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2023-09-09 22:41:05 1
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包括普通集熱管、直通集熱管和插接件,所述直通集熱管為兩端開口的管狀,直通集熱管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所述插接件為中通的管狀,且插接件分別與直通集熱管和普通集熱管尺寸相適配,所述直通集熱管通過插接件與普通集熱管的開口端插接在一起,在插接位置還設置有密封結構。安裝本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的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升溫速度快的優點,而且直通集熱管和普通集熱管都可以採用較小的長徑比,生產和運輸都比較容易。
【專利說明】加長太陽能集熱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太陽能光熱領域,具體的是涉及一種加長太陽能集熱管。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集熱管是太陽能熱水器的重要部件,現有的太陽能集熱管為玻璃製成的杯狀結構,其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集熱管的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
[0003]以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為例,集熱管工作時,杯狀的集熱管內存儲有傳熱介質,選擇吸收層充分吸收太陽光熱量並且通過熱傳遞使傳熱介質溫度上升,傳熱介質升溫後密度會變低。這導致集熱管內靠近受光面的傳熱介質上浮,流入上部的保溫水箱,而保溫水箱中的低溫傳熱介質則流回集熱管中,如此形成溫差循環。
[0004]為了使傳熱介質的溫差循環效率更高,可以採用長度更長的集熱管,介質從集熱管低處到達保溫水箱需要經過更長的時間,因此可以吸收到的更多的熱量,流進保溫水箱的傳熱介質溫度更高,使溫差循環加快,這有利於加快太陽能熱水器的升溫速度。
[0005]然而現有技術生產加長型的太陽能集熱管比較困難,通常情況下,當玻璃真空管的長徑比大於40時,則產品良率會明顯下降,而且,大長徑比的玻璃真空集熱管管在安裝運輸過程中極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包括一段直通集熱管和一段普通集熱管,利用插接件可以將兩段集熱管相互插接,得到加長的太陽能集熱管,安裝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的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升溫速度快的優點。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包括普通集熱管,所述普通集熱管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結構,普通集熱管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還包括直通集熱管和插接件,所述直通集熱管為兩端開口的管狀,直通集熱管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所述插接件為中通的管狀,且插接件分別與直通集熱管和普通集熱管尺寸相適配,所述直通集熱管通過插接件與普通集熱管的開口端插接在一起,在插接位置還設置有密封結構。
[0009]進一步的,所述密封結構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別位於插接件與直通集熱管之間和插接件與普通集熱管之間。
[0010]進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外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密封圈凹槽內,所述插接件一部分插接在直通集熱管內部,另一部分插接在普通集熱管開口端內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內表面沿周向設置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密封圈凹槽內,所述插接件一部分套設在直通集熱管外部,另一部分套設在普通集熱管開口端外部。
[0012]進一步的,所述直通集熱管與普通集熱管開口端之間設置有檔圈。
[0013]進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包括內層管和外層管,所述內層管與外層管之間連接設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將內層管與外層管之間的空間分隔為第一插接空間和第二插接空間,所述直通集熱管插接進第一插接空間中,普通集熱管的開口端插接進第二插接空間中;所述第一插接空間的內層管外表面或外層管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所述第二插接空間的內層管外表面或外層管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設置在密封圈凹槽內。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包括一段直通集熱管和一段普通集熱管,利用插接件可以將兩段集熱管相互插接,得到加長的太陽能集熱管,安裝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的太陽能熱水器具有升溫速度快的優點,而且直通集熱管和普通集熱管都可以採用較小的長徑比,生產和運輸都比較容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第二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第三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8]圖中部件附圖標記為:1_直通集熱管、2-普通集熱管、3-插接件、31-密封圈凹槽、32-密封圈、4-擋圈、5-分隔件、51-內層管、52-外層管、53-第一插接空間、54-第二插接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
[0020]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包括普通集熱管2,所述普通集熱管2 —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結構,普通集熱管2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還包括直通集熱管I和插接件3,所述直通集熱管I為兩端開口的管狀,直通集熱管I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所述插接件3為中通的管狀,且插接件3分別與直通集熱管I和普通集熱管2尺寸相適配,所述直通集熱管I通過插接件3與普通集熱管2的開口端插接在一起,在插接位置還設置有密封結構。
[0021]本加長太陽能集熱管所用的普通集熱管2即是現有技術中常見的杯狀結構的真空集熱管,直通集熱管I則是兩端均為開口結構的真空集熱管,所述插接件3為管狀結構,其一端與直通集熱管I插接,另一端與普通集熱管2插接使兩段集熱管連接在一起,形成長度加長的太陽能集熱管。為了防止加長集熱管使用時傳熱介質從插接處洩露,需要在插接位置設置密封結構,例如可以是在插接的縫隙處塗布矽酮密封膠之類的密封塗料,或者在插接處使用生料帶實現密封。
[0022]優選的還可以是,在位於插接件3與直通集熱管I之間和插接件3與普通集熱管2之間分別設置密封圈32作為密封結構。
[0023]所述插接件3為中通的管狀,其功能只要能實現兩端分別與直通集熱管I和普通集熱管2插接,並且保證兩段真空管的內部空間可以連通即可,例如可以是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所述插接件3外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所述插接件3—部分插接在直通集熱管I內部,另一部分插接在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內部。這種實施例中,插接件3位於兩段真空管的內部,採用密封圈32使插接件3與真空管內壁接觸更緊,而且可以保證密封效果。
[0024]也可以是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所述插接件3內表面沿周向設置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所述插接件3 —部分套設在直通集熱管I外部,另一部分套設在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外部。本實施方式中,插接件3套設在集熱管外壁,實現兩段真空管插接。
[0025]為了防止兩段真空管插接時發生碰撞損壞,以上各種實施方式中,均可以是在直通集熱管I與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之間設置有檔圈4。
[0026]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是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所述插接件3包括內層管51和外層管52,所述內層管51與外層管52之間連接設置有分隔件5,所述分隔件5將內層管51與外層管52之間的空間分隔為第一插接空間53和第二插接空間54,所述直通集熱管I插接進第一插接空間53中,普通集熱管2的開口端插接進第二插接空間54中;所述第一插接空間53的內層管51外表面或外層管52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第二插接空間54的內層管51外表面或外層管52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
[0027]採用這種實施方式,可以使兩段集熱管插接更加牢靠,而且密封性更好。
【權利要求】
1.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包括普通集熱管(2),所述普通集熱管(2)—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結構,普通集熱管(2)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直通集熱管(I)和插接件(3),所述直通集熱管(I)為兩端開口的管狀,直通集熱管(I)管壁為雙層玻璃構成,管壁的內層玻璃上塗布有選擇吸收層,且在雙層玻璃之間為真空;所述插接件(3)為中通的管狀,且插接件(3)分別與直通集熱管(I)和普通集熱管(2)尺寸相適配,所述直通集熱管(I)通過插接件(3)與普通集熱管(2)的開口端插接在一起,在插接位置還設置有密封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結構為密封圈(32),所述密封圈(32)分別位於插接件(3)與直通集熱管(I)之間和插接件(3)與普通集熱管(2)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接件(3)外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所述插接件(3) —部分插接在直通集熱管(I)內部,另一部分插接在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內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接件(3)內表面沿周向設置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所述插接件(3)一部分套設在直通集熱管(I)外部,另一部分套設在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外部。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直通集熱管(I)與普通集熱管(2)開口端之間設置有檔圈(4)。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長太陽能集熱管,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接件(3)包括內層管(51)和外層管(52),所述內層管(51)與外層管(52)之間連接設置有分隔件(5),所述分隔件(5)將內層管(51)與外層管(52)之間的空間分隔為第一插接空間(53)和第二插接空間(54),所述直通集熱管(I)插接進第一插接空間(53)中,普通集熱管(2)的開口端插接進第二插接空間(54)中;所述第一插接空間(53)的內層管(51)外表面或外層管(52)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第二插接空間(54)的內層管(51)外表面或外層管(52)內表面沿周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密封圈凹槽(31),所述密封圈(32)設置在密封圈凹槽(31)內。
【文檔編號】F24J2/46GK204063650SQ201420514001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劉正彬 申請人:劉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