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紅色電影看完後的感想(回顧高分的革命電影)
2023-09-12 16:04:33 3
光影流年,在黑白交錯中,多少經典瞬間通過膠片被記憶下來。
在這個特殊的7月,有很多優秀影片播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裡面有多少高分電影。
電影
《開天闢地》這裡推薦的是1991年的電影《開天闢地》,不是電視劇。
1991年的電影《開天闢地》是中國第一部以建黨為背景的影片 。
1919年蘇聯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和巴黎和會上中國所遭受的屈辱同時傳到了中國,之後,五四運動爆發,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革命先輩探索中國的革命道路。
戰士在雪山裡歇一口氣,腳趾頭就凍沒了
戰士們一路吃草、吃樹皮,吃皮帶,但走在最後面的隊伍連樹皮都吃不上
有的戰士為不拖累戰友,把草蓋在頭上等待死亡
」多一個同志爬過雪山,就多為革命保存一份革命力量「
……
二萬五千裡,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一群衣衫單薄的隊伍完成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完成了世界軍事歷史的奇蹟。
《七律·長徵》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960年毛主席會見英國二戰名帥蒙哥馬利時,後者對他指揮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表示嘆服。毛主席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
確實,站在歷史的後來者角度去看」四渡赤水「,虛虛實實,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脫殼……這些蘊含著中國軍事智慧的作戰元素,在四渡赤水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不得不讚嘆」毛主席用兵如神「。
這部影片你不要錯過!
抗日戰爭期間的電影佳作,一下就會想起很多:《鐵道遊擊隊》《地道戰》《平原遊擊隊》《小兵張嘎》《雞毛信》……
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中華大地,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
1990-1999的十年裡,9部關於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戰役影片相繼完成《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大戰寧滬杭》、《南線大追殲》、《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
上述的9部影片的評分都超過7分,並且大決戰三部曲《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評分都超過了8分。值得細細品味。
《大決戰》系列更是戰爭片的經典,塑造出多個影視經典片段。
這兩段戰爭場景的長鏡頭拍攝一氣呵成,海陸空三軍都有參與拍攝。這在現在的影視劇製作是非常罕見的。然而,在《大決戰》三部曲中,這種鏡頭非常多。這些優秀的拍攝畫面也被後來很多的影視劇應用其中。
不僅是戰爭的宏觀場景,在微觀戰鬥,乃至戰爭文戲方面,攝影組也保持了媲美真實紀錄片的水準。
劇中的每句臺詞都經過反覆敲打,幾乎是按照歷史書上的臺詞寫出來的。可謂是每一句話、每一個鏡頭都具有深意。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毛主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上甘嶺》「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影片《上甘嶺》的插曲。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 《上甘嶺》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裡,43天的戰鬥裡, 「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與志願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戰役的炮兵火力密度,更是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
最終志願軍守住了陣地,取得了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這是一些拍攝時間較早的電影,有黑白片,有彩色片,但都在講述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程。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紅色記憶,應刻在每個中華兒女的骨血裡。