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09 18:05:45 2
專利名稱: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隔熱保溫施工材料的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溫泉地質地帶所使用的能夠防止二次襯砌結構水浸的隔熱保溫層狀結構。
背景技術:
在隧道工程中,當隧道穿過溫泉地質區域時,因環境溫度較高導致所使用的各種防水材料在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中其極易老化和水解,並造成防水功能減弱,從而導致隧道二次襯砌結構因長期受水腐蝕而破壞。一旦隧道漏水,其返修工作非常複雜困難,並涉及二次襯砌結構的拆除、防水材料更換,防水材料、土建等工程的重新施工,浪費人力、財力、物力。因此目前的防水材料難於滿足百年大計工程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具有隔熱功能和使用壽命長的隔熱保溫層狀結構。實現本實用新型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由耐熱發泡聚乙烯層,在該發泡聚乙烯層的兩面設置有聚酯纖維無紡布,在上述其中一面的無紡布上塗覆有改性浙青層,並在其表面設置有PET薄膜隔離材料。其中,所述耐熱發泡聚乙烯層的厚度為1.5-5.0mm ;所述聚酯纖維無紡布的厚度為200—300g/ m2,所述改性浙青層的規格為0.3mm-0.5mm。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熱保溫層狀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由於構成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中間為聚乙烯層採用聚乙烯材料,因此可以保證該中間層在溫度即使高於150°C的環境下使用也不變形;其二,由於所使用的複合無紡布層採用聚酯纖維構成,且聚酯的軟化溫度和熔點分別為248°C和276°C,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能,實驗數據表明,在140°C環境下持續時間48小時其性能不會改變;因此能夠滿足環境溫度在100°C (—般不會超過80°C)以下隧道溫泉區的長期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結構和使用原理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結構示意圖。構成該隔熱保溫層狀結構的結構包括,厚度為1.5-5.0mm的耐熱發泡聚乙烯層1、複合在其兩面上規格為200— 300g/ m2的第一無紡布層2和第二無紡布層3、在上述第一無紡布層2上塗覆的0.3mm-0.5mm厚的改性浙青層4以及該改性浙青層其表面設置的PET薄膜隔離材料層50上述隔熱保溫層狀結構滿足以下性能指標:_
權利要求1.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耐熱發泡聚乙烯層,在該發泡聚乙烯層的兩面設置有聚酯纖維無紡布,在上述其中一面的無紡布上塗覆有改性浙青層,並在其表面設置有PET薄膜隔離材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耐熱發泡聚乙烯層的厚度為1.5—5.0mm ;所述聚酯纖維無紡布的規格為200—300g/Hl2,所述改性浙青層的厚度為 0.3mm_0. 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隔熱保溫施工材料的技術領域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隔熱保溫層狀結構。其技術方案為由厚度為1.5—5.0mm的耐熱發泡聚乙烯層、複合在其兩面上規格為200—300g/㎡的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在上述第一無紡布層上塗覆的0.3mm-0.5mm厚的改性瀝青層以及該改性瀝青層其表面設置的PET薄膜隔離材料層構成。該隔熱保溫層狀結構能夠使得用於溫泉地質地帶所使用的能夠防止二次襯砌結構水浸,並具有隔熱功能和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文檔編號B32B27/30GK203161257SQ20132013051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1日
發明者田麗, 李秋林, 王永成, 張國珍, 李藏哲, 喬林, 毛萌萌 申請人:衡水中鐵建土工材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