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2023-09-10 05:58:00
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20°的坡屋面,採用雙面封模法施工,通過支設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使混凝土在坡度情況下澆築有約束,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短鋼筋直徑為22~25mm,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混凝土澆築時採取分段澆搗,隨混凝土澆築進度由下向上,逐級封閉坡屋面上部模板。
【專利說明】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坡屋面,特別涉及一種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方法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是採用單面封模法,它的施工工序是:支撐底模、綁鋼筋後,澆築坍落度為8?IOmm的幹硬性混凝土並拍到模板上,再將滑移下墜的混凝土刮到上部去。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時,用手提小型平板振搗器振搗密實,並同時找平。
[0003]在許多工程實踐中,用單面封模法施工的坡屋面混凝土在拆除模板後雖未發現孔洞,但有個別的蜂窩現象。若這些蜂窩孔隙是連通的,就很可能導致雨水滲漏,且不易查找漏雨點,因而很難進行修補。影響單面封模法混凝土工程質量的因素較多。如屋面坡度大小、模板光滑程度、鋼筋表面形狀及混凝土工作性質等。由於斜屋頂混凝土的施工無法按常規振搗密實,在坡屋面單面模板上施工的混凝土拌合物主要靠自身粘滯力、模板面的摩阻力和鋼筋網的扶持力來維持不再沿斜面下滑。但是,當模板超過一定角度且混凝土受振搗作用時,由於模板對混凝土的摩阻力小於混凝土的下滑力,因而將出現混凝土順模板下滑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持續到混凝土初凝前,加之鋼筋網的分段隔擋作用,將導致混凝土出現蜂窩孔隙,引起屋面滲漏,從而影響整個結構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工質量可靠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克服坡屋面混凝土振搗不密實的困難。
[0005]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為: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20°的坡屋面,採用雙面封模法施工,通過支設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使混凝土在坡度情況下澆築有一定的約束,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以保證混凝土板厚,短鋼筋直徑為22?25mm,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以防止滲漏,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防止負筋骨架在澆築操作時變形。混凝土澆築時採取分段澆搗,隨混凝土澆築進度由下向上,逐級封閉坡屋面上部模板;採用粉煤灰水泥來拌制坡屋面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坍落度為14?16mm,卵石的最大粒徑小於或等於20mm,在混凝土中摻用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摻合量為混凝土質量的0.5%。
[0006]由於水泥的品種不同,其礦物成分、標準稠度用水量也不相同,因而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也產生一定的影響,故採用流動性、保水性、粘聚性比普通矽酸鹽水泥更好的粉煤灰水泥來拌制坡屋面混凝土,進一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不使用流動性和保水性較差的礦渣矽酸鹽水泥及某些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以利於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0007]細石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會導致流動性變差,對於坡屋面澆築攤鋪有一定難度,細石混凝土坍落度太大在坡屋面上施工易流淌。根據大量工程實踐,細石混凝土坍落度採用14 ?16mm。[0008]卵石的最大粒徑小於或等於20mm,通過改善粗細骨料的顆粒級配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和振搗密實性。
[0009]添加少量的引氣劑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變性能及其硬化體的耐久性。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引氣劑將引入大量的均勻分布、穩定而且封閉的微氣泡,可減少顆粒間的摩擦力,大大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增加混凝土的振搗密實性。引氣劑所產生的大量微氣泡,雖然降低了混凝土的彈性模量,但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滲性。
[0010]本發明針對不同坡度的坡屋面採取不同的支模方案。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20 °小於30°的坡屋面,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短鋼筋直徑為22?25mm,短鋼筋設置間距為每平方米一根,短鋼筋長度等於板厚,與板筋焊接固定。底模厚度為18?20mm,頂模厚度為18?20mm,頂模長度和寬度為800?1000mm,頂模邊緣留置內凹階梯形接口,階梯形接口內凹長度為8?10mm,相鄰頂模之間設置封口模,封口模邊緣留置外凸階梯形接口,封口模和頂模之間連接採用鉚釘連接,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以防止滲漏,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封口模部位作為混凝土澆搗孔,混凝土澆築時按澆築孔由下至上澆搗,利用小振搗棒振搗密實,依次由下往上進行澆築。隨著混凝土的澆築,隨著混凝土的上升,將封口模由下向上進行逐層封閉。
[0011]該方案具有以下優點:因面層模板只留有後封模板需要封閉,工作量小,有利於在前次混凝土澆築完畢後及時完成剩餘模板的支設,避免了下次混凝土澆筑前前次混凝土出現凝結,同時提供了作業設備和作業人員的工作面。
[0012]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30°的坡屋面,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在坡屋面由下向上的900mm高度範圍內支設雙面模板,其餘部位只支設坡屋面的底部模板,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以防止滲漏,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當混凝土澆築完下部的900mm高度混凝土後,由下向上進行第二層900mm高度雙面模板的支設,然後進行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築,如此反覆,直至坡屋面混凝土全部澆築完畢。
[0013]該方案具有以下優點:在進行混凝土的澆搗時,可採用小型振搗棒進行全方位的振搗,並且可以通過觀察判斷混凝土是否振搗密實,確保了混凝土的澆築質量。
[0014]本發明施工質量較好,混凝土密實度較高,有效地防止了坡屋面滲漏的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開口式雙面封模示意圖。
[0016]附圖標誌:1、底模,2、對拉螺栓,3、止水環,4、頂模,5、封口模,6、鋼筋馬凳。
[0017]【具體實施方式】一
[001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19]某工程建築面積為980M2,系四層框架結構建築,屋面坡度為26°,坡屋面總長度為45m,屋面板厚度為120mm。
[0020]圖1為開口式雙面封模示意圖,通過支設坡屋面底模I和頂模4使混凝土在坡度情況下澆築有一定的約束,坡屋面底模I和頂模4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以保證混凝土板厚,短鋼筋直徑為22mm,頂模4和底模I之間採用對拉螺栓2聯成整體,對拉螺栓2直徑為14mm,對拉螺栓2設置間距為250_皿,對拉螺栓2中間設置止水環3以防止滲漏,止水環3直徑為45mm,底模I上面設置鋼筋馬凳6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防止負筋骨架在澆築操作時變形。混凝土澆築時採取分段澆搗,隨混凝土澆築進度由下向上,逐級封閉坡屋面上部模板;採用粉煤灰水泥來拌制坡屋面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坍落度為15_,卵石的最大粒徑小於或等於20_,在混凝土中摻用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摻合量為混凝土質量的0.5 % ο
[0021]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坡屋面底模I和頂模4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短鋼筋直徑為22_,短鋼筋設置間距為每平方米一根,短鋼筋長度等於板厚,與板筋焊接固定。底模I厚度為18mm,頂模4厚度為18mm,頂模4長度和寬度為900mm,頂模4邊緣留置內凹階梯形接口,階梯形接口內凹長度為10mm,相鄰頂模4之間設置封口模5,封口模5邊緣留置外凸階梯形接口,封口模5和頂模4之間連接採用鉚釘連接,頂模4和底模I之間採用對拉螺栓2聯成整體,對拉螺栓2直徑為14mm,對拉螺栓2設置間距為250mm,對拉螺栓2中間設置止水環3以防止滲漏,止水環3直徑為45mm,底模I上面設置鋼筋馬凳6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封口模5部位作為混凝土澆搗孔,混凝土澆築時按澆築孔由下至上澆搗,利用小振搗棒振搗密實,依次由下往上進行澆築。隨著混凝土的澆築,隨著混凝土的上升,將封口模5由下向上進行逐層封閉。
[0022]【具體實施方式】二
[0023]某工程建築面積為830M2,系三層框架結構建築,屋面坡度為35°,坡屋面總長度為42m,屋面板厚度為120mm。
[0024]本實施例採用雙面封模法施工,通過支設坡屋面底模I和頂模4使混凝土在坡度情況下澆築有一定的約束,坡屋面底模I和頂模4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以保證混凝土板厚,短鋼筋直徑為22mm,頂模4和底模I之間採用對拉螺栓2聯成整體,對拉螺栓2直徑為14mm,對拉螺栓2設置間距為250_皿,對拉螺栓2中間設置止水環3以防止滲漏,止水環3直徑為45mm,底模I上面設置鋼筋馬凳6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防止負筋骨架在澆築操作時變形。混凝土澆築時採取分段澆搗,隨混凝土澆築進度由下向上,逐級封閉坡屋面上部模板;採用粉煤灰水泥來拌制坡屋面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坍落度為15_,卵石的最大粒徑小於或等於20_,在混凝土中摻用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摻合量為混凝土質量的0.5 % ο
[0025]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在坡屋面由下向上的900mm高度範圍內支設雙面模板,其餘部位只支設坡屋面的底部模板,頂模4和底模I之間採用對拉螺栓2聯成整體,對拉螺栓2直徑為14mm,對拉螺栓2設置間距為250mm,對拉螺栓2中間設置止水環3以防止滲漏,止水環3直徑為45mm,底模I上面設置鋼筋馬凳6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當混凝土澆築完下部的900mm高度混凝土後,由下向上進行第二層900mm高度雙面模板的支設,然後進行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築,如此反覆,直至坡屋面混凝土全部澆築完畢。
【權利要求】
1.一種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20°的坡屋面,採用雙面封模法施工,通過支設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使混凝土在坡度情況下澆築有約束,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短鋼筋直徑為22?25mm,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混凝土澆築時採取分段澆搗,隨混凝土澆築進度由下向上,逐級封閉坡屋面上部模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採用粉煤灰水泥來拌制坡屋面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坍落度為14-16mm,卵石的最大粒徑小於或等於20mm,在混凝土中摻用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松香熱聚物引氣劑摻合量為混凝土質量的0.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20°小於30°的坡屋面,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坡屋面底模和頂模之間採用短鋼筋做支架,短鋼筋直徑為22-25_,短鋼筋設置間距為每平方米一根,短鋼筋長度等於板厚,與板筋焊接固定;底模厚度為18_20mm,頂模厚度為18_20mm,頂模長度和寬度為800-1000mm,頂模邊緣留置內凹階梯形接口,階梯形接口內凹長度為8-10mm,相鄰頂模之間設置封口模,封口模邊緣留置外凸階梯形接口,封口模和頂模之間連接採用鉚釘連接,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以防止滲漏,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封口模部位作為混凝土澆搗孔,混凝土澆築時按澆築孔由下至上澆搗,利用小振搗棒振搗密實,依次由下往上進行澆築;隨著混凝土的澆築,隨著混凝土的上升,將封口模由下向上進行逐層封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對於坡度大於或等於30°的坡屋面,支模方案採取如下:在坡屋面由下向上的900mm高度範圍內支設雙面模板,其餘部位只支設坡屋面的底部模板,頂模和底模之間採用對拉螺栓聯成整體,對拉螺栓直徑為14_16mm,對拉螺栓設置間距為250mm?300mm,對拉螺栓中間設置止水環以防止滲漏,止水環直徑為40-50mm,底模上面設置鋼筋馬凳來擱置上部負筋骨架;當混凝土澆築完下部的900mm高度混凝土後,由下向上進行第二層900mm高度雙面模板的支設,然後進行第二層混凝土的澆築,如此反覆,直至坡屋面混凝土全部澆築完畢。
【文檔編號】E04B7/00GK103452221SQ201310413987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葉長青 申請人:葉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