎 5.8-6.2、紅花 5.8-6.2、秦艽 5.8-6.2、黃芪
7.8-8.2、桂枝 4.6-5.0、葛根 5.8-6.2、黨參 5.8-6.2、香附 3.4-3.8、延胡索 3.4-3.8、烏藥 4.6-5.0、川牛膝 5.8-6.2、蜈蚣 0.8、土鱉蟲 3.8-4.2、蟬蛻 3.8-4.2、地龍 5.8-6.2、杜仲
5.8-6.2、全蟲 0.4、伸筋草 5.8-6.2。本發明創造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包括將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烘乾、制粉、混合的步驟;將粉料置入超聲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的步驟;靜置48-72小時,製得醇沉上清液;濾過,回收乙醇,製得有效成分濃縮浸膏的步驟。進一步的,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時,包括加入5-7倍量組分重量份的70%乙醇浸泡0.5-1.0小時,繼續加入70%乙醇至8-10倍量,在45-55°C下提取1.0-1.5小時,收集有效成分醇提取液一的步驟。進一步的,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時,還包括再次加入5-7倍量組分重量份的70%乙醇,在45-55°C下提取0.5-1.0小時,收集有效成分醇提取液二的步驟。更進一步的,還包括將有效成分濃縮浸膏製成口服液、丸劑、片劑、顆粒劑劑型的步驟。製備本發明藥物的組成中,各組分的特性如下:丹參:味苦、微寒;入心、肝經。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症。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有黃酮類,三萜類,甾醇等其他成分。作用於心血管系統,具有強心、擴張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此外,還有保肝、改善肝微循環、抗菌等作用。赤芍:味苦、微寒;歸肝經。功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瘕腹痛,跌扑損傷,癰腫瘡瘍。根含芍藥甙、右旋兒茶精及揮髮油。揮髮油主要含苯甲酸,牡丹酚及其他醇類以及酚類成分共33個。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作用;另外,還有保肝、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等作用。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腹痛,腫塊,心胸脅疼痛,跌打損傷腫痛,頭痛眩暈目暗,風寒溼痺,肢體麻木,癰疽瘡瘍等症。根莖含揮髮油約、川芎嗪、咖啡酸、香莢蘭酸、阿魏酸、中性油等。此外還含有5,5'-聯呋哺甲醯醚、匙葉桉油烯醇、β谷留醇、蔗糖和一種脂肪酸甘油酯。有鎮靜、強心、作用、抗菌作用、抗放射等藥理作用。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氣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經,經閉,產後血暈,瘀滯腹痛,胸痺心痛,血積,跌打瘀腫,關節疼痛,中風癱瘓,斑疹紫暗。含紅色的和黃色的色素:紅花甙、前紅花甙、紅花黃色素A及B、紅花明甙Α,又含多酚類成分:綠原酸、加啡酸、兒茶酚等,還含八十餘種揮發性成分、胺基酸、糖類等。作用於心血管系統,影響心臟功能,有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擴張血管等作用,兼能減輕腦水腫、降壓、抗凝血;還有抗疲勞、抗缺氧作用,興奮子宮的作用,鎮痛和鎮靜作用,抗炎作用,雙向影響免疫活性,影響神經系統等作用。秦艽:辛、苦,微寒;歸胃、肝、膽經。功能袪風溼,舒筋絡,清虛熱。用於風溼痺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含裂環環烯醚萜苷(龍膽鹼、龍膽次鹼、秦艽丙素及龍膽苦甙)、環烯醚萜苷、氧萘類、二氫黃酮類、三萜類、留醇類、黃酮碳苷、二糖、苯甲酸衍生物等。有抗炎、鎮痛、升高血糖、抗菌等作用。黃芪:甘,溫;歸肺、脾、肝。功效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託瘡。主含單糖、多糖、皂苷、黃酮、胺基酸、無機元素、蛋白質、核黃素、β_谷留醇、胡蘿蔔苷等;藥理作用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改善物質代謝、增強性腺功能、抗應激、延緩衰老等作用。黃芪還具有強心、調節血壓、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潰瘍等作用。黃芪多糖和黃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桂枝:辛、甘、性溫;歸膀胱、心、肺經。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主治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等症。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主含揮髮油,主要是桂皮醛,還有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蓽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鎮痛、解熱、驚厥作用;還有抗菌、抗病毒、利尿、抗炎作用和影響免疫系統等作用;此夕卜,尚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祛痰、止咳、芳香健胃、抗腫瘤作用。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有發表解肌,昇陽透疹,解熱生津之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洩瀉、熱病口渴。主治外感發熱,頭頸痛強,麻疹透發不暢,溫病口渴,消渴,酒毒,胸痺心痛等病症。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及β_谷留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澱粉。作用於循環系統,有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改善腦循環、增加冠狀血管血流量、保護心臟缺血反應等作用,還有保肝、解痙、解熱、降血糖、降脂及雌激素樣作用等。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含α-菠菜留醇、豆留醇等留醇類成份以及己酸、庚酸、辛酸等揮發性成分,還含有糖、苷`類、生物鹼、三萜類、14種無機元素及胺基酸等成份。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抗應激、強心、抗休克、調節血壓、抗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此外,還具有益智、鎮靜、催眠、抗驚厥等作用。
香附:辛、微苦、甘平。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主含揮髮油類、脂肪油、澱粉、糖類及蛋白質等。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有催眠用、麻醉作用、解熱鎮痛、降溫作用。此外,還有強心作用或減慢心率作用、雌激素樣作用、抑制子宮收縮、抗菌、抗炎等作用。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脾經。功能活血,利氣,止痛。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扑腫痛。化學成分有多種異喹啉類生物鹼,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庚素、辛素、壬素、癸素、子素、醜素、寅素、黃連鹼、去氫延胡索甲素、延胡索胺鹼、去氫延胡索胺鹼及古倫胺鹼等,還含有大量澱粉和少量黏液質,揮髮油及樹脂等成分。藥理作用有鎮痛、鎮靜、安定、催眠、抗胃潰瘍、鬆弛肌肉、興奮垂體腎上腺系統的作用:作用於心血管的作用:因組分不同而有降壓、擴張冠脈、增加冠狀竇血流量作用。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用於寒凝氣滯之胸腹諸痛證。其主要成分為揮髮油、異喹啉生物鹼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內酯三大類。藥理活性有抗菌、抗病毒、鎮痛、抗炎、抗凝血酶以及保護消化系統、有興奮心肌、加速回流循環、升壓及發汗等作用。 川牛膝:性味甘平、微苦;歸肝、腎經。功能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用於經閉症瘕,胞衣不下,關節痺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扑損傷。根含0-蛻皮留酮、@-甾谷醇、羥基杯莧留酮、莧菜留酮A、B及微量元素鈦,具有.蛋白質同化、抗生育等作用。蜈蚣:辛、溫、有毒;歸肝經。功能息風鎮痙,功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痺,瘡瘍,瘰癧,毒蛇咬傷。含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此外,尚含脂肪油、膽固醇、蟻酸等成分。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對致病性皮膚真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土鱉蟲:鹹、寒;有小毒;歸肝經。功能破瘀血,續筋骨。用於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含揮髮油和胺基酸.還有各種脂肪醛和芳香醛及二氯苯、二甲基二硫醚。此外,另含b_谷甾醇等。藥理作用有抗凝血作用、調脂作用。蟬蛻:甘、寒;歸肺、肝經。功能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含大量甲殼質。亦含蛋白質、胺基酸、有機酸、酚類、黃酮類、留體類、糖類、油脂、揮髮油及乙醇胺等。此外,尚含鎂、鋁、磷、錳、鋅、鉻、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藥理作用有抗驚厥作用、鎮靜作用、解熱、抗過敏、抗破傷風等作用。地龍:性寒、味鹹;歸肝、脾、膀胱經。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麻痺,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症。主含蚯蚓素(溶血成分)、蚯蚓解熱鹼(解熱成分)、蚯蚓毒素(有毒成分)胺基酸等。此外,並含有脂肪酸、類脂化合物、膽固醇、膽鹼、維生素B、黃尿圜、胍及磷等。藥理作用有溶栓和抗凝作用,作用於心血管系統有抗心律失常、降壓作用,作用於神經系統有預防缺血性腦卒中(中風)、抗驚厥和鎮靜、解熱作用,此外,還有平喘、抗癌、興奮平滑肌等作用。杜仲:甘、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於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餘浙,陰下溼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主含杜仲膠,還含糖甙、生物鹼、果膠、月旨肪、樹脂、有機酸、酮糖、維生素C。另外,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B及¢-胡蘿蔔素等及很多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醛糖、綠原酸等。藥理作用有降壓作用、增強免疫系統作用、利尿作用和其他作用,如並改善頭暈、失眠等症狀、鎮靜、抗衰老等作用。全蠍:辛、平;有毒;歸肝經。功效: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主含蠍毒、膽甾醇類、脂肪酸、無機化合物及無機鹽;藥理作用有抗癲癇、抗驚厥、鎮痛作用;能夠作用於副交感神經、促使乙醯膽鹼的釋放;還有降壓、抗腫瘤等其他作用。伸筋草:味苦、辛、溫;入肝經。功效:祛風散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用於風寒溼痺,筋脈拘攣疼癰;外用治跌打扭傷腫痛。含石松鹼,棒石松寧鹼等生物鹼,石松三醇,石松四醇酮等萜類化合物,谷留醇等留醇,及香草酸,阿魏酸等。藥理作用有降溫、降血壓作用、抑菌等作用。此方組成,科學合理。方中丹參、川芎、紅花活血散瘀為君,全蠍、蜈蚣、桂枝、秦艽祛風通絡、解痙止痛為臣,赤芍、牛膝、土鱉蟲活血止痛,地龍、伸筋草、蟬蛻、葛根舒絡止痛,香附、延胡索、烏藥理氣止痛,黃芪、黨參、杜仲益氣補腎同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搜風通絡、解痙止痛之功。本發明藥物製備方法中採用的超聲波提取藥物有效成分的技術是利用超聲波所產生的的加速質點運動、空化效應、振動勻化等特殊作用,來用於物質化學成分提取工藝中,將所含成分以快速高效地提取出來的一項新的提取技術。採用該項提取技術,製備本發明藥物,與傳統工藝比較優勢明顯:1、提取效率高:超聲波獨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細胞組織破壁或變形,使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傳統工藝顯著提高達50— 500%。2、提取時間短:超聲波強化中藥提取通常在24— 40分鐘即可獲得最佳提取率,提取時間較傳統方法大大縮短2/3以上,藥材原材料處理量大。3、提取溫度低 :超聲提取中藥材的最佳溫度在40_60°C,對遇熱不穩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藥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護作用,同時大大節能能耗。4、適應性廣:超聲提取中藥材不受成分極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適用於絕大多數種類中藥材和各類成分的提取,且適用於多種溶劑。5、提取藥液雜質少,有效成分易於分離、純化。6、提取工藝運行成本低,綜合經濟效益顯著。7、操作簡單易行,設備維護、保養方便。 本發明藥物的藥理研究:目前藥理研究已證實本發明藥物有下述藥理作用:1、對腦水腫的影響:取大鼠自體血0.3ml,注入大腦半球內造成偏癱模型。灌服本發明藥物,每日20ml,對照組用生理鹽水灌胃,術後21天處死動物。取腦組織作組織學觀察,實驗大鼠腦組織病灶處可見大量格子細胞、膠質細胞及含鐵黃素,對照組則較少。結果表明:有增強吞噬細胞功能,促進血腫吸收的作用。2、對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以本發明藥物1.0ml/只灌注大鼠,I小時後取大鼠頸動、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側肢循環,15min終止循環,稱量血小板血栓的乾重。結果顯示:對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3、對微循環的影響:10%高分子右旋糖酐靜注大鼠致急性微循環障礙模型,小腸推注本發明藥物100%水煎液,20min後觀察腸繫膜微循環。
結果顯示: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增多,血流速度加快,毛細胞聚集、白細胞貼壁、堆積等現象明顯改善,血流停滯現象消失。4、改善血流變特性:給高脂血家兔拌飼本發明藥物濃縮液15ml/2次/日,3周後觀察,其全血還原粘度明顯低於對照組。結果顯示:可以改善血流變特性。5、急性毒性試驗:採用本發明藥物按每日40ml/kg分次灌服小鼠,72hr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小鼠全部健存,未見不良反應。6、亞急性毒性試驗:採用大鼠隨機分為大、中、小劑量組和空白對照組,連續灌服本發明藥物30ml/kg,6周後處死觀察。結果顯示:體重、血常規、肝功、腎功、心電圖及各臟器組織均未見異常。臨床觀察:本發明藥物治療風痰淤血、痺阻脈絡型缺血性腦中風(腦血栓、腦梗塞)106例,臨床觀察小結。
資料、方法與結論1 一般資料1.1病例來源:106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3例,年齡35-80歲,平均57±2歲;病程28-78天,平均52± 10天。1.2病例選擇1.2.1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診療常規》(1998)制定診斷依據1.2.L I 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半身不遂,肢軟無力。1.2.1.2初起有短暫一側肢體麻木,力弱,語言障礙,意識喪失。1.2.1.3有飲食不節,菸酒過度,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史。1.2.1.4 口角歪斜,視野同側偏盲,一側肢體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患側肢體肌力3度以下,肌力降低。1.2.1.5甘油三酯,膽固醇均明顯高於正常值。1.2.1.6CT提示腦組織有不同程度,有梗塞病灶。辯證依據半身不遂;中風經救治後,留有的後遺症:一側肢體不遂,言語不利,口眼歪斜,面色暗淡無華,苔薄白,舌質淡,舌體不正,脈細無力。1.2.2納入病例標準:符合風痰淤血、痺阻脈絡型缺血性腦中風(腦血栓、腦梗塞)診斷、辯證標準:年齡35-80歲;病程〈78天。1.2.3排除病例標準(包括不適應症或剔除標準)1.2.3.1不符合納入標準。如:風痰淤血、痺阻脈絡,肝陽暴亢,風火上擾,氣虛血瘀,痰熱內閉清竅,痰溼蒙塞心神等腦中風。1.2.3.2排除腦出血疾病。1.2.3.3合併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1.2.3.4對本品過敏者,孕婦及腦中風急性期。1.2.3.5凡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者。
2治療方法: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0_50ml,每日3次。療程:連續服用10天為一療程。3觀察指標:3.1療效判定標準3.1.1痊癒:臨床症狀完全消失,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血脂指標降為正常範圍。3.1.2好轉: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肢體可隨意活動,部分肢體見靈活,血脂指標接近正常或降低。3.1.3無效:臨床症狀無明顯好轉,血脂指標改變不顯著。3.2療效性觀測指標3.2.1肢體活動,感覺障礙:消失減輕無變化3.2.2 口角歪斜:消失好轉無變化4.1治療後臨床療效:見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其特徵是: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製成: 丹參 5.4-6.6、赤芍 5.4-6.6、川芎 5.4-6.6、紅花 5.4-6.6、秦艽 5.4-6.6、黃芪7.2-8.8、桂枝 4.2-5.4、葛根 5.4-6.6、黨參 5.4-6.6、香附 3.0-4.2、延胡索 3.0-4.2、烏藥4.2-5.4、川牛膝 5.4-6.6、蜈蚣0.6-1.0、土鱉蟲 3.2-4.8、蟬蛻 3.2-4.8、地龍 5.4-6.6、杜仲5.4-6.6、全蟲 0.3-0.5、伸筋草 5.4-6.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其特徵是: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優選為: 丹參 5.6-6.4、赤芍 5.6-6.4、川芎 5.6-6.4、紅花 5.6-6.4、秦艽 5.6-6.4、黃芪7.6-8.4、桂枝 4.4-5.2、葛根 5.6-6.4、黨參 5.6-6.4、香附 3.2-4.0、延胡索 3.2-4.0、烏藥4.4-5.2、川牛膝5.6-6.4、蜈蚣0.7-0.9、土鱉蟲 3.6-4.4、蟬蛻 3.6-4.4、地龍5.6-6.4、杜仲5.6-6.4、全蟲 0.4、伸筋草 5.6-6.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其特徵是: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進一步優選為: 丹參 5.8-6.2、赤芍 5.8-6.2、川芎 5.8-6.2、紅花 5.8-6.2、秦艽 5.8-6.2、黃芪7.8-8.2、桂枝 4.6-5.0、葛根 5.8-6.2、黨參 5.8-6.2、香附 3.4-3.8、延胡索 3.4-3.8、烏藥 4.6-5.0、川牛膝 5.8-6.2、蜈蚣 0.8、土鱉蟲 3.8-4.2、蟬蛻 3.8-4.2、地龍 5.8-6.2、杜仲5.8-6.2、全蟲 0.4、伸筋草 5.8-6.2。
4.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 包括將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烘乾、制粉、混合的步驟;將粉料置入超聲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的步驟;靜置48-72小時,製得醇沉上清液;濾過,回收乙醇,製得有效成分濃縮浸膏的步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時,包括加入5-7倍量組分重量份的70%乙醇浸泡0.5-1.0小時,繼續加入70%乙醇至8-10倍量,在45-55°C下提取1.0-1.5小時,收集有效成分醇提取液一的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時,還包括再次加A 5-7倍量組分重量份的70%乙醇,在45-55°C下提取0.5-1.0小時,收集有效成分醇提取液二的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還包括將有效成分濃縮浸膏製成口服液、丸劑、片劑、顆粒劑劑型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藥物,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製成丹參5.4-6.6、赤芍5.4-6.6、川芎5.4-6.6、紅花5.4-6.6、秦艽5.4-6.6、黃芪7.2-8.8、桂枝4.2-5.4、葛根5.4-6.6、黨參5.4-6.6、香附3.0-4.2、延胡索3.0-4.2、烏藥4.2-5.4、川牛膝5.4-6.6、蜈蚣0.6-1.0、土鱉蟲3.2-4.8、蟬蛻3.2-4.8、地龍5.4-6.6、杜仲5.4-6.6、全蟲0.3-0.5、伸筋草5.4-6.6。該藥組方簡明合理,具有活血化瘀、搜風通絡、解痙止痛之功效。本發明同時公開了一種該藥物的製備方法,包括將按重量份計的各組分烘乾、制粉、混合的步驟;將粉料置入超聲提取器中,加入70%乙醇提取有效成分,製得有效成分醇提液的步驟;靜置48-72小時,製得醇沉上清液;濾過,回收乙醇,製得有效成分濃縮浸膏的步驟。超聲波提取具有提取溫度低、提取率高、提取時間短的獨特優勢。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182012SQ201310050590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李勇, 王進 申請人:洛陽市洛銅醫院, 李勇, 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