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2:13:45 1
專利名稱: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
技術背景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各種馬桶絕大部分還是傳統結構的馬桶,這些馬桶的隔臭功 能靠水封實現,水封隔臭很脆弱,經常要出現樓上衝水樓下冒泡的情況,甚至出現汙物倒 溏。當馬桶較長時間不使用水封蒸發或其他原因致使馬桶水封下降或消失時,管道臭氣會 暢通無阻,進入居室,造成居室汙染。消費者對此常有怨言,市場上又無法提供一種能夠在 水封之外,管道自帶隔臭功能的馬桶。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填補現有馬桶製造技術的空白,提供一種排汙管道具有 獨立隔臭裝置,能預衝水防止大便粘壁,防止自來水管網虹吸、防止溢流,安裝簡單靈活,適 用不同水壓且能有效控制用水量並達到合適水封深度與水封表面積的節水馬桶。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 徵是由防虹吸裝置、進水閥、衝水控制圈、馬桶碗面、排汙閥、管道隔臭裝置、伸縮管、驅動裝 置共同組成。其各部件的技術方案依次分述如下1、防虹吸裝置。設計一個一頭通孔,用於通水;一頭盲孔,用於閉水,中間以筋相連 的防虹吸裝置,用以控制自來水實現單向流動,防止虹吸的產生。當管網出現虹吸,盲孔部 分關閉進水閥的進水口,控制自來水回流,防止汙物被吸入管網。2、進水閥。其特徵是閥芯設計成圓錐形,錐形閥芯周圍布有定位筋限定錐形閥芯 的運動軌跡。設有撥叉開關,撥叉開關運動帶動錐形閥芯開閉。3、衝水控制圈,其特徵是控制圈為首尾相連的閉合圈,圈上設有一個進水口,整 圈均布出水眼。出水眼設計成3 士 Imm的大小,間隔在35 士 5mm。4、排汙裝置。其特徵是由排汙閥和伸縮管共同構成。排汙閥進口與排汙閥門配 合處設計成斜面。排汙閥門在外力的作用下常態密閉,作用關緊排汙閥門的這個外力設計 成可調。排汙閥出口設計成向下傾斜,配合伸縮管的伸縮和彎轉,實現與建築物排水系統中 的不同排汙管口相連接。5、管道隔臭裝置。其特徵如張口漏底的口袋,一頭張口,一頭閉口,張口用以承接 馬桶的排出物;底邊相貼閉口,可以阻止臭氣進入馬桶,進入居室。排出物自張口處進入後, 相貼的閉口打開放行排出物,排出物通過後,閉口處自動復原相貼,阻止臭氣、汙水回流。6、驅動裝置。排汙閥和進水閥設計成由同一驅動裝置驅動。將驅動裝置的驅動方 式設計成排汙閥打開時間與進水閥打開時間可以調節為同步或錯開。具體方法一是將排 汙閥門的拉動位置設計成長條形孔,調節牽引物在長條形孔中的位置,可以調整空拉的時 間。調節這個空拉時間的多少,可以實現排汙閥打開時間與進水閥打開時間同步或滯後。反 之亦然。方法二是使用感應衝洗器做進水閥,用電磁力作為排汙閥的打開驅動力。設置感應衝洗器參數,可以實現排汙閥打開時間與進水閥打開時間同步或錯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防虹吸裝置防止產生自來水管道虹吸將馬桶汙物吸入自來水管網,保護自來水管網不受汙染,維護人們的健康安全。2、利用管道隔臭裝置解決管道臭氣回流、汙水倒溏的問題。3、排汙閥具備防溢流功能。排汙閥進口與排汙閥門配合處設計成斜面,可以同時 利用重力的作用,加強排汙閥門密封的可靠性。調節作用關緊排汙閥門的這個外力,可以調 節排汙閥門打開所需的力度,從而實現馬桶內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時,排汙閥門將自動打 開,控制馬桶內水位的繼續上升,避免馬桶漫水出來,損壞居室。4、排汙閥出口設計成向下傾斜,配合伸縮管的伸縮和彎轉與建築物排水系統中的 不同排汙管口相連接,實現坐便器排汙口地排和牆排所有安裝距的簡單自由安裝,節省人 力物力。排汙閥出口向下傾斜有利於汙物加速排出,減少衝洗時間,減少用水量。5、衝水控制圈通過對出水眼的大小和間隔的控制,可以控制水進入馬桶碗面的速 度和流量,從而控制存留在布水通道的水量。這個存留在布水通道的水量的多少決定了排 汙閥門關閉後,馬桶的水封深度和水封表面積的大小。這種衝水控制圈通過對出水眼的大 小和間距的精確控制,能在保證低水壓的衝洗效果的同時,提高水封深度和水封表面積。6、通過閥芯的錐形設計和與進水閥出水口尺寸配合的精確控制,實現了進水閥高 水壓時打開輕便,同時控制住了水壓高時的用水量,達到節水的目的。這種閥門設計,結構 很簡單,定位筋使錐形閥芯回位準確,密封可靠,特別是拆裝維護非常簡易、方便。7、本設計的馬桶水封來源於排汙閥門關閉後,布水通道中的存留水。進水閥啟閉 時間與排汙閥啟閉時間錯開,在衝水控制圈的配合下,可以調整存留在布水通道的水量,從 而調整馬桶的水封深度和水封表面積。利用空拉,使用者可以調節自己所需的任意水封深 度和水封表面積。8、進水閥打開時間先於排汙閥打開時間,可以實現排汙啟動前,馬桶碗面衝洗已 經開始,減少了衝洗等待時間,加快衝洗速度。9、根據使用需要,在不打開排汙閥門的情況下,可以單獨打開進水閥門做少量預 衝水以溼潤馬桶碗面,減少排洩物粘在馬桶壁上不好衝洗的機會,使馬桶使用更加人性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防虹吸裝置,2、進水閥,3、撥叉開關,4、衝水控制圈進水口,5、衝水控制 圈,6、馬桶碗面,7、排汙閥,8、管道隔臭裝置,9、伸縮管,10、驅動裝置,11、感應衝洗器,12、 電磁力開關。圖1-1防虹吸裝置圖1-2進水閥局部剖面圖圖1-3衝水控制圈圖1-4排汙閥局部剖面圖圖1-5管道隔臭裝置圖2實施例一[0029]圖3實施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閱圖2所示,自來水從管道接入,經由防虹吸裝置1進入進水閥2,防虹吸裝置1 的兩端分置進水閥進水口的內外兩端。防虹吸裝置1的通孔部分朝向進水的方向;盲孔部 分在進水閥內部。自來水從通孔部分進入,經盲孔部分與進水閥體之間的間隙進入進水閥。 驅動裝置10帶動撥叉開關3,打開錐形閥門,進行衝水。進水閥與衝水控制圈進水口 4相連 接,水經衝水控制圈進水口 4進入衝水控制圈5的布水通道,在布水通道出水眼的控制下, 實現對馬桶碗面6的衝洗。驅動外力消失,撥叉開關3回位,錐形閥門關閉,停止衝水。排 汙閥7的進口與馬桶碗面6的出口相連接,排汙閥7的出口與伸縮管9連接,利用伸縮管9 的伸縮和彎轉,可以和地排或牆排的不同安裝距的排汙管口相連接。在排汙閥7與伸縮管9 之間裝上管道隔臭裝置8,防止臭氣、汙水回流。排汙閥7和進水閥2與同一驅動裝置10連 接。調節牽引物在驅動裝置10的長條形孔中的不同位置,可以調整空拉的時間。通過調節 空拉時間可以實現排汙閥7打開時間與進水閥2打開時間同步或錯開。使用前空拉一下, 對馬桶碗面6預衝水,防止汙物粘在馬桶碗面6上。調節排汙閥7的關緊力,可以調節馬桶 碗面6的存水水位,實現馬桶的防溢流功能。實施例二參閱圖3,用感應衝洗器11代替實施例一中的防虹吸裝置1、進水閥2和驅動裝置 10。將感應衝洗器11的出水口與衝水控制圈進水口 4連接,感應衝洗器11與開啟排汙閥 7的電磁力開關12連接。馬桶碗面6、排汙閥7、管道隔臭裝置8、伸縮管9的連接同實施例 一。使用時,根據需要設定感應確認時間,當連續感應時間達到設定時間,感應衝洗器11進 行第一段少量衝水用於溼潤馬桶碗面6,防止粘結。第一段衝水後不間斷地再連續感應一個 設定時間之後離開,感應衝洗器11進行第二段衝水並驅動電磁力開關12打開排汙閥7,衝 水達到設定時間後,關閉進水和排汙。在第一段衝水未完成時就離開或第一段衝水結束後 連續感應時間不足設定的時間,感應衝洗器11不會進行第二段衝水。如果相隔一個設定較 短時間內連續使用,就沒有第一段出水,只用第二段衝水,並驅動電磁力開關12打開排汙 閥7,衝水達到設定時間後,關閉進水和排汙閥7。關閉進水和排汙閥7的時間可以設定為 同步或錯開,以調節水封的深度和表面積。其他功能的實現同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由防虹吸裝置、進水閥、衝水控制圈、馬桶碗面、排汙閥、管道隔臭裝置、伸縮管、驅動裝置共同組成,防虹吸裝置裝在進水閥進水口,進水閥與衝水控制圈連接,衝水控制圈與馬桶碗面連接,馬桶碗面與排汙閥連接,排汙閥與伸縮管連接,在排汙通道中裝有管道隔臭裝置,進水閥與排汙閥用驅動裝置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防虹吸裝置為一 頭通孔,一頭盲孔, 中間以筋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排汙閥和伸縮管 共同構成排汙裝置,排汙閥進口與排汙閥門配合處設計成斜面,排汙閥出口設計成向下傾 斜,配合使用的伸縮管可自由伸縮和彎轉,排汙閥門的關緊力可以調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管道隔臭裝置如 張口漏底的口袋,一頭張口,一頭閉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控制圈為首尾相 連的閉合圈,圈上設有一個進水口,整圈的出水眼設計成3士 Imm的大小,間隔在35士5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其特徵是排汙閥和進水閥 由同一驅動裝置驅動,拉動位置設計成長條形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帶管道隔臭的節水馬桶,由防虹吸裝置、進水閥、衝水控制圈、馬桶碗面、排汙閥、管道隔臭裝置、伸縮管、驅動裝置共同組成,防虹吸裝置裝在進水閥進水口,進水閥與衝水控制圈連接,衝水控制圈與馬桶碗面連接,馬桶碗面與排汙閥連接,排汙閥與伸縮管連接,在排汙通道中裝有管道隔臭裝置,進水閥與排汙閥用驅動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節水馬桶,能防止大便粘壁,防止自來水管網虹吸、防止溢流,安裝簡單靈活,適應不同水壓且能有效控制用水量並達到合適水封深度與水封表面積。
文檔編號E03D11/10GK201588290SQ20092000660
公開日2010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日
發明者陳出新 申請人: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