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5:46:00 5
專利名稱: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特別是通過將兩輔助把手的結合座杆安裝在車把手中,而車把手則通過中間位置的組裝座與前叉豎管上的豎管夾座結合住,使騎乘者可隨需要而做上下高度、前後距離、及扳轉擺設的多方位角度調整的變換操作,進而獲得最適當的持握姿勢作用的輔助把手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有關在自行車的車把手中輔助把手的組裝,絕大部份系直接將其固定設計,以致當不同騎乘者來騎乘時,若要使用輔助把手的話只能牽就該已固定的位置而使用,這樣一來讓不同的騎乘者感到十分不合適、不僅沒有達到「輔助持握」目的,反而是「礙手難用」。
因此,申請人遂極力開發出具專用性的本實用新型,並提出專利的申請。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騎乘者可隨需要而做上下高度、前後距離、及扳轉擺設的多方位角度調整的變換操作,進而獲得最適當的持握姿勢作用的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是一種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所述輔助把手位於自行車前方的前叉豎管上的豎管夾座上,其特徵在於,該豎管夾座前具有一凹陷部,並在凹陷部四角落各有一供與車把手為一體的組裝座四周的套夾固定螺栓穿過的螺孔;所述車把手中間位置具有一體成型的組裝座,組裝座上具有垂直貫通的穿夾孔,該穿夾孔一側有與之相通的剖溝,剖溝兩邊分別有一孔座,與車把手平行排列的結合座杆的直杆穿套在所述穿夾孔中,所述孔座中則穿置有將所述剖溝緊固螺合,並可使結合座杆做上、下位置的高度調整的螺栓;結合座杆上還具有一向兩邊伸出的,可供手臂支撐座下端穿孔套入定位用的橫杆,而結合座杆前端則具有一透空狀的可依手臂長度而呈前、後位置變換調整用的長條孔,樞接座套在結合座杆的長條孔部位上,一螺栓穿過長條孔與樞接座螺合固定;而樞接座外側與輔助把手內側分別具有可通過一螺栓咬合固定並使輔助把手可做扳轉擺設角度變化的放射狀的齒紋。
上述輔助把手可做扳轉擺設角度的變化,使騎乘者從而獲得最適當的持握姿勢。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A本實用新型結合座杆呈向下位移的圖示。
圖2-B本實用新型結合座杆呈向上位移的圖示。
圖3-A本實用新型輔助把手往後移動的示意圖。
圖3-B本實用新型輔助把手往前移動的示意圖。
圖4-A本實用新型輔助把手於靜止時的示意圖。
圖4-B本實用新型輔助把手呈扳轉變化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敬請配合參閱圖1的說明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其安裝在自行車前方的前叉豎管1A上的豎管夾座1上,該豎管夾座1前有一凹陷部11,並在凹陷部11四角落各有一螺孔12,以供與各式造型的車把手2一體成型的組裝座21四周的穿孔211經螺栓2A套夾固定;而具各式造型的車把手2中間位置一體成型有組裝座21,且在組裝座21上具有垂直貫通的穿夾孔22,該穿夾孔22一側有與之相通的剖溝221,在剖溝221兩邊分別有一孔座222,以供與車把手2平行排列的結合座杆3中的直杆31穿設套入,並由螺栓2B穿置兩孔座222及剖溝221而螺合鎖緊;而結合座杆3中的橫杆32兩邊則可供手臂支撐座4下端穿孔41套入定位用,而結合座杆3前端則設有一透空狀的長條孔33,以供樞接座5套入結合座杆3的長條孔33部位上,並由螺栓6A穿經長條孔33後與樞接座5螺入而形成限位活動,而樞接座5外側與輔助把手6內側分別具有放射狀的齒紋51、61,以通過螺栓5A將兩輔助把手6內側的齒紋61與樞接座5外側的齒紋61相互咬合螺固。
如此,當騎乘者要使用輔助把手6時,則可以調整與車把手2呈平行排列的結合座杆3中的直杆31下、上高度位置(如圖2-A、圖2-B),及通過在結合座杆3前端的長條孔33及與輔助把手6結合的樞接座5後、前位置的變化移動(如圖3-A、圖3-B)而調整前、後位置,亦可將原先使樞接座5與輔助把手6咬合緊貼(如圖4-A)的螺栓6A稍旋鬆開,以扳轉輔助把手6至所要的角度後再重新鎖緊(如圖4-B),如此一來,便可供不同騎乘者在騎乘時皆可以獲得最適當的持握姿勢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可提供快速、方便、組裝容易及最佳的持握效果發揮,符合新型專利的成立條件;懇請授準合法的專利權。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所述輔助把手位於自行車前方的前叉豎管上的豎管夾座上,其特徵在於該豎管夾座前具有一凹陷部,並在凹陷部四角落各有一供與車把手為一體的組裝座四周的套夾固定螺栓穿過的螺孔;所述車把手中間位置具有一體成型的組裝座,組裝座上具有垂直貫通的穿夾孔,該穿夾孔一側有與之相通的剖溝,剖溝兩邊分別有一孔座,與車把手平行排列的結合座杆的直杆穿套在所述穿夾孔中,所述孔座中則穿置有將所述剖溝緊固螺合,並可使結合座杆做上、下位置的高度調整的螺栓;結合座杆上還具有一向兩邊伸出的,可供手臂支撐座下端穿孔套入定位用的橫杆,而結合座杆前端則具有一透空狀的可依手臂長度而呈前、後位置變換調整用的長條孔,樞接座套在結合座杆的長條孔部位上,一螺栓穿過長條孔與樞接座螺合固定;而樞接座外側與輔助把手內側分別具有可通過一螺栓咬合固定並使輔助把手可做扳轉擺設角度變化的放射狀的齒紋。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的輔助把手結構,與安裝在自行車前方的前叉豎管上的豎管夾座相結合,具各式造型的車把手中間位置一體制有組裝座,以通過組裝座四周的穿孔與豎管夾座中凹陷部相對位置的四周螺孔貼合、再由螺栓鎖合住,另在組裝座上所呈垂直貫通的穿夾孔,供與車把手為平行排列的結合座杆中的直杆穿設結合,而結合座杆中的橫杆兩邊則可供手臂支撐座下端穿孔套入定位用,結合座杆前端則設有一透空狀的長條孔,以供兩邊裝有輔助把手的樞接座套入結合座杆的長條孔中進行限制,輔助把手內側與樞接座外側分別制有放射狀的齒紋,如此,提供騎乘者隨需要而做上下高度、前後距離、及扳轉擺設的多方位角度變化調整操作。
文檔編號B62K21/26GK2785962SQ20052000883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1日
發明者黃源興 申請人:黃源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