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型色譜柱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6:35:3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型色譜柱,屬於生物化工設備。
背景技術:
複合型色譜柱是用於生物化工領域,主要用於對物料的分離、混合,現有的製備色譜柱的主要用於物料的分離與混合,但是尺寸較小,只能適合較少物料的分離與混合,不適合質量較大的物料進行生產;如果柱體放大尺寸,則對分流板具有更高的要求,分流板的質量以及分流的效果會對物料的分離與混合產生的一定的影響,分離與混合的效率對嚴重影響了物料的生產效率,因此,如何生產一種高效率的複合型色譜柱是生產廠家目前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複合型色譜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複合型色譜柱,其特徵在於:包括筒體,所述筒體上方設有物料進料口,所述筒體下方設有物料出料口,所述筒體內設有兩組分流板,所述每組分流板包括上分流板以及下分流板,所述上分流板以及下分流板形狀相同、對稱設置,所述上分流板下方設有反應物進料口,所述下分流板上方設有反應物出料口,所述上分流板上方設有洩露檢測口,所述筒體下方設有洩露檢測口,所述上分流板以及下分流板上均設有壓力檢測器,所述反應物進料口處設有壓力檢測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上分流板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分配板、分配盤以及過濾網,所述分配板上設有至少2個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上端設有與分流孔相對應的分流支管,所述分配盤上設有至少2個扇形分流槽,所述扇形分流槽內設有中心分流孔、扇形分流管道以及管道分流孔,所述中心分流孔通過扇形分流管道與管道分流孔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分流孔為米字形狀進行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反應物出料口處設有抽樣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筒體左端均設有進出口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進出口裝置包括人孔以及擋板,所述筒體上設有人孔,所述人孔外側設有擋板,所述人孔與擋板之間設有補強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筒體上設有視鏡。
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本實用新型較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種複合型色譜柱,本實用新型中設有兩組分流板,將物料與加入的混合液進行混合反應,混合液經過兩組分流板進行分流混合後,可以使物料與反應物充分進行混合,有效提高了分離的效率;本實用新型中的設有分流板,可以有效增大反應的接觸面積,有效加快了混合液分流的效率,有效提高了反應速率。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複合型色譜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分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分配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分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筒體,2、物料進料口,3、物料出料口,4、分流板,5、上分流板,6、下分流板,7、反應物進料口,8、反應物出料口,9、洩露檢測口,10、壓力檢測器,11、分配板,12、分配盤,13、過濾網,14、分流孔,15、分流支管,16、分流槽,17、中心分流孔,18、分流管道,19、管道分流孔,20、螺孔,21、抽樣口,22、進出口裝置,23、人孔,24、擋板,25、補強圈,26、視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結合附圖可見,一種複合型色譜柱,包括筒體1,所述筒體1上端設有物料進料口2,所述筒體1下端設有物料出料口3,所述筒體1內設有兩組分流板4,所述每組分流板4包括上分流板5以及下分流板6,所述上分流板5以及下分流板6形狀相同、對稱設置,所述上分流板5下方設有反應物進料口7,所述下分流板6上方設有反應物出料口8。
反應物從反應物進料口7進入色譜柱內,並將反應色譜柱中多餘的反應物從反應物出料口8流出色譜柱。
所述上分流板5上方設有洩露檢測口9,所述筒體1下方設有洩露檢測口9,可以對反應中的色譜柱進行及時檢測,有效防止色譜柱的混合液進行洩露,可以對色譜柱的密封性進行及時檢測,所述上分流板5以及下分流板6上均設有壓力檢測器10,所述反應物進料口7處設有壓力檢測器10,可以對上分流板5、下分流板6以及反應物進料口7的壓力進行及時檢測,有效防止色譜柱內的壓力過高而對反應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利於混合液的充分混合。
所述上分流板5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分配板11、分配盤12以及過濾網13,所述分配板11上設有至少2個分流孔14,所述分流孔14上端設有與分流孔14相對應的分流支管15,所述分配盤12上設有至少2個扇形分流槽16,所述扇形分流槽16內設有中心分流孔17、扇形分流管道18以及管道分流孔19,所述中心分流孔17通過扇形分流管道18與管道分流孔19相連;所述分配板11、分配盤12以及過濾網13中間均設有螺孔20。
將螺栓設置於分配板11、分配盤12以及過濾網13的螺孔20內,並將螺栓兩端通過螺母進行固定,並將分流板4安裝至筒體1內,混合液經過分流支管15進入分流孔14內,並流至分配盤12上的中心分流孔17以及扇形分流管道18後,混合液經過扇形分流管道18進行分流,並使混合液通過管道分流孔19流出後,並將混合液通過過濾網13進行過濾,有效加快了物料的反應速率,分流後的物料可以與反應物充分進行接觸並進行反應,有效增大了接觸面積,有效加快了反應物的反應速率。
所述分流孔14為米字形狀進行設置,分流孔14下端與中心分流孔17、扇形分流管道18相連,可以直接流入至中心分流孔17以及扇形分流管道18內。
所述反應物出料口8處設有抽樣口21,可以對反應的過程中混合液隨時進行抽樣檢查,並保證反應正常進行。
所述筒體1左端均設有進出口裝置22,所述進出口裝置22包括人孔23以及擋板24,所述筒體1上設有人孔23,所述人孔23外側設有擋板24,所述人孔23與擋板24之間設有補強圈25,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人孔23進入色譜柱內,並對色譜柱進行及時檢查,有效解決色譜柱出現的問題。
所述筒體1上設有視鏡26,可以對筒體1內的反應進行及時觀察,可以對反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本實用新型,具體使用過程如下:物料通過筒體1上方的物料進料口2進入色譜柱內,並經過第一組分流板4的上分流板5進行分流之後,將反應物通過反應物進料口7進入色譜柱內,並與物料進行充分反應後,並對混合液進行一次分離,將分離後的混合液通過下分流板6進行分流,分流後的混合液經過第二組分流板4的上分流板5,並通過上分流板5進行分流,通入的反應物與色譜柱中的物料進行二次混合,並對物料進行二次分離,分離後的混合液經過下分流板6後流出後,並經過物料出料口3流出色譜柱,並進行下一步生產工藝。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於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徵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範圍,即在此範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