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看懂了這部電影(大家都被這部電影刷屏了)
2023-09-09 23:41:16 3
想必這幾天,大家都被一部電影給刷屏了。
我們也不需要再去贅述這部《瞬息全宇宙》現在到底有多火。
從3月份的首映開始,它一路席捲全球,不僅是口碑,還有票房,都成了年度黑馬 爆款。如此這般的好評之勢,絕對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
更戲劇化的是,一開始,《瞬息全宇宙》並未得到過多的關注。
對於國內來說,大家熟悉的楊紫瓊突然演起了A24電影,這讓它的預告片引起一波觀眾的好奇。
但在國外,身處好萊塢邊緣,遊走於特定題材的亞裔打星身份,還是讓大部人都對本片持觀望態度。
再加上兩個MV出身的導演——關家勇和丹尼爾·施奈特,他們此前僅有一部在聖丹斯首映的長片《瑞士軍刀男》。
這部影片用各種又飛又癲、讓你想大呼「神經病」的惡趣味,包裹著一個並不複雜的小清新哲思,在2016年就收穫了相當兩極的評價。
《瑞士軍刀男》
如果說《瑞士軍刀男》走的還是較為小眾的「cult 文藝」的路線。
那麼六年後,製片人是「漫威班底」羅素兄弟的這部《瞬息全宇宙》,則在本質上示範了一條商業和藝術並行的道路。
羅素兄弟
它一方面延續了導演的癲狂和腦洞,你幾乎無法把它安放在任何一個類型裡。
可以是B級片、科幻片、家庭倫理片、喜劇片。
裡面有周星馳、成龍、王家衛、庫布裡克,瑞克和莫蒂,甚至是EVA或變裝皇后的影子。
整整兩個多小時,行雲流水的剪輯承載了強大的容量,要素過多到每分每秒都被塞爆,讓人眼花繚亂。
你能看到白人老太婆變身摔跤手使出兔子蹬鷹,兩米長的陽具成了雙節棍,小狗博美大變流星錘。
它絕對夠奇怪,夠癲狂,也夠「非」主流。
但用網紅式的踩點剪輯大法去製造種種奇觀,很快就會被透支至生厭。
所以,另一方面,和《瑞士軍刀男》一樣,《瞬息全宇宙》的錨點,或者說讓它不至於輕浮的底盤,是那些關於哲學的思辨。
片中或淺或深地涉及了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禪宗、老莊等種種哲學命題。
女主角秀蓮,是一個在美國經營著洗衣房的亞裔中年婦女。
影片一開始的十分鐘,都在用視聽具像化著秀蓮的常態。
音樂鼓譟又細碎,鏡頭不穩定地推拉搖移,秀蓮腳不沾地,嘴也沒停,眼神渙散,不知道在忙什麼但就是神經緊繃,焦頭爛額。
經濟問題、父女問題、夫妻問題,以及母女問題,這些都是她生活裡埋著的一個個大雷。
秀蓮無疑是個徹頭徹尾的loser,但就是這樣的她,被選為了「the one」,成了那個救世主。
在這個意義上,本片所遵循的似乎是一般商業片的邏輯,但卻非常有效。
因為故事所設定的元宇宙,是由一次次的失敗所開啟的。
在秀蓮人生每一次微小嘗試的失敗後,都會分裂出另一個平行世界。比如在另一個世界裡,沒和丈夫私奔的她,就成了武打巨星。
也就是說一事無成反而成了buff,你失敗的次數越多,就能擁有越多個平行宇宙,也就能讀取越多的技能。
而秀蓮能被選中,恰恰是因為她是最爛的那個版本。
就在被告知了自己有多失敗的同時,她也逐漸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每個版本的自己,哪怕是最光鮮的大明星都沉溺於那不可見的「IF」。
在她元宇宙的每一條岔路上,都有一個人格在糾結著上一次失敗,暢想著「如果我…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這種「IF」,其實是一個平行世界設定中,最老套的說教。
但影片選擇了一個刻板印象中保守老套、死氣沉沉的中年亞裔女人,去進行那些光怪陸離的狂飆突進,不知道大家能否get到這個爽點。
她的怪癖、性慾、惡趣味都異常地飽和又洶湧,甚至輕盈地彈射出銀河軌道,這種自由奔放,也許就是每個躺在你身邊的中年婦女的B面。
當影片大書特書著爆菊、變裝、戀足、SM等種種的「癖」時,無怪乎很多觀眾會眉頭緊皺,嚴陣以待。
這未嘗不是一種被「冒犯」後的保護機制在作祟,它擊碎了依靠「規則」和「主流」來獲得的那種廉價的安全感,壓根不管你接不接受。
再沿著這條路,影片隨後拋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博弈,它就發生在秀蓮和大反派喬布·土巴卡身上。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當女兒喬伊獲得了瞬息全宇宙的能力,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各個宇宙,變成一個近乎全知的存在。
她卻變得虛無起來。
因為,以宇宙為單位去思考問題,那麼一切都喪失了意義。
達爾文、日心說、黑洞、大爆炸…人類只是不斷確認著自己的愚蠢和渺小,你殫精竭慮處理的事情,不過是上帝指甲蓋裡的一滴汙垢。
但所謂的虛無主義,其實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內容了,不深奧也不特別。
反之,導演的敏銳其實在於,他讓這種虛無主義盛大地席捲了一個普通的少女。
喬伊的「稚嫩」和「全知」,恰恰代表了其背後一群年輕人,尤其是東亞年輕人的狀態。
他們因時代的催化,變得異乎尋常的清醒、客觀,在獲得生活體驗,習得社會規則之前,先確認了一切的虛無本質。
如果陋習可被糾正,錯誤可以規訓,但虛無就是萬事萬物的真相,走上虛無之路也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但很可悲的是,「發現」了真相的他們,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無能,他們依舊是「媽媽的女兒」,「父親的兒子」。
所以,片中的喬伊已經無所不能了,當她被虛無逼到無路可走時,唯一的辦法居然是找到秀蓮,等待母親走完她走過的路,再告訴她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何等無助又悲傷的選擇。
那個存有萬事萬物的「貝果」,對於過載的少女來說,也許就是一個母肚,它的曖昧和真理一樣讓人迷狂。
但對於一部主打商業路線的作品來說,虛無主義還是需要一個解決方法。對此,導演選擇了用東方禪宗來解答一切。
其實,片中大量地暗示了東方哲學的功能。
比如丈夫韋恩的無為而治、博愛哲學;宇宙漂移所要求的「物我兩忘」;包括元宇宙概念的核心:從一跳到N的非邏輯、非理性。
那些隨機動作引發的「跳躍」看似無釐頭,又都讓人想到禪宗中的開悟」「梵我同一」等概念。
它們的本質和禪宗一樣是純粹唯心的。
但把以上種種加以簡單挪用,來達成影片大團圓的效果,就有點像是二戰後的西方人,利用禪宗來解決精神危機一樣,難免有些功利。
這也讓影片的哲思,到最後僅剩下了一些靈光一閃的片段。
此外,還有很多觀眾詬病《瞬息全宇宙》的內核過於保守。
在前面各種飛天遁地的宇宙狂想之後,最後卻落腳到一個女人回歸家庭的大和解,似乎有些經不起推敲。
當然,我們不能說回歸家庭就是老套,母女之情就乏善可陳,畢竟《星際穿越》的內核不也是父愛麼?
《星際穿越》
但如果和此前的皮克斯動畫《青春變形記》對照就會發現,二者的主線何其相似——先是強勢的母愛製造了魔王,然後母女二人感同身受,最後贏來互相理解。
《青春變形記》
對於一部合家歡的皮克斯動畫來說,這個主題就完全足夠了。
而反觀本片,就和它關於虛無主義的討論一樣,《瞬息全宇宙》常常在拋出一堆腦洞後,就不知道如何收場了。
從宇宙到回歸家庭的這個因果邏輯,顯然說服力還不夠強,也不足以包圓整部電影的敘事和視聽。
或許就讓一切在秀蓮放手,喬伊進入黑洞的地方戛然而止,這個段落的深度也更符合本片對母女之情的探討。
靠著元宇宙的設定,《瞬息全宇宙》難得地觸及了母女關係的連接與斷裂。
所謂的連接,在科幻的語境裡,是喬伊在重重宇宙中千百次地成為女兒,也是秀蓮在閱盡沒有孩子的精彩人生後,依舊選擇做她的母親。
而現實又何嘗不是呢。
宇宙何其玄妙,如果每一個粒子的挪動都能引發偏移,但你卻選擇降落在我的母肚。
這是一種非孕婦不可共情的連接。就像月經與潮汐周期的吻合一樣,這種連接讓成為母親就像感知了冥冥宇宙。
而所謂的斷裂,恰恰和連接相輔相成。
影片中的女兒喬伊,面臨了兩次殺女的危機,一次是母親被勸說殺死這個大反派,另一次是她自己想要遁入虛無。
我們都聽慣了「殺子」,如果說在東亞文化裡,殺子是哪吒「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那自戕式的反抗。
那麼,「殺女」意味著什麼呢?
當秀蓮飛速閃回著自己的一生,她率先看到的,是護士說「是個女兒」時,父親失望的表情。
長大後違抗父命的私奔,更讓她心生歉疚。再加上生下的是個女兒就算了,還是個同性戀。
她不斷承認著自己的「先天不足」,進而莫名其妙地活在歉疚、補償、殘次的陰影裡。
而對於一個「先天不足」的母親來說,女兒就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條支線,一個副本,一個數次失敗後的慰藉。
卻唯獨不是她自己。
當秀蓮在每個宇宙裡都糾結著喬伊的髒話、胖瘦和性取向時。
她眼前的喬伊其實是隱形的,而心裡的那個模板卻愈發清晰。
只有把女兒牢牢地攥在手心裡,才能解釋自己「先天不足」的一生——
因為母愛,所以我尚有可取之處;因為要成為母親,我才淪落到這個最差的版本;因為女兒,我還不算一無所有。
而喬伊作為一個女兒,一個同性戀的女兒,就更早地體認了自己的存在主義危機,發現「我」不過是一個母親的副本。
所以,當秀蓮選擇放手,反而撈起了女兒和自己。
這不是單純的「和解」,而是承認,承認「她是她,我是我」。
也承認我是我女兒痛苦的原因,承認某種上一代的陰影錘擊了下一代的人生。
在這裡,影片所能引發的思考,是非常東亞的,這也是選擇楊紫瓊作為女主角所帶來的能量。
如果說神作還是平庸尚無定論,但本片對於楊紫瓊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和她本人的高度互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影片世界觀的搭建。
似乎在邦女郎、美女公安楊建華、臥虎藏龍的秀蓮等世界之外,總有一個漩渦中心寧靜的暴風眼,就和片中數次跳躍後楊紫瓊的眼神一樣,是平靜的,禪意的,永恆的。
在打女、亞裔、巨星、母親的種種標籤之下,60歲的她遇到了這部電影,同時成為本我的主體和客體,展開互相審視。
再加上闊別銀幕近四十年的華裔童星關繼威,在片中大展身手。
這些華裔演員的盡情發揮,讓電影本身之於主流好萊塢,就像一個可愛的平行宇宙。
目前,隨著看過的人越來越多,本片的豆瓣評分也降了不少。
但讓爆款冷卻一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無論如何,對於我們來說,在被疫情榨乾到一滴也沒有時,你還能看到這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就已經很欣慰了。
所以,感興趣的朋友趕緊看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