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會寫詩掌握格律(第一次工藤直子)
2023-09-10 02:15:03
第一次 [日本] 工藤直子
詩塾:格寶讀詩 第一次來自詩塾
00:00
02:04
那天晚上
月光下的屋頂
如銀白的毛毯
青嫩的楓葉
像青蛙的手套
緩緩的搖擺
風載著花花草草的清香
像船一般駛過天空
那個春天的晚上
第一次知道
原來也有「睡不著」這回事
只是只是 心煩著
這就是「煩惱」吧
第一次這麼想
還幼小的我
滿臉認真的神情
遊珮雲 譯
----------------------【作者簡介】---------------------
工藤直子Naoko Kudoh,1935年出生於臺灣嘉義樸子,日本詩人、童話作家。畢業於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中文系,是日本戰後廣告界第一位女性文案,亦曾任多家出版社的特約編輯。1983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哲學的獅子》,榮獲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賞;1985年以《大海的朋友》獲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此書至今已印至43版;1990年以《草原的朋友》獲得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賞。她的詩和散文廣受各年齡層讀者的喜愛,讀者群從小孩到大人都有。主要作品有《詩集原野之歌》《哲學的獅子》等。
----------------------【作品賞析】-----------------
這首詩,很多兒童詩選版本都有選。詩中所表達的特有的第一次失眠,孩子的天真純潔的小小的煩惱,細膩刻畫,讓人感動。
前兩節寫春天晚上的靜謐安好。兩個比喻,一個是寫月白如水,月光平滑如毯。安靜得如同流水無聲。春天的楓葉依然是青澀的,不是盛放的豔紅。楓葉本俗名叫「雞爪楓」,是形容葉如雞爪的。在這裡,第二個比喻,是將楓葉,比作青蛙的手套,脫俗清新,是強調其青澀的綠色,未成熟的依然綠色的葉脈!因為細微的風起,而緩緩地搖擺。此處,明處是描寫微風的動態,實際上是為襯託春夜的靜。
反覆說物靜,反襯出內心的悸動。正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對周邊環境的印象特別深刻,除了外形,色彩,還有清香味道。寫盡個體獨有的細膩情懷,道盡小小年紀的少年愁滋味。
作者在這裡兩次強調「第一次」,緊扣主題。將孩子告別無憂無慮的幼童時光,青春萌發的初始階段,那種難以言說的,未可預知的突如其來的煩惱,刻畫得淋漓盡致。整個詩篇充滿了畫面感,我們仿佛看到,敏感的主人公,被突發的失眠給困住了。側臥在床上,寂靜的黑夜裡,難以入睡,還睜大著眼睛,為失眠的突然造訪而疑惑不已。同時,漸漸悟道,這就是煩惱了,是成長的煩惱,是長大了的煩惱了。
孩子在長大,心智的空間也在擴大。心變得善感了,敏感了。這是伴隨著成長所必有的遇見。作為家長,作為孩子的老師,可以多關注此時段的孩子,陪伴著孩子,並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的,我們也曾經這樣經歷過,有我們在,有朋友在,再大的煩惱,都會過去。
(當孩子橫豎睡不著的時候,媽媽會說,你可以換了抱枕啊。你也可以去看看星星,他們也睡不著,可以用月光和星光來當枕頭啊。因為他們一夜都會陪著你呀。)
詩篇裡,沒有點明煩惱所指。也給讀者留下很多的想像空間。詩歌就是這樣,更大的空間是留給讀者的。我們可以想像,第一次的煩惱,可能是對父母親人的一次思念,對環境變化的一次不適應,對幼小銜接的磨合,甚至可能是換牙期的困惑。也可能只是一次看見葉落,一次花的開過,甚至只是一種莫名的憂傷呢......
種種原因,在這篇細緻入微的詩篇面前,反倒不重要了。詩歌就是這樣,一瞬間的感悟,一剎那的愁緒,一生的哲思,一世的醒悟,都可以入詩, 都可以成為詩。大到星河浩瀚,小到沙礫微塵都是詩。
孩子們,讓我們盡情遨遊詩海,盡情暢遊詩河吧。不負春光不負詩,曾是人間最重情。
-------------【閱讀指南】--------------
父母讀給孩子聽全文,五歲 聽
適合7歲 孩子讀全文
--------------【寶寶讀詩】------------
朗誦者: 格寶寶 (7歲)
配樂曲: 잠들지 않는 숲(失眠的森林)
作曲者: 樸善珠
參考專輯:Dreamer
格寶寶朗讀清新,細膩。把主人公敏感,疑惑的勁頭演繹得很純淨。特別是,「原來有睡不著這回事」讀出了內心裏面的納悶,困惑,逼真地展示出了第一次失眠的感覺。特別表揚下。小小的煩惱,不宣揚,不刻意。渾然天成。
...........................................
支持原創,歡迎轉載,並熱忱歡迎大小朋友們分享音頻視頻,詩塾是你讀詩薦詩分享詩歌的好平臺。
關注詩塾 給孩子們一個詩意的童年
喜歡我們的課的朋友們,請加詩塾
或者搜索:Poemclass
我們也歡迎大小朋友發送音頻視頻給我們編輯背景推送。
合作/分享請致:[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